通过最近的几个热点事件来说说网络争论是否有意义?

今天在刷头条时看到了一个问答,问答题目是“现在头条上在争论1.5万中国在英国的小留学生回国与否有意义吗?”

而在问题回答中,条友们也分别持着两个观点开始了争论。觉有意义者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争论,才能引起居庙堂之高的人关注,才会更加慎重。觉无意义者说:既然现在仍是中国公民,那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且他们无论怎么说也还是个孩子,本身应对危机的能力就不够,需要国家的帮助。而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里, 是这么说的:

正所谓理越辩越明,世间也无真正的绝对,不过是在整个行使过程中不断完善而已。所以哪怕最终决策非是由我们来下,但也应有一定的意义,比如:

1、最终的决策。

讨论中并不只有接或不接这两种答案,还有诸如配合当地政府做好安置、让父母过去陪伴等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质性建议。所以在做最终决策时,应该也会将这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方式考虑进去,然后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权衡利弊,在已知的种种可行方案中选择一种最合适也最能让人民接受的解决方法。毕竟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虽说我们眼界和考虑事情的深度通常会弱于真正的决策者,好在我们人多,人多,也就意味着方法多,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2、最初的诉求。

事件起源于孩子父母的含泪请求,或在请求前,他们也没想到会产生这么大的舆论,毕竟这和我们以往慷慨大方的形象不甚相符。所以在如此之大的舆情讨论下,他们不可能不做诸如飞机上感染的可能性、群体隔离时感染可能性、被广大人民排斥造成孩子心理阴影等种种风险的思考。而当一切都很清晰明了后,他们自然也就会做出那个最为正确的选择,而不光是祈求国家的庇护,毕竟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生物。

所以从这两个方面看,讨论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哪怕讨论之中也有可能会出现种种不必要的风险,可若最后真能达到两个功用之中的一个,那么再多意见的分歧,也都值得。

但是留学生事件最后会选择什么的解决方式,我们尚还不知道,所以舆论的意义也就暂无从体现。但近期,却也出现了因舆论而暂停完善的事例。

通过最近的几个热点事件来说说网络争论是否有意义?



2020年2月27日,自从《中国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后,网上立马就炸开了锅。有从专业角度挑出《条例》缺陷的,有借各种具体数据和事例来说明《条例》不可行的。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管网上有着多少的反对, 都觉或只是做无用功,甚还为此写了两篇名为《那些年你提出的建议,最后都去了哪里?》《谁会来偷我们的奶酪?》的文章。虽然文章也就只我一个人在写在看,但也证明我曾为此参与。当然,这里若是要说参与的原因,一是因为阿里士多德所说的:“人是一个政治动物。”其二嘛,很现实,无非是想通过观点的表达来博取关注。偏题了,书归正传。

通过最近的几个热点事件来说说网络争论是否有意义?


哪怕当时并不抱有多大的希望,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3月7日,在司法部和国家移民管理局联合召开的座谈会上表示称:《条例》目前处于向社会征求意见阶段,在充分吸纳公众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之前不会仓促出台。

无疑,这虽不可称为是胜利,却也进一步证明了舆论的作用——一个有价值的观点,绝非我们在意淫!

通过最近的几个热点事件来说说网络争论是否有意义?


最后,还是用一段已经引用过许多次的季羡林先生的话来作为结尾:“我决不说半句谎言,决不添油加醋。我的经历是什么样子,我就写成什么样子。增一分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不管别人说什么,我都坦然处之,‘只等秋风过耳边’。谎言取宠是一个品质问题,非我所能为,亦非我所愿为。”

愿尊重善待每个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谢谢!

空无说:此为观点类文章,若有不妥处,请指教,但别谩骂,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