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醫學戰勝新冠病毒

在西方藥學對新冠肺炎束手無策時,祖國醫學在抗疫鬥爭中起了關鍵作用。對,是老祖宗的絕活救了華夏子孫。


從媒體報道看,中醫藥在治療新冠肺炎中療效較好。無論是從一開始運用地方省級相關老中醫相關處方治療冠狀病毒肺炎,還是運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薦的相關處方“宣肺排毒湯”治療新冠肺炎,都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有效率最高達到90%。


最早用中藥治療的是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後來是廣東省第八醫院,最後來國家衛健委在第4版和第5版診療指南要求全國強制應用中藥治療。然後,病死率直線下降,治癒出院人數越來越多。


西方醫學只有消滅病毒才能療效。至今,西方醫學沒有殺滅新冠病毒的藥,因而只能看著病人被病毒吞噬。而祖國醫學是要改變病毒生存的體內環境。環境變了,新冠病毒自然活不了,病人也就康復了。可見,在抗擊新冠肺炎鬥爭中,我們比西方人多了一種思路和方法,因此我們更有信心戰勝疫情。


我國古代自然災害頻發,民族鬥爭激烈,人民生活困苦,溫邪猖獗,溫病蔓延,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據史書記錄,在五千年中發生1400次溫疫,規模較大的溫疫有321次。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溫病學說便在與疾病鬥爭中產生出來。所以治療溫病是祖國醫學的專長。


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冬傷於寒,春必病溫”的"伏氣溫病"。宋代的郭雍認識到發於春季的溫病,既有冬寒伏而後發,亦有感受春季時令之邪而發。明末吳又可編著《溫疫論》,創立溫疫辨證施治理論。他說溫疫是感觸癘氣而引起,邪從口鼻而入,伏匿膜厚,迨其潰發則有九種傳變。溫疫有強烈的傳染性,“無問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


清代溫病學的發展已盛行大江南北,溫病學在理論證治上形成完整體系。使溫病學趨於成熟的,是以葉天士、薛生白、吳鞠通、王孟英等醫家確立了衛氣營血、三焦辨證綱領為主要標誌。


5千年來華夏子孫香火興旺,生生不息,是因為有祖國醫學庇佑。


今天,閒來踏山尋春。本來想挖一棵無核黑棗樹移植小院內,但見溝底無核黑棗樹遍佈,生長於碎石之中,挖掘困難,逐放棄。不欲原路返回,便攀爬陡坡至山樑。山樑上枯草叢中,見一異草,挖之,獲數棵根莖。這是什麼?吳又可的《溫疫論》中方劑有這味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