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國學大師南懷瑾,南師文化特邀陳華榮教授等共聊“多難興邦”

編者按 :今天是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誕辰102週年紀念日。下午,南師文化溫州站負責人南存明先生特邀陳華榮教授與部分機關企事業單位代表及社會各界人士在南師故鄉浙江樂清即席攀談,圍繞南師亦曾言及''多難興邦''一語,結合當前抗疫實際,共聊''國學一分鐘''第153期。現予全文刊載,以饗讀者。

紀念國學大師南懷瑾,南師文化特邀陳華榮教授等共聊“多難興邦”


紀念國學大師南懷瑾,南師文化特邀陳華榮教授等共聊“多難興邦”

南存明:陳教授,今天是南懷瑾先生誕辰102週年紀念日,可否用南師國學理念聊期“國學一分鐘”?

陳華榮:當然可以。

包景化:能否將我心中的一個疑惑也融進去?

南存明:什麼疑惑?

包景化:前年我國嫩江、松花江等流域遭遇150年來最嚴重的洪澇災害,去年底以來我國又發生這次史上罕見的新冠病毒疫情。從南師國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大災難有不祥之兆嗎?

陳華榮:對我國來說,這些大災難也可引出好的結果呢!

應智樂:何以見得?

(一)

陳華榮:南懷瑾先生曾說:“多難興邦。”

鄭立生:可有深刻蘊含義?

陳 霞:不少的大災難,在一定條件下能促使民眾共同抗爭、拼搏,增進團結,發憤圖強,國家將更加興盛。

戴小慧:這有歷史淵源嗎?

南存明:當然有。

葉佩麗:那咱們一起追溯一下吧!

陳華榮:《左傳·昭公四年》:“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這就是“多難興邦”的最早出處。

張金峰:西晉末年,中原大亂。幷州刺史劉琨聯合北方一百八十將領,在《勸進表》中說:“或多難以固邦國。”

紀念國學大師南懷瑾,南師文化特邀陳華榮教授等共聊“多難興邦”


紀念國學大師南懷瑾,南師文化特邀陳華榮教授等共聊“多難興邦”


邵治榮:後世也將這概括為“多難興邦”。

胡成虎:這裡的“多難興邦”,其意側重在於內憂外患時用來激勵人們振興國人的鬥志。

陳華榮:《資治通鑑·唐紀四十四》:德宗建中四年,陸贄在給唐德宗的奏摺中寫道:“有以無難而失守,有以多難而興邦”。

南存明:因而南師還說:“艱難困苦中的民族,往往是站得起來的。”

(二)

朱新秋:請問“多難興邦”這理念有史實佐證嗎?

南存明:那應該說太多了!

項 德:請說來聽聽!

陳華榮:《左傳》舉例,齊國經歷“仲孫之難”,晉國經歷“裡丕之難”,爾後兩國皆國富民強,雄霸一時。

陳 霞:漢初,經過秦末戰亂劫難,北方又有匈奴欺凌,在這“多難”之後出現了“文景之治”。

賈丹華:唐代貞觀前三年,北方特別是關中地區遭遇特大旱災,且突厥威脅國家安全,爾後開啟了“貞觀之治”。

張金峰:新中國建立初期,一窮二白,既有匪患殘敵,又有自然災害,我們這大國也就是在突破重重困境之後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的。

紀念國學大師南懷瑾,南師文化特邀陳華榮教授等共聊“多難興邦”


(三)

黃迎飛:請問這有科學依據嗎?

王俊華:應該說有規律可循的。

楊凌琳:請說來聽聽!

王俊華: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一個“水煮青蛙實驗”。

林 聰:怎麼個實驗?

王俊華: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立即彈跳出來成功逃生;又將青蛙放入裝著涼水的容器中,然後緩慢加熱(每分鐘上升0.2攝氏度),青蛙開始因水溫的舒適而在水中悠然自得,當其無法忍受高溫時,便失去彈跳本能,葬身熱水之中。

應遼產:這實驗說明了什麼?

褚 堅:太舒適的環境往往蘊含著危險。

賈丹華:太安樂的生活會削弱你的本能。

陳華榮:突發性的災難能使你絕地反彈。

許 政:針對現實,這個實驗蘊含著一個國學大理念。

紀念國學大師南懷瑾,南師文化特邀陳華榮教授等共聊“多難興邦”


紀念國學大師南懷瑾,南師文化特邀陳華榮教授等共聊“多難興邦”


郟慧春:什麼大理念?

南存明:正如南師在解讀孟子“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的觀點時所指出的那樣:“孟子說,國家、個人、社會能夠克服種種困難,才能使國家民族興盛健康起來;如果大家放鬆了,只向錢看,光搞享受,結果就很可怕。”

褚 堅:這讓我們端正了認知。

邵治榮:這讓我們吸取了智慧。

陳華榮:其實,這恰好為中華民族做了一個“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的人文實驗。

戴小慧:為什麼這麼說呢?

(四)

陳華榮:每個民族都有著專屬自己的基因。

胡成虎:每個國家都有著本國獨特的精神。

陳華榮:美國哈佛大學神學院教授大衛·查普曼,曾在講座中向學生解讀中國神話故事,總結了神話文化內涵:中華民族特有的基因和精神。

朱新秋:具體是怎麼說的?

陳華榮:他說,“如果你們去讀一下中國神話,找到神話裡表現的文化核心,就會發現,那就是:抗爭、拼搏!”

賈丹華:中國古人用這些故事告誡後人,只有抗爭、拼搏,才能生存、發展。

劉順平:我們不妨試著說說,我們熟知的神話故事所表現的人文主旨?

紀念國學大師南懷瑾,南師文化特邀陳華榮教授等共聊“多難興邦”


眾:好!

劉順平:《大禹治水》?

應遼產:與洪澇災害抗爭。

應智樂:《后羿射日》?

葉佩麗:與高溫災害抗爭。

鄭立生:《鑽木取火》?

林 聰:為探索自然拼搏。

許 政:《愚公移山》?

邵治榮:為美好生活拼搏。

陳 霞:敢於抗爭,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

陳華榮:勇於拼搏,也是華夏子孫的基因!

南存明:這些對於國外來說,就大不一樣了。

黃迎飛:這又有什麼說法呢?

褚 堅:單說這次疫情爆發時,我國的醫務人員紛紛主動請纓奔赴一線。

紀念國學大師南懷瑾,南師文化特邀陳華榮教授等共聊“多難興邦”


項 德:對了,如南京市一醫需54名醫務人員赴武漢抗疫一線,自願報名通知一出,僅幾分鐘回覆齊刷刷地來了。

胡成虎:而韓國災區定點醫院的16名醫務人員在得知抗疫實情之後,竟然集體提出辭職。

劉順平:前天新聞報道,英國醫生疾呼:“你們不知道這病毒有多可怕,而我們沒有中國的能力!”

包景化:CBC電視臺主播前不久說:“在美國想裝個有線電視都不止10天,而中國10天就能建造一所醫院。除了中國,沒人能這麼光速!”

應智樂:真是一語點破中國人獨有精神和特異天機!

陳華榮:都別說了,單憑意大利街頭曾出現的一條標語,就足夠說明問題了。

郟慧春:什麼標語?

陳華榮:“請不要亂跑,這裡沒有火神山,也沒有雷神山,也沒有鍾南山,更沒有共產黨當靠山,感染了只能抬上山!”

陳 霞:因此,只有中國,最有資格說“多難興邦”!

紀念國學大師南懷瑾,南師文化特邀陳華榮教授等共聊“多難興邦”


(五)

南存明:這場無情的疫情襲來,在災難面前,我們選擇抗擊;在悲痛之中,我們選擇拼搏 。

郟慧春:因為抗擊,我們轉危為機;

戴小慧:因為拼搏,才能奪取勝利!

應遼產:疫情襲來,一個一千多萬人口的大城市一夜封城。

胡成虎:武漢告急,四萬多醫務工作者先後逆行武漢一線。

葉佩麗:病床告罄, 16小時建一棟樓10天建成一座醫院。

鄭立生:一聲令下,億萬民眾紛紛停下腳步在家自行隔離。

褚 堅:驚悉國難,遍佈五洲四海的同胞大肆掃貨馳援國家。

賈丹華:這就是中國人特有的“白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豪邁氣概!

紀念國學大師南懷瑾,南師文化特邀陳華榮教授等共聊“多難興邦”


陳 霞:這就是中國人獨有的“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民族血性!

胡成虎:因而,抗疫一個多月之後,武漢大局篤定,其他地方可謂新冠相繼“灰飛煙滅”。

張金峰:因而,今天新聞報道,疫情告急,菲律賓封鎖首都,總統杜特爾特想向中國求助,王毅外長明確回應“願盡最大努力幫助對方”。

劉順平:因而,昨天新聞報道,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陳情:“歐洲團結只是紙面童話,請中國幫我們。”

陳華榮:因而,前天新聞報道,在中國馳援意大利防疫物資運抵都靈後,羅馬上空奏響中國國歌,意大利民眾高喊“謝謝中國”,還有小夥用中文教網友學唱中國國歌,全網淚目。

紀念國學大師南懷瑾,南師文化特邀陳華榮教授等共聊“多難興邦”


許 政:因而,世衛組織官員說:“我若不幸感染新冠,希望能在中國治療!”

褚 堅:因而,完全可以自豪地說,“只有中國才能拯救世界”已初露端倪。

(六)

陳 霞:在災難面前,國人眾志成城、情繫災區;在戰“疫”之中,各類英雄輩出、令人景仰 。

王俊華:這場大難雖然奪去了幾千同胞的生命,然而,再大的災難也在國人“大愛”面前屈服。

胡成虎:我們記憶猶新,84歲的鐘南山院士告訴民眾“不要去武漢”後卻登上列車,奔赴抗疫一線,首發“人傳人”的警示。

紀念國學大師南懷瑾,南師文化特邀陳華榮教授等共聊“多難興邦”


陳華榮:我們記憶猶新,73歲的李蘭娟院士主動請纓,親率醫療隊奔赴一線,每天只睡三小時的覺。

鄭立生:我們記憶猶新,身在異國的中國知名科學家莊曉瑩、李開復與“哈佛八劍客”含淚回國,請戰一線。

黃迎飛:我們記憶猶新,86歲的退休醫生張景道,看到疫情肆虐,立馬寫下請戰書,從大慶趕往武漢,援助前線。

郟慧春:我們記憶猶新,一位從公安縣冒雨騎行四天三夜、輾轉300多公里趕回抗疫一線的24歲的衛生院女技師甘如意。

陳華榮:我們記憶猶新,湖南長沙,一位大年初一早晨開車直奔武漢義務送死亡患者去殯儀館的26歲小夥子鄭能量。

(七)

包景化:在災難面前,大家排除萬難、奮勇向前;在戰“疫”之中,民眾全力以赴,大愛無疆 。

應智樂:疫情就是命令,抗疫就是戰場。

葉佩麗:我們難以忘卻,閻志旗下的卓爾集團拿出價值100億的商場做方艙醫院,幷包下4架運輸機專機採購抗疫物資。

胡成虎:我們難以忘卻,由海外溫州華人籌劃的一架架滿載防疫物資的跨國包機從全球四面八方飛向祖國,馳援家鄉。

南存明:我們難以忘卻,正泰、德力西、金卡智能、萬控集團和樂清市康復醫療設備廠等等一批企業,在第一時間為抗疫捐資獻物。

紀念國學大師南懷瑾,南師文化特邀陳華榮教授等共聊“多難興邦”


紀念國學大師南懷瑾,南師文化特邀陳華榮教授等共聊“多難興邦”


陳華榮:我們難以忘卻,遼寧綏中,一對在10天裡3次開車逆行武漢義務送菜、行程共計13000多公里的年輕夫妻。

楊凌琳:我們難以忘卻,廣東佛山,一位放下4000元說聲“這麼好的國家,要繼續好下去”的話就走的獨居老人。

胡成虎:我們難以忘卻,浙江湖州,一名捐助1萬元積蓄後,拒絕留下姓名的以揀廢品貼補生活的老爺子。

應智樂:我們難以忘卻,堅守“疫”線38天后的一個雨夜,將生命定格在抗疫一線路上的我市基層網格員賴小東。

賈丹華:我們難以忘卻,為了戰“疫”的勝利,敢說真話、搶戰一線、不畏艱險、廢寢忘食的千千萬萬名抗疫無名英雄。

(八)

褚 堅:這場疫情是放大鏡,一些壞人在它的照映下原形畢露,更多的好人在它的照耀下傲然挺立。

陳華榮:這場災難是次大考,太多的國家在這場大考中偷看中國標準答案,也有些就連抄答題都不會。

項 德:正是這場大疫,展示了國家的強大力量,洞見了國人的同舟共濟,感受到道德迴歸的動人場面。

包景化:正是這場大難,激發了民眾的英雄氣概,唱響了民族的正氣之歌,踐行了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

南存明:正是這場大疫,光復了國人的惻隱之心,重拾了久違的樂善好施,領悟到大愛無疆的人生真諦。

邵治榮:正是這場大難,引發了大家的深刻反思,補足了欠缺的社會短板,走上了敬畏自然的人間正道。

陳華榮:這場大疫,令人感嘆:此生入華夏,無悔中國人!

胡成虎:這場大難,讓人警醒:感謝此疫情,及時幫賦能!

劉順平:這場大疫,使人呼喚:盪滌老汙垢,踏上新徵程!

紀念國學大師南懷瑾,南師文化特邀陳華榮教授等共聊“多難興邦”


紀念國學大師南懷瑾,南師文化特邀陳華榮教授等共聊“多難興邦”


賈丹華:這場大難,教人領悟:多難固邦國,殷憂鑄忠魂!

南存明:這正如南懷瑾先生所說的,“中國每經一次災難,反而更加光輝強大。”

包景化:我們說,“災難對於所有民眾來講,是一筆好財寶!”

陳 霞:我們說,“災難對於我國人民來講,是一位好智囊!”

應智樂:我們說:“災難對於中華民族來講,是一座大豐碑!”

陳華榮:我們說,“災難對於華夏子孫來講,是一所大學堂!”


現場攝影:應智樂、包景化

審核:陳俊賢


【附】參與人員:

溫州市鹿城區政協常委褚 堅,中共柳市鎮黨委委員陳 霞,溫州市龍灣區招才局副局長邵治榮,南師文化溫州站負責人南存明,浙江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作家賈丹華,溫州大學副教授王俊華,德力西集團高級副總裁胡成虎,''國學頻道''柳市站負責人張金峰,柳市鎮文聯顧問劉順平,浙江七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應遼產,溫州市婚慶協會副會長林 聰,溫州市北辰心能量工作室首席導師許 政,南師文化溫州站副總經理葉佩麗、財務經理郟慧春、行政後勤副經理鄭立生、市場員戴小慧,樂清市樂田教育副董事長包景化,樂清市飛歌文化藝術中心主任黃迎飛,楠溪印象傳媒負責人楊凌琳,樂清市中雁蕩山文化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項 德,樂清市國學研究會副秘書長應智樂,柳市國學愛好者朱新秋,浙江萬里學院兼職教授陳華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