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父母可以對小豬佩奇陌生,但一定不能對你陌生

昨天到今天的朋友圈

被一部《啥是佩奇》短片刷屏了

什麼是佩奇

我們都知道是那個粉色小豬“網紅”

這看似一個無厘頭話題

卻成了一位農村大爺的歷史難題

最後他給了一個驚喜的答案

看完心酸又感動


《啥是佩奇》:父母可以對小豬佩奇陌生,但一定不能對你陌生


這條病毒式傳播短片,其實是今年賀歲檔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的預告片,講了一個笑中帶淚的春節送禮故事。

片中,城裡的孫子說自己想要一個佩奇,生活在農村的爺爺一臉懵逼。


《啥是佩奇》:父母可以對小豬佩奇陌生,但一定不能對你陌生


後來,爺爺查字典、用廣播問遍了全村人,終於親手用鼓風機打造了一個愛心牌小豬佩奇,送上了讓孫子驚喜的禮物。

一心想要佩奇的孫子,不知道什麼是佩奇的爺爺;用智能手機刷直播的年輕人,用沒信號老人機的爺爺;住城裡開豪車的兒子,獨自一人留守家鄉的父親……

當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情節與短片裡的溫馨搞笑對應,竟然讓看的人嗆出滿眼的淚。

留守農村的父親、城裡生活的兒孫,這三代人的代溝,又何止一個小豬佩奇?

《啥是佩奇》:父母可以對小豬佩奇陌生,但一定不能對你陌生

為人父母,哪怕已經跟不上你的生活,也還是會拼盡全力愛著你。

他們的愛就像那個硬核鼓風機佩奇,很笨拙,卻也很真誠:

學上網、學微信陪你聊天、給你準備一大桌愛吃的菜,一進年關就掰著手指頭等你回家,臨行前拼命塞滿你的行李箱……

如果說,父母身體裡僅剩下一點溫暖,那也一定會用在子女身上。

《啥是佩奇》:父母可以對小豬佩奇陌生,但一定不能對你陌生


記得在《奇葩說》裡,張泉靈曾說自己做《空巢老人調研》的經歷,解釋了為什麼很多老人身上總是會有一股“老人味”?

原來並不是身體機能下降的緣故,因為當時她做採訪,跑去問醫生,醫生說不出是什麼原因直到遇見一位老奶奶,張泉靈忍不住向她採訪道,“您多久洗一次澡呢?”

老奶奶接下來的一番話,令張泉靈心裡很不是滋味。

老奶奶當時說的是:“我儘量不洗澡,一個人,我老了,洗澡是最危險的事,萬一摔了,那可怎麼辦,我怕給孩子留下負擔。”

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細節,卻讓人覺得無比心酸與沉重。原來那些被你嫌棄的“老人味”,竟只是他們害怕麻煩子女。

《啥是佩奇》:父母可以對小豬佩奇陌生,但一定不能對你陌生

前陣子還有個新聞,是一對高學歷老夫婦,倆老退休前,都是省城電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

他們的兩個兒子,一個是清華大學畢業生,一個是中國人大畢業生,十分有出息。

但儘管培育瞭如此優秀的孩子,這對老人卻戰戰兢兢,過了近10年的空巢老年生活。

被問及“為什麼不去北京和兒子一起生活”時,老夫婦一方面考慮到兩個孩子都在北京買了房,都有房貸的壓力。

《啥是佩奇》:父母可以對小豬佩奇陌生,但一定不能對你陌生

另一方面才是最扎心的,“他們從不主動開口請我和老伴去住”。

記得最開始,老夫婦都還習慣,可以拿著養老金過活,但後來他們發現,自己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一個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另一個患有嚴重的高血壓。平時他會為她量血壓,她會監督他按時服藥。就是生怕一旦其中一個倒下了,另一個沒力氣將對方背出家門。

但不幸還是發生了,要不是鄰居及時發現,恐怕命也保不住。

當看到兩個孩子來醫院時,許久沒見過面的倆老,孩子般忍不住哭了起來,就好像受了什麼天大的委屈。

但在孩子們眼裡,只是覺得,父母怎麼變得越來越脆弱了。

後來,他們還是決定搬進了養老院。採訪的最後一句話,令我的內心至今顫抖不已:

當你以為父母可以照顧自己的時候,其實他們正漸漸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到了需要依賴你的時候。

你呢,你不是不懂,你只是不願讓自己那麼快醒來。

《啥是佩奇》:父母可以對小豬佩奇陌生,但一定不能對你陌生


過年回家

年輕的時候,心裡裝著整個世界,唯獨裝不下父母,固執地不願意停下前行的腳步,常常忘記了回頭看看家的方向。

如今長大了,也成了別人的父母,終於明白父母才是那個自己花心思、花時間最少,卻最愛我們的人。這世間,恐怕不會有其他人,會像他們對我們一樣好了。

《啥是佩奇》:父母可以對小豬佩奇陌生,但一定不能對你陌生

龍應臺曾在書裡寫: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送他漸行漸遠,你站在路的這一端,看著他漸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訴你:“不必追。”

若是父母追不上我們的腳步,那我們便停下來,回頭等等他們。

父母可以對小豬佩奇陌生,但一定不能讓父母對你陌生。

快要過年了,記得帶上孩子回家看看,因為這是一年到頭,父母最期盼、最幸福的時候了。

不管走得多遠、拼得多累,只要你回頭,就會發現有人在等你,眼裡有愛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