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带狗的女人》:情起雅尔塔,无结尾,小说被纳博科夫狂赞

谈到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大家一定对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并不陌生,《套中人》等为大家所熟悉,然而,同样是大师的纳博对另一篇短篇小说《带狗的女人》却评价很高。《带狗的女人》讲什么?为什么纳博科夫对这篇小说高度赞赏?

故事的背景地:著名的雅尔塔

短篇小说《带狗的女人》,由契诃夫发表于一八九九年,那年契诃夫39岁,自从1880年开始创作算起,他从事小说创作已经19年,契诃夫小说创作技巧已经是炉火纯青。

《带狗的女人》主要讲述发生黑海旁的名城雅尔塔的一个婚外情故事。雅尔塔有两点很有名,一是作为二战期间著名的雅尔塔会议所在地。1944年底,二战进入了最后结束的阶段,美国、苏联、英国三大国想结束战争和安排战后世界一系列政治问题。会议地点选在尚未遭到德国战火破坏的雅尔塔。当时,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三大巨头,于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首脑会议。会议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奠定战后世界格局。


契诃夫《带狗的女人》:情起雅尔塔,无结尾,小说被纳博科夫狂赞

雅尔塔会议场景

二是雅尔塔作为黑海旁历史古城、海滨休假胜地。雅尔塔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南部,是重要港口和海滨度假胜地,也是闻名遐迩的历史古城。雅尔塔,当时属于俄罗斯,其中较有名的是里瓦几亚宫,位于雅尔塔市西南的黑海岸边,1862年至1866年建成沙皇庄园,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成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夏宫。雅尔塔,更是长期以来作为作为俄罗斯贵族的疗养度假胜地,也就不难理解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古罗夫从莫斯科跑到雅尔塔度假,而带白毛狮子狗的安娜·谢尔盖耶芙娜,对生活并不怎么满意,也在寂寞无聊中来到这里散心。

契诃夫《带狗的女人》:情起雅尔塔,无结尾,小说被纳博科夫狂赞

雅尔塔:博物馆燕巢

更奇妙的是,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于1886年8月至1890年4月居住雅尔塔这个地方。难怪大师契诃夫,对风光优美、浪漫迷人雅尔塔这么熟悉,对雅尔塔的自然风光描写得这么贴切,这么令人如痴如醉,令人着迷!

现在,雅尔塔城还建有契诃夫故居博物馆,来纪念这位俄国伟大小说家、戏剧家,还保留有契诃夫的卧室、书房,契诃夫的相关资料、契诃夫旅行照片和主要作品等。

雅尔塔海滨边上,还有一组纪念铜像,就是小说《契诃夫:带狗的女人》男女主人公在海滨相遇的场景,这也为雅尔塔作为契诃夫居住地,增添文化气息。

故事:男主古罗夫,风流倜傥,迷失在情感的幽暗泥淖中

小说《带狗的女人》男主人公古罗夫,妻子和儿女都在莫斯科。对妻子不怎么满意的古罗夫风流倜傥,跑到雅尔塔度假,不禁接触一个寂寞无聊的带狗的金发女郎。抱着游戏人生态度的古罗夫,偷偷约会上这带狗的迷人女人,两人陷入短暂的甜蜜。不料,女子因丈夫眼疾匆匆离去。

古罗夫回到莫斯科家时,仍像往常一样生活,一种强烈的愿望折磨他,他找了借口,找到女子所在的城市。但找不到与这个女子见面机会,古罗夫通过公演歌剧的海报猜测女子可能会去看戏剧,在剧场古罗夫巧妙与女子相遇,女子只得离席,并约好去莫斯科找他。

女子去莫斯科偷偷找古罗夫,古罗夫一边把女儿送学校,一边偷偷地约会,但此时,古罗夫却有不耐烦地对待女子。发现自己原本是游戏人生,没有想到有点爱上这个女子。故事在三个“应该怎么做?”的疑问中结束。

是维持这段幽暗的婚外情,还是遵从内心,寻找所谓真正的爱情?欲望和爱情,在混沌不清中,在幽幽暗暗间,古罗夫迷失了情感的泥淖中。何从何去,又似乎是无言的结局。

契诃夫《带狗的女人》:情起雅尔塔,无结尾,小说被纳博科夫狂赞

雅尔塔:海滨区带狗的女人铜质雕塑

纳博科夫的评价: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纳博科夫,全名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著名小说家,公认的大师级人物。最有名的作品,是“洛丽塔”等多部小说。

纳博科夫一八九九年四月出生于圣彼得堡,巧的是,契诃夫的小说《带狗的女人》,就在这一年发表。俄国十月革命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而后他在剑桥三一学院学习,接着几经曲折,于一九四O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斯坦福、哈佛大学等多个大学执教,其中主讲俄罗斯文学。纳博科夫回忆:

“不厌其烦地写了一百份有关俄罗斯文学的讲稿--大约两千页,此举甚可庆幸。使我得以在卫斯理大学和康奈尔大学逍遥了二十年“。

俄罗斯文学对于纳博科夫来说轻车熟路,纳博科夫对俄罗斯文学进行系统研究,讲稿达两千页,按照他的讲法,这简直是混饭吃的利器,使他逍遥了二十年!后来,根据讲稿整理出版了《俄罗斯文学讲稿》,其中对安东·契诃夫的这篇小说高度赞赏:

在这二十页左右的精彩的短篇小说中,所有传统的法则都被打们。没有问题,没有常规的高潮,没有结尾的点题,但它却是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在《俄罗斯文学讲稿》中对这篇小说,纳博科夫认为,似乎描写的是琐碎的日常,并没有强烈的激烈的情节冲突,但在阅读中,情感体验会随着情节发展而波澜起伏,看起来没有高潮,也没有明显的结尾,却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评价不能不说较高。


契诃夫《带狗的女人》:情起雅尔塔,无结尾,小说被纳博科夫狂赞

雅尔塔远眺图


小说有哪些精妙的技巧

契诃夫的小说《带狗的女人》,充分地体现契诃夫短篇小说的特征,体现大师级水准。难怪纳博科夫称赞有加。

其中,精到的细节描写值得学习纳博科夫称赞契诃夫具有一种本领,通过精选的细节,以及对细微而明显特征的分类,对人物进行准确的描写。契诃夫选择细节,往往克制而简练,在一段的描写中,用上几个精到的细节,“照亮整个背景”。

举几个例子:

(1)古罗夫妻子细节描写

小说开头,就介绍了古罗夫不到四十岁,有十二岁的女儿和两个儿子。他结婚很早,妻子却看起来比他大一倍似上,而且他认为妻子浅薄而不懂风情,为自己的不忠和风流成性寻找理由。

接下来,契诃夫通过精选的细节,描绘了古罗夫眼中的妻子:两道黑眉毛;信上不写硬音符号;叫丈夫吉米特里。总之,妻子似乎是个硬梆梆的女汉子:

他妻子高高的身架,生着两道黑眉毛,直率,尊严,庄重,按她对自己的说法,她是个有思想的女人。 她读过很多书,在信上不写“ъ”这个硬音符号,不叫她的丈夫德米特里而叫吉米特里……

(2)对雅尔塔浪漫风情的精到描写

契诃夫,对海滨城市雅尔塔自然风光,用最简洁的细节,来烘托气氛,看了以后,令人心驰神往。他们一起散步,海水淡紫色,月光荡漾……

“他们一面散步,一面谈到海面奇怪的闪光,海水现出淡紫的颜色,那么柔和而温暖,月光下,水面荡漾几条金黄色有长带”

他们在雅尔塔短暂的几天,相互约会,刚开始带狗女郎安娜·谢尔盖耶芙娜觉得自责,觉得自己鬼迷心窍,古罗夫使出浑身解数安慰她,两人又有说有笑。这时,契诃夫写道:

“后来,等他们走出去,堤岸上已经一个人影也没有了,这座城市以及那些柏树显得寂静无声,然而海水还在哗哗地响,拍打海岸,一条汽艇在海浪上摇晃,汽艇上的灯光睡意朦胧地闪烁着”

(3)古罗夫与带狗女郎安娜·谢尔盖耶芙娜约会,吃西瓜的细节

古罗夫搭上带狗女郎安娜·谢尔盖耶芙娜,回到她的旅馆,但古罗夫发现可是眼前这个女人并不是浮浪女子。如果写成浮浪女子,就成庸俗小说了。安娜有些腼腆,局促不安的神情和别别扭扭的心态,而且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忧伤且带着沮丧的样。

女子安娜惊恐而自责,而作为风流倜傥成性的古罗夫,却不以为然,悠闲地吃起西瓜。完全,一副漫不经心的“吃瓜群众”样子。契诃夫描写道:

房间里的桌子上有一只西瓜,古罗夫给自己切了一块,慢慢吃起来。在沉默中至少过了半个钟头。

(4)古罗夫跑到剧场,想方设法与带狗女郎安娜·谢尔盖耶芙娜见面,安娜丈夫外貌细节

古罗夫回到莫斯科,茶饭不思,相思销骨,然而对安娜的思念也没有办法跟别人说。终于在一天,古罗夫找了借口,跑到安娜的居住地,但找了好几天,没有见到安娜。人们都说,爱情中的女人最笨,其实爱情中的男人却最聪明。古罗地后来在报纸上见到戏剧公演的消息,居然推测出安娜会去看。也真是凑巧,还真侧面见到安娜和丈夫,古罗夫借安娜丈夫不在,见到安娜。安娜把他支到楼梯口,安娜吓坏了。

而在剧场中,契科夫把古罗夫见到安娜丈夫外貌,作生动描写。

跟安娜·谢尔盖耶芙娜一同走进来、坐在她旁边的是一个身材高挑的年轻人,留着小小的络腮胡子,背有点驼。他每走一步路就摇一下头,仿佛在不住地点头致意。这人大概就是她的丈夫,也就是以前在雅尔塔,她在痛苦的心情中称之为奴才的那个人吧。果然,他那细长的身材、那络腮胡子、那一小片秃顶,都有一种奴才般的奴颜婢膝的神态,他的笑容甜得腻人,他的纽扣眼上有个什么闪闪发亮的学术证章,活像是听差的号码牌子。

契诃夫通过精心挑选几个细节,作精到描写:如络腮胡子,年轻、驼背、秃顶,走路摇头纽扣上闪亮的证章,甜腻的笑容…集中反映安娜丈夫“他是个奴才”的平庸沉闷性格。


契诃夫《带狗的女人》:情起雅尔塔,无结尾,小说被纳博科夫狂赞

契诃夫:小说手稿


小结:

契诃夫小说 《带狗的女人》讲述主人公古罗夫一段纠结的婚外情,小说没有明显的结尾,情节看起来似乎描写的是琐碎的日常,并没有强烈的激烈的情节冲突,看起来没有高潮。

但总体描绘冷静、简练、客观,契诃夫通过精到细节描绘,也没有作过多的道德评判,但描写出复杂的人性、反而显得客观真实,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小说


契诃夫《带狗的女人》:情起雅尔塔,无结尾,小说被纳博科夫狂赞

契诃夫小说 《带狗的女人》纪念像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