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保险是先看保险公司的服务如何还是看保险产品如何呢?

CJ-J


日常经常听人问:买保险到底是看产品还是看公司?大多数消费者其实想知道是大品牌公司产品好,还是小公司好。

很多从业人员说,保险都是按照条款赔付,即使小公司也是受保险法保护,自然是看产品更重要,那么事实上大公司产品和小公司产品有区别吗?

在任何行业,行业类龙头品牌公司和小公司在产品上肯定有区别,这是智商问题,关键是在保险行业,这种区别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一、产品组合形态不同

常见大公司产品和小公司常见产品形态如下

这两种形态区别在于:就是精装房和毛坯房的区别

精装房:就是重疾险+保证续保无免赔医疗险+续保宽松的百万医疗险,都已经给消费者配齐,重疾险有一定保额,医疗险非常全面可靠,整体交费高。

毛坯房:重疾险裸险,日常不需要考虑医疗险理赔,加上不少小公司互联网销售,重疾险价格便宜,但是消费者自己或者去找经纪人配齐医疗险、定期寿险等。

(互联网上单独卖的无免赔医疗险续保每年审核,百万医疗险续保各有区别,很多产品宣传介绍理赔不影响续保,可是保单条款根本没有白纸黑字写明,完全是销售误导,条款本身含糊其辞并不规范)

很多老百姓自己不懂保险,但是有一颗贪便宜的心,这一点正中互联网产品设计者的下怀,同样保额去比保费,不区分产品保险责任上的差异。

举个例子:

比如消费者发生意外骨折,需要打做支架或打石膏线,第一年发生理赔,大公司和小公司都能赔,但是第二年大公司产品依然可以赔,消费者每次去复查看门诊换药或拆石膏线都能赔,而小公司意外险或医疗险续保每年审核,第二年就不一定能赔。

二、产品设计细节不同

1、无免赔医疗险免责条款

大公司附加保证续保的无免赔医疗险免责条款:(没有任何明显不合理条款)

网上交一年保一年的无免赔医疗险免责条款:(诸多细节上值得注意)

2、轻度重疾原位癌理赔

癌症不仅是第一大高发疾病,且是理赔门槛最低的轻疾,大公司对轻症原位癌赔付:

(确诊即赔,赔了原位癌,还可以赔皮肤癌)

很多小公司对原位癌赔付是:

(积极治疗以后才能赔,原位癌或皮肤癌只能赔其中一个)

3、百万医疗险停售风险

百万医疗险发生理赔,往往比较严重的疾病,在续保比较宽松的情况下最怕的就是停售 ,没有哪个公司在合同中明确写明停售后依然能续保。百万医疗险大公司停售可能更小,原因在于:

其一:承担风险能力,同样赔20亿,对于国寿、平安、太保、泰康这些公司来说,赔20亿根本不是大问题;对于小公司来说,要是风险爆发,赔10亿,就是巨亏,极大可能会停售产品。

其二:客户群体,大公司客户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无论是从客户利益还是公司声誉角度,不会轻易停售产品,即使停售往往也会妥善安排。

三、产品理赔服务不同

保险理赔是根据条款,而理赔速度和效率取决于公司品牌公司很多时候不仅赔的快,而且有一些特色服务,比如:平安的闪赔、泰康健保通出院直付、太平的秒赔等。

大公司还有重疾先赔,也就是消费者投保两年内未出险、就诊三日内报案、且目前在住院状态,保险公司在两日内住院探视,且快速审核。

互联网小额医疗险也能快赔,但是有额度限制,比如就诊3000元以下;在重疾理赔上,由于网点覆盖少,工作人员其后援系统很难支持在短期内获得理赔。

四、产品售后服务不同

1、网点设置上

买了保险只是代表销售的终止,同时意味着服务的开始。像平安和国寿、太保、太平、新华等大公司,在全国大部分县市都有网点 ,如果有事可以找到网点便捷办理。

2、售后制度上

大公司不仅有营销部门,也有售后部门,业务员即使离职,保险公司也会给保单匹配新的服务人员,如果消费者不会玩手机进行便捷操作保全事项,保单服务人员可以上门办理保全,比如修改联系方式、交费账号、收取理赔资料等,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办好绝大部分业务。

小公司网点上,依托互联网或保险经纪人销售产品,中介机构往往提供的是协助服务,甚至要邮寄资料,跟上门服务还是有一定区别。

五、产品增值服务不同

很多人交费达到一定额度,不自觉成为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VIP客户或高端客户(高客),常见大客户往往能够享受一些特别服务,非常注重客户体验,比如:

1、投保审核更宽松,一些肥胖或一些小疾病,原本需要体检或者加费的,直接标准体承保。

2、医疗险续保更宽松,医疗险发生多次理赔,到了续保审核期,大客户往往很容易继续续保,或者对续保不满意,往往通过投诉比较容易获得满意解决。

3、VIP电话专线或专门服务人员、生日问候及礼品积分、以及特色服务,像泰康、太平的养老社区等。

总结:我们日常常说的三流公司卖产品,二流公司卖服务;一流公司卖文化,在保险行业一样适用,品牌公司产品细节更人性化、服务更周到、更注重客户体验。

对于交费能力强的人来说,首选肯定线下大公司产品;如果交费能力不强,可以考虑买个线下重疾+医疗险组合,重疾保额买低一点,然后补充互联网重疾险增加保额,这样既有一定的性价比,医疗险也非常可靠。


小税官谈税事


买保险当然看产品!看啥服务,有啥服务,看你买大公司的保险每年送你体检、洁牙还是业务员每年送你几件挂历,然后让你再加保?

买保险不要看品牌、不用看公司实力,没鬼用的。大家买保险买的是保障,是虚拟服务,不是实物,不是电视机、空调、沙发家具,实物大品牌是质量的保证,售后服务也方便。保险就是几页纸啊,最重要的合同内容、合同中条款内容才是关于你身家性命的保障。而且现在大部分保全都可以线上办理,登录公众号或者下载APP就行。再论公司实力和背景,凡是大陆的保险公司哪家背景不强、实力不硬?何况还有银保监会监管呢,有问题找监管,快速高效解决。

为啥说我一般不买大公司的重疾险呢,很简单,他们的产品很烂啊,性价比都不高。举个栗子啊,你同样花5000元保费,大公司保额就30万,但是小公司的保额就可以给到50万。这是为啥呢?几个原因:一个是小公司必须以这种拳头产品打开销路,争取尽量大的市场份额,这点好理解;二是大公司有个很重要的考核指标——利润。其实保险产品最初的设计精算原始模型成本都差不多,就是一帮精算师综合各种因素计算出来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大公司考虑的因素特别多:像预留利润空间、固定成本支出、宣传费用、推动费用这些大公司成本比小公司高很多,所以小公司可以把这些成本节省出来,全部让利出来。三是大公司重疾险的附加险太多,而且都是捆绑一起的,其实附加险也是保险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所以很多业务员推销保险的时候狠命的给你附加住院医疗、意外伤害、豁免啊之类。


坚毅行者


您好,购买保险首先要买对,才能赔好。这样您的体验感才好。

在购买保险之前想清楚您想解决的问题,重疾,还是住院医疗,还是养老保险。每家保险公司都有其它保险公司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您想购买重疾险,百年人寿,恒大人寿,复兴联合等几家的产品比您经常听到的几大保险公司的产品性价比高的多了,银保监会对在国内高发的25中重大疾病进行了规范管理,各家都是一样的,其它的病种,轻症,中症,重症的病种各家公司会有一些出入,有的公司癌症能多次赔付,有点公司轻微脑中风不留后遗症就可以理赔,各家公司的理赔条款是不太一样的,所以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风险和家族病史,生活习惯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产品,保险看的是条款,服务再好,条款没写,也白搭。再说,现在的保险公司这么多,再服务上每年都在提高。如果您打算购买理财的,信泰,华夏,复兴联合,中意,等这几家的产品形态比较多,可选择性比较多,收益也相对高一些。如果您对养老有更高的品质要求的话,泰康有养老社区,恒大也有养老社区,买了指定的保险产品,就可以对接这些服务!

最后,保险是一种金融工具,合同本身比服务更重要。希望可以帮到您!


我是俩儿子他娘


保险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渐被老百姓的认知和接受。不仅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在保障着我们的生活。在购买保险时优先考虑保险公司的服务还是保险产品,借此机会谈几点看法:

一、保险公司设立有严格的准入条件

在我国设立保险公司有严格的准入条件,对注册资本有明确要求,公司高管任职也考核。《保险法》第六十八条、六十九条规定:“主要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二亿元;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设立保险公司,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二亿元。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二、保险公司销售的保险产品需要保险监管部门审批备案

(一)财产保险:《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财产保险公司产品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规定:一是使用示范产品的机动车辆商业保险、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型农业保险产品(以下简称“两类产品”)由银保监会负责备案并监管;二是其他产品均由相关银保监局负责备案并监管。

(二)人身保险:保险公司违反监管规定开发设计人身保险产品,或通过产品设计刻意规避监管规定的,中国保监会将依法进行行政处罚,采取一定期限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责令公司停止接受部分或全部新业务等监管措施,并严肃追究公司总经理、总精算师等责任人责任。

三、保险服务有严格的程序监管

(一)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有明确的监管规定。根据各公司风险综合评级分为A、B、C、D四类,分类监管,确保公司能够正常经营。

(二)保险服务环节有严格的监管。保险监管部门关于《保险公司服务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对保险公司销售、承保、保全、理赔、咨询、回访、投诉等所有服务环节和渠道都有评价管理。

(三)保险纠纷有处理途径。保险服务过程有问题,有纠纷,可以通过向保险监管部门投诉、行业协会投诉、公司投诉以及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保险公司公司的产品和服务都有相关部门监管。在购买保险产品时,提醒正在购买保险或考虑购买保险的朋友:充分考虑自己经济承受能力和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闻见小小


不是服务、也不是产品,而是先看你的需求,你想购买的目的是什么?

保险的本质是做风险管理,将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出去。

比如,如果你是一般普通老百姓,担心生病的问题(没有优质的医疗资源、没有钱治疗、收入会有所减少、房贷车贷还不起),可以通过购买大病保险、医疗险、寿险、意外险来解决。

如果你担心的是将来的养老,想有优渥的老年生活,或者说担心长寿的风险,可以通过购买年金类产品来解决。

如果你是企业家,担心儿/女婚变的风险、想在企业债务与家庭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或者说你有多段婚姻、多种身份、资产众多,通过“保险”+“信托”这样的组合也可以帮到你。

保险只是工具,帮你解决问题的工具。


Breena


其实这个题目不完整,人生保险有重疾、医疗、意外、年金等几种形式。对于不同的产品,其实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虽然不管是公司服务,还是产品本身都很重要,但是不同险种还是略有差异。

以重疾险为例,对于重疾险而言,第一位考虑的,是保额。举个例子,假设你买了一份保险,就算公司和产品再好,但是你只买了一万的保额,最终出现只能赔付一万。假设你买了一份公司一般、产品也很一般的重疾,但是买了一百万,只要投保过程没有硬伤(带病投保),也在赔付范围内,那么最终能够赔付的就是一百万。

如果保额买够的情况下,考虑公司还是产品其实看的是自身需要,和自己的喜好。比如说,某家公司的服务很好,绿色通道特别好用,能够帮挂到国内最好的专家的号,那么你是否心动?在比如,某家公司的产品特别优秀,价钱也还可以,你会不会想选?关于公司和产品的选择,其实更多的是看自己的需求。

其他医疗和意外其实也是类似,在你买的保险“不够保险”以前,最重要的是“买够”。而当你买够了以后,再考虑“买好”。


秋语择保


这两个都要看,几乎同样重要。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要什么,也就是您要通过保险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请相信我:大众对保险的认知和专业的保险工作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是一个需要有学习积累并用心去感悟的才能不断深入的行业。所以我说“保险是一个对专业要求很高但有很低的行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保险成交一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只要谈到双向选择就会涉及到价值观是否吻合的问题,因为您的需求层次很低,只关注产品本身和普通服务,那么您找到的保险人大概率只是保险产品的搬运工。如果您的需求层次很高,相信买保险就是做的一个家庭的财物规划,甚至视距更长的话,看成是一个家族的财物规划,那么您遇到的保险顾问大概率是更加专业靠谱的保险人。回到问题本身,其实市面上的大部分保险公司的同一类产品相差不会太大,而且由于激烈的竞争导致各家公司也越来越注重服务。除了少数几家外资公司,绝大多数的国内保险公司的服务差别也不大。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找一个价值观吻合的保险顾问才是最重要的,毕竟专业的人需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祝好!


言值鑫声


你好

首先买保险是因为我们需要通过保险来转移风险、解决问题的。那么一套匹配到你需求的方案是最能受到认可的。

其次,在这个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到产品和服务的问题。

1/ 如果是高频次易出险的险种,比如意外险、医疗险。服务、产品责任、价格三者要充分权衡好。出险次数多,那么肯定是服务好的会更深入人心。

2/ 如果是低频次不易出险的险种,比如寿险、重疾险。产品责任更为重要,这种要么不出险,要么出险就是给到一笔钱的,关良时候能解决问题的。

产品责任覆盖的广、免责条款少更有利于保证客户权益,方便理赔。

祝您健康幸福

我是保险经纪人



探险寻保的Young


本人曾经写过篇科普文是关于这个问题的,您可以参考一下

题目是:”为避免堕入保险骗局,你必须知道的是...”

这是一篇科普文。

很多时候我们会堕入一个误区,就是希望能通过不同的产品对比,去找到一些性价比最高的保险产品。但买保险最重要的是保险产品吗?不停对比保险产品是正确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我們去看病,我们最关心的肯定是这病能不能医好,有没有好的医生來跟进和治疗,这家医院好不好,是不是三甲医院等,而不会专门去对比这家医院用的是什么药的。而买保险时只对比保险产品,实际就是看病时整天想着用这个药好呢,还是用那个药治疗会更好。

这也是我们平时很容易堕入的一个误区,很多朋友在不停地选择对比保险产品,这和整天盯着药看是一样的道理。

但去看病最重要的是药吗?显然不是的,那么有什么比药更重要呢?如果看病,我们是去那些周围打广告的xx女子医院呢?还是三甲的正规大医院呢?肯定是三甲医院了。这些只靠打广告的野鸡医院最喜欢用那种看起来很厉害却治不到病的药,所以治疗效果和服务根本没有保证。只有那些三甲正规大医院才能保证治疗效果,保证有好的仪器,保证有正规和有效的药物。那么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医院>药。

如果正规大医院只靠有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好的药物配套也是不能把病人的病治好的。连接这些仪器和药物是需要一个专业人士的,即:医生。只有专业的医术高明的医生才能有效地运用各种仪器和药物去给病人进行治疗。所以一遇到病特别是重大疾病,我们甚至找人情托关系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好的负责任的医术高明的医生进行断症,治疗和跟进。就算是千里迢迢都希望能找到这些专家级医生。所以比医院更重要的是医生,即:医生>医院。

专业的医术高明的医生,可以熟悉地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准确断症,减少病人的痛苦,加快病人痊愈速度,增加病人痊愈机率,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但最重要的是不是医生呢?也不是的。因为如果这病是不能治疗的,就算多厉害的医生,也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比医生更重要的是:病能治。也就是:病能治>医生。

所以比药物更重要的东西分别是:

病能治 > 医生 > 医院 > 药物

也就是说一定要在这病能治的大前提下,医生才能用其专业的医术,在大医院的设备配套配合下,运用不同的药物,帮病人治愈。

如果套用在保险上的话,条款是决定能否赔付的,这和病能否治好是同一道理的,所以最重要的是条款。而从业人员其实就是医生,保险公司就是医院,药物就是保险产品。

所以买保险,比产品更重要的分别是:

条款 > 从业人员 > 公司 > 产品

我们在计划保险时不能只被表面的东西蒙蔽了,而把真正重要的东西忽略了。只有看穿问题的本质,在解决问题时才能事半功倍,更有效率。Newman会在后面的文章用实际例子更详细的分析这条公式。

希望这对您有启发。


Newman的财富管理笔记


优先看保险产品符合你自己的需求,主要是靠谱,无论大公司小公司,看重自己的需求和预算,保险产品不同于其它产品,尤其是健康险方面,条款很复杂,各家产品形态不一,碰到不靠谱的代理人或者经纪人很有可能不符合自己的预期,保险条款不会因为一家公司的大小而发生赔与不赔,有明的就会赔付,健康告知同样重要,如实告知,如果身体有些许小问题可以通过经纪人多家核保,看哪家公司核保能通过,最终选择哪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