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机关单位做“骨干”脱贫一线当“先锋”

河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宋广军 通讯员李红领 葛鹏菲

“这是2019年脱贫户韩连奇,他家共4口人,儿子韩颜旭去年参军入伍,虽然该享受的各项政策都落实了,但连奇患有哮喘,爱人智力障碍,连奇一外出家里缺少人照顾,还需要我们经常来瞅一瞅看一看,确保家庭生活不能出现问题。”

“这是2018年脱贫享受政策户于俊英,爱人前年因病去世了,公公韩海水85岁了,去年腿部骨折导致卧病在床,婆婆视力基本失明,整日卧床对80多岁的老人很不好,前期已和残联部门协调解决了一辆轮椅,便于韩海水能每天出来晒晒太阳,近期将会到位,一定要特别留意一下!”

3月17日一大早,许昌市民政局驻禹州市浅井镇张地村第一书记彭玉庆正带着新选派的第一书记张晓雨在村里来回奔波,入户走访贫困户,查看村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详细的介绍着张地村的情况,一起谋划着下一步的驻村帮扶工作打算。

张晓雨是许昌市民政局的一名科长,被派往浅井镇张地村新选派的第一书记。“张地村位于禹州市的西北部山区,是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通过这几天的走访和彭书记的介绍,我已了解到村里还有1户1人尚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95户804人,已脱贫还享受政策的69户226人,分布在村内的11个村民小组。在彭书记的带领下,在‘娘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有信心能够带领全体村民集体奔小康,为脱贫攻坚战画上圆满的句号,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张晓雨说。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稳定帮扶工作队伍的精神,禹州市53个省定贫困村的现任驻村第一书记需要继续留任在村工作到年底,刚下新冠肺炎防疫“一线”的现任驻村第一书记就直奔了脱贫的“前线”,为新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当起了“老师”,手把手的教起了“徒弟”,让他们尽快的熟悉环境、了解情况,转变角色、进入状态。自3月12日,禹州市召开“许昌市派驻村第一书记见面会”以来,禹州市新选派的144名驻村第一书记已全部入村开展工作。其中许昌市派28名、禹州市派116名,实现了省定贫困村、软弱涣散村等六种类型重点村的全覆盖,做到了53个省定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双加强”,为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同时,禹州市委组织部一直要求,各单位要对驻村第一书记在政治上优先考虑、待遇上厚爱一分,定期组织第一书记进行体检、购买人身保险,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禹州市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通力配合,努力为新任第一书记创造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第一书记的后顾之忧。禹州市委组织部领导也高度关心和关爱新一批驻村第一书记的生活情况,多次到村看望慰问,实地查看第一书记的生活居住环境,帮助解决问题,以“关心关爱”助推第一书记驻村驻心。

“近年来,禹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对驻村第一书记高度关心和关注,广大驻村第一书记把驻村工作作为重要机遇、重要课堂、重要平台,真情融入、真心付出,用过硬的工作能力、扎实的工作作风、过人的交往能力,充分发挥了脱贫攻坚的尖兵作用、基层党建的智囊作用、为民服务的先锋作用、队伍尖建设的标兵作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委、市政府给予肯定。我相信新一批的驻村第一书记也一定会在新的岗位上再创辉煌,持续打造出一批扎根在农村‘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自刚说。

禹州市:机关单位做“骨干”脱贫一线当“先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