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第一书记刘建伟,微信架起扶贫“连心桥”


禹州:第一书记刘建伟,微信架起扶贫“连心桥”

河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宋广军 通讯员刘艳红)

“禹州红事缘餐饮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招聘优秀餐厅主管、餐厅服务员、保洁员、洗碗工,许昌双龙健制衣有限公司招聘缝纫工、检验员、整烫工、机修工……”3月31日,许昌市税务局驻禹州市磨街乡马垌村第一书记刘建伟在“美丽乡村磨街马垌”公众号上,为村民发布了100多个适合本地村民务工的招工信息。

马垌村是禹州市53个省定贫困村之一。2017年11月,按照组织安排,42岁的刘建伟来到马垌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在许昌市区工作多年的他虽然做足了思想准备,但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偏僻贫穷的深山村,还是倒吸一口凉气。特别是2018年元月的一场大雪,山路陡峭、路面结冰、水管上冻,整整一个月,他住在村里,饿了,泡一包方便面;冷了,在村内跑一圈。艰苦的条件,磨炼了他的意志,也更坚定了他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决心。

刘建伟走遍马垌村601户和村内沟沟坎坎,走访、座谈、调研,两年多,他写满了12本记录工作日志和民情日记,撰写调研报告等20多篇,深入分析影响马垌村长远发展、群众致富的具体原因,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如何才能最直接地听到乡亲们的话?2017年11月15日,刘建伟建立了“美丽乡村磨街马垌”公众号,上级的各项政策、村里的重要活动、群众农产品的推介、务工信息等,他都通过公众号推送出去,群众有什么心声,都可以在评论区里上传,把公众号建成了党群“连心桥”。

两年多来,刘建伟编发图文信息381次,推荐招工、就业创业、政策提醒等信息327期。49岁的贫困户王进杰通过招工信息,到郑州一家绿化公司务工,管吃管住每月工资3500元。

针对留守群众增收难问题,他先后带领村民考察30多次,召开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推进会9次,用好派出单位50万元的帮扶资金,建成4个档发创业小院,实现85人家门口稳定增收;建成马垌村富康鞋业加工厂,出租给禹州市信和鞋业有限公司,安排40名机针岗位工人和10名普通岗位工人稳定就业,月收入2000元左右,同时每年为村里带来集体经济收益3万元。

马垌村耕地无水浇灌,农民望天种望天收。刘建伟带领党员干部群众把一个废弃矿井改造成灌溉用井,有效解决150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根据山区条件,动员211户群众种植大红袍花椒和迷迭香240亩,带动1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积极鼓励贫困群众养殖鸳鸯鸭,养殖规模达到2600只,每户养殖纯收益达4至8万元。“多亏了刘书记的支持和公众号的推广,去年我养了1000只鸳鸯鸭,净利润4万元,今年又购进了1200只,这个脱贫路就是好啊!”50多岁的贫困户李红涛尝到甜头后不断扩大养殖规模。

“下一步,我还要充分发挥公众号的传播优势,不断壮大产业,保障群众增收,决胜脱贫攻坚,建成美丽乡村,绝不辜负组织信任和群众期盼。”刘建伟语气坚定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