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感觉能考98,结果只有78,为什么学生估分这么离谱?

每次语文考试之后,学生都会觉得自己考得还不错,但是试卷一发下来,却发现分数比自己预期的要差了不少。感觉能考98,结果只有78!学生估分很离谱。

01

仔细一查看,原来除了作文失分较多外,阅读理解更是惨不忍睹!几乎找不到能得全分的题目,总是这里扣一分,那里扣一分,单看还不算什么,可加起来就失分严重了!

语文考试,感觉能考98,结果只有78,为什么学生估分这么离谱?

学生对此不能理解,明明自己答得挺好,为什么老师非要东扣西扣呢?而且,评分标准上明明说的是“言之成理皆可”,偏偏到后来要把参考答案变成标准答案,但凡有一丁点不一致,就毫不留情地扣分。学生就感觉很受伤,这不是骗人吗?

家长也对此颇有微词,认为扣分太严苛,伤害了孩子学语文的热情。其他科目动辄满分,唯独语文,连80分都难考到!别的科目补课能看到显效,语文却是连补课都难见成效!

02

问题是语文考高分虽难,考及格却挺容易,所以,不像数理化和英语能拉开差距。于是,不少家长在初中以后,就默许孩子放弃对语文的重视。

虽然,大家嘴上一直说得语文者得高考,但是身体却很诚实。一天到晚,懒得翻语文书,刷语文题,作文呢也是非写不可才会懒洋洋地敷衍一篇。

语文考试,感觉能考98,结果只有78,为什么学生估分这么离谱?


剑客老师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已经超过25年,来交流一下我的一些体会。我觉得,语文主观题客观化,是造成学生拿不到高分从而失去对语文学习兴趣的罪魁祸首!

什么意思呢?语文测试中可以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的主观题,被当成了答案唯一的客观题来对待。像是阅读理解的“参考答案”,在阅卷过程中往往会成为“标准答案”,作文呢?也是越来越偏向于八股,有人将其称之为“格格作文”,也就是模式化样板化套路化的作文,完全没有灵性,只剩下苍白的格式。

03

为什么有些学生平时会觉得自己语文挺好呢?那是因为平时测试,特别是不参与年级排名竞争的时候,各班语文老师都会对自己的学生“网开一面”。

每个从中文系毕业的语文老师都深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当没有竞争压力时,语文老师往往具有“神性”,用一种几近于怜爱的心态来看待学生的每一次用心答题。不管是不是与参考答案相似,只要是有灵性的、有主见的,哪怕答得离题万里,跑到九霄云外,老师也会尽可能给高分,以鼓励学生发展创造力。

语文考试,感觉能考98,结果只有78,为什么学生估分这么离谱?

但是,一旦涉及到必须排名,语文老师便恢复了“人性”,把评分标准奉为圭臬,不愿越雷池半步,紧扣评分标准给出的得分点进行评分。表面上,这是为了对大多数人公平,采用的统一赋分,看上去是一把尺子量到底,实际上,这是把“参考答案”变成了“标准答案”。直接结果就是抹杀了许多有创意的表达,很多灵性在此过程中烟消云散!

语文考试,感觉能考98,结果只有78,为什么学生估分这么离谱?


尤其是升学考试,特别是中高考这种大考,阅卷组会议都会强调评分尺度的把握。实际上,是在暗示阅卷教师不要根据个人喜好对不按“参考答案”(实为“标准答案”)来的回答赋出高分。

有些“听话”的阅卷老师会“一丝不苟”地执行,但凡与评分标准不一致,就不给分;而有些“叛逆”的老师则会“灵活处理”,遇到言之有理的答案,会尽可能给出相对合适的分数,既不给满分也不是直接扣完,送人鸭蛋。

语文考试,感觉能考98,结果只有78,为什么学生估分这么离谱?

04

可惜的是,这样“叛逆”的老师委实太少了点!这也情有可原,有多少人肯为跟自己没啥关系的人费脑筋、担担子呢?万一遇上特别“讲规矩”的阅卷领导,抽查发现老师没按参考答案来评分,轻则点名批评,重则开除阅卷资格并给予纪律处分,那可真是比窦娥还冤了!

语文考试,感觉能考98,结果只有78,为什么学生估分这么离谱?


只是,语文本来是主观大于客观的科目,看重的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落俗套。用标准答案捆住了学生的思想,那还能放飞心灵么?

与其捆在牢笼里,不如在经典书籍里自在徜徉!读一读国学经典,诵一诵唐诗宋词。

对此,你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