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市城關區恩惠苑社區為搬遷戶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

2017年12月,拉薩市城關區在蔡公塘街道成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恩惠苑社區,目前,社區居住著來自城關區、林周縣和空港新區的764戶3188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走進這個“年輕”的社區,一棟棟安置房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水、電、網絡等各項基礎設施完備;服務中心、超市、蔬菜直銷點、健身區域等生活設施齊全;乾淨寬敞的水泥路四通八達,搬遷過來的群眾在這裡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近年來,恩惠苑社區黨支部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把社區“異鄉土”變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故鄉地”,有就業能力的群眾全部實現穩定就業,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攀升。

密切黨群關係

上門服務、窗口服務、巡迴流動服務……恩惠苑社區以群眾的日常生活為切入點,為群眾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務,同時以轉變黨員作風、打造服務型隊伍為關鍵,創新服務形式,提高服務效能。

為了方便群眾生活,社區將街道、社區、網格和組長等負責人姓名、職務、聯繫電話等內容印製成片卡,發放到每家每戶,努力滿足群眾的不同訴求,延伸服務內容,進一步密切幹群關係。

按照黨員聯繫基層和群眾工作的總體要求,恩惠苑社區黨支部結合黨員分佈情況,依託街道包抓社區、社區包抓網格和居民、黨員聯繫群眾的工作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做好群眾服務工作,社區網格共有169名黨員開展聯繫基層和群眾工作,黨員參與聯繫率100%,平均1名黨員聯繫5至7戶群眾,包戶覆蓋率達100%,有效提高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多形式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增強群眾脫貧致富能力,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促進了和諧社會建設。

宣講入腦入心

易地扶貧搬遷,讓村民走出大山,住進樓房,變成了社區裡的居民。新身份、新環境之下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社區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宣講活動,補足搬遷群眾精神之“鈣”。

大型活動集中宣講。依託“3·28”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七一”建黨節、西藏民主改革60週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等活動,精心編排設計、採用群眾喜愛的舞臺劇、現場問答主題演講等形式開展群眾性演出,進行潛移默化宣傳教育。

深入開展主題教育。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四講四愛”“講二比三查”等主題教育活動,以及“五個一批”“六個精準”等相關內容向群眾講清楚、講明白,惠從何來、恩向誰報,群眾過好今生幸福生活的願望得到進一步增強。

入門入戶精準宣講。社區工作人員深入到每一戶群眾家中,開展點對點精準化宣傳教育,為進一步推動轄區搬遷居民、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提升他們對就業創業政策的知曉度,組織召開搬遷戶、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宣講會9次,並實地調研瞭解群眾實際需求,幫助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贏得群眾的滿意與認可。

“手牽手”幫扶

針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對行政審批、醫療報銷等手續不瞭解、流程不明白、地點不熟悉等實際情況,社區全面推行“民事代辦”服務,19名社區黨員民事代辦員,幫助轄區群眾代辦民生事項215件(次)。

開辦“愛心餐桌”,向社區5名行動不便、中午無人照料的空巢老人提供午餐,消除務工群眾後顧之憂。定期邀請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人員,為轄區群眾開展測體溫、測血糖、量血壓、送藥物等醫療體檢、健康諮詢服務活動。

按照社區“大支委”工作要求,組織駐城關區單位、社區黨員等開展二對一組團式結對認親幫扶工作。“三大節日”期間,聯合轄區單位愛心企業開展集中慰問困難群眾活動,累計投入資金157萬餘元。

依託城關區屬國有企業,按照“一戶一崗、一戶多崗”形式,就近就便解決1750餘人就業崗位。通過城關區教育局,先後協調解決935名搬遷兒童就學問題。

此外,社區還通過城關區衛健委對接協調,實現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在城關區就醫統一結算;為促進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增收就業、鞏固脫貧成果,聯合城關區人社局開展就業技能培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