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一)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唐 駱賓王 《詠鵝》

這首耳熟能詳、家喻戶曉歐的詩歌就是駱賓王七歲所作。

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一)


七歲,是一個神奇的年齡。 北宋年間的司馬光在他七歲那年有過一次司馬光砸缸的壯舉 東漢末年的陳元方在他七歲那年就有過一番宏論。那一次,陳元方的父親陳寔與朋友約定中午一同出行。眼見中午都過了,朋友還是沒來,陳寔便一個人走了。後來,朋友來了,陳元方正在門前玩耍,朋友聽說陳寔先走了,便對元方說他的父親“非人哉”。

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一)

元方答道:“您與我父親約定中午,可過了中午你還未到,這便是不講信用;現在又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這便是不講禮貌。” 。

七歲之後他們都怎麼樣了?司馬光成了北宋的政治家,陳元方成了東漢的道德家。然而駱賓王呢?

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一)

憑藉《詠鵝》,駱賓王獲得了“江南神童”的稱號,一時間,紅比鹿晗,紫若王源,弄得方圓百里,人家的父母,打得孩子哭聲一片。

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一)


十八歲時,駱賓王的父親去世,家裡的生活更為窘迫。 四年後,駱賓王赴京趕考。在那個考試不糊名的年代,考生的名氣,是能夠為自己加分的,許多人便將更多的功夫,用在考場外。 或攀附權貴,請求推薦。或炒作宣傳,成為熱點。

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一)


在他看來這最後一關實在不足懼之,一切盡在把握。他的自信並非空穴來風,在此之前,他已連中州試縣試第一,上半場的筆試也盡顯超絕才情,只剩最後一搏,功名已近在眼前!面試官看起來很溫和:“年輕人,今天的題目就談談你對高節之士的看法吧。”

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一)


這個問題簡單啊!

年輕人略作思索,旋即侃侃而談:

“我認為歷史上的伯夷,叔齊和介之推都是高節之士的代表,伯夷、叔齊寧死不食周粟,高風義節,誠為世人楷模;介之推割股奉君,卻功成身退,不圖榮華;晉文公放火燒山逼其出仕,寧可抱樹焚死,亦不恃功圖祿,其節昭昭,永垂青史……”

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一)


過程中,面試官不時頷首,臉上始終保持著得體而恰當的微笑。

……

答題完畢,年輕人輕鬆步出考場,在陽光下瀟灑地打了個響指:“完美!”

此時,他並沒有注意到,身後面試官的臉色已慢慢沉了下來。。

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一)

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