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帶貨帶給我們什麼


羅永浩:帶貨帶給我們什麼


羅永浩又來了。

近日,有消息傳出——宣佈進軍電商直播的羅永浩近日,有消息傳出——宣佈進軍電商直播的羅永浩,已與抖音達成合作,將在不久後正式官宣。據知情人士透露,除流量扶持外,合作涉及金額為6000萬元,羅永浩也將很快在抖音中開啟“帶貨之路”。

羅永浩:帶貨帶給我們什麼

好事者說,以往老羅一帶一路崩,直播圈的各位大佬,現在肯定慌得一批。

當然,這樣的說法是玩笑話。老羅從不是一個缺乏話題和熱度的人,這次直播帶貨自然鬧出了大動靜也在情理中。

對此,商業大咖奔研究院把人們評價羅永浩帶貨的,一些比較有意思的說法整合了一下:

年過半百,這是老羅輸不起的最後一戰嗎?


羅永浩直播帶貨罵得贏粉絲嗎?會不會找粉絲約架?


失信老賴羅永浩的再度創業,勝算幾何?


當然,也有人說:

老羅這是活明白了,理想不能不當飯吃,但是直播帶貨可以。


老羅帶貨,我決定把下載一個抖音。


羅永浩這不是屢戰屢敗,是屢敗屢戰,我下次一定支持。


......


可以看出,這些完全對立的言論,正如同羅永浩飽富爭議的人生,譭譽參半,但不變的是,他仍然特立獨行。

這不,對於他一些惡意評論出來後,老羅在3月19日的微博裡進行了回應。老羅還是如此直爽——

冠狀病毒一陣子就過去了,但精神病是一輩子的事兒。

其實,誰都無法定義羅永浩,包括他自己。

不過,不管是羅永浩,還是其他任何人,身處這個商業時代,很難不作為一個商業符號來量化。

就事論事,是一種較為客觀的方法論,但不是一個深遠的思維方式。

今天,我們不談羅永浩個人問題,只談談羅永浩作為一個商業符號,他直播帶貨的背後,是什麼趨勢和力量在驅動。

01

羅永浩能帶來什麼?

凡事不要先入為主,羅永浩這次帶貨能否成功,我們先不著急下結論,但完全可以研究其中的商業邏輯。

第一個問題:羅永浩能帶來什麼?

在羅永浩微博裡,對這次帶貨有以下一條綜述:


羅永浩:帶貨帶給我們什麼

在這段話裡,羅永浩說出了自己直播的原因、帶貨的商品、以及表明了決心。

通篇一看,很多人容易老羅帶貨的原因,但其實這最為重要。

在這份招商證券著名的報告裡,商業大咖研究院摘錄了比較重要的一段,引文如下:

後電商時代,電商研究從互聯網思維向零售思維轉變,平臺電商變現方式從流量變現向效率提升轉變。直播作為提升電商人貨場效率匹配的方式之一,若能在保證同樣GMV增長下帶來效率上的改善,即渠道費用低於原有渠道,則商業模型能跑通,否則直播電商為偽命題。

這其中,關鍵信息點是兩個轉換,即——互聯網思維向零售思維的轉換,從依靠流量向效率的轉變。

通俗點說,在互聯網紅利時代逐漸過去後,流量見頂,中場哨聲已經吹響,下半場就到了把流量變現的爭奪戰。

這樣的觀點並不新鮮,但這確確實實是一個趨勢。

反觀老羅這一路走來,從流量樣本來說,無論是他早些年創業,在新東方與俞敏洪充滿戲劇性劇情,還是後來博牛網、錘子科技的再創業。

羅永浩的事蹟,可以說是理想主義者的奮鬥史,更可以說是一種更高級的網紅吸睛方式。

毫無疑問,羅永浩這些年的事蹟引來了大量擁簇,從引流上說,他非常成功。

但失敗的是,羅永浩對自己流量變現的嘗試,都失敗了。比如,人們熟知的手機,或是後來電子煙。

當然,老羅的失敗,天災人禍的因素有,但最重要的,他缺乏一個完整的商業運作體系。

從商業角度來說,當下的商業模式逐漸成熟,有很多人感嘆生意不好做,為什麼呢?是因為市場需求、產品技術、營銷能力,這些曾經有一樣就可起勢的東西,現在變成了缺一不可。

也正是這些原因的制約,羅永浩作為獨立的商人,確實乏善可陳。

但是,如果僅僅把老羅當做一家公司的商業元素,他的引流能力,以及內容提供能力,一直是最頂級的那一檔。

這一次,在很多人唱衰羅永浩的時候,邏輯的出發點已經偏差了——

很明顯,人們仍將他看作商人,但是這一次,在貼出直播的商務合作後,他樂於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商業元素。

因此,各大直播平臺先後聯繫上了羅永浩,也就不奇怪了。

02

羅永浩潛在的變現方式

那麼,作為一個商業元素,羅永浩就沒有短板嗎?

答案是肯定的。

老羅最直接的難點,是三個:跨界、貨品、供應鏈。

這些難點,變成問題——

講好相聲的人,就能踢足球嗎?


或者是,羅永浩能賣出口紅嗎?


羅永浩連錘子都搞不明白,貨都發不出來,帶貨他行不行?



不得不說,這些質疑是存在的,羅永浩要帶貨,無法迴避這些問題——

但前提是,羅永浩要像李佳琪一樣帶貨。

劍走偏鋒,在商業上不完全是一個貶義詞,一切以往被證明是成功的商業樣本,都不完全是成功的唯一式樣。

說到這裡,有必要引出現階段第二個,及第三個趨勢——

現階段,消費主義主義盛行下,人們忘記了消費的根本是需求。

現階段,在短平快的銷售模式下,企業也逐漸混淆了品牌建設與銷售推廣的界限。

總結起來,這些年消費觀的改變,從需求——瞭解——購買,到後來轉變為需求——認同——共情——購買,這是一個良性進步。

但現在受消費主義浪潮影響,加上飽富煽動力的直播網紅“買買買”的渲染,人們消費的出發點錯亂,漸漸把消費當做作了一種狂歡。

這樣的浪潮,無論對廣告業、商家、以及個人來說,都是一次倒退。

從這點上說,直播行業仍舊是一個風口,但是這個風口,還遠遠未成熟到針扎不進的程度。

進一步說,對越來越多的直播帶貨平臺來說,內容端仍然需要很大的提升——這場狂歡,很容易讓人厭倦,也具有惡性的風險。

當然,這也並非說明羅永浩在直播中一定能帶來更好的內容素材,但是羅永浩顯然是一個具有更大可能的人選。

每一個行業的發展,都將從粗放到精細的過程,這是一個趨勢。無論商業模式如何變化,即使少數時間裡無可避免的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風潮,但整個行業都將會回到正軌上來。

那麼,問題也隨之而來——

如果羅永浩能提供更優質的內容直播,那麼他這樣的傳播效果,真能真正提高轉化率,賣出更多貨品嗎?

商業大咖研究院認為,這得分兩層來看。

如果羅永浩如果真按以往的帶貨方式,靠賣書、數碼產品、甚至平價生活用品,在同質化嚴重的直播帶貨路上,難免吃力不討好。

更重要的是,用戶畫像也對老羅不大善意——

你很難想象老羅的粉絲,這一批中年男人有膽子在看直播後背著老婆花幾千塊去買一款數碼產品。

當然,從令一個角度說,羅永浩卻大有可為——

如果羅永浩走廣告路線,從直播零售的桎梏中跳出來,去做品牌建設,不以量化的銷售額來定義自己,那麼這場直播,也將在廣告業內颳起一道新的暴風。

但這所有的一切,仍需時間去考察最終的效果。


03

為什麼是抖音?


羅永浩的話題說完後,再談談很容易被忽略的抖音。

在發稿之前,已傳出消息,說快手曾私下與羅永浩尋求合作,報價1個億。

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快手和抖音,為什麼會對羅永浩這個門外漢開出如此優厚的條件,甚至爭得頭破血流呢?

說到這裡,有個東西不得不談:馬太效應。即強者恆強,在一個漸漸成熟的行業裡,資源往往被頭部的企業佔據。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

據QuestMobile數據,短視頻在春節期間的日均活躍用戶增量排名第一,超過8000萬,其中抖音的增長略高於快手。而早在節前,抖音就已經官宣DAU達到4億。

2019年,大家也逐漸開始意識到一件事:

在娛樂消費市場上,抖音和快手平臺正在成為真正的“王者”,它們收割了巨量的用戶和他們的時間,並且通過不斷添加新的內容形態和產品功能——中長視頻、直播、電商、遊戲、知識付費等,將用戶花費在其它產品上的時間源源不斷的吸過來。

這點與前文已經提及——當一個行業,尤其是互聯網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來說,流量會見頂。即使強如抖音快手,也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難題:新增用戶帶來的流量收入,現階段也很難作為一家公司的營收增量了。

那麼問題來了,在盤子做大以後,接下來就是吃好蛋糕的問題。

對此,率先發力的是快手,在這幾年,快手推出直播帶貨,在自己生態圈裡,構建起了自身的電商閉環,營收的佔比也節節攀升。

當然,抖音從去年期間,也開始在直播領域發力。2019年初,抖音直播的月流水約在2億左右,一年過去,這個數字已經翻了數十倍,到2019年底幾乎已經追平快手直播的單月流水收入。

不過,抖音直播帶貨卻有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比如,在抖音近期推出的種草排行榜中,裡面有頭部網紅李佳琦,也同有一些素人——令人詫異的是,這些素人甚至只有千餘粉絲。

這一切都來源於抖音的算法機制。算法機制,非常不好評價,這也不是重點。

重點是,在算法機制下,任何大網紅在抖音,都面臨著雪崩的危機,甚至說:

在抖音,粉絲只能證明過去,但無法預測未來。抖音最大的網紅,實際上是抖音自己。

也因為這些潛在弊端,加上抖音沒有像快手一樣的電商閉環,抖音的收入主要仍來源於廣告和流量,而非帶貨。

這也說明,抖音與羅永浩的合作,真是一次勢在必行的嘗試,畢竟,無論從帶貨出手,還是從廣告收入來說,抖音都需要一個代言人,來開拓和構建自己的商業閉環。

畢竟,在直播電商三國爭霸(抖音、快手、淘寶)時代下,抖音的這一種弊端,很可能被對手無限放大,成為一個致命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