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上中國人喜歡“玉”?而其他民族喜歡金銀珠寶?

這句話並不是絕對的,西方文化中也有喜歡玉器的,譬如墨西哥的瑪雅文明(已消亡),還有新西蘭的毛利人。但是,在人類社會起源的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華文化是跟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的。

為什麼歷史上中國人喜歡“玉”?而其他民族喜歡金銀珠寶?

世界早期的四大文明發源地

更重要的一點,其他的三大文明: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文化、古埃及文化和古印度文化都已經消亡;留存在我們印象中的,只有那金光閃閃的黃金面具或者金碧輝煌的佛教寺廟。現在的巴比倫和埃及,印度文明與幾千年之前的古文明不是一個脈絡傳承下來的,這一點國際上已有共識,唯有中華文明浩浩蕩蕩傳承五千年,而且最重要的一個區別物體是,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玉在中國文化傳承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

為什麼歷史上中國人喜歡“玉”?而其他民族喜歡金銀珠寶?

孔子畫像

玉之所以經久不衰,歷久彌新,除了其自身具備其他玉種不具備的物質屬性和優勢外,還有一個深刻原因,就是附加於玉之上的文化及精神價值,這也是能夠讓華夏文化延續下來的一個主要原因。

一、從世界文明的起源看東西方哲學體系的差異

人類文明從萌芽到最後的建立各自不同的的意識形態,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和完善過程,現在我們回過頭去看一下早期的文明形式,都是在兩千年前那個階段。

那是人類文化的啟蒙時期,“大神”紛紛出現,幾乎都在一個階段,世界的神人降臨,我們看一下:孔子比釋迦牟尼小14歲;孔子死後10年,古希臘的蘇格拉底誕生;古希臘最聰明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比孟子大12歲,比莊子大15歲;阿基米德和韓非子只差了7歲。

那個時代被德國的法蘭克部學派稱為軸星時代,就是人類智慧的軸星就在那個時候。

所以說,古希臘的哲學家在希臘海邊思考的時候,印度的哲學家在恆河岸邊打坐,中國的哲學家在黃河岸邊散步。

而且他們使命當中也有一個分工:希臘哲學家主要是考慮人和物的關係,印度哲學家主要是考慮人和神的關係,中國哲學家主要是考慮人和人的關係。

孔子和孟子等儒家學說的建立,為中華文化的哲學體系建立完善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基礎和框架作用,儒家的哲學體系之所以能被當時的統治階層所推崇,就是因為儒家學說中的自我修為和中庸之道。對於統治者來說,他們需要這樣的一種精神來統治和奴役人們,更重要的是儒家遵循的君子之術,是當時社會需要推廣給民眾的一種意識形態。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推儒術,讓孔子成為千古第一聖人,儒家學說也真正在華夏文明中佔據了最重要的位置。

而玉器是中國古代儒家學說哲學理念和統治思想的象徵,也是玉文化在中國文化體系中得到認證和推廣的實體物證,是可以得到和擁有的物質。

為什麼歷史上中國人喜歡“玉”?而其他民族喜歡金銀珠寶?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二、玉在中國歷史文化中有幾千年的繼承的優良基因

玉所特有的美麗光澤和溫潤內質使它成為一種超自然物品,被賦予人文之美。所謂“君子比德於玉”, “德”既是玉的特性,又被擬人化、道德化,成為古人心目中正人君子良好品德的象徵。

玉最大的特點是寧可碎,也絕不改變形狀,這是中國文化中核心的“玉碎”精神,也是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最大區別。黃金在我們祖先的眼中只能代表財富,不能代表精神,因為黃金可以熔化而改變形狀。鑽石和珠寶也是同樣道理,它們外表璀璨靚麗,但是過於堅硬和醒目,無法雕刻或與其他的物質共存,它們不符合儒家學說中仁義禮智信的基本做人原則,所以並未被納入文化系統的精神範疇,只是作為物質和財富的一種象徵而存在,這也是東西方審美意識最大的區別。

為什麼歷史上中國人喜歡“玉”?而其他民族喜歡金銀珠寶?

漢代出廓玉璧


三、玉石對中華傳統文化影響意義深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人文思想和社會道德理念的影響

中華民族是崇拜玉的民族。中國不僅在世界上最早製作和使用玉器,而且形成了獨特的玉文化。早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以前,玉便作為美好、神聖、貴重和祥瑞的珍寶受到人們的喜愛。這種對玉的崇拜觀念深深地植根於中國人的心靈深處,歷數千年而不衰,甚至影響到中國人的行為道德規範。

同時,在宗教方面用玉製作禮儀祭祀之器,成為溝通世俗人間與祖先神靈的法物。

在政治方面嚴格規定從天子到各級官吏的用玉要求,《周禮》中規定,“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穀圭,男執蒲壁。”這一切,為人們尊玉、崇玉、愛玉、敬玉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柱,並直接影響到民間的廣大基層群眾視玉為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最高標準,以及美的參照物。

2、對主要文化載體,如語言和文字的影響;

中國的歷史文化是在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在這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儒家文化和君臣五倫的理念是貫穿文化的核心。而玉則是中國文化精神和價值的重要物質載體。

因此,有關玉德的儒家學說,均以玉為依據,並始終以玉為尊,為正宗。玉因此成為君子德行操守的化身和社會道德的象徵物。“君子比德於玉”、“言念君子,溫潤如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

這可從成語中窺見一斑,如,錦衣玉食、金玉滿堂、瓊樓玉宇、亭亭玉立、玉潔冰清等。

為什麼歷史上中國人喜歡“玉”?而其他民族喜歡金銀珠寶?

玉在中華文化中不僅僅是一個裝飾品


3、對人們日常行為的影響。

由於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儒家文化具有主流意識形態的政治地位,故而儒家文化對玉文化的影響力最為深遠和巨大。這也是我們把玉文化上升到哲學範疇的一個高度,深入人心,而西方和其他的文明形式並沒有儒家的這一套哲學體系,所以他們對物質的價值體系認知的標準和我們是不一樣的。

白璧無瑕,古人常以玉來比喻德行。

孔子認為重視玉是因為自古以來,君子把玉與德行相配比。玉的溫潤代表“仁”;玉的緻密堅實代表“智”;玉鋒利但卻不傷人,代表“義”;被加工後的玉佩垂而下墜,就像“禮”;輕輕敲擊,玉聲清脆,代表“樂”;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代表“忠”;玉晶瑩剔透,表裡如一,代表“信”;寶玉所在,其上有氣如長虹貫天,所以玉與“天”息息相通;產玉的地方,山川秀麗,草木豐美,所以玉與“地”息息相通;人們拿著圭璋行禮儀,玉代表“德”;沒有人不重視玉,因為玉象徵著“道”。《詩經》上就說:君子溫其如玉。所以,君子重玉。

四、玉器在中國文化上的重要性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

一是對政治、禮儀、工藝、宗教、信仰、習俗、審美情趣等方面的影響,沒有任何古器物能與玉相比。

二是自新石器時代一直綿延至今的燦爛的八千年華夏文化,唯獨玉文化經久不衰,而且隨著文明長河的延伸,其生命力越來越旺盛。

三是中國人數千年來一直珍愛玉器,無論男女老少,也無論南方北方,都把玉視為寶物。

四是中國玉器在七八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扮演多眾多重要角色,不僅是美的音符,也是財富的象徵,更重要的是體現出中國人的道德情感。玉象徵著美。玉的細膩質地,絢麗色澤,溫潤品質,是其自然屬性。古人視玉為美好的象徵。

為什麼歷史上中國人喜歡“玉”?而其他民族喜歡金銀珠寶?

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燕


五、結束語

許慎用:“石之美者”來形容玉石的本質,但玉晶瑩剔透,溫潤堅韌的質地又將其與普通的石頭區別起來。後來也有民俗語:“黃金有價玉無價”,這些俗語的出現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我們的老祖先在金銀珠寶面前,更看重的是人的道德品質 而不是財富的擁有。這一點與西方金銀珠寶的追逐也有著本質的差別,告訴我們玉石的把玩重在精神的傳承,而非對物質的追求。

看明白這一點,就應該理解為什麼只有中華的文化可以傳承萬年,因為我們的文化中重精神和氣節,愛玉石而輕金銀珠寶的道理了。如今社會變遷,文化沒落,更多的人只喜歡金銀珠寶而不懂玉文化,從這一點也說明中國玉文化的推廣和普及的尷尬現狀,網絡上都是賣玉的在講課,製假販假成風,大多數人對玉的認知都是停留在真假和價值多少的層面上,對文化的瞭解還是太少了,希望微弱的聲音,可以讓更多的華夏子孫知道,如果您也認同我的觀點,請點擊關注並轉發,謝謝!

為什麼歷史上中國人喜歡“玉”?而其他民族喜歡金銀珠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