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谅别人,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体谅别人,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体谅别人,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小区出口排起了长队。


保安挨个记录出行居民的信息,再发放通行证,工作人员不足加上早上出门的人多,队伍越来越长,渐渐地,人群中开始出现不满的声音。


“能不能快点儿!”

“怎么不多派几个人?”

“物业是干什么的?记个楼牌号都这么慢。”

“再弄不好我们先上班去了。”


情急之下,有人甚至要直接冲门而出。


“请问有什么要帮忙的吗?”一位女士走来对保安说,“我可以帮您记录,您填写通行证,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大家体谅一下,保安师傅也不容易。”


躁动的人群安静下来,有人主动走来帮保安维持秩序,车流和人流慢慢开始行进。


这场疫情像一面照妖镜,让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人善良、有人自私,有人优雅、有人粗鲁,有人以自己的利益为上,从不考虑他人,也有人却总能推己及人,理解别人的不易。


就像这位女士,她的善意让人如沐春风,更让人明白,体谅别人,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体谅别人,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小时候读学过一篇课文。


一位医学院的大学生陪母亲去医院看病,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针的时候,扎了两针都没扎上,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


大学生正要抱怨护士,却被母亲制止了。母亲温柔的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第三针果然成功了,护士长出了一口气,连声说:


“阿姨,真对不起。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


母亲拉着大学生对护士说:


“这是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理解,所以体谅。这位母亲看到护士就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因为想被别人温柔以待,所以先要温柔待人。

体谅别人,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体谅别人,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你开车时希望行人止步,你走路时想要汽车让行;


你是顾客认为商家太暴利,你是商人觉得顾客太挑剔。


你有一个儿媳,你嫌儿媳不懂事,你有一个女儿,你希望她掌管婆家大权;


你打工时觉得老板太强势太抠门,你当老板后觉得员工太没责任心没执行力;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人体谅,却忘了先去换位思考,先去体谅别人。正如英国作家富勒所说,不会体谅的人是得不到别人理解的。


生活中的体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将心比心的去换位思考。


虽然有时候,没有“身临其境”不足以谈“设身处地”,但,至少我们要努力做到,不要轻易指责别人。


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去知晓别人生活里的喜怒哀乐、去真正体会别人的酸甜苦辣。

体谅别人,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中国人可敬》这篇文章中曾讲了,原中国足球队队长容志行的一个小故事。


我国足球名将容志行,参加过许多次国内外大赛。在和某亚洲国家的足球赛场上,对方两名后卫,盯着容志行,攻势凶猛,结果最后却两两相撞。球滚到了容志行的足边。


这时候,容志行本可以不要在意这两名来势汹汹的异国球员,选择踢球射门走人,但他却踩住球,停了下来,去搀扶那两名撞倒的后卫球员。


这一举动让观众们都沸腾了,并且获得了国外媒体的好评。


容志行的宽容厚道、体谅他人、的品德和高尚的体育风格,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写到:“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能抵达的高度。”


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细致入微的体谅到别人的各种感受,也是一种深层次的修养。


因为一个懂得体谅的人肯定是有同理心的人,他至少具备了解、预测他人行为和感受的社会洞察能力,它考验的是一个人对于自己情绪的控制力,对他人的理解力以及对局面的掌控力。

体谅别人,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君子如玉,触手可温”,让人感到温暖舒服的人,是我们最愿意相处的人,和他们在一起,总会让人感到如沐春风。


生活中,让我们感觉很舒服的人总会让人觉得他很有教养,其实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学问有多深,品德有多高,只是他们懂得多为别人想一点,多体谅别人一点。


体谅别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节奏快、压力大的社会,在面对自己的利益受损时,能够体谅别人就更加显得难能可贵。


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更应该学会体谅。


因为体谅是一种温暖的境界,体谅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体谅,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体谅别人,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体谅别人,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审稿|薛笨笨


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推么推文化传媒(ID:atu0003)立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