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康熙傳位不考慮八阿哥?

自成方圓66


康熙帝在繼承人的選擇上是謹慎的,他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八阿哥胤禩,之所以傳位給了四阿哥胤禛,是因為康熙帝權衡了利弊後認為胤禛才是最合適的繼承人。

從出身看八阿哥胤禩繼位就很難

太子胤礽的母親就不說了,康熙帝原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順治帝留給康熙帝的輔政大臣首輔索尼孫女,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之女,索額圖之侄女,這出身也是非常高了。

再來看看八阿哥胤禩的生母是良妃衛氏,辛者庫出身。歷史上從未有妃嬪用良這個字,只有八阿哥胤禩的母親使用,可見康熙帝對其出身的態度。

最後看看四阿哥胤禛的母親是德妃烏雅氏,參將威武的女兒。雖然德妃的出身也不算高貴算是包衣之後,但是德妃生育的子女比較多,因此受到了康熙帝的禮遇。

德妃位列康熙帝四妃之首,在後宮也是混的是風生水起。

拉攏人心結黨營私,八阿哥集團權勢最重

八阿哥胤禩被稱為八賢王,這個稱號不是隨便就叫的。正是因為自己出身的先天不足,八阿哥更喜歡結交大臣拉攏人心,同時他有非凡的處世能力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擁護。

由於母家地位的衰微,八阿哥不得不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爭奪太子之位。在這個過程中也成就了他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也讓自己數次受到父親康熙帝的打壓仍不改對太子之位的執著。

槍打出頭鳥,康熙帝對八阿哥非常厭惡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黜後,四阿哥胤禛選擇韜光養晦並積極支持太子胤礽復位,這樣的行動得到了康熙帝的大加讚賞。而八阿哥胤禩卻組織大臣集體上書力保自己登基太子之位,對於這樣的僭越行為康熙帝厭惡至極。

康熙帝本就對結黨營私非常的痛恨,以至於曾打擊明珠、索額圖等兩黨集團以震懾群臣,而此時的八阿哥再次結黨還積極的衝上來,這種行為極大的惹惱了康熙帝。康熙帝將八阿哥胤禩圈禁並嚴厲的打擊了其所部黨羽。

此次事件嚴重影響了康熙帝對八阿哥的態度,其對太子之位的覬覦之心也令康熙帝厭惡不已,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八阿哥基本失去了爭奪太子之位的機會。

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黜是因為失人心,而八阿哥卻在積極的收買人心

太子胤礽雖然被複立,但是他依然不知道改正自己,收斂鋒芒。太子同康熙帝的矛盾並沒有因為太子被廢黜而消除反而變得越來越尖銳,隨後失去耐心的康熙帝將胤礽第二次廢黜,儲君之位頓時空缺下來。

八阿哥胤禩明白太子胤礽已經沒有了翻身的可能,因此他積極的行動拉攏人心並謀劃爭取太子之位。胤礽就是失人心而導致的丟了太子,而八阿哥卻在積極的拉攏人心,這種高調的行為讓康熙帝內心十分的不爽。

康熙帝晚年國家出現了諸多的問題,但是他已經沒有能力去解決,他希望自己的繼承人有雷厲風行的手段和風格硬朗的作風,在這方面四阿哥胤禛就是最佳人選。八阿哥雖然人緣好名聲在外,但是處理起事情來過於圓滑,也是康熙帝認為其難實現乾綱獨斷的重要原因,因此穩重的康熙帝還是決定傳位給了四阿哥胤禛繼承了皇位。


秋雨魯北說歷史


答題主:康熙不傳位給八阿哥,是因為他排不上號。當時老大、老二都被康熙給廢了,老三又一心讀書,根本擔不起大任,一圈看下來,就是老四能力、年紀皆可了。從這個角度看,老八是不可能有機會了。


zmd77354349085


康熙皇帝一生強健,子嗣也是眾多。

據統計,康熙一生共32子,除去8名夭折的,排上序的阿哥共24名,其中,長大成人的共20名。

在這些阿哥中,參與奪儲的主要是前十幾名,後期的阿哥因為年紀較小,在康熙朝大多默默無名。

通常來說,康熙朝的“九王奪儲”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年齡最長的大阿哥胤褆與太子胤礽的爭奪。

而其中,權臣明珠、也就是胤褆的舅公又組織演化了一個“大阿哥黨”,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太子胤礽的外叔公索額圖組織了一個“太子黨”。

由於兩黨相爭太不像話,康熙皇帝為了保住太子的地位最終將大阿哥黨給打下去了,這些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都得到了體現。

然而,在康熙三十八年前往熱河行圍途中,十八阿哥突然生病夭折,包括太子在內的諸阿哥對此漠不關心,康熙一怒之下廢黜太子,並嚴懲諸阿哥。

在此過程中,太子被廢,大阿哥被禁錮,其他年長阿哥也受到懲處。

在大阿哥出局、太子地位動搖之時,八阿哥胤禩開始嶄露頭角,在一次群臣推舉中,他被推為太子的候選人,但遭到了康熙的否決。

眾所周知,八阿哥的出身是比較低的,其母親衛氏因為家族犯罪而被罰入宮中做苦役,大概因為其年輕時姿色身材出眾,由此被康熙看中,並進而成為妃嬪。

應該說,這種機遇是極其難得的,而這這個角度而言,在整個清宮史上,八阿哥母親的出身大概也是最低的,因為她完全不是通過正規的選秀進入,甚至連宮女都不如。

然而,康熙皇帝並未因為其母親的出身而看低八阿哥。事實上,八阿哥不僅聰明伶俐,而且善解人意,自幼為康熙皇帝所喜愛。

如在征討噶爾丹時,諸年長阿哥均派往各旗,唯獨八阿哥胤禩被康熙留在中軍,隨同左右,這也說明八阿哥善於與人打交道,康熙有意讓他做聯絡的工作。

而且,八阿哥胤禩能夠得到眾多大臣的支持,主要也是因為他為人溫和,待人有禮,在性情和人品方面相當不錯。

可惜的是,八阿哥的這種特點卻被康熙認為太過陰柔,而且,八阿哥患有“妻管嚴”,子嗣稀少,僅只有一個兒子,這在奪儲過程中十分不利。

最終,在漫長的奪儲鬥爭中,八阿哥雖然得到不少的支持,但最終落敗。而在四阿哥胤禛繼位為雍正皇帝后,他的苦日子也就開始了。


坑爹史冊


八爺順勢而為,覺得蕭規曹隨更加穩妥,也是康熙所想,所求,名聲所望。四爺透過現象看本質,覺得吏治需要革新,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不固步自封。都是道理,都有道理,但道是道,非常道。關鍵取決於康熙,康熙之所以稱大帝,不但活著時扭轉乾坤,死了依然能指點江山,找到可以代替他的代言人,顯然,是八爺站錯了隊,看錯了方向,所以……高度才能成就大師


Robert依然


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大戲,早已成了小說家、編劇們最愛的題材之一。無論是在正史還是後來的野史傳聞裡,八阿哥胤禩都是相當悲催的一位,看似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實際上卻沒有半分勝算。

(電視劇裡的胤禩)

那為什麼康熙不考慮將他立為繼承人呢?我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清朝很看重血統,胤禩的生母出身不高

看了清朝歷史,我們會發現,清朝很看重血統,當父系血統相同的時候,母系血統必然要被拿來比較。

胤禩的生母衛氏家族不顯,是包衣管領,也就是俗稱的辛者庫。雖然辛者庫實際上並沒有那麼低賤,但和滿州貴族們還是沒法比的。康熙怒極時曾罵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可見在他心裡,辛者庫的地位很低。

清朝的繼承者們,母家的出身基本都很高。只有嘉慶是個例外,他的母親魏佳氏(令妃)也是出身辛者庫,但魏佳氏宮鬥技巧一流,深得乾隆之心,還活著時就封為皇貴妃。

(電視劇裡的良妃)

反觀胤禩之母衛氏,進宮時是宮女,偶然被康熙臨幸,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名份,後來好不容易被升為嬪,直到胤禩27歲了才被封為良妃,論寵愛和魏佳氏沒得比。

所以康熙選繼承人,皇子的母家是一大影響因素。他中意的太子胤礽,生母是赫舍裡皇后,最後選定的四阿哥胤禛,生母是德妃烏雅氏,還曾被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過,這些都是胤禛的加分項。

第二、胤禩從來不懂康熙的帝王心思

但是,和出身比起來,胤禩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從來不懂得康熙的帝王心思。他只站在他自己的角度上去想父親需要什麼樣的繼承人,卻從沒站在康熙的角度去思考。

康熙年老,不再像年輕時那麼聖明,擔心兒子們長大了會奪自己的權,就連此前最為心愛的兒子胤礽都被猜忌,此時最明智的做法,是像胤禛那樣不爭風、不冒頭、不結黨,安安分分的做好本職工作。

(賢王胤禩)

但胤禩是怎麼做的呢?結成了“八爺黨”,和朝中大臣密切來往,跟王公貴族相交甚厚,形成一張盤根錯節的關係網,傳頌著他的賢德之名。就連康熙的兄長裕親王福全,都在康熙面前誇獎過胤禩,說他為人謙和,聰明能幹。

不只在朝中,在士林間胤禩的名聲也非常好,江南文人對他交口稱讚。

如果康熙只是一個普通的父親,肯定會為兒子感到高興,但康熙不只是父親,還是帝王,此時他只會想一件事:胤禩想幹什麼?

順著這個思維一發散,胤禩就成了居心叵測之徒。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第一次被廢之後,皇長子胤禔以為皇太子之位是他的了,蠢蠢欲動,被康熙痛罵一番。胤禔自知繼位無望,就推薦了胤禩,還說很有名氣的相士張明德也看出胤禩是大貴之相。

(並不聰明的胤禩)

其實,胤禔是在陷害胤禩,自己不成了,想拖胤禩也下水。但當時康熙不知道啊,勃然大怒,罵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黨羽相結,謀害胤礽”。從其話語就能看出他對胤禩早就不滿了。

胤禩卻沒看出其中的危機,澄清上面那件事情後我行我素。

當年的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召集群臣,讓他們推薦太子。其實他此舉是為了看清朝中勢力,根本不是真心選太子。

結果八爺黨迫不及待的跳了出來。以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為首的朝中重臣聯名保奏胤禩為儲君,向來和胤禩關係好的那幾位皇子皆附議。

這是在以“大勢”逼康熙立胤禩為太子,是對皇權的挑釁。康熙的憤怒可想而知,從這一刻起,胤禩就徹底失去了繼承大統的資格。後面的那些事情,都只是此事的延續而已。

(下場不好的胤禩)

總之,胤禩太急了,如果他慢一點清醒一點,說不定能看清康熙的帝王心思。但是,皇位誘惑太大,他沒能穩住,輸得一敗塗地。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八阿哥胤禩失敗的原因有兩點:1.走到了太子胤礽的對立面,2.母家出身卑微。前一點是康熙帝后期厭惡他的根本原因,後一點是康熙帝不給他皇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兩點結合,就是歷史上的局面,康熙帝既不給他皇位,也厭惡他。



笑盡往事108


九子奪嫡是清朝康熙年間非常著名的一起皇子奪權事件,在太子被廢之後,八皇子可是新任繼承人的熱門人選,可他卻是第一個被康熙否定的繼承人,這是為何呢?

其實,一開始,八爺就沒戲。

出身卑微

清朝是一個有非常嚴格的等級劃分的這麼一個王朝,對於康熙而言,他更希望二阿哥繼承皇位,因為二阿哥是嫡出,是正妻孝誠仁皇后所生,其背後更是索尼家族,背景很深。

並且皇后因為難產而死,這在康熙心裡很愧疚,所以二阿哥當未來繼承人沒什麼大問題,只要按部就班,不出差錯,皇位鐵定是他的,可壞就壞在,他二阿哥當了十幾年太子,有些坐不住,跟其他皇子爭寵,最後把皇位給玩丟了。


而八阿哥呢?他的出身十分卑微,我們來看眾大臣推薦八阿哥時,康熙是怎麼說的吧:“立皇太子之事關係甚大,爾等各宜盡心詳議,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爾等其再思之。”

且其母家亦甚微賤,可見八阿哥在康熙眼裡,是不適合當這個太子的。

要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既然出身卑微,那八阿哥如果通過自身努力,爭取到皇位,改變自己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也是有可能成為繼承人的,但八阿哥做的事卻讓康熙寒心,大罵其心可誅!

此事還要從九子奪嫡的序幕開始說起,那天八大山莊被圍,而調兵手諭是囑名太子,這表明太子有造反之心,但細心的康熙發現手諭是假的,太子可能是被陷害,為了揪出假冒太子手諭的幕後兇手,康熙上演了一出好戲。

他先廢除太子,穩定局勢,然後讓大臣們推舉新太子人選,誰得,票數最多,誰最有可能是兇手。最終,八阿哥得票最多,再加上之前八阿哥之前上奏摺說肖國興舉報太子一事敗露,更加讓康熙覺得八阿哥就是這背後的主謀。

綜上所述

康熙之所以不考慮傳位給八阿哥,第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八阿哥出身低微,第二個重要原因在於他心術不正,陰險狡詐。


品史知興


康熙年間,曾發生過最著名的宮廷鬥爭“九子奪嫡”,這場政治鬥爭可為中國封建社會宮廷鬥爭的最高峰。在爭奪皇位的這九位皇子之中,其實一開始最受康熙帝器重的阿哥,應當是八阿哥胤禩。胤禩被封爵位時僅有17歲,是康熙帝眾多皇子中封爵年齡最早的一位。

由於胤禩聰慧過人,被封貝勒以後,他曾多次受康熙指派協理三阿哥一同處理政務。不僅如此,朝中許多大臣都誇讚八阿哥為人親切,毫無皇子驕縱之氣,甚至可以立為儲君人選。既然八阿哥有如此賢名,康熙又對八阿哥青睞有加,為何不將皇帝之位傳給八阿哥胤禩呢?

九子奪嫡劇照

早些年的時候,胤禩確實備受康熙信任、器重,但是在九子奪嫡的風雲沉浮中,八阿哥暴露了太多缺陷,導致他最終奪位失敗。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大原因,決定了胤禩難以成為皇位繼承人。

第一點:胤禩的生母雖受康熙寵愛,但是出身極低。據《清史稿》記載,八阿哥的生母為良妃衛氏,乃是辛者庫奴才出身,她也是整個清朝後妃中出身最低微的一位妃子。八阿哥出生後,衛氏身份低微,不具備撫養阿哥的資格,胤禩只能交由惠妃納喇氏撫養。

史書中也有記載,“斃鷹事件”發生後,憤怒不已的康熙責罵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由此可以看出,八阿哥生母身份低微,也是康熙心中難以邁過的一道坎。

良妃衛氏劇照

第二點:八阿哥高調爭奪皇位,四處拉幫結派,令康熙無法容忍。皇太子被廢后,皇子們都開始對皇位蠢蠢欲動,其中對太子之位覬覦已久的大阿哥胤褆,更是在康熙面前表現出捨我其誰之意,他的做法卻遭到康熙怒斥,康熙帝認為他秉性愚鈍,絕不可能是立為皇太子之人。

遭受此次重創後,胤褆又在康熙面前提了一嘴,有個名為張明德的江湖術士,曾經預言八阿哥日後必有大貴,應當被立為太子。據說胤禔的這番話,是八阿哥有意借他之嘴傳到康熙耳中。

胤禩劇照

只可惜江湖術士的一番話,不僅沒有令康熙龍心大悅,反而讓他反感不已。雖說胤禩自己沒有出頭,爭過皇太子之位,但是自此開始,康熙開始對胤禩有了防範之心,為了警告那些對皇位蠢蠢欲動的阿哥不要再假借他人之口,來爭奪皇太子之位,康熙下令將張明德處死,與此事相關之人都受到了一定的懲罰。張明德之事發生後,也令八阿哥的黨羽元氣大傷,儘管如此,胤禩也沒有放棄過繼續爭奪太子之位的意願。

胤禩劇照

沒過多久,胤禩又犯了一個彌天大錯。康熙本有意復立太子胤礽,所以他召見了滿漢文臣,提出了重立新太子之事,誰知事態的發展完全超出了康熙預料。他本以為文武百官對於他復立太子之事瞭然於心,但是那些大臣卻聯名上奏希望立八阿哥胤禩為太子。

康熙從這件事上得知,原來八阿哥早已經籠絡了群臣之心,他的這一做法不就表現出了弒父奪位之意嗎?更何況他所結交的那些大臣,都是一些貪汙受賄之人,將祖宗家業交到這樣的一位皇子手中,想必清朝基業難以長久。出於以上原因,康熙根本不可能將皇位交到胤禩手中。


鳶飛九天2018


特麼的本來是吾的,吾沒要。


手機用戶52450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話說康熙傳位這事,這都幾百年了,但架不住咱大華夏那導演就不喜歡拍別的,玩命的搬他這事,鬧騰到現在幾乎是盡人皆知。

畢竟但凡來個歷史劇,基本上滿屏幕的大辮子,晃的咱都煩,而這一大半演的就是這幫子閒著沒事幹的皇子,天天的九子奪嫡,咱不知道,這都不成。

這幫人當中,那最為活躍的跳的最高的就是這老八。就他這人擱朝堂上,那都有著八賢王的美譽,除了雍正就沒有人說他不好的。

那麼就是這麼個人人喜歡,人人瞅著順眼的賢王,咋就落不到康熙的眼睛裡邊?咋就弄了刻薄的雍正?難道就是因為乾隆這小娃娃?康熙覺得乾隆這小娃娃好,最後忍痛割愛的把皇位傳給了雍正,就是為了給乾隆鋪路?

這您可就想多了,康熙自己個的事都沒弄明白呢?還操心兒子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以後的事,這就有點鹹吃蘿蔔淡操心的架勢了。

就乾隆這事,壓根就是他修書的時候,給自己個貼金,貼上去的。咱要知道乾隆這人說道根子上,這就是要面子要的緊的主,不然那十全老人的名號是咋湊出來的。

再說乾隆改東西,整文字獄的時候,那是整個滿清最為嚴重的時候。所以就這檔子事當不得真。

那麼康熙選擇雍正,必然會有他的思量。

那麼是啥思量呢?

咱今天就藉著題主的一畝三分地就掰扯掰扯這事。

首先一點,作為帝王,尤其是一個有能力的帝王,最討厭的就是這朝堂上有結黨營私的。

而老八能獲得一致好評,這當中間要是沒點啥結黨啥營私的,康熙說道死他都不信,

你這都結黨了,這是要把康熙擱到哪?老八這麼做,可有點子過火了,不合適。

再說康熙一直認為自己個就是個賢君,你老八都賢了,康熙這要怎麼個賢法?這就相當於,拿著根棒槌往康熙的眼窩子裡杵嗎?你還不自知,越不理你,你還越來勁,康熙不怒才怪呢?

所以總的來說第一點,你這老八太高調了。

這第二點,咱老說母以子貴,母以子貴的,但在爭搶皇位的時候,子以母貴這更加合適,不然咱歷史上也不會有啥嫡長子繼承製。

而老八母親的身份就比較尷尬了,出身辛者庫,雖然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康熙五個妃子最末一個,但架不住她這位分著實有點子低。

老八的外公也就是個正五品的內管領,這一傢伙就把老八的地位又拉低了一層。

而康熙這人其實說道根子上,他很重視皇子們母親的身份,這也是他選繼承人的一個標準,不能太低了。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說了:“雍正的母親不也是個妃子嗎?位分他也不高。”

這您就不懂了吧!妃子和妃子他不一樣。人家雍正的母親那是康熙最得寵的四個妃子中的一個。

而您這老八的母親是五個妃子中的最後一個,瞅出來不同了嗎?再說雍正的養母那是佟佳氏,有著康熙唯一親封的皇貴妃的位分,而且還頂著康熙親封的最後一位皇后的位分。

你老八的養母是四妃之首的惠妃,咋樣?低了吧!這就沒的比。

那麼第三呢?

整個康熙朝,那幾乎是天天的打仗,壓根就沒有消停過。咱就說了這大炮一響那就是黃金萬兩啊!這戰爭壓根就是吞金巨獸,所以到了康熙後期,他那國庫已經快到了餓死耗子的級別了,這都亮紅燈了。

而康熙對滿人和愛新覺羅家的宗室那實行的是寬鬆的政策,不然他的號裡邊咋有個仁字呢?擱滿清的時候一說仁皇帝,這指的就是康熙。

說的就是康熙對滿人和宗室這幫子人,那叫個好,這也造成了一個腐敗的局面。

但凡是個滿人他就想著佔滿清的便宜,佔不了便宜的,就從國庫裡邊借銀子,這借了基本上就不還了。

康熙開頭仗自己個腰身粗,不在乎這三瓜兩棗的,但架不住人多啊!

大傢伙瞅那電視劇的時候,雍正不就主持過追繳國庫銀子的事嗎?幾乎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個遍。

其中一個最可氣,他本來就不缺那三瓜兩棗的,瞅著同事都借,自己個不借,這就脫離了群眾基礎,這就意意思思的擱國庫裡借了一兩銀子,也就不打算還了,結果雍正查到他的頭上。

“一兩!一兩就不是國庫的錢了!還!”

一句話好懸沒把老頭子給嚇哭了,哆哆嗦嗦的給還上了。

所以康熙他就知道自己這一朝的弊端,就這形式繼續發展下去,您別說一百年,往後能撐個三五十年這就不錯了。

所以這事就必須得改,這不改不成啊!

那麼下一任皇位的繼承者,這必須刻薄,而且摟錢袋的本事就不能差,這就得緊,不能松!

所以一堆皇子比較起來,還就是雍正比較符合要求。

而老八頂著個八賢王的頭銜,就知道想要這傢伙緊,這輩子都辦不到。

他這是拼命的在學康熙,把康熙當做了榜樣。

殊不知康熙要的下一位可不是像他一樣的人。

那麼雍正其實也辦到了康熙的要求,整個雍正朝國庫是充實的,接手康熙八百萬兩,到了雍正走了之後,那是六千萬兩,這真沒的比。

您要是選老八,你可以拿乾隆做參考,這就是個處處學習康熙的主。

結果就是把雍正辛辛苦苦積攢起來的六千萬花了個底掉不說,滿清走向下坡路就是從他這開始。

咋說呢?乾隆好歹還有個雍正遺留的財產,老八要是上去了,這康熙的窟窿都填補不了不說,新加入的窟窿,就夠滿清喝一壺的了。

所以有這三點,老八壓根就沒有機會當皇帝。

這不後來在康熙晚年的時候,他瞅著老八跳的太活躍了,這不就弄了所謂的斃鷹事件(不是電視裡邊的斃鷹事件,是歷史上真實的斃鷹事件大傢伙要分清了),藉著這件事不僅羞辱了老八,順道還把他的母親給罵了:“一個賤婦生的兒子也嘚瑟!”

好吧,這話可就重了。但事後也沒有圈禁他,這何嘗不是提醒他,皇位這事你就別想了,悄摸兮的該幹嘛幹嘛去吧。

結果老八假裝沒聽見還在跳,康熙憋著沒有下手,但上來的雍正可不手軟,老八這不就倒黴了。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