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的文化——法国18世纪末贵族服饰流变(二)

上一篇我们提到了法国的贵族服饰在巴洛克、洛可可的大框架下延续着皇室的奢华正统,禁奢令的颁布正是以服饰来强化统治阶层等级秩序的手段。


但事物的发展全则必缺、极则必反。当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之时,自巴洛克洛可可而起的宫廷时尚文化在时局之下失去了蓬勃的势态。政权动荡,民众在革命情绪下一反先前对宫廷文化的推崇,将服饰作为一种政治符号来表明革命的立场。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无论服饰的外在表现如何演变,它作为文化属性的象征性依然是我们考察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



服饰代表立场——革命催生的衣着符号


革命爆发后,巴黎街头最明显的变化有两个:首先几乎所有女性都抛弃了此前华丽精致的装束,转而穿上较为简单朴素的服装,不论是款式还是面料的考究程度而言,简洁的风格大为流行;那种高耸的发型或是装饰着许多缎带羽毛的帽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发饰。


外观的文化——法国18世纪末贵族服饰流变(二)

而革命爆发之前,法国上流社会女性的服饰风尚总体而言是相当奢华精致的。宫廷贵妇们的裙摆直径常常有一米多宽,使用的面料常是昂贵的绸缎或丝绒,上面还要点缀无数的类似花边(这些花边一米的价格就足够底层家庭一个月的开销)、珍珠和宝石。另一方面,这些女装的制作费用是令人咋舌的。


外观的文化——法国18世纪末贵族服饰流变(二)


许多女性用富有革命含义的服装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比如服装面料用红蓝白三色,

法国国旗上的红蓝白三色是大革命时期确定的,这是支持革命的象征;或者是穿着条纹图案的裙子,条纹图案来源于英国,当时法国上流社会十分推崇英国的立宪君主制,不论男女服饰,采用条纹图案就暗含支持立宪制。


外观的文化——法国18世纪末贵族服饰流变(二)


外观的文化——法国18世纪末贵族服饰流变(二)


穿着白色衣裙的女性形象,在革命的各大庆典或者各类仪式上多次出现,这是大革命时期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不仅是在特殊的场合,女性会穿着白裙子作为统一的服装。日常生活中,白色衣裙在该时期也已经大范围流行。


外观的文化——法国18世纪末贵族服饰流变(二)


“自从女性几乎不再穿着隆重的长裙,白色便占据了主流。它几乎可以和所有颜色搭配。当人们用品味将其他色彩与白色协调时,确实没有比这更优雅更丰富的效果了。这种服装不仅与美丽的女子相称,即便是相貌平平的,也能穿着,甚至不分年龄大小。”

——1791年12月5日的《时尚与品位杂志》

外观的文化——法国18世纪末贵族服饰流变(二)


男装的变革


法国大革命前,法国男贵族的服装与女贵族的一样,都是用料极其考究,镶金带银,服装色彩也采用鲜艳的颜色,如大红、紫色、黄色等。在旧制度时期,贵族家庭夫妇双方在服饰上的开销是不相上下的。18世纪中叶,巴黎上流社会沙龙聚会中,男性贵族头戴假发,服饰艳丽华美。他们常常与女性一样用许多金银装饰。

外观的文化——法国18世纪末贵族服饰流变(二)


大革命之后,再也没有人使用假发了;其次,服装的款式更为简洁实用,色彩逐渐趋向内敛暗沉的色调,如黑色、深灰以及深蓝。而在材质上也不再大面积采用绸缎等华贵的面料,更多地开始使用羊毛制品。总体而言,男装向着“实用性”发展,基本上抛弃了旧制度时期用来炫耀财富与地位的区分功能。


外观的文化——法国18世纪末贵族服饰流变(二)


男性服饰发生如此重大变化的根源在于,原有的法国社会已经被彻底推翻了,现在处于上升期的是新的统治阶层,也就是资产阶级。如果说贵族热衷于华丽与张扬,用奢华与浪费来表明自身阶层的悠闲与富有,资产阶级为了与之相区别,便要建立起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服饰审美观,那就是含蓄内敛,强调个体的理性与才能。因此,体现在服饰上,便是抛弃浮夸的装饰,以实用主义为至上原则。


18世纪是法国历史上的风云际会期。大革命后又催生了INCROYABLES AND MERVEILLEUSES 运动,现代服饰的模样已初见端倪。无数个社会事件终结了某一事物的阶段性发展,但同时又启蒙了下一阶段的循环。这样的事件坐标暗含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规律,坐标轴的x值指向无穷尽,我们的社会依然在有机变化着。


外观的文化——法国18世纪末贵族服饰流变(二)


外观的文化——法国18世纪末贵族服饰流变(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