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与杨绛——围城里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夫妻,一生只吵过一次架


钱钟书与杨绛——围城里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夫妻,一生只吵过一次架


在民国这个新思想与旧封建交融碰撞的特殊年代里,包办婚姻与自由恋爱并存,导致出现了许多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爱情故事。

其中不乏有我们最熟知的名人:徐志摩和陆小曼、胡适和张冬秀、鲁迅和许广平、林徽因和梁思成……

其中我唯独最欣赏的却是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他们的爱是那么的纯粹,那么的完美,那么的感人至深。

围在围城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场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相信大家对这段话并不陌生,这正是文史大家钱钟书先生在他所作的《围城》里,对婚姻的精辟比喻。

但现实生活中,钱先生和妻子杨绛却恩爱一生,呆在婚姻的围城里长达半个多世纪,幸福的根本不愿走出来,那会是怎样的一种爱情呢?

初相识—古月堂一见倾心


钱钟书与杨绛——围城里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夫妻,一生只吵过一次架

“ 頡眼容光忆初见,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这是钱钟书回忆第一次见到杨绛时的情景。

1929年,19岁的钱钟书以国文85分和英文满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校长亲点,破格入读该校外文系。

1932年的春天,钱钟书受表弟之邀,一起去见一位同在清华借读的苏州老乡,这位老乡就是杨绛。

在那个风和日丽、春风徐徐的下午,带着一副老式眼镜,穿着长青布大褂,脚踩一双毛布底鞋的钱钟书,在清华大学女生宿舍古月堂楼下,遇到了他人生中那道最美的风景,一个让她一见倾心的女孩。

当时的杨绛活泼可爱、温婉可人、气质脱俗,正是钱钟书理想中的爱人。

而杨绛呢?对于钱钟书在清华校园内表现出的才情,也是早有耳闻,见了面之后更是对这个一脸俊朗,儒雅风趣的小伙子好感倍增,这虽然是他们之间的第一次见面,却互相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相见—工字厅两情相悦

没过几天钱钟书便写信给杨绛,约见在清华大学工字厅,看到款款而来的杨绛,显得有些笨拙的钱钟书开口便对她说:

“ 外界传闻我已定婚那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

杨绛也趁机说明:

“ 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72人'之多,这也不是事实。”

就这样两人互相领会了对方的心意。之后他们经常见面与于工字厅,谈人生,聊学业。

钱钟书鼓励杨绛也考他所读的外文系研究生,凭借杨绛的聪慧过人和钱钟书时常对她的辅导,不到一年的时间,果然就考上了。两人的爱情也在这期间不断升温。

钱钟书与杨绛——围城里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夫妻,一生只吵过一次架


情定苏州

1933年秋,钱钟书毕业后回了无锡老家,可当时杨绛还没有毕业,在清华只热恋了一年的小情侣,就这样相陷入了异地相思之苦。

钱钟书给杨绛写了很多的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思念,这让他的父亲钱基博也觉察到儿子已经恋爱了。

但是杨绛却很少回信,因为当时的杨绛有一个担心,钱家在当时是属于封建家长制的家庭,钱钟书的两个兄弟都是家里包办的婚姻,他们之间的感情能不能得到钱家的认可还很难说。

后来钱钟书的父亲背着儿子偷偷拆了杨绛写的一封信,信中是这样说的:“ 现在吾二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

没想到钱父看到此信件后大悦,直夸杨绛是位知书达理的好女子,随即给杨绛回了一封信,信中对她大加赞赏,并把儿子也托付给她。

就此获得钱父首肯后,杨绛也把钱钟书郑重的介绍给了自己的父亲杨荫杭,杨父对钱钟书的名气是早有耳闻,对他颇为赏识。

就这样经过双方父母同意后,他们在苏州订婚了。订婚后的钱钟书移居上海,在光华大学任教,而杨绛则仍回北京清华大学继续念完外文系研究生。

结婚—门当户对的婚姻

1935年,钱钟书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唯一一个赴英国牛津大学公费留学的资格。

考虑到钱钟书从小生活优渥,自理能力差,当时还未修完自己学业的杨绛就决定中断自己清华大学就读的研究生学习,陪同钱钟书一同前往英国。

同年的7月13日,马上要远渡重洋的他们在苏州正式完婚了。

可以说钱杨二人的婚姻在当时的绝对算得上是门当户对,珠联璧合的良配。

钱钟书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书香世家,其父钱基是著名的古文学家、教授,钱家在古代也是一个贵族大家庭。

而杨绛呢?同样出身于名门世家,从小家境优越,其父曾留学日本和美国。不仅如此,他们两人在精神上更算得上是门当户对的。

甜蜜且志同道合的婚后生活,共同携手走过63年,一生只吵过唯一的一次架

结婚后不久,钱钟书和杨绛就一起启程,远赴英国求学了,在远渡重洋的轮船上,他们渡过了甜蜜的蜜月,似乎有说不完的情话。

但也是在此期间,他们却吵了这一辈子唯一的一次架。起因是因为一个法语单词的发音,杨绛说钱钟书的读音带有乡音,钱不服,于是两人都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

后来两人讲和后,都觉得吵架是一件很无聊的事,便讲定以后两人要共同商量,商量不行的话,可以各持异议,不必求同。此后两人再也没有商量不通的事情了,也没有吵架这一回事了。

刚到英国,杨绛很不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活,笨手笨脚的钱钟书第一次早起,给还在睡梦中的杨绛做了早餐,他煮了鸡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泡了醇香的红茶,杨绛说:“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早餐。”

从此,钱钟书为心爱的人做早餐一做就是几十年。

为了钱钟书能潜心学习并顺利的拿到学位,细心的杨绛主动承担了所有的家务。

钱钟书与杨绛——围城里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夫妻,一生只吵过一次架


1937年5月,女儿钱媛出生了,杨绛在医院坐月子期间,钱钟书经常一个人在家,他去看望妻子时,总是像个犯错的孩子,一会儿说我把墨水瓶打翻了,弄坏了房东的桌布,但是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

下次来又满面愁容的说:“我又犯错了,我把台灯摔坏了。” 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

“我又把门轴弄坏了,门关不上了。”

“不要紧,我会修”

是的,杨绛就是这样,总是给丈夫无限的包容与体贴,弥补着他在生活上的各种低能,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茶,并没将他们的感情磨灭,反而性格上的互补,让两人相处的越来越融洽与甜蜜。

婚姻最坚韧的纽带,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是相同的价值观

1938年回国后,钱钟书以教授身份受聘到到昆明任教,一年后又去了湖南任教,杨绛为了照顾父亲,一直定居在上海,直到1941年,钱钟书回上海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能让丈夫安心写作,杨绛自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每天要走很远的路去郊区的学校授课,并且为了节省家用,辞退了家里的保姆,自己包揽家务。

钱钟书的母亲曾这样评价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钟书痴人痴福。

钱钟书也这样高度的评价杨绛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经营好自己,给对方一个优质的爱人。

1942年,杨绛创作的话剧《称心如意》被搬上了大舞台,在上海一名惊人,顿时声名鹊起。

而当时的钱钟书在文坛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不过5年后,钱钟书长篇小说《围城》发表,并轰动了全国,在文革期间又发表了古文笔记体巨著《管锥篇》,随后杨绛也翻译了西班牙文著作《唐•吉诃德》。

感情上的共鸣,精神上的互通,让他们共同成长,互相成就,同享盛名,真可谓是势均力敌的灵魂伴侣。

钱钟书与杨绛——围城里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夫妻,一生只吵过一次架


对于他们的感情,钱钟书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在遇到她之前,我从未想过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在生活中,钱钟书是个老天真,十分淘气,甚至有些不谙世事,不懂与外界人际交往,但是这一切在杨绛看来都是正常的,她欣赏他,鼓励他,在他与外界之间充当着最完美的润滑剂,也保全着他的天真与孩子气。

就这样,他们相濡以沫的一起携手走过了63年的婚姻历程,直到1998年,88岁的钱钟书先她而去。

女儿钱媛也在1997年早于父亲离世,至此,一家三口就只剩下杨绛一人。

杨绛说她是留下来打扫现场的,在她独处的20年里,她花了大量的精力整理了丈夫留下来的珍贵手稿,并出版了数十部他的遗著。

有评论家说:“是杨绛用笔让钱钟书又重新活了一回。”

同时,杨绛还出版了散文集《我们仨》,写进尽了对丈夫和女儿的怀念。

在2001年还将全家800多万的稿费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成立了“好读书奖学金”,以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大学生。

2016年杨绛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走完了她低调淡泊的一生。

对于钱钟书和杨绛两人之间伟大的爱情,我不敢妄加评论,大抵婚姻最好的状态,就是双方能高度一致的找到志趣共同点,不用去改造对方,也不用改造自己,只需要共同成长,相互成全与欣赏,互相理解与包容,这也许就是它们能恩爱一辈子的秘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