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分享《道德經》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孰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讀書分享《道德經》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

譯文

古時候懂得“道”的人,微妙通達,深刻玄遠,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為不能認識他,所以只能勉強地形容他說:他小心謹慎,好像冬天踩著冰過河;他警覺戒備,好像防備著周圍的進攻;他恭敬鄭重,好像做客;他行動灑脫,好像冰塊緩緩消融;他純樸厚道,好像未雕琢的璞玉;他曠遠豁達,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渾厚寬容,好像不清的濁水。誰能使渾濁安靜下來,慢慢澄清?誰能使安靜變動起來,慢慢顯出生機?保持這個“道”的人不會自滿。他從不自滿,所以能夠去故更新,能夠不斷取得更大的成功。

讀書分享《道德經》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

譯文

懂得“道”的人,能夠達到身心和諧,出世入世,內外兼通的程度。細緻深邃而通達,一般人不能認識。"道"是恍惚不可捉摸的存在,而有"道"的人則與俗人不同,不為利慾所制約,因此靜定幽深,難以一眼看到底。

到了如此精妙不可言說的境界,便可以冥然通玄,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了。對待萬物皆能恰到好處。修道有成,到了某一階段,萬物皆可以隨心所欲,把握在心中。

善於修道的人,做事不草率,始終謹慎小心,即使進入較高境界,也不表現出半點自滿,而是始終小心謹慎,就像冬天踩著冰過河一樣,以防陷入危機之中。

修道的人,待人處事很謙虛恭敬,對人有理有節,隨時隨地絕不馬虎。境界開闊,能跳出自我,放眼長遠利益。虛懷若谷,豁達空靈。徹悟大道,胸懷開闊,不會執著於個人名利得失。而是以忘我的精神,為天下之人謀利益。儘管從外表上看,會讓人覺得很傻,但其實是更高一層的智慧。

若想達到微妙玄通,深不可識的境界,真正體察大道,首先在於堅守虛靜,內心虛靜才能逐步淡化對外物的執著,削弱種種慾望,使得內心安靜平穩下來,以至於達到純粹清明的地步。

由混濁到清定,只是修道的一半。“動之徐生”,才是更重要的。道體上的種種妙用。此處的"動",是徐徐而至,心氣平和,生生不息。做事不急不躁,不亂不濁,態度從容,循序漸進,悠然自得,但不會自滿自足,不斷取得新成就。這也是修道的秘訣。

讀書分享《道德經》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