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快的學習各種地方方言?

劉歡吉


想學習各地的方言很簡單。就是多與當地人接觸,和他們生活一段時間就會慢慢熟悉了。多聽,多說,時間長了就會了。



北漂天天


我歸納為五點:

1、養成“入鄉隨俗”的學習心態

當我們到一個新的城市後,要嘗試著融入當地的生活中去。要試著把自己當成當地土生土長的居民,以一種“主人公”的心態,輕鬆的進入“入鄉隨俗”的狀態,這樣學起當地方言起來就很自然了。

2、虛心請教你的鄰居、當地的朋友

如果我們因為經商、求學、旅遊等原因需要在一個地方長期居住,我們可以嘗試去結交一些當地的朋友,當然鄰居是最容易成為朋友的。在合適的詞時候,可以在一起嘮嘮家常,瞭解一下當地的風俗習慣,在不經意間學習了當地的獨特方言。如果大家時間充足,可以專門的請教他們。

3、去當地的文化館、方誌辦查閱、諮詢

所在的城市文化館、方誌辦等機構裡面有很多研究本地方言的書籍、資料、圖片視頻等。我們可以去這些單位免費查閱各種方言的研究資料,還可以辦理借閱證拿回家去慢慢研究。

4、在當地主要論壇上參加討論

所在地都有一兩個主要的門戶論壇,裡面都有專設的“方言討論”的版塊,我們可以註冊登錄,參加網友們的各種有關方言的討論,在探討中的逐步掌握一定的方言知識。

5、觀看當地網友上傳的方言視頻

每個地方都有熱心的網友在一些視頻網站裡上傳有關當地方言有趣段子、方言歌曲、娛樂、聚集活動內容的視頻。我們可以邊看邊學,在娛樂的氛圍中掌握當地獨特的方言。


貴極登峰


想要更快的學習地方語言,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到這個地方去生活居住一段時間,當你融入到這個地方以後,你每天接觸到的人都是說的這裡的方言,有了語言環境,學習起來就會更快一些。

當然,每天聽的同時呢你還要開口說,要多跟當地人接觸交流,要敢於開口,多模仿他們的語調語氣,多多練習才是王道。

其實語言也是需要天賦的,有些人學習起來很快,能抓住方言的精髓,很快就能說的跟當地人差不多了,但有些人就是天天說天天練也講的不夠純正,讓人覺得倒洋不土的。所以因人而異吧。

不管怎麼樣,不管你想學習怎樣的方言或是外語,只要你用心學習,多說多練,都是能學會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一個月學不會就學半年,半年沒學會就一年,只要你有恆心,堅持下去就沒有辦不成的。

只要不是啞巴,其他任何語言都是可以通過學習來掌握的,加油💪。



月月愛旅行


我認識最好的辦法就是到當地去生活一段時間,深入當地人的生活各個方面,並且要與當地人多多交流。剛開始你可能聽不懂,更別說講了。所以,我認為先注意“聽”是學好方言的基礎,即使一開始聽不懂全部也沒有關係,其實這個和我們上學時學英語有相似之處,根據肢體動作、聯繫具體情境,大致應該能猜出十之八九;接下來就是要學著大膽“說”了,即使說錯也不要怕,敢試敢說才是學好方言的關鍵;還有就是當地方言特別難懂的詞或句子,你也可以多去請教當地人,虛心學習總不會錯!


找找丟失的記憶


最快速度學習地方語音就是要入鄉隨俗。要和當地人搞好關係,如果當地有好朋友指導那是更好不過了。一邊跟著別人練習發音和說話交流,有時間呢去當地新華書店買一本方言和普通話對照版書籍,邊看邊學習,基本上要不了幾天都熟悉當地語音了。最後說一下,當地的方言罵人的話是最好學的,記住千萬不能亂用,到時會弄巧成拙哦!


五哥愛旅遊


我認為,語言的學習主要跟個人的悟性和學習能力以及語言環境有很大關係,身處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時間一長就回不自覺的模仿當地的語言,主要有這麼幾點1,多休息當地人說話的語氣特點,多瞭解當地的常用詞語2,認真琢磨當地話的發音特點,3不要害怕,大膽的和當地人對話。


山東省老劉


這個問題,我們的身邊人,可以幫到你哦.!當初,我們同事從北方來到南方,他簡單的接觸了菜市場的阿姨們後,發現可以懂不難,可以說有點難!

第一步,他用筆記,多積累與家鄉不同的字詞讀音!

第二步,他先和小盆友對話!孩子的發音來自家長的親傳,又是常見積累的字詞短句,跟利於交流!

第三步,讓大家來找茬,一到人多的地方,他就鼓勵大家為他找問題,大家一笑之後,有人真誠的給出準確讀音!

一個月後,你也可以全部真傳的講出當地的話了!何不試試!?


有夢不覺天涯遠


我覺得這個是天性!當然,你要多跟當地人接觸!

我現在在學藏語,沒人就主動去找藏族朋友玩!😂


callme司先生


你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對於學習方言這塊兒。如果僅僅是學著玩,那麼首先推薦的是粵語,其次是閩南語。這兩種方言顯著有別於其他方言的是他們都有極為豐富的方言歌曲。即使自己不於粵語閩南人使用者接觸,也總有到KTV吼一嗓子的機會,唱一首大家不會的方言歌曲是個不錯的給人留下印象的機會。而且這兩種方言也比現在北方語系保留了更多古漢語中的元素,能獲得一種學其他方言所沒有的樂趣。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閩南語歌曲口水歌太多,朋友們即使聽不懂但看到KTV屏幕上的字幕,也會覺得唱歌的人太俗了,粵語歌的格調要稍微雅一點。

------------如果是為了和人交流更親切,首選的是上海話和粵語,其次是西南方言和東北話。上海話和粵語的地區都比較有錢,而且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對本土的東西有更強的自信和認同感,所以學好方言在這兩個地方可以更好地融入當地的文化。(另外深圳太特殊,一方面沒有千百年沉澱的本土文化,移民城市普通話最通行;再一方面深圳滿街的湘菜館說明學湖南話可能更好用)

雲貴川通行的西南方言和東三省通行的東北話,這兩種語言覆蓋面非常之廣。內部小方言相差不大,即使說的當地的小方言也沒什麼交流障礙。生活文化市井文化類似,說的不是他的小方言也比較容易增進親切感。西南話可以四種任選其一學:成都話、重慶話、貴陽話和昆明話。其中昆明(雲南)話比較特殊,受吳三桂的影響比川黔多了北方蒙古化漢語才有的翹舌音,其他三省方言雖然也是北方語系西南官話,但不會說zh ch sh。重慶話和貴陽話的特點是具有西南方言的全部重要特徵而有不會具有太有特色的腔調,可以說比較典型。其中重慶話比貴陽話硬,也多了一些特殊的延長音和重音,貴陽話節奏平鋪直敘比較接近普通話,感情表達沒有重慶話誇張(成都人不容易分清兩者的區別),重慶話。雖然成都重慶以前都是四川省一部分,但是從古代地名來說就是巴和蜀兩地,所以語音還是有一定差別。成都話有點像西南話裡的吳儂軟語,女性說起來非常好聽,男性就不太好了。所以如果是女性西南話學成都話很嬌美,男的學重慶話很霸氣。

東三省比西南西南三省(加一市)更加團結,說東北話更能和當地人打成一片。東北話越靠北就越像普通話(因為更接近滿族老巢),越南東北味越濃。而所謂的東北味就是遼寧味味,現在趙本山把東北弄火了,滿電視屏幕都是濃濃的這味道。在全國推廣普通話的大環境話仍然在電視上無限自信說的方言,似乎只有東北話了。所以東北口音的學習環境比西南方言更好,而且即使說得不太“東北”而比較“普通”,也沒多大關係,人家會以為你更靠北。學得不好不該捲舌的都捲舌也沒關係,越往南越卷,郭明義都說自己是郭傻汁。

從實用角度來看其他省份的方言沒什麼特別的推薦了。(也許學好了天津話吵架比較厲害,不帶髒說得對手吐血,還能博得圍觀群眾的好感)------------

方言發音一般來說靠勤奮能學個九分像,十分像那真的需要靠天賦。比如某位外語專業畢業去搞外交搞談判立大功,外語能力不容置疑的官員,他的外語聽起來和他說普通話一樣一股濃濃的鄉音(是誰就不明說了),這種比較極端的不是沒天賦,而是負天賦。讓自己方言得到本地人認可的一個技巧就是不說本地人的方言,而說相近地區的方言。掌握當地口音變化和東西南北、大山大河的規律會做的更好。比如東北越北越普通越南越東北;山東越往東舌頭越大,越往西舌頭越小;貴州烏江以北幾乎就是重慶話;陝西秦嶺以南漢中地區幾乎就是四川話。比如在菏澤人面前說不太標準但大舌頭的山東話,他會很容易說你山東話說得不錯,直接模仿他的口音,他就會說你不標準。

如果想求虐求凌辱,可以學福建話。雖然我認為“福建話”這個詞根本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因為所謂的福建話其實是幾十種完全不通的方言。曾在福建好幾個地方跑過業務,剛到福州的時候準備學福州話,認為拜訪客戶會比較方便,學了不到一週後突然發現福州周邊地區(所謂的五區八縣)竟然有五種還是六種差別極大的方言,大概相當於住北京四環以內的人聽不懂住昌平順義的人講話,於是我果斷放棄了。我在廈門認為可以學一下廈(門)漳(州)泉(州)比較通用的閩南語,結果當地代理商是客家人。我學會幾句閩南語公交車報站,還有客家話的雞腿、鴨腿、大排、滷蛋、吃飯之後也果斷放棄了。後來去寧德地區拓展業務,已經有了教訓所以絕不學當地方言,但還是去Google了一下,記得有七八十個韻母??福建還有方言島的概念,空間上相差一兩百公里隔了七八種不同方言後突然出現一樣的方言甚至一樣口音。所以福建方言用數學語言描述就是一個不連續不可導的妖怪函數,於是上一段說的那個偷奸耍滑技巧根本不適用。福建方言亂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反而讓普通話極為普及,沒有誰會因為你說普通話而把你當成外鄉人歧視你,因為他們聽不懂自己二姑三舅四大爺說的話也是很正常的。

最後再分享說一口標準臺腔的小技巧。福建林林總總的方言都是古代漢語的遺存,說不了蒙古語化的捲舌音。所以將普通話中舌頭的動作幅度儘可能縮小,一口洋氣的國語就說出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