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快的学习各种地方方言?

刘欢吉


想学习各地的方言很简单。就是多与当地人接触,和他们生活一段时间就会慢慢熟悉了。多听,多说,时间长了就会了。



北漂天天


我归纳为五点:

1、养成“入乡随俗”的学习心态

当我们到一个新的城市后,要尝试着融入当地的生活中去。要试着把自己当成当地土生土长的居民,以一种“主人公”的心态,轻松的进入“入乡随俗”的状态,这样学起当地方言起来就很自然了。

2、虚心请教你的邻居、当地的朋友

如果我们因为经商、求学、旅游等原因需要在一个地方长期居住,我们可以尝试去结交一些当地的朋友,当然邻居是最容易成为朋友的。在合适的词时候,可以在一起唠唠家常,了解一下当地的风俗习惯,在不经意间学习了当地的独特方言。如果大家时间充足,可以专门的请教他们。

3、去当地的文化馆、方志办查阅、咨询

所在的城市文化馆、方志办等机构里面有很多研究本地方言的书籍、资料、图片视频等。我们可以去这些单位免费查阅各种方言的研究资料,还可以办理借阅证拿回家去慢慢研究。

4、在当地主要论坛上参加讨论

所在地都有一两个主要的门户论坛,里面都有专设的“方言讨论”的版块,我们可以注册登录,参加网友们的各种有关方言的讨论,在探讨中的逐步掌握一定的方言知识。

5、观看当地网友上传的方言视频

每个地方都有热心的网友在一些视频网站里上传有关当地方言有趣段子、方言歌曲、娱乐、聚集活动内容的视频。我们可以边看边学,在娱乐的氛围中掌握当地独特的方言。


贵极登峰


想要更快的学习地方语言,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到这个地方去生活居住一段时间,当你融入到这个地方以后,你每天接触到的人都是说的这里的方言,有了语言环境,学习起来就会更快一些。

当然,每天听的同时呢你还要开口说,要多跟当地人接触交流,要敢于开口,多模仿他们的语调语气,多多练习才是王道。

其实语言也是需要天赋的,有些人学习起来很快,能抓住方言的精髓,很快就能说的跟当地人差不多了,但有些人就是天天说天天练也讲的不够纯正,让人觉得倒洋不土的。所以因人而异吧。

不管怎么样,不管你想学习怎样的方言或是外语,只要你用心学习,多说多练,都是能学会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一个月学不会就学半年,半年没学会就一年,只要你有恒心,坚持下去就没有办不成的。

只要不是哑巴,其他任何语言都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的,加油💪。



月月爱旅行


我认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当地去生活一段时间,深入当地人的生活各个方面,并且要与当地人多多交流。刚开始你可能听不懂,更别说讲了。所以,我认为先注意“听”是学好方言的基础,即使一开始听不懂全部也没有关系,其实这个和我们上学时学英语有相似之处,根据肢体动作、联系具体情境,大致应该能猜出十之八九;接下来就是要学着大胆“说”了,即使说错也不要怕,敢试敢说才是学好方言的关键;还有就是当地方言特别难懂的词或句子,你也可以多去请教当地人,虚心学习总不会错!


找找丢失的记忆


最快速度学习地方语音就是要入乡随俗。要和当地人搞好关系,如果当地有好朋友指导那是更好不过了。一边跟着别人练习发音和说话交流,有时间呢去当地新华书店买一本方言和普通话对照版书籍,边看边学习,基本上要不了几天都熟悉当地语音了。最后说一下,当地的方言骂人的话是最好学的,记住千万不能乱用,到时会弄巧成拙哦!


五哥爱旅游


我认为,语言的学习主要跟个人的悟性和学习能力以及语言环境有很大关系,身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时间一长就回不自觉的模仿当地的语言,主要有这么几点1,多休息当地人说话的语气特点,多了解当地的常用词语2,认真琢磨当地话的发音特点,3不要害怕,大胆的和当地人对话。


山东省老刘


这个问题,我们的身边人,可以帮到你哦.!当初,我们同事从北方来到南方,他简单的接触了菜市场的阿姨们后,发现可以懂不难,可以说有点难!

第一步,他用笔记,多积累与家乡不同的字词读音!

第二步,他先和小盆友对话!孩子的发音来自家长的亲传,又是常见积累的字词短句,跟利于交流!

第三步,让大家来找茬,一到人多的地方,他就鼓励大家为他找问题,大家一笑之后,有人真诚的给出准确读音!

一个月后,你也可以全部真传的讲出当地的话了!何不试试!?


有梦不觉天涯远


我觉得这个是天性!当然,你要多跟当地人接触!

我现在在学藏语,没人就主动去找藏族朋友玩!😂


callme司先生


你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对于学习方言这块儿。如果仅仅是学着玩,那么首先推荐的是粤语,其次是闽南语。这两种方言显著有别于其他方言的是他们都有极为丰富的方言歌曲。即使自己不于粤语闽南人使用者接触,也总有到KTV吼一嗓子的机会,唱一首大家不会的方言歌曲是个不错的给人留下印象的机会。而且这两种方言也比现在北方语系保留了更多古汉语中的元素,能获得一种学其他方言所没有的乐趣。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闽南语歌曲口水歌太多,朋友们即使听不懂但看到KTV屏幕上的字幕,也会觉得唱歌的人太俗了,粤语歌的格调要稍微雅一点。

------------如果是为了和人交流更亲切,首选的是上海话和粤语,其次是西南方言和东北话。上海话和粤语的地区都比较有钱,而且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对本土的东西有更强的自信和认同感,所以学好方言在这两个地方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另外深圳太特殊,一方面没有千百年沉淀的本土文化,移民城市普通话最通行;再一方面深圳满街的湘菜馆说明学湖南话可能更好用)

云贵川通行的西南方言和东三省通行的东北话,这两种语言覆盖面非常之广。内部小方言相差不大,即使说的当地的小方言也没什么交流障碍。生活文化市井文化类似,说的不是他的小方言也比较容易增进亲切感。西南话可以四种任选其一学:成都话、重庆话、贵阳话和昆明话。其中昆明(云南)话比较特殊,受吴三桂的影响比川黔多了北方蒙古化汉语才有的翘舌音,其他三省方言虽然也是北方语系西南官话,但不会说zh ch sh。重庆话和贵阳话的特点是具有西南方言的全部重要特征而有不会具有太有特色的腔调,可以说比较典型。其中重庆话比贵阳话硬,也多了一些特殊的延长音和重音,贵阳话节奏平铺直叙比较接近普通话,感情表达没有重庆话夸张(成都人不容易分清两者的区别),重庆话。虽然成都重庆以前都是四川省一部分,但是从古代地名来说就是巴和蜀两地,所以语音还是有一定差别。成都话有点像西南话里的吴侬软语,女性说起来非常好听,男性就不太好了。所以如果是女性西南话学成都话很娇美,男的学重庆话很霸气。

东三省比西南西南三省(加一市)更加团结,说东北话更能和当地人打成一片。东北话越靠北就越像普通话(因为更接近满族老巢),越南东北味越浓。而所谓的东北味就是辽宁味味,现在赵本山把东北弄火了,满电视屏幕都是浓浓的这味道。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大环境话仍然在电视上无限自信说的方言,似乎只有东北话了。所以东北口音的学习环境比西南方言更好,而且即使说得不太“东北”而比较“普通”,也没多大关系,人家会以为你更靠北。学得不好不该卷舌的都卷舌也没关系,越往南越卷,郭明义都说自己是郭傻汁。

从实用角度来看其他省份的方言没什么特别的推荐了。(也许学好了天津话吵架比较厉害,不带脏说得对手吐血,还能博得围观群众的好感)------------

方言发音一般来说靠勤奋能学个九分像,十分像那真的需要靠天赋。比如某位外语专业毕业去搞外交搞谈判立大功,外语能力不容置疑的官员,他的外语听起来和他说普通话一样一股浓浓的乡音(是谁就不明说了),这种比较极端的不是没天赋,而是负天赋。让自己方言得到本地人认可的一个技巧就是不说本地人的方言,而说相近地区的方言。掌握当地口音变化和东西南北、大山大河的规律会做的更好。比如东北越北越普通越南越东北;山东越往东舌头越大,越往西舌头越小;贵州乌江以北几乎就是重庆话;陕西秦岭以南汉中地区几乎就是四川话。比如在菏泽人面前说不太标准但大舌头的山东话,他会很容易说你山东话说得不错,直接模仿他的口音,他就会说你不标准。

如果想求虐求凌辱,可以学福建话。虽然我认为“福建话”这个词根本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因为所谓的福建话其实是几十种完全不通的方言。曾在福建好几个地方跑过业务,刚到福州的时候准备学福州话,认为拜访客户会比较方便,学了不到一周后突然发现福州周边地区(所谓的五区八县)竟然有五种还是六种差别极大的方言,大概相当于住北京四环以内的人听不懂住昌平顺义的人讲话,于是我果断放弃了。我在厦门认为可以学一下厦(门)漳(州)泉(州)比较通用的闽南语,结果当地代理商是客家人。我学会几句闽南语公交车报站,还有客家话的鸡腿、鸭腿、大排、卤蛋、吃饭之后也果断放弃了。后来去宁德地区拓展业务,已经有了教训所以绝不学当地方言,但还是去Google了一下,记得有七八十个韵母??福建还有方言岛的概念,空间上相差一两百公里隔了七八种不同方言后突然出现一样的方言甚至一样口音。所以福建方言用数学语言描述就是一个不连续不可导的妖怪函数,于是上一段说的那个偷奸耍滑技巧根本不适用。福建方言乱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反而让普通话极为普及,没有谁会因为你说普通话而把你当成外乡人歧视你,因为他们听不懂自己二姑三舅四大爷说的话也是很正常的。

最后再分享说一口标准台腔的小技巧。福建林林总总的方言都是古代汉语的遗存,说不了蒙古语化的卷舌音。所以将普通话中舌头的动作幅度尽可能缩小,一口洋气的国语就说出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