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跑中國互聯網,超8成用戶認同阿里的善,科技服務抗疫成亮點

抗擊新冠肺炎的兩個月,公眾對互聯網平臺的使用率達到了新高點,也刷新了對互聯網企業的認知。

近日,由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鄧理峰團隊獨立完成的《企業抗疫公眾評價調查報告》(簡稱《報告》)正式發佈。該報告採用線上問卷方式,選取阿里巴巴、京東、滴滴出行、騰訊、百度、快手視頻、順豐等八家代表性互聯網企業進行在線調研。

據介紹,《報告》從企業善意、技術能力、負面形象修復、社會凝聚力、對平臺企業抗疫活動的總體情感傾向、作用評價等六大維度收集了千餘名網友的調查數據,受訪者覆蓋全年齡段,城市、村鎮、海外用戶均有參與。大多數受訪者都是多平臺用戶,同時為四家及以上平臺用戶的受訪者佔比91.1%。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受訪者使用互聯網平臺的喜好各不相同,但受訪者對阿里巴巴這家企業給出了一致好評,六項評分維度中阿里一舉拿下五項第一。

認同度最高的是企業善意一項。經歷此次疫情,80.7%的受訪者認同阿里巴巴是一傢俱有善意的企業,第二名順豐得到了76%受訪者的支持。

領跑中國互聯網,超8成用戶認同阿里的善,科技服務抗疫成亮點

疫情期間,阿里經濟體業務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方面,人們通過淘寶、天貓、盒馬下單購物,通菜鳥查詢物流、寄送物品,用釘釘在線復工學習,在阿里健康上線上問診等,既保障了疫情日常生活所需,也為經濟回暖貢獻一份力量。

基於此,《報告》中84.7%的受訪者對阿里在疫情期間的舉措表示有了解,居8家互聯網企業之首;86.8%的受訪者認為阿里在抗疫中發揮了作用(其中52.4%受訪者認為"非常有用");79.4%的消費者認為的阿里巴巴的舉措讓社會更為團結。。

順豐在此三項的調查中數據緊隨阿里之後,同樣表現出了極好的公眾認同度。數據顯示,這兩家企業在疫情期間的公眾認同度上和另外六家企業拉開較大差距。

另一方面,數字基建在疫情間發揮了重要作用。支付寶健康碼、達摩院醫療AI、阿里CCO智能服務OS被廣泛應用,用戶對此都有較強體感。73.2%受訪者對阿里巴巴在抗疫期間的技術能力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樣居8家企業之首。


隨著疫情期間互聯網產品的使用率增加,公眾對互聯網企業印象有了很大轉變,分別有55.9%、54.7%的受訪者改變了對順豐、阿里兩家企業的印象。


《報告》認為,疫情間各互聯網企業根據自身技術專長、資源優勢推出了系列舉措,提升了公眾對企業善意的感知度、對企業技術的認知度,將挑戰變為機遇,成為互聯網企業發展新契機。

領跑中國互聯網,超8成用戶認同阿里的善,科技服務抗疫成亮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