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鑑定大清康熙年制款識?大清康熙年制款識瓷器鑑定

大清康熙年制,清代康熙年間景德鎮官窯瓷器年號款。常見官窯顏色釉、青花、釉裡紅瓷及彩瓷,大多書兩行六字楷書款。在豇豆紅和天藍釉等小型精緻的宮廷文房用具上則往往書三行六字楷書款,六字篆書款極少見。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介紹

怎麼鑑定大清康熙年制款識?大清康熙年制款識瓷器鑑定。

清初,經過順治時期的過渡,到康熙時政權已趨穩固,社會經濟逐漸恢復發展,呈現出全面繁榮景象。清*對內,除繼續以高壓手段加強專制統治外,也實行了一些安撫民心的新政策,如一六九九年實行的“更名田”及以萬實行的“攤丁入畝”,特別是廢除了明代以來的“匠籍”制度,相對地減輕了對農民和手工業工匠的盤剝和束縛。康熙,是我國曆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其六十一年的統治中,總結並借鑑明代興亡的歷史教訓,潛心研習漢文化,並善於引進和探用西洋先進科技和工藝,使社會各方面都取得巨大的進步和成就,制瓷業也得到長足的發展。

怎麼鑑定大清康熙年制款識?大清康熙年制款識瓷器鑑定

怎麼鑑定大清康熙年制款識?大清康熙年制款識瓷器鑑定

江西處於南明抗清鬥爭的拉鋸戰地帶,戰亂延續至康熙初期,民眾飽受清軍蹂躪和鎮壓,景德鎮的制瓷業因之一度衰落; 直到康熙十年,才有景德鎮奉造祭器的記載。康熙十三年,在吳三桂戰亂的影響下,景德鎮掣瓷業再度受到破壞。康熙十九年和四十四年,朝廷先後派內務府廣儲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喜、工部虞衡司郎中臧應選、筆帖式車爾德、巡撫郎廷極督理景德鎮制瓷, 從此官窖開創了以督窯官姓氏稱窯的先例。歷史上所稱的“臧窯’,即指康熙十九年九月到二十七年臧應選督駐景德鎮時奉旨督燒的各種單色釉品種,它代表了康熙前期景德鎮瓷器製作的水平。“郎窖’是指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撫郎廷極主持景德鎮窯事時所燒的瓷器;其中著名的有:仿明宣德紅釉的“郎窯紅”、“豇豆紅”色釉及仿宣德的青花,仿成化的青花鬥彩和仿永樂的白釉脫胎器等。

怎麼鑑定大清康熙年制款識?大清康熙年制款識瓷器鑑定

由於燒製的陶瓷製品變多,工藝變好,所以至今存在的,有“大清康熙年制”款識的陶瓷產品不在少數,除了在博物館展出的一些意外,民間也有很多收藏家手中有一些。其實有些陶瓷底部也不是這六個字,寫的更詳細一些,寫到是康熙多少年製造的,還有的寫到是哪個地方製造的,還有的是各州各府製造的,要寫上州府名稱,有的甚至要寫州府領導的名字上去。

怎麼鑑定大清康熙年制款識?大清康熙年制款識瓷器鑑定

瓷器特徵:

造型之眾,規格品種之多,難以數計,與明代宣德、嘉靖、萬曆三朝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謂開清一代造型的先河。琢器中的大件,如樽、觚、魚缸等,式樣之多,尺寸之大,製作之規範,更勝於明代嘉靖、萬曆時期。常見的青花、五彩、粉彩、琺琅彩、三彩、郎窯紅釉等品種,均燒契出許多新穎器型,並多有模仿古銅器的型制。順治以來出現的新型將軍罐、花觚、香爐、筆筒等,此時更為普遍。在清代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史中佔重要地位的康熙外銷瓷,造型新穎,千姿百態,至今仍廣見於西歐各地。

造型古拙、凝重而質樸。此時,儘管胎土精細,瓷質堅密,但在明末器型敦厚的遺習影響下,早期的胎體,仍未能擺脫前朝胎體厚重的特徵,這在康熙前期尤為突出。至中、晚期,胎體才逐漸變薄,但又有別於雍正時期的輕薄雋秀。從現有傳世的官、民窯器物中可以看出,康熙瓷器大部分都燒裂得很精緻,這首先應歸功於胎體的精良和裂坯成型技術的純熟。

怎麼鑑定大清康熙年制款識?大清康熙年制款識瓷器鑑定

一般來說,康熙時期落款為“康熙御製”四字楷書,加雙方框。雍正時期的款識也有兩種方式,一為仿宋體,一為楷書體,均由四字組成外加雙方框,仿宋體是“雍正年制”,楷書體是“雍正御製”。乾隆的款識只有“乾隆年制”四字雙方框形一種,乾隆有藍料也有褐色料款。

怎麼鑑定大清康熙年制款識?大清康熙年制款識瓷器鑑定。看到這裡,相信你心中已經有了答案。更多有關瓷器鑑定上的疑問,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