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我们来想想他吧: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今夜我们来想想他吧: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答案:图二电影《西风烈》中出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图三电影《推拿》 中引用了海子的《黑夜的献诗》。图一电影《天下无贼》和图四电影《路边野餐》中都出现了诗歌,不过前者是古诗,后者是导演毕赣自己写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听过,这八个字会出现在各种抒情或唯美的场合,城市里的人们喜欢用它来表达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想象,地产商喜欢用它增加资产的赋值。整首诗表面上洋溢着的温暖和煦很容易让人以为写诗的人很快乐,但最后的那句“我只愿……”泄露了作者的心事,他把自己隔离在尘世幸福之外,把祝福都给了别人。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人,当代青年诗人。他15岁就考入了北京大学法律系,在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毕业后在高校做了教师,于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海子是中国诗歌的一枚符号,他的去世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文革”后中国诗坛复苏,新诗不断出现,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朦胧诗鼎盛,北岛、顾城、舒婷……诗人层出不穷。海子的死引发了“诗歌之死”的讨论。海子在生前未得到承认的作品在死后得以出版、流传。(那时候很多诗人都是自出版,海子也自出版和在诗歌刊物上投稿过作品)

如今,诗歌更是乏人问津,诗歌的功用性超过了思想启迪性和纯粹的优美性。功利和物质让诗歌变质,但仍有人坚守。

一些电影里出现了海子的诗,并且恰如其分。在中国的西部片《西风烈》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出现在了西部的荒漠里,浪迹天涯的女青年(马苏饰)在帐篷里对着来客用陕西话吟诵了这首诗。当对方问她这里没有海啊,她回答这戈壁荒漠就是她的海,谁又能说海子说的“海”是真实的海呢?只要还能“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就是面朝大海。

在讲述盲人生活的电影《推拿》中,海子的诗出现在盲人按摩店老板沙复明(秦昊饰)的嘴里。这个看不见光明的男人心里有光明,所以他吟诵了海子的《黑夜的献诗》。“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 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 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对于盲人而言,黑夜是永恒,但他们可以选择在心上点一盏灯。

在毕赣的《路边野餐》中(图四),出现了一些诗,诸如“背着城市 亚热带季风的河岸 淹没还不醉的桥 不醉的建筑 用静默解酒”、“没有了音乐就退化耳朵 没有了戒律就灭掉烛火 像回到 误解照相术的年代 你摄取我的灵魂 没有了剃刀就封锁语言 没有了心脏却活了九年”。但是都来自毕赣本人,可见这个导演胸中有沟壑。

海子死后,中国还是有诗的,比如余秀华,还有很多有待我们关注的角落。当《天下无贼》中的贼都口吐金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时,相信被五千年文化浸润的你我,会在那么一个时刻,放下功利心,寻找那一隅静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