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林沖武藝高強,又有柴進的推薦,王倫為何不願把林沖留在梁山?

馮潘


正是因為林沖武藝高強王倫才容他不得。

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有萬夫不當之勇,因生得“豹頭環眼,燕頷虎鬚”,人稱豹子頭。


經過風雪山神廟以後被柴進推薦上了梁山,剛一上山王倫就發現林沖這人氣場在自己之上。就憑王倫這種領導能力根本就領導不了林沖,日後自己位置一定會被林沖取而代之。所以王倫就各種理由要林沖下山,但有柴進的面子在那擺著自己又不能強趕林沖。


那就想點別的辦法吧!叫林沖納投名狀,就是下山去殺人劫財。有了收穫之後才能留下他,林沖接連下山三次也沒能完成任務,最後一次遇到楊志二人大戰不分高下。林沖引楊志上山以後,王倫看到了機會他要拉攏楊志入夥制衡林沖,被楊志拒絕。王倫迫於無奈勉強收留了林沖,也結下了林沖和王倫二人之間的隔閡。為了晁蓋日後當上寨主打下了基礎。不久晁蓋吳用等人上了梁山,經過預謀林沖當眾殺死王倫,大家推薦林沖做山寨之主。林沖不從,最後由晁蓋做了第一把交椅。


之所以王倫容不下林沖,理由是林沖武藝高強,王倫自認自己駕馭不了林沖。林沖出身朝廷命官自帶優越感王倫知道自己當不了林沖的老大。還有就是王倫根本就沒有當老大的才能,他作為一介書生對梁山的未來沒有遠景規劃,只是一個小富即安的市井小民。林沖作為禁軍教頭對與山上的隊伍必然會有建設性建議和規劃,這些建議和規劃勢必和王倫的領導方針造成衝突,到那時王倫和林沖還是勢如水火。王倫是早想把林沖打發走,免得日後起衝突。沒想到林沖上了山死活不走了,直到把晁蓋等來,動手殺了王倫才了結了他和王倫的這段仇怨。

個人見解,歡迎討論。


雨夜構想


白衣秀士王倫並非不願把林沖留在梁山,而是因為林沖自身的原因,讓王倫心生疑慮,從而婉拒林教頭入夥。多少年來,幾乎所有人都譴責王倫而為林沖抱不平。認為王倫心胸狹隘,嫉賢妒能(林沖之言),不能容天下好漢。對此,綠野老道有不同看法,王倫不收林沖,絕不是林沖所說的那樣,而是事出有因。

王倫是一個怎樣的人

林沖在滄州山神廟殺了陸謙、富安和管營差撥,逃到了柴進莊上。柴大官人便寫了一封舉薦信,讓林沖去投奔梁山。柴進說,王倫綽號白衣秀士,在梁山上聚集了七八百小嘍囉,打家劫舍。

所謂白衣秀士,是沒有功名的讀書人,也是生活比較窘迫之人。說白了,王倫就是一個窮酸的小知識分子,生活艱辛的無產者。林沖也罵他是“村野窮儒、落第窮儒”,這便是王倫的境遇,經歷過富貴的林沖,一萬個看不起這等小人物。

林沖逃到朱貴酒店,所聽到的情況與柴進講的差不多:王倫當初不得第之時,與杜遷投奔柴進,多得柴進留在莊子上,住了幾時。臨起身,又齎發盤纏銀兩,因此有恩。白衣秀士走投無路,不得不流落江湖,四處投奔。

朱貴把林沖帶到聚義廳,王倫顯得很客氣,吩咐擺酒款待林沖。這時,王倫有一段內心獨白,其中提到了自己的身世:“我卻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因鳥氣,合著杜遷來這裡落草。”離開柴大官人莊園,王倫與杜遷分手,各奔前程。杜遷先上了梁山,王倫後來“因鳥氣”,便“合著”杜遷上山落草。

一直以來,都認為梁山總共有三位寨主:王倫、晁蓋、宋江。其實,杜遷才是第一任梁山寨主,王倫是在杜遷草創了梁山之後,才“合著”上山的。“合著杜遷來這裡落草”,與“合著時代的節奏”的語法一樣,先有時代的節奏,然後眾人來合。庖丁解牛“合於桑林之舞”,同樣是這個用法。

林沖殺王倫時,也證實了這一點:“虧了杜遷得到這裡”。沒有杜遷草創梁山,王倫也做不成梁山寨主。

作為梁山第二任寨主,經歷過一次權力更替,強者為王,這是江湖潛規則,王倫“驀然”婉拒林沖,無可厚非。

王倫為何要拒絕林沖入夥

林沖到了聚義廳,朱貴便首先向王倫介紹了情況:
因被高太尉陷害,刺配滄州,那裡又被火燒了大軍草料場。爭奈殺死三人,逃走在柴大官人家,好生相敬。因此,特寫書來舉薦入夥。

當時,王倫拆開柴進的舉薦信,很客氣地請林沖坐了第四把交椅,反倒把朱貴擠到了第五位。這樣的舉動,證明此時的王倫已經按照柴進的舉薦,接納了林沖入夥。接著,擺開宴席款待四寨主。席間,王倫與林沖閒聊起來,動問起柴進的情況。說著說著,王倫忽然想起自己的身世能力,假若讓林沖入夥,今後若是識破這幾個人武藝低微“他須占強,我們如何迎敵?”於是,王倫便決意打發林沖下山,讓他另投別處。

林沖武藝很高,又有柴進推薦,王倫拒絕他入夥,是不是因為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呢?

如果以此來說王倫心胸狹窄、嫉賢妒能,恐怕說不過去。林沖殺陸謙等三人後,逃到柴進莊上,柴進也不敢收留。當時,林沖說:“既蒙大官人仗義疏財,求借林沖些小盤纏,投奔他處棲身,異日不死,當效犬馬之報。”林沖如此一說,柴進立即同意,便說了梁山這麼個去處,寫了推薦信,讓林沖前去入夥。

柴進原本十分敬重林沖,也非常善待江湖好漢,尤其是過往配軍。但是,林沖的罪實在是太大了,又直接犯到了高俅頭上。林沖從草料場出逃後,官軍四處搜捕,風聲很緊。林沖自己也感到在柴大官人莊上呆不下去,便想法投奔一個更安全的去處。柴進便順水推舟,動用自己的資源,把林沖推給了王倫。

江湖險惡,世道紛亂,人人都尋求自保。無論是誰,都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再來談江湖義氣,再來講心胸襟懷。林沖可以這樣做,柴進可以這樣做,王倫難道就不能這樣做嗎?

王倫其實也是一條好漢

朱貴將林沖帶進聚義廳的時候,施耐庵是這樣描寫當時場景的:“中間交椅上坐著一個好漢,正是白衣秀士王倫,左邊交椅上坐著摸著天杜遷,右邊交椅坐著雲裡金剛宋萬。”

好漢一詞在《水滸傳》中似乎被用濫了,似乎是個男人都可以叫“好漢”。但是,好漢並沒有用到反面人物頭上,史文恭、曾家五虎、祝氏三傑等就沒有享受這個待遇。欒廷玉是一條好漢,因此人武藝高強,沒有做過壞事,只是與梁山打了仗而已。施耐庵把王倫也稱作好漢,也是有道理的,王倫原本確實也是一條好漢。

柴進說:“那三個好漢,聚集著七八百小嘍囉,打家劫舍。多有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奔那裡躲災避難,他都收留在彼。三位好漢,亦與我交厚,嘗寄書緘來。”

王倫是不能容人之人嗎?絕對不是,在柴進眼中,他就是一條好漢,收留了很多做下彌天大罪之人。這一點,與柴進很相似,所以,柴進一直與梁山有往來,交情很深。

晁蓋等人前來投奔時,王倫接到了朱貴的報告,連夜做了很周到的安排。書中寫道:

過了一夜,次日早起,朱貴喚一隻大船,請眾多好漢下船,就同帶了晁蓋等來的船隻,一齊望山寨裡來。行了多時,早來到一處水口,只聽的岸上鼓響鑼鳴。…… 再說一行人來到金沙灘上岸,便留老小船隻並打魚的人在此等候。又見數十個小嘍羅,下山來接引到關上。王倫領著一班頭領,出關迎接。……山寨里宰了兩頭黃牛、十個羊、五個豬,大吹大擂筵席。

這樣的接待規格,能講王倫不是一條好漢嗎?能說王倫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嗎?很多讀者聽信了林沖的話,忽略了林沖、晁蓋投奔之時的情節,沒有深究王倫為何拒絕林沖、晁蓋入夥的原由,可謂屈殺了白衣秀士這條好漢。

白衣秀士胸無大志

王倫連秀才的功名都沒有,落草梁山也僅是找一個安身立命之所而已,根本就不夠造反的級別。甚至,連打家劫舍都算不上。“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何況王倫?

吳用到石碣村說服三阮撞籌的時候,阮家兄弟你一言我一語,講了梁山的情況。阮小二說:

那夥強人,為頭的是個落第舉子,喚做“白衣秀士”王倫,……也不打緊。如今新來一個好漢,是東京禁軍教頭,甚麼““豹子頭””林沖,十分好武藝。這幾個賊男女聚集了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搶擄來往客人。我們有一年多不去那裡打魚,如今泊子裡把住了,絕了我們的衣飯,因此一言難盡。

林沖沒入夥之前,王倫幾個人沒有霸佔水泊。因而,“也不打緊”。林沖來了之後,梁山開始大幹起了打家劫舍,劫道搶擄的勾當,還霸佔了泊子,絕了附近漁民的衣飯。可見,王倫根本就不是造反,只是想安安穩穩的窩在梁山,靠著水泊做點營生,連周邊的漁民都不禍害。

即便是如柴進所言,王倫也幹過打家劫舍的勾當,估計也是小打小鬧,官府也只是把他們當做強盜來緝捕,與朱仝雷橫他們捉人差不多,朝廷根本就不理睬這等毛賊。

王倫的志向就是如此,不敢大弄,只是安身立命而已。林沖殺了高俅的人,官府四處緝拿,讓林沖入夥等於引火燒身。以杜遷、宋萬的本事,五七百小嘍囉能與大隊官軍抗衡嗎?

晁蓋做了寨主後,也與王倫一樣,不敢與官府作對。不得已抗擊了黃安的進剿,但卻不知如何處置被俘的黃團練,活活的把他關死了。晁蓋曾在聚義廳上宣佈:“我等初到山寨,不可傷害於人。”晁蓋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宋江送花榮他們上山之前,晁蓋果真沒做過什麼大事,一個人都沒招攬上山。晁蓋可是財主,在東溪村做保正時,卻是“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

晁蓋不願意造反,不願意跟官府作對,不願意招惹更大的事。所以,在吳用的設計下無奈上了梁山。做了寨主便像王倫那樣,不思進取,安穩度日。若不是吳用再度用計,策劃了大鬧江州劫法場行動,梁山便不會有如此精彩的故事。

晁蓋胸無大志,卻博得了喝彩。王倫不願意做大梁山,卻被指責為心胸狹窄,嫉賢妒能。《水滸傳》有雙重標準嗎?沒有,只是有無數種讀法,於是,也就難免雙重標準了。

因而,作為老闆,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意規模,也有權力根據自己的發展需求,招攬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更有權力在險惡的江湖中謀求自保的安全環境。王倫不願收留林沖,絕無可以指責之處。


綠野萍蹤01


關於問題“《水滸傳》林沖武藝高強,又有柴進的推薦,王倫為何不願把林沖留在梁山?”

回答: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梁山108好漢各自身懷絕技,聚在一起,定會有所作為。

那麼,梁山最開始的頭領白衣秀士王倫面對“武藝高強又有小旋風柴進的推薦的林沖”為什麼不願收留呢?

原因:

一,林沖乃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朝廷命官,而他白衣秀士王倫乃是一介草寇,自古正邪不兩立!

二,林沖乃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自然高強,而他白衣秀士王倫一介書生,倘若林沖不服管教,王倫豈會有好果子吃。

三,林沖乃是囚犯,還是因為得罪了高俅太尉,高俅怎麼可能輕易放過林沖,如果朝廷領兵來犯,他王倫哪是朝廷軍隊的對手,擔心招來禍端。

四,眾所周知,王倫為人心胸狹隘,面對武藝高強,心思縝密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深知自己不是對手,擔心日後林沖功高蓋主,強了王倫山寨頭領的位子。

所以,因為這些原因,王倫不願意把林沖留在梁山。


瘋狂的大狗子


從王倫的角度考慮他是對的,因為林沖武藝太高了!王軍雖然是寨主,但是是一書生不會武功,身邊兄弟武藝也不行,這要是那天林沖一不高興把他寨主之位奪了怎麼辦?再說林沖又得罪了朝廷命官高球,朝廷正想抓他呢,留下林沖等於和朝廷作對,風險太大了,所以不等留!


信用資產規劃師


這個問題,顯然不能從客觀角度找答案,梁山是什麼地方,顯然王倫在的時候,只是一個逍遙自在的無政府狀態片區,王倫是該區域老大,那麼作為老大的王倫,武藝平平,聲望不高,財富不足(這裡指的是不夠招兵買馬),他自己又沒什麼宏圖大志,只求逍遙自在,那麼一身武藝,聲望頗高,又有宏圖大志(在王倫看來)的林沖,顯然會影響自己的地位。所以,無論他心胸開闊還是狹隘,於王倫自己林沖絕不是適合留下的人。留下以後,憑威望自己比不如,憑武藝更不可能,憑財富別忘了這裡可是無政府狀態,那點錢誰說的準最後歸誰,所以拒絕林沖留下是王倫唯一的選擇。



草冢失心


小說《水滸傳》當中,白衣秀士王倫是一個出場很早,但是死的也很早的人物。這是一個考場失意,對讀書人的仕途之路心灰意懶而“行走江湖”的落魄文人。小說的描述是“不第的秀才”。

對科考失望的王倫,並沒有像絕大多數的“不第秀才”選擇給官服當個僱員(比如宋江當個縣衙的押司),也沒有自謀生路當個教書先生(比如吳用就在東溪村當個教書先生),他選擇的是“闖蕩江湖”。先是到滄州的小旋風柴進柴大官人莊上當了一陣子門客,基本上也就屬於“騙吃騙喝”的性質。也許是自知不會長久,乾脆就夥同杜遷到水泊梁山落草為寇了。按照王倫自己的話說就是“因一口鳥氣”而選擇了落草,成為了水泊梁山的第一任寨主。

王倫的這口“鳥氣”,大約就是對科考不第的怨氣。但是,王倫的“落草為寇”並非“扯旗造反”,甚至是與官府作對的心思和膽量都沒有。王倫的落草其實就是找一個“山高皇帝遠”的地方,和幾個有著一樣心態兄弟帶著一幫小嘍囉依靠小規模的對零散的客商和路人“攔路搶劫”,過一種無拘無束的“逍遙自在”的生活罷了。

這種心態,不僅王倫有,當時的另外兩位頭領杜遷和宋萬也有。與官府相安無事,其實對於王倫這些人來講挺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是當時的水泊梁山生存的基礎。以王倫,杜遷,宋萬這些傢伙的能力和當時水泊梁山的實力來看,他們根本不可能是官府的對手。所以,王倫的選擇客觀的講是比較的現實和理智。

瞭解這樣的王倫和這樣的水泊梁山的前提下,王倫對林沖的態度就比較好理解了。

很多人覺得王倫這個人“嫉賢妒能”並且“胸無大志”。這樣的評價如果站在“英雄好漢”角度上來看,似乎也有道理,但是,王倫不是。從另一方面來講,不知道投奔水泊梁山的林沖有何“賢能”?王倫怕林沖應該是一種本能,尤其是本事不如林沖的情況下,坐著第一把交椅的王倫,對林沖的“忌憚”的心態要比杜遷宋萬以及朱貴之流要強烈的多。

王倫對於林沖的態度,其實是“情緒”大於“行動”。在確認了林沖“無害”之後,王倫還是接納了林沖,在晁蓋等人上梁山之前,王倫和林沖之間大約至少是在表面上“相安無事”。但是,相安無事的後面,林沖和王倫的心態卻完全不同。王倫覺得收留了林沖,這一篇就“翻過去了”。但在林沖的心裡卻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一旦條件成熟,馬上就會“迅速的結出復仇的果實”,這中間沒有“花期”,無需醞釀。

林沖投奔水泊梁山落草,絕對的是“走投無路”了。林沖的遭遇,是小說《水滸傳》的核心思想之一“逼上梁山”的典型。

林沖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應該是“婦孺皆知”,不再贅述。而他的走投無路的原因也是非常的簡單:他怒殺了奉高俅之命追到滄州欲置林沖於死地的陸謙,富安以及差撥。這就是著名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一段曾經是高中的課文(節選)。

殺了三位“朝廷命官”,在主流社會林沖基本上是“死路一條”。還好有小旋風柴進得出手相救,林沖算是暫時躲過了官府緝拿。但以他身負的重罪,就是號稱廣納天下好漢,手握鐵卷丹書的“前朝皇親”的小旋風柴進也是不敢讓其久留,他也沒有能力保護林沖,所以他手書一封把林沖推薦到了水泊梁山王倫這裡,說明林沖已經成了一個“麻煩”,落草為寇是他的唯一選擇。

這樣的一個“麻煩”,或者說是本領高強的“麻煩製造者”,如果白衣秀士王倫這個很怕“麻煩”,又對自己的本事沒什麼信心的“苟且偷生”的山大王會“欣然接受”,倒是不合情理了。

在是否接納林沖入夥的問題上,王倫的意見和杜遷宋萬以及朱貴的意見是有分歧的。杜遷宋萬以及朱貴是歡迎林沖入夥的。林沖的本事顯然是這幾位“混江湖”的“偽好漢”需要的,就是林沖坐了頭把交椅也無所謂。林沖的加入是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底氣和“攔路搶劫”的能力的和效益的。事實上也真的如此。

在吳用到石碣村遊說(撞籌)阮氏三兄弟入夥搶劫生辰綱的時候,說到水泊梁山,阮氏三雄其實是既害怕又羨慕。尤其說到了“聽說來了個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本事好生了得,這片水泊更沒人敢打魚了”。

但是,在王倫的眼裡,林沖不僅僅是個“麻煩”,更是一個“威脅”。林沖的麻煩在於他的“殺人犯”特別是殺了朝廷官員的“欽犯”的身份。這個身份極容易“引火燒身”。按照王倫的說法就是:這是個朝廷通緝的要犯,一旦官府知道林沖在水泊梁山,如果真的為了抓林沖而圍剿山寨,那可真的就是“大禍臨頭”。這算是為山寨的安危著想。

而林沖能夠威脅到的,就是王倫本人的地位了。王倫自知本事不濟,其實王倫和杜遷宋萬加上朱貴的本事(主要是武功本領)綁在一塊也不抵林沖的十之一二。所以,王倫的恐懼其實是有道理的。江湖上的規則當中肯定有“拳頭硬的是大哥”這一條。王倫害怕林沖“取而代之”應該是在情理之中。

對“麻煩”和“威脅”感到實實在在的恐懼的王倫,甚至要不顧對自己有收留和資助之恩的“柴大官人”的面子,不肯收留林沖,說明王倫的確是感受到了來自於這個“本領高強的亡命徒”的極大的威脅。

這就是王倫不同意林沖入夥的根本原因。其實算不上“嫉賢妒能”,只能勉強的算是“心胸狹窄”。王倫並不嫉妒林沖,只是害怕和厭惡林沖而已。但是 王倫還算是比較“民主”。他其實最終還是採納了杜遷宋萬以及朱貴的建議,但是為了宣示自己老大的地位和權威,他還是很認真的為難了林沖一把。

讓林沖“納投名狀”,,既是為難林沖也是試探林沖。或者說是通過為難林沖來試探林沖的“危害性”。試探的結果就是:王倫確認了林沖的性格上的懦弱,以及對走投無路的恐懼。

在確認了林沖沒有取代自己的想法和膽量的前提下,王倫收留了林沖 。從這一點來看,王倫這個人並不是個壞人,他心眼小,本事不大,但並不陰險,也不狠毒,更談不上兇殘。

但是,王倫讓林沖坐第四把交椅,就完全是找死。因為第四把交椅對弈林沖來講,就是極大的侮辱。王倫這個“不第的秀才”,“落魄的文人” ,不僅僅是心胸狹窄,而是徹頭徹尾的“愚蠢”,無論是情商還是格局都不配當水泊梁山的老大。


步武堂


這個需要與王倫挽留楊志結合起來了,如果只是林沖一個人上山,王倫擔心他篡位,而讓林沖落草又順便招楊志,那樣如果林沖有野心就讓楊志和他打,如果楊志有野心就讓林沖和他打,如果都有野心的話勢必會林沖楊志先打一場,然後王倫坐享其成。如果楊志先上山那就喜歡林沖了。


本草研究中心


問題即答案。林沖武藝高強,王倫擔心林沖強佔山寨,所以不敢將他留下。

原文如下:王倫動問了一回,驀然尋思道:“我卻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因鳥氣,合著杜遷來這裡落草;續後宋萬來,聚集這許多人馬伴當。我又沒十分本事,杜遷、宋萬武藝也只平常。如今不爭添了這個人,他是京師禁軍教頭,必然好武藝。倘若被他識破我們手段,他須占強,我們如何迎敵?不若只是一怪,推卻事故,發付他下山去便了,免致後患。只是柴進面上卻不好看,忘了日前之恩。如今也顧他不得。”

王倫心胸還是過於狹窄,不能納英才於麾下,只敢任用平庸之人,又貪圖安逸,不願山寨壯大,這樣的人,不適合當山寨之主。不納林沖,後來遇到楊志後又邀請上山,意圖牽制林沖,可見其又是一個喜弄權術之人,不過實在不夠高明。

王倫不納林沖,歸根結底,不外乎是他胸無大志,能力平平,心胸有限。


湖湘澤


嫉妒,赤裸裸的嫉妒,世上有很多這種人,嫉賢妒能,心胸狹窄,不奮力去爭取,反而私下作手腳使絆子,陰險無恥之極。這種人離小人已不遠矣。什麼叫小人,看不得別人比他強,我上不去,我也把你拉下來,王倫就是這樣的人。他也很有能力,自己帶著幾個人,立個山頭,也有兩下子。但林沖來了,林沖比他強,這王倫不舒服啊,他要把我交椅搶去怎麼辦,典型的嫉賢妒能,要殺林沖,最後被林沖反殺。所以說對待這種人就要堅定自己的原則和立場,你百般阻撓,我一力破之。


飛越黎明


本來是小本買賣,引不起官府注意,林沖來了,會帶來災難,當然不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