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说刘备死后是危急存亡的时候?

雲清看世界


蜀汉昭烈皇帝刘备死的时候,的确是蜀汉最危急的时刻,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描述一点都没错,的确涉及到蜀汉的存亡和延续。刘备是在举国伐吴失利、蜀汉实力大损之时病故,可见伐吴之战的结果对刘备的打击有多大,国力损耗之大,刘备心里有数,也根本就没来得及恢复,具体涉及存亡的危机主要有三点:

第一:“夷陵之战”的失败让蜀汉元气大伤,军事实力降至最低

刘备在称帝后坚决伐吴,除汉中魏延所部外,几乎是率举国之兵东征,具体多少有争议,不过当时陆逊是有五万人:“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 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刘备既然出兵时能吓得孙权主动求和,兵马应该多于这个数,但不会超过十万,史书的记载上,当时蜀汉户籍上记录的人口不足百万,已经是接近全国十分之一人口了。

“夷陵之战”让这接近蜀汉全国十分之一人口的军马几乎损失殆尽(包括在江北被迫投降曹魏的军队),所以刘备在战后气的病死。危险啊,本来蜀汉的实力在三国中就是最弱,汉中魏延那有兵,勉强能挡住曹魏,但要是东吴举国西征,蜀汉还真不好过关。好在毕竟是三国,陆逊也有顾虑,曹魏也不会眼睁睁看着东吴统一南方,所以给予牵制,蜀汉才勉强活了下来。

可就算活下来,也依旧要紧急征兵,否则再有打仗怎么办?本来人口就少,再征兵又能征多少?青壮年就那么多,农业生产也需要人,这个时候的蜀汉的军事实力真的是降至刘备入川以来的最低点,诸葛亮“隆中对”里强调的东和孙权也从主动变成了被动,不和也不行,没有足够数量的军队做依靠,当时的蜀汉确确实实是《出师表》中讲到的:“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如果孙、曹任意一方伐蜀,或者一起伐蜀的话,蜀汉就完了。

第二:刘备的突然死亡,让益州世家蠢蠢欲动

刘备夺得益州后,好多益州世家心里是不服的,比如严颜,被俘后就终身不为刘备出力,刘备是通过汉室宗亲的名分和强大的军事威慑暂时压制住益州本土世家集团,荆州丢失后,刘备手里的核心实力(元老派、荆州派)和益州本土世家越拉越远,所以刘备要称帝和伐吴,给益州世家们希望,刘备大败后再一死,希望没了,益州世家肯定会不满,伐吴的物资、粮食他们都出了大力的,从投资角度上说,伐吴失败算是血亏。

而且继位的刘禅年幼,益州世家也会想着是不是在权力上也可以掌握主动?毕竟在刘备死之前,关羽、张飞、黄忠等也都逐一亡故,刘备的大舅子糜芳都投降东吴了,支持刘氏皇族的核心力量损失大半,益州世家完全可以争取掌权,所以刘备死之前给了诸葛亮莫大的授权(制衡诸葛亮的李严不是益州人),就是担心没有进取心且对刘备这个外来者不满的益州世家夺权。

在刘备病故,益州世家压力大减、内部有争权之危,外部东吴、曹魏虎视眈眈的情况下,益州当然无比“疲弊”。好在诸葛亮临危敢于抓权,他在《出师表》中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个是有相当必要的,虽然诸葛亮是为了北伐不受掣肘,但在刘备刚病故,刘禅也镇不住益州世家时,只有诸葛亮能托底,如果没能压住益州世家,没有北伐欲望的益州世家掌权,蜀汉估计等不到几十年后投降司马昭,没准早投降曹丕了。

第三:南方孟获叛乱,蜀汉在叛乱初期都无力平叛

刘备亡故,蜀汉陷入危局,孙权难道不想趁机统一南方?灭了蜀汉,孙权还怕什么曹魏?可陆逊说得好:“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 魏军果出,三方受敌也”。果然,在蜀汉刘备大败,已不能成为曹魏的威胁后,曹丕在“夷陵之战”的当年十月就举兵南征东吴。

东吴和曹魏打起来,就暂时不会联手对付蜀汉,这才给了刘备托孤和蜀汉政权更迭的时间,但蜀汉的后方又不稳了,刘备病故的当年,南中孟获就开始叛乱,可当时的蜀汉没有实力去平叛,军力不足,内部的权力也先要理清,所以在诸葛亮北伐前的那段时间里,要和孙权定和议,要压制益州世家,还有征兵、征粮讨伐孟获,还要防备曹魏,有一处出问题,整体都会崩溃。

综上,刘备死后的蜀汉,是陷入了危机中的危机,极度虚弱,严格来说,外部的威胁之所以变小,其实是曹魏救了蜀汉,否则,东吴不会眼睁睁看着一块肥肉不去咬,当然,曹魏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消灭东吴和蜀汉。内部的威胁变小得益于刘禅的聪明,严格执行了刘备的遗言,彻底放权:“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刘禅不争,让诸葛亮能专心理顺内部的不满和平叛,这才安然度过危险期。


九头鸟漫谈文史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要结合刘备死前和死后发生的几件影响蜀国的大事就可以明白,刘备死后的蜀国到底有多危险!

一、关羽丢失荆州,蜀国的统一天下的计划被拦腰折断!

在诸葛亮给刘备提供的“隆中对”战略计划中,就说道:

“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意思就是说,让刘备夺得荆州和益州两块地盘,好好发展,等时机成熟后,关羽从荆州出发,刘备从益州出发,两路军马北伐中原。夺得天下!

可以说荆州再整个蜀汉战略布局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再加上荆州地区十分富裕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而荆州的丢失,让刘备集团实力大减,统一天下的部署完全被大乱,仅仅剩一个州的蜀汉政权再也不可能统一天下!蜀国此时其实已经面临危机了!

荆州丢失不久后,刘备伐吴。刘备伐吴一方面是为关羽报仇,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夺回荆州,逆转蜀汉的战略局面。但东吴陆逊的一把火让刘备集团实力再次受损。

在刘备死前,蜀国就已经处于危机之中了,荆州的丢失、孙刘联盟破裂、军事行动的失败可以说这些问题已经让蜀汉政权风雨飘摇!而不久之后,刘备之死,这些问题立马就引发了更大的问题!

二、刘备死后,国内危机四起

在刘备死后不久,西南的蛮夷势力趁着蜀国国力衰弱,发起叛乱!同时益州的豪强势力与蛮夷部落勾结,诸葛亮不得已再次用兵平定叛乱!

同时在朝廷内部,各个势力混杂,以诸葛亮为主的荆州派系、益州地方豪强为主的益州派、益州刘璋旧部和刘备的初始创业小团队这几个派系为主,在刘备活着的时候还能有效的压制和掌控,刘备死后,幼主不行。这些人就不再听话,经常内乱。尤其是诸葛亮为主的荆州派主政后,李严为首的地方派系就多次给诸葛亮使绊子!

三、总结

综上可以看出,在刘备死后,当时的蜀国外部,孙刘联盟貌合神离,曹魏势力做大威胁蜀汉。内部叛乱四起,派系林立,国家实力被严重削弱!

这就是诸葛亮所说的“危急存亡之秋”

写个东西不容易,喜欢的点个关注


登哥读历史


诸葛亮的《出师表》,深度解析了当下蜀汉的形势,也阐明了将要面临的问题,怎么样解决问题。

为什么诸葛亮要亮明这个观点?说刘备一死,蜀国就会面临危急存亡。是有充分理由的。

第一个理由,诸葛亮的“隆中对”中的战略构想已经完成,“三分天下有其一”,刘备已经实现了,并且称帝。接下来就应该是“高筑墙,广集粮。”待时机成熟,便两路出击,一出汉中,一出荆州,合力夺取天下。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孙权和曹操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孙权进击荆州,使计捉了关羽斩之,曹操进击汉中,导致张飞为部下所杀,刘备失去两个兄弟。

关键问题是刘备失去了进击中原的桥头堡荆州,令其大为光火,为了能够卷土重来,所以不顾众臣力劝,执意想收回失去的荆州,才导致了夷陵兵败,白帝城托孤。

刘备的实力可以说是瞬间回到解放前,失去了中原逐鹿的条件。



第二个理由,刘备没有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来实行,还没有积蓄到足够的力量,就贸然调空了蜀国的军队,当时刘备听说兄弟被杀,“倾全国之兵以伐孙权。”导致了兵败后,留给了刘禅一副空架子。要兵没兵,要粮没粮。



第三个最重要的理由,刘备经过几十年征战,他的威望和人格魅力在蜀汉无人都及,他的部众都是他的忠实粉丝,他一死,刘禅的执政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原来不敢跳出来的人,现在没有了刘备这座大山的镇压,就会搞破坏。

刘备在,国家机器会正常运转,没有问题,刘备亡,国家机器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



第四个理由,刘备在,曹操和孙权在道义上始终有所顾忌,因为他毕竟是正宗的大汉皇叔。如果刘备死了,曹操孙权从此可以大张旗鼓的,无所顾忌的攻打蜀汉,从而天下人也没有人出来说这说那了。



所以,诸葛亮说刘备一死,蜀国就是危急存亡。

谢谢阅读,我是白云山水居,欢迎关注,评论转发。


白云山水居


刘备死后,蜀国真的是内忧外患,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了。

1、君臣不能齐心合力

刘备活着的时候,仰仗他的仁德,还能勉强把蜀国的文武一干人等维系在一起,刘备一死,这些大臣就存心各异了!因为少主年幼,主少国疑是历史的定律。大臣们就各藏各自的心眼儿了,加上当时的汉献帝禅位给曹魏,蜀国的正统地位受到严重的质疑,蜀国的大臣怎么可能相信刘禅能带着他们一统天下呢?再加上此时的刘禅专宠黄皓,此时的朝纲几乎被黄皓垄断,杨仪、费祎、谯周等忠臣能士倍加排挤。

此时的诸葛亮纵有通天的本事,也是无力回天,而且诸葛亮虽贵为蜀国的丞相,但也不是说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否则,直接清除刘禅身边的奸佞,重用贤臣!那样何愁蜀国不朝朝日上呢?但事实不是那样的,从黄皓能鼓动刘禅抄了诸葛亮的家,就可以看出诸葛孔明在蜀国也不是说一不二的!如果能够那样,诸葛孔明的聪明才智,何以左右不了刘婵呢?大臣们各自心怀鬼胎,大汉的统一大业又从何谈起?

2、连年征战劳民伤财

蜀国的连年征战,导致蜀国的国力江河日下,蜀国本就偏于一隅,多山少土,交通不便。蜀国为什么到四川这么偏僻的地方建国?就是因为,这里比较偏僻,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孙吴和曹魏根本看不上这块儿形同鸡肋的穷地方。在三国中,蜀国的国力最弱,无力和其他两家抗衡,那就只好到这个穷地方建国,苟延残喘。在刘备活着的时候,连年征战,百姓得不到休养生息,导致民不聊生。所以大臣离心离德,百姓民不聊生,这样的境况的蜀国,即使曹魏不来攻打,自己也是离灭亡不远了!

3、国力不敌魏国

刘备活着时候,唯一目标就是干掉曹魏,收拾孙吴,进而恢复汉室江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的那些"五虎上将"均已垂垂老矣,老的老、死的死、亡的亡,蜀国真的后继无人了!导致赵子龙80岁了,还要真战沙场!纵观后蜀,真的没有再出现过张飞、关羽、马超这样的勇将了?诸葛亮终其一生培养出一个姜维,也只是个穷兵黩武,勇猛不足、谋略更差的没落武士,难当兴汉大业。而此时的曹魏,物阜民丰,要什么有什么,加上司马家族的勇冠三军,使得曹魏更加锦上添花!所以此时的蜀国和曹魏在国力方面不可同日而语。

4、异族滋扰,威胁后方

在内有外患的蜀国还有一个最大的隐患,就是异族孟获,不断的滋扰蜀国的边境,使得蜀国不能全身心的备战曹魏。所以才有了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了!诸葛亮为什么不一次就擒杀孟获呢?因为诸葛亮知道,杀了一个孟获,还会有千百个孟获站出来反抗,所以就得彻底把他打服!这个孟获也真是顽固,被收拾了七次,才乖乖的俯首称臣。

由此可见,当时诸葛亮所说的危急存亡之秋,一点都不夸张,蜀国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已经危及内藏,刘备一死,各种矛盾瞬间公开化,因此诸葛亮花了两年的时间,整顿朝纲、平定后方,发展生产,之后才有能力出祁山打曹魏。


闲人管中窥历史


刘备死后,蜀汉集团内忧外患,而且相比于曹魏和孙吴,蜀国真正的危险是内忧。

刘备依靠三股势力建立了蜀汉,一是刘备的亲信,可以说是荆州集团吧,再者是刘璋的旧部例如李严,最后是益州本地的士族,三股力量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特别是夷陵战败,更是让这三股势力中心怀鬼胎的人蠢蠢欲动。

而且,诸葛亮伐魏的主要原因也并不是因为恢复汉室,而是因为内忧太厉害了,需要出征来转移国内的注意力,以外战防内忧,让国家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从而加强凝聚力。


微微知历史


主心骨一死,下边的一盘散沙,势力组成比较分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