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留学生们想起了,最后一课

一场新冠病毒肆虐的疫情暴露出的问题太多了,从国内再到国外,让国人心惊。

自从国外应对抗疫提出“群体免疫”--让上千万人染新冠病毒以此获得免疫。让国人大大质疑了其他国家的抗疫决心和能力。这种像达尔文提出的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被现代的外国政客建议来做抗疫方案,实在让民众恐慌失望。

1.5万小留学生滞留英国,家长联名请求包机回国,这些小留学生的年龄跨度在10—17岁,平均年龄在14岁左右。

近期由于英国疫情爆发,166个中国小留学生家长向中国外交部、驻英国大使馆发送了一份《关于对滞留在英国的未成年中国小留学生开展领事保护的申请》。申请称,国际航班一票难求,很多家长花了几万甚至几十万都买不到一张回家的票,而且多国对中国人取消过境,造成连转机都无法实现。小留学生家长希望国家能安排专机接回孩子。这让国内很多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竟然有这么多小留学生在国外。

如果不是这次疫情,如果不是“群体免疫疗法”,中国大众恐怕是不会知道有这么多的小学生被送到英国上学的。一个英国就这么多小学生,如果再加上其他国家的呢?不知道有多少中国的小公民从小就被送到外国,接受外国文化,外国价值观和外国生活方式的熏陶和输灌。

没接受完基础教育的少年儿童,没形成价值观,本身如白纸一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不仅教导孩子们知识,同时也进行了民族文化,价值观培养。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未来领导者。

如果孩子们在形成价值观和感情的年龄,接受的是外国的教育,最终导致缺失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我们如何指望他们来完成未来管理国家的使命?这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

看到接受多年的淡化民族历史认同教育的某地区,就知道放弃对孩子们进行九年义务教育会怎样了。

由小留学生们想起了,最后一课


有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应该是国家对每个公民的要求,把没形成生活价值观的孩子们送到国外进行基础教育,长大成人后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是缺失的。

这让作者想起了,《最后一课》,这篇上学时候学的课文,法国小说家1873年,阿尔丰斯·都德所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的是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强行割让的一所法国乡村小学在上着告别自己母语的最后一堂课。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祖国的语言了,学生们从此要学异国统治者的语言了!

从教育开始,从抹杀母语,消灭母国文字开始,直到改变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这是动摇和摧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开始。

自幼出去留学,那是和《最后一课》描述的这种悲哀差不多。

人是如何失去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身份认同的?是从母语,从文化上的剥夺开始的。直到失去对国家民族的忠诚感情,那就是这个人真正脱离了这个国家和民族。

如今,家长们就是这么做的。


由小留学生们想起了,最后一课


小留学生年龄都在十几岁不等,他们大多寄宿在英国的一些家庭,是年龄比较大的老人家庭,但是由于英国目前的政策,导致这些寄宿家庭老人被隔离,他们也开始拒绝接受小留学生寄宿,也有的小孩子出现了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学校也无法提供隔离场所。

看到视频中一些恐惧和哭泣少年,还有那些忧心忡忡的家长,大家心情都很难过。

但是无论如何,把未成年的孩子独自留在外国,是会引发很多成长问题的。另外能出去留学的都是国内有经济能力的富裕阶层,这些家长也是国家的中坚力量,也是在各行业管理这个国家运行的人,如此急切的把自己的未成年后代送到国外去接受教育,这本身是对国家丧失自信心的一个反映,这也是国家的不幸。


由小留学生们想起了,最后一课


最后想说,孩子们是无辜的,如果实在对外面的防疫能力不放心要回国,应按照防疫制度安置。但是在不破坏国内战疫成果的前提下,这是国内无数医务工作者,人民,做出牺牲;国家消耗无数公共资源换来的成果。因为疫情停止正常生产和生活,国内学生也面临开学。

另外,英方也要承担相应责任,家长们也应当联名向外方政府提出照顾这些未成年人的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