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贏家》:弱者舉起屠刀,強者用愛消除心中的惡魔

兒子出生後我一直有一個困惑:父母到底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是重物質還是重精神?

在看完電影《大贏家》後,我有了答案,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應該是精神遠大於物質: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會長成什麼樣的人。


《大贏家》:弱者舉起屠刀,強者用愛消除心中的惡魔

一、屠刀落下時,除了罪與罰,還能做什麼來避免悲劇

最近有一則新聞,19歲的男大學生楊某某,因在校期間和同學、老師關係緊張,生活學習不愉快,休學在家。案發當日,楊某某的父親打電話和校長溝通,期間訓斥了楊某某幾句,其情緒突然失控。從自家廚房拿了一把菜刀衝出家門,砍死了同小區一個2歲的女童。期間還喪心病狂地高呼“我不是弱者,我要報復社會!”

或許我們無法正確的揣摩楊某某的心理歷程,但是通過電影《大贏家》中嚴謹飾演劫匪的自白卻可以揣摩一二:

“也許你們也會很好奇,我是怎樣成為一個窮兇極惡的劫匪的,其實我所經歷的事情,很多人都在經歷著,被家人冷落,被領導誤會,被同事排擠。無論自己怎樣努力,生活都不會有起色,於是我開始不滿,抱怨。想要不勞而獲,可能有的人不敢去搶銀行,但是在這樣的時候,他選擇了去做其他錯誤的事情。”


《大贏家》:弱者舉起屠刀,強者用愛消除心中的惡魔

在《大贏家》中,最開始時嚴謹無疑是一個人際關係的無能者,因為做事“軸”被領導、同事排擠。影片開始的時候有一個場景,嚴謹因為做事認真,不願給資料不符合規定的企業放貸,被行長訓罵。從行長辦公室出來問圍在一堆的同事“你們在看什麼”,話音剛落,同事就全部散開,嚴謹只好尷尬地自嘲了一句“看完啦”。

在嚴謹應行長要求假扮劫匪時,面對認真的嚴謹,不管是同事、領導還是參加演習的警察(除了局長)都埋怨他。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大都經歷過嚴謹的“孤獨”,被家人誤解、冷落,被領導不喜、被同事排擠。尤其是進入到一個新環境時,這種孤獨感、被拋棄的感覺會更嚴重。例如進入一所陌生的學校、實習、換工作,排擠感和陌生感就會湧來,當努力看不到希望時,偏激的思想就跑到了一個死衚衕,不滿、仇恨就接踵而至,人就很可能在這時去做一些錯誤的事情。


《大贏家》:弱者舉起屠刀,強者用愛消除心中的惡魔

如果《大贏家》裡的嚴謹真的是一個窮兇極惡的劫匪,搶銀行、殺人質、殺警察,不管他有多麼悲慘的過往,那他都是死有餘辜。

但是反過來想,在面對社會問題時,僅僅是選擇罪與罰就夠了嗎?就像東野圭吾在《虛無的十字架》一書中所思考的那樣:“死刑之後只是一個結果,但當死刑結束,因那場犯罪造成的持續性傷害,該如何減輕、恢復?並且,如何預防類似罪惡的發生?

北大哲學系教授何懷宏在《良心論》裡曾說:“道德並不僅僅是規範的普遍履行,我們還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理解、關懷和同情。”很多時候,在思想偏激者那裡罪與罰並不是遏制犯罪的有效手段,但愛是。

二、家庭塑造孩子,鼓勵型養育是用理解、尊重構建孩子的自我意識


《大贏家》:弱者舉起屠刀,強者用愛消除心中的惡魔

在影片中,雖然嚴謹和他扮演的劫匪面對的困境相同,但他們的選擇卻截然不同,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點是,嚴謹的家庭生活幸福,家庭裡的愛消磨了他內心長出的尖刺。

影片中在嚴謹扮演的劫匪自白前,嚴謹的父母和妹妹一共出現過5次,每次都是愛的代名詞。第一次時,嚴謹在飯桌中冷不丁的提出,他要去搶銀行,父母和妹妹只是目瞪口呆的盯著他,絲毫沒有打斷嚴謹話的意思。從這裡可以看出,家人完全相信嚴謹的價值感,所以沒有打斷或者訓斥他。

第二次時,因為嚴謹搶劫前勘察信息的怪異舉動被群眾舉報抓到了派出所,警察和他父母的通話內容是這樣的:

警察:你們家寶貝搶銀行讓我們抓起來了。

媽:不是 還沒搶呢 怎麼就給逮起來了

爸:領導讓他扮演劫匪是對他的信任。你能不能通融一下,這孩子為了搶銀行下了不少功夫,非常認真,你現在抓他,等於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嗎?

從這裡可以看出,嚴謹搶銀行,家人是理解、支持的,並且還鼓勵他為搶銀行多做準備。警察在聽到嚴謹父母的話後,很無語的說了一句“你們是要團伙作案嗎?”從後續劇情我們可以瞭解到,這次搶銀行確實是全家總動員,支持並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而是表現在行動上。


《大贏家》:弱者舉起屠刀,強者用愛消除心中的惡魔

嚴謹家人第三次出現就是嚴謹搶銀行的前夕,嚴謹爸爸義正言辭的勸告他:“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合理合法的搶銀行,所以你,一定要珍惜這次機會,有困難,克服困難,沒有困難就給警察製造困難。”嚴謹媽媽鄭重的給了嚴謹一盒餃子,而嚴謹的妹妹則直接和哥哥一起去搶銀行,做了真正的劫匪。

嚴謹家人第四次出現,是在看直播,嚴謹媽媽給親朋打電話炫耀“湊活事行嗎?”嚴謹爸爸則對剛回家的女兒說,沒被警察跟蹤吧? 一家子都及其認真的進入角色中。

嚴謹家人第五次出現,是在嚴謹扮演的劫匪和警察處於僵持狀態時,警察請嚴謹家長來勸說嚴謹投降。但是這一家子都不按套路出牌,嚴謹爸爸用小喇叭對兒子喊:“兒子,你一定要嚴肅認真的完成任務,不要放棄,不要投降,負隅頑抗,堅持到底。”

嚴謹媽媽則現場給兒子徵婚,而嚴謹那個嗓子受傷,寧願別人把她當啞巴也不願開口講話的妹妹,在這時說了影片唯一一段話:銀行門口兩側各有兩名警察埋伏,路邊警車後面有三名特警,對門樓頂有狙擊手看不清有多少人,哥你千萬不要從窗口探頭啊。


《大贏家》:弱者舉起屠刀,強者用愛消除心中的惡魔

嚴謹在影片中是個軸人,他的家人也是軸人。別人對這次演習都是抱著敷衍了事的態度,但嚴謹一家不是,他們對於生活中的每次歷練都全力以赴。

在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嚴謹父母的“鼓勵型養育”,對於嚴謹的演習,他們不管是言語還是行為上都是支持和尊重的,他們鼓勵嚴謹對不管做什麼事都要認真“有困難克服困難,沒有困難就給警察製造困難。”在對待女兒嗓子受傷不願說話的事情,父母也尊重和支持女兒的自我意願,不會為了面子,把女兒的自尊心踩在腳下,。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三、2個技巧讓父母學會鼓勵型養育


《大贏家》:弱者舉起屠刀,強者用愛消除心中的惡魔


鼓勵型養育分為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回應,表示父母要給予孩子溫暖、愛、理解和同理心;另一個維度是要求,表示父母要給孩子限制、規則、界限以及期望。

1、給予孩子回應

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要及時的給予回應,一方面表示父母願意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人對待,另一方面是對孩子的關注以及尊重。影片中,嚴謹在提出自己搶銀行後,父母除了正常的目瞪口呆外,從準備到實施一直都在和嚴謹友好的互動。

2、時常和孩子談論問題

好的家庭氛圍來自良好的溝通,經常和孩子談論問題,可以幫助孩子多維度看待問題,瞭解問題為什麼按照這種方式解決,並且和孩子交流也可以讓他們瞭解自己受懲罰的原因。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海姆·G.吉諾特在《父母與子女》中寫過這麼一段話,在這裡送給每一位父母:

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學會譴責;

在敵對中長大的孩子,常懷敵意;

在嘲笑中長大的孩子,畏首畏尾;

在羞辱中長大的孩子,總覺有罪;

在忍耐中長大的孩子,富有耐心;

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滿懷信心;

在讚美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激;

在正直中長大的孩子,有正義感;

在安全中長大的孩子,有信賴感;

在讚許中長大的孩子,懂得自愛;

在接納和友誼中長大的孩子,尋得了世界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