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菜”啦!稻蝦(小龍蝦)綜合種養技術,看得懂、學得會、有成效!

為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省農業農村廳組織遴選了2020年農業主推技術。正值春耕時節,現開設專欄,為農民朋友來“支招”。

///

今天

稻蝦(小龍蝦)綜合種養技術

還在等什麼?

“上菜”啦!稻蝦(小龍蝦)綜合種養技術,看得懂、學得會、有成效!

技術概述

技術基本情況

江西有宜漁稻田600餘萬畝,其中適宜開展稻蝦(小龍蝦)綜合種養的面積有400多萬畝,發展潛力巨大。截止至2018年12月底,全省已有稻漁綜合種養面積100萬餘畝,其中稻蝦(小龍蝦)綜合種養面積達65萬餘畝,且呈快速發展的態勢。本技術來源於多年的生產實踐,技術成熟度高,能夠解決的稻蝦(小龍蝦)綜合種養中稻田工程建設、稻蝦綜合種養關鍵技術等方面的主要問題,已形成了標準化的稻蝦綜合種養技術模式。

技術示範推廣情況

本技術於2006年開展試驗,2010年開展技術示範,2014年開展大面積推廣應用,已在全省推廣應用。

提質增效情況

1.節約成本情況。稻田化肥減少用量40%以上,稻田農藥減少用量30%以上,綜合生產成本節約20%以上。

2.提升品質情況。稻田土壤得到了有效地改良,大米和蝦的品種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大米和蝦產品均可以做綠色或有機產品論證。

3.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情況。本養殖技術模式為生態綠色養殖技術模式,可有效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水域環境,稻田每畝綜合效益可新增3000元以上。

適宜區域

本技術適宜江西環鄱陽湖區、贛撫平原地區、吉泰平原地區和山區連片的冷侵田區域推廣應用。

技術要點

稻田選擇

1.選擇生態環境良好,保水性能好,不受洪水淹沒,集中連片且比較平整的單季稻田。土壤有毒有害物質限量符合GB/T18407.4要求。

2.水源要充足、排灌要方便、水質應符合GB11607或NY5051-2001的要求。

3.一般以30-50畝為一個養殖單元為宜。

工程建設

1.養殖溝渠建設:沿養殖稻田單元外圍田埂,在離外圍田埂內緣1-1.5米處向稻田內開挖3-5 米寬的環溝,溝深1.2-1.5米,坡比1:1-1.2。

2.養殖單元外圍田埂建設:利用開挖環溝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寬養殖單元外圍田埂,田埂面寬度不小於2米,高度高於田面1.1米以上,坡比1:1.5。

3.田內擋水埂建設:田內擋水埂高0.4米、寬0.3米。

4.進排水設施建設:進、排水口分別位於稻田兩端並呈對角線位置。進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用Φ110mm PVC管埋於池埂表面10cm以下,並在其終端安裝80目的長型網袋過濾。排水口設於稻田另一端環形溝的最低處,排水管可用Φ160mm 的波紋管埋於環溝的最底部,並穿過外圍田埂接入總排水渠。排水方式可製作成拔插式的,的另一端應安裝20目的防逃網罩。

5.防逃設施建設:

每一養殖單元應在其外圍田埂上建設防逃圍欄,防逃圍欄可用水泥瓦或防逃塑料膜或地磚或冰箱廠玻璃鋼片等材料製作,防逃圍欄要埋入土中0.2-0.3米,上面高出田埂0.5-0.6米。

水草移植

1.水草品種選擇:環溝底部以種植輪葉黑草為主,環溝水面以移植水花生為主,田面底部以種植伊裸藻為主。

2.水草覆蓋率:沉水性水草覆蓋率為40-50%,浮性水草覆蓋率為10%。

3.水草移植方法:冬季(11月以後)和第二年初春(翌年3月份之前),當氣溫5℃以上適應移植伊裸藻,具體栽種方法如下:將購買來的伊裸藻用食鹽水淋浴消毒後,截成兩段,象插秧一樣每50株以上一束,一束束地插入泥土中3-5公分,株行距分別為4-5米和8-10米,每畝用草量60斤。輪葉黑草種植的方法伊裸藻種植的方法一樣,其移植時間是每年的3-5月份和9-10月份,用草量60斤。水花生的移植時間是6-7月份且移植到環溝的水面上。

蝦苗放養

1.放養前準備

(1)消毒:放苗前10-15天,每畝環溝用生石30-50千克化水全溝均勻潑灑,種植水稻的田塊每畝20公斤。

(2)施足基肥:放苗前,環溝注水50-80cm,然後施肥培育餌料生物。每畝施發酵腐熟有機肥100-250公斤,一次性施足(實行稻杆還田的,有機肥施放取下限)。

2.放養密度

(1)春季放養蝦苗模式:每年的3月中下旬開始投放至4月上旬結束。一般每畝放養規格為200-300尾/千克的克氏原螯蝦苗15-20千克。

(2)夏秋季放養種蝦模式:每年的6-8月份,投放經挑選的親蝦,讓其自行繁殖。一般每畝放養規格為30-50尾/千克的種蝦15-20千克,雌雄比例3:1。

3.蝦苗運輸:蝦苗蝦種一般採用幹法運輸,千萬不能擠壓和脫水,運輸過程要保持溼潤且不擠壓,運輸時間最好控制在3小時以內。運輸工具為規格70釐米×40釐米×15釐米的塑料筐。將塑料筐底部鋪好水草,噴淋水後再將挑選好的種蝦或親蝦裝入塑料筐內,每筐裝重不超過4千克,每15分鐘淋水一次,以防脫水。

4.緩水處理:從外地購進的蝦苗蝦種,放養前應將蝦種在田水內浸泡1分鐘,提起擱置2-3分鐘,再浸泡1分鐘,如此反覆2-3次,讓蝦種體表和鰓腔吸足水分後再消毒。

5.消毒處理:放養時,用濃度為3%左右的食鹽對蝦苗蝦進行浸洗消毒,浸洗消毒時間控制在5-8分鐘。之後,讓蝦苗自行爬入環溝中。

養殖管理

1.培肥水體越冬:越冬之前,一定要施一次腐熟的有機肥,每畝50-100千克,以便進行肥水越冬。

2.水位管理(水溫控制):按照“淺-深-淺-深”的辦法,搞好水位管理。9-12月保持田面水深20-50cm的淺水位,12月-翌年2月保持水位至50-80cm的深水位,3月-4月上旬水溫回升時保持水位20-40cm的淺水位,4月中旬—5月底保持水位至40-70cm的深水位,6月份以後則進入夏季水位需增至60-80cm。

3.投飼管理:

秋末、冬初及初春,主要依靠天然餌料生物,可不投人工飼料;4月中旬後,每日應適當投餵人工次飼料,投餵量以蝦重量的2-5%,投餵時間為早晚各一次,其中以傍晚投餵量佔60%。投飼應遵循“四定”的原則,並定期在飼料中加入光合細菌、免疫多糖、多種維生素等物質,增強蝦體質,減少疾病發生。

4.水質管理:蝦田的水質條件要求水體透明度25-35公分左右,水肥活爽,水色為淡綠色或褐色,PH值7.2-8.5之間,溶解氧大於5mg/L,氨氮小於0.5mg/L,亞硝酸鹽小於0.05mg/L。溶氧是根本,嚴防晚上缺氧。

5.水草管理:3月份以後,伊樂藻、輪葉黑草上面則會出現蟲害(線蟲、搖蚊幼蟲等)、泥漫(原生動物)和爛根等問題。以生物防治、定期抑制和水草增強為三大的處理思路。高溫時,把水調清涼,並且要及時割草頭。

水稻栽培和管理

養蝦稻田只種一季中稻或晚稻,水稻品種要選擇葉片開張角度小,抗病蟲害、抗倒伏、抗逆性好、適應性廣且耐肥性強的緊穗型高產優質中晚稻品種。按照正常的方法栽種。

病害防治

小龍蝦抗病能力較強,一般很少發生爆發性疾病,病害防治以防為主,注重過程控制防治爆發性疾病發生。

1.寄生蟲疾病:有纖毛蟲病、聚縮蟲病等,可阿維菌素、伊維菌素、纖蟲淨等殺蟲類藥物治療。

2.病毒性疾病:有白斑綜合症、水痘病等,可用聚維酮碘、二氧化氯、四烷基季銨鹽絡合碘等藥物治療,也可以用大蒜素兼顧內服。

3.真菌性疾病:有水黴病、黑鰓病等,可用水楊酸、硫醚沙星、聚維酮碘等殺真菌藥物治療。

4.細菌性疾病:有爛鰓病、爛肢病、甲殼潰爛病、出血病、軟殼病、蛻殼受阻症等,可用氯製劑、碘製劑、溴製劑、生石灰等殺菌類藥物治療。

5. 預防白斑綜合徵病毒病發生

(1)主要症狀:活力下降,附肢無力,集於池塘周邊,體色灰暗,腮黑;胃腸道空,有一段呈青色;死亡蝦一般是同一水體中規格大的蝦。

(2)發病時間:發病水溫20℃-28℃,我省發病季節在4月底-6月初。

(3)發病原因:存塘蝦量太多,沒有及時分塘;飼料投餵晚,數量不足;發病季節放養幼蝦,捕撈運輸不規範;同一池塘苗種放養時間太長,尤其是養殖塘少量補苗;水草栽種不規範,水質混濁;用小眼地籠捕撈,捕撈蝦分揀後小蝦回塘。

(4)預防與控制措施:每年徹底清塘消毒,放養健康、優質的種苗,控制放苗密度,提早投餵精飼料,調控好養殖水質,移植培育好水草,改善養殖池底質。該病發生後,用聚維酮碘隔天連續全池潑灑3次,並用大蒜素拌飼料投餵(飼料︰大蒜素=50︰1),連續投餵7天。停藥5天后,底質改良一次。病情穩定後加大投飼和捕撈,注意進入地籠的蝦不可回塘。

成蝦捕撈和幼蝦補投

1.成蝦捕撈:第一茬捕撈時間從4月中旬開始,到6月上旬結束。第二茬捕撈時間從8月上旬開始,到9月底結束。捕撈工具主要是地籠,網眼規格應為3.5cm或4.0cm,捕大留小。

2.幼蝦補投:第一茬捕撈完後,根據稻田存留幼蝦情況,每畝補放3-4cm幼蝦1000-2000尾。

注意事項

1.堅持穩糧增效的原則,必須以糧食生產為主。

2.稻蝦工程建設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行業標準—《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範第1部分:通則》(SC/T1135.1-2017)的要求,稻田開挖的環溝和田間溝面積不能超過稻田面積的10%。

3.嚴禁使用菊酯類、有機磷類農藥、劇毒和高殘留農藥。

· · · 下 期 預 告 · · ·

蛋鴨籠養技術

我國是世界蛋鴨養殖和消費第一大國,我國蛋鴨養殖數量佔世界總量的90%以上。蛋鴨養殖及鴨蛋加工是我國傳統優勢畜牧產業,近十年來蛋鴨產業發展穩中有升,全國蛋鴨存欄穩定在2億多羽,產業集聚度高,區域性明顯,形成了以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水網發達地區為主的優勢區域,其中華中、華東、華南三個區域的蛋鴨產業佔全國的90%以上,我國蛋鴨水養模式佔比達84%,為我國主要生產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