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剛啟動時轉速較高,要等到回落了才能走嗎?

安美惠


汽車冷啟動時,怠速超高,無需等到轉速回落就可以走,這樣操作對您的車子不會產生任何傷害,原地熱車已經是老去的名詞了,很多現在依然認為應該原地熱車的朋友只是不明白原理,單純的認為熱車可以防止發動機不被磨損,實際上發動機是否會產生磨損看機油的壓力,而不必去考慮溫度。。


冬季熱車一般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剛啟動時的超高怠速階段,發動機轉速一般可以飆到1400轉以上,持續時間一般為30S左右;第二階段就是轉速回落在1200轉左右,隨著水溫的不斷上升,發動機轉速逐漸下降,下降趨勢比較平緩,當然耗時與環境溫度高、低有關,如果是在北方的冬季,等這第二階段高怠速回落至正常怠速,至少要十幾分鍾;這兩個階段實際上都是暖機,但暖的位置不同,第一階段的短時間超高怠速暖的是三元,而第二階段才是給水、機油加熱;對於不同主機廠來說,對於第一階段的策略不同,一般根據溫度而定,當環境溫度過高、過低時,部分主機廠的設定是直接跳過第一階段,所以將不再有超高怠速階段;這部分超高怠速暖的是三元,您根本不必等(關心環境的除外),簡單點說當您車子啟動後,直接將擋位切換到N(空擋),系統就可以直接跳過暖三元階段,不用等30秒,轉速直接下降至1200轉。。。

車輛冷起高轉速,只是為了維持怠速的穩定性。。。

很多朋友認為冷起時的高怠速,是為了加速發動機升溫,從而達到最佳工作狀態,甚至有些朋友駁斥不熱車觀點時,會說既然原地熱車沒用,為什麼怠速那麼高?實際上車輛處於冷啟動時的高怠速,並不是為了快速給發動機升溫用的(第二階段),那麼大的水箱、那麼大的曲軸箱,僅僅靠多出的幾百轉速就能快速加熱了麼(這個道理簡單吧)?實際上車輛冷啟高怠速(第二階段)只是為了維持怠速的穩定進行、防止熄火。。。


冷啟動、尤其是在低溫下冷起時,燃油霧化程度很低,比如在熱車狀態下噴10毫克汽油可以完全霧化(數據只是比喻,請別較真),那麼在氣溫零下時冷起,噴10毫克汽油最多隻能完成2毫克霧化、無法維持怠速穩定(此時的霧化率20%),此時系統為了保持霧化程度,就會採取加濃噴射的策略,既然這霧化程度只能達到20%,那麼可以噴50毫克燃油(5倍的加濃),50毫克燃油20%的霧化與10毫克汽油完全霧化的結果就一樣了,這就是冷啟動加濃噴射的原理。。。

至於車輛冷啟動怠速高(第二階段)的原因在於不同品質的汽油低溫下的霧化程度不同,偏重質霧化差、偏輕質霧化優,而發動機區分不了添加的是什麼品質的汽油,如果按照上面的極濃策略來看,同樣的低溫條件下、汽油都被加濃噴射,輕質汽油霧化程度高(低溫下霧化好,正常溫度下與重質差不多),如果不大幅度提高怠速轉速,那麼很容易產生混合氣體濃度過高、影響怠速,因為輕質汽油在低溫下的霧化比重質好;重質汽油低溫加濃配合較低的的霧化率,或許發動機正常怠速就能維持住穩定,但同樣的低溫、策略用輕質汽油就維持不住了,因為加濃燃油➕高霧化率會令混合氣體變的超濃,所以主機廠乾脆將怠速轉速拉得更高,這樣就可以在維持怠速穩定的基礎上,而使用不同品質的汽油了;所以冷起的高怠速並不是為了讓車子達到最優狀態,而只是為了保持怠速穩定,所以還要不要熱車?


關於極低溫下車輛行駛困難的解釋

很多朋友會說在東北零下30幾度的低溫,不原地熱上一會,車子跑不動?在這種條件下車子的確跑不動,但很多朋友選擇原地熱車的目的在於防止傷車;而低溫下,車子跑不動並不等於傷車,這完全是兩個概念!在極低的溫度下不暖機直接跑,機油粘度超大、流動性低、燃油霧化程度差,所以發動機運行阻力必然會上升,所以車子踩下油門跑不起來,更有甚者甚至上不了坡;但這並不代表會增加磨損,機油低溫下黏度超高,實際上對零部件的包裹是最強的(油膜最厚),磨損高發於機油變稀後的油膜破裂,機油黏度極大怎麼會磨損?至於低溫下的機油流動性差就更容易解釋了,現在的機油都是靠高壓機油泵完成建壓,被高壓推到各個位置,而不是靠機油長腿自己跑,流動性高低無所謂,機油泵會將它送到各處;現在機油建壓最慢的也就是5、6秒,更快的甚至2、3秒即可建壓,所以即便極寒不熱車,車子跑不動,但對發動機也無損害,但很容易給駕駛者造成心理的傷害。。。


口說無憑,信鄙人不如信廠家的說明書,如上圖所示,集合了多家品牌的車輛手冊,要求都是一樣的,都是起步即走,而沒有要求原地進行熱車的,不要總說北方冷,從地理位置上看我們冷不過北歐諸國,而在歐洲絕大多數的地方原地熱車會被罰款,所以老思維應該逐漸的改一改了,畢竟現在不是化油器時代了;不排除個別極低端車子(品牌)的說明書上要求原地熱車,但只能說是技術上的老舊、以及冬季測試做的太差;不要總覺得不原地熱車會導致磨損,冷啟的第一階段轉速都飆到1600的高怠速轉速了,難道不磨損?行駛後轉速下到千轉以下反而磨損了?磨損該與轉速成正比。。。


非專業車評


車輛停了一夜,第二天再發動時,轉速會很高,大致會在1200轉左右,如果是冬天,可能更高,有時候還會伴有輕微的抖動,這就是所謂的冷啟動。車輛冷啟動之後,是不是需要熱個車等待一下再走還是可以直接踩了油門就上路,這是現在很多司機糾結的問題。以前的老式車輛,肯定是需要熱車的,而現在的車輛,技術更完善更先進了,理論上可以無需熱車。那麼實際使用過程中,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操作呢?

車輛冷啟動,因為什麼都是冷的,沒有達到正常的工作溫度,車輛需要提高轉速來儘快升溫,並且還需要機油對發動機進行全部潤滑才能正常行駛。以前這個機油潤滑的過程比較慢,需要等待幾分鐘,現在幾秒鐘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全部潤滑,不會對發動機形成什麼損耗,所以直接行駛也是可以的,當然,有的車主始終不放心如此高轉速駕駛,尤其是有的發動機冷啟動之後聲音比較響再加上抖動,那麼等個十幾二十秒,轉速也就自己下降了,這時再走心裡上會覺得更安全一些。

只是,這個時候,車輛機油、水溫都還沒有升溫,車輛雖可以行駛,但不能像正常駕駛那樣操作,需要低速行駛,讓發動機達到正常工作狀態。當然,這個過程也就只需要一兩分鐘的時間,不會太漫長,駕駛員關注一下水溫表,慢慢上升之後就能夠正常行駛了。其實這也是現在車輛熱車的一種方式,以低速行駛替代原來的原地怠速,既節省了時間也能減少積碳。

關於車輛冷啟動之後到底還要不要原地熱車的問題,現在的說法還是有很多種的。保險一點的話就等個二十秒左右,看著轉速下降了,車輛穩定了再走,反正不會有什麼壞處,只是在水溫上升之前,要勻速並且低速行駛,這也是熱車的一個環節,這時候油門剎車踩太猛反而會對車輛形成損耗,還是要溫柔對待,這才是最需要注意的細節。


汽車觀察家


別聽信網上的謠言了,什麼冷啟動要等幾分鐘熱車才能走,什麼剛啟動轉數高得等轉數回落才能走。

按照汽車使用手冊,啟動後立馬走,這個廠家都明確的事情,為什麼還要等?告訴你不會傷車。而且就專業的說法,汽車冷啟動轉數高於怠速的情況下,一般只要20-30s轉數就會回到正常怠速。這個時候我們上車點火,調整坐姿系安全帶,觀察左右車況,基本時間就過了,起步走車。

冷車啟動的時候行車倒是要注意前面3-5分鐘轉數不要過快,最好保持在2000轉以下。這樣做的好處是讓變速箱、發動機內部的油充分潤滑,導致不必要的發動機磨損。之後就沒啥事了,你愛地板油就地板油,愛怎麼飈就怎麼飈。

一般有熱車一說,主要是因為冬季溫度過低,導致有些車輛的機油潤滑不到位,所以提出需要熱車。其實按照現在的汽車科技來說,廠家對於車輛上市都會經過極寒、極熱,長時運轉等等測試。不然廠家也不會在使用手冊上寫,不需要原地熱車。

結語

最近在網絡上經常有人提出:什麼自動擋點火是不是要掛在N檔點火,什麼車重與剎車距離沒有關係,各種各樣的謠言。作為車主還是不要隨意相信。搞不好把車子弄壞了都不知道。



E速快車


汽車冷啟動時轉速確實會偏高,這主要是為了排放和怠速穩定性。這時候最好等轉速回落後再行駛。

為了排放加熱三元催化器

因為汽車尾氣想要合格少不了三元催化器對尾氣的催化轉化,而三元催化器必須在一定的溫度下工作,因此冷啟動時必須儘快提升三元催化器的溫度讓其儘快進入工作狀態,保證尾氣排放達標。這時候ECU會增加怠速進氣量噴更多的油提升轉速,同時會推遲點火時間,讓混合氣燃燒推遲,這樣在排氣衝程大量混合氣仍在燃燒,排氣溫度更高以便於快速“燒熱”三元催化器。

提高怠速穩定性



至於怠速穩定性也很好理解,因為汽油機的火花塞產生的是高能量電弧而不是明火,電弧只能引燃汽油蒸汽與空氣的混合氣體,無法引燃液態汽油,因此汽油進入氣缸後必須充分霧化並蒸發形成汽油蒸汽與空氣的混合氣體後才能被火花塞點燃。而低溫下汽油的蒸發性下降,怠速過低進氣流速度慢,不利於汽油的充分霧化蒸發,因此需要提高怠速轉速以便汽油更好地蒸發。同時冷車啟動時機油溫度低流動性差導致發動機內部摩擦阻力也大,提高怠速可以提升扭矩,克服摩擦阻力。

冷啟動的狀態過度

冷啟動後發動機轉速一般會經歷以下三個狀態:

1、最高怠速



這時候怠速轉速一般在1500轉-1600轉左右,根據車型不同和環境溫度這一高怠速持續時間也不同,一般冬季在30-60秒左右,夏季基本上在3-10秒左右。這一階段主要是增加噴油量並推遲點火以便快速加熱三元催化器和保證啟動後發動機運轉穩定。高怠速持續時間主要取決於外部氣溫。

2、怠速下降,但仍高於正常怠速

冷啟動後怠速在1600轉左右持續一段時間後會大幅度下降,一般會降至1000轉左右,比正常怠速高。這一階段持續時間較長,這時候經過之前高怠速運行發動機基本上能夠進入正常運轉不至於熄火了,但是發動機整體溫度還是很低,如果直接切換到正常怠速的話還是有一定概率會影響怠速穩定性,比如有些汽油蒸發性太差的話這時候還會影響怠速,因此ECU會繼續保持高於正常怠速的轉速運行,一來保證怠速穩定,二來可以繼續給三元催化器和氧傳感器加熱。

3、進入正常怠速狀態



這是一個非常緩慢且不明顯的過程,一般很難察覺,因為大部分人在第二階段就已經起步了。這個過程基本上代表發動機進入閉環控制,可以正常運行了。用俗話說就是熱車完成。

要不要等轉速下來後再行駛

個人建議在進入第二階段後就可以起步了。因為第一階段怠速轉速太高,不利於控制,而且發動機剛啟動時機油還沒有潤滑到位,這時候可以等待一段時間,讓轉速回落到第二階段時就可以起步了,這時候經過之前的高轉速運行機油已經充分潤滑到位,發動機氣門挺杆、鏈條張緊器油壓已經建立,運轉趨於穩定。這時候起步最好。如果非要等轉速回落到正常怠速的話會增加原地怠速的時間,對排放和油耗都不利,本來可以驅動車輛行駛的油都浪費在原地升溫了,也沒有必要。


愛車大家說


汽車在冷啟動時一般在30秒左右的時間,會處於一個較高怠速運轉的狀態,而且越是天氣寒冷的地區,這個高轉怠速的時間可能還會越長,然後再過一會轉速又會跌落到正常怠速狀態。

對於這個現象很多車主也許會感到有些疑惑,這可不是汽車發動機出了什麼問題,這是汽車在進行冷啟動時的快速暖機操作。

什麼是發動機的快速暖機?


我們都知道汽車在冷啟動時,發動機的內部還處於一種低溫工作狀態,這時候的發動機缸體還未達到它的正常工作溫度,機油的溫度也比較低,黏性比較大,發動機內部部件的潤滑程度還沒有達到理想狀態,內部運轉時的運轉阻力會比較大。而且此時三元催化器也未達到它的正常工作溫度,它內部載體表面的催化劑,會無法對汽車尾氣中的有害氣體進行快速的轉換。

汽車在冷啟動的過程中,噴油裝置往燃燒室內進行噴油時,容易出現燃油霧化度不高的問題,使得燃油在燃燒室內無法處於正常的燃燒狀態。

因此為了讓發動機能快速進入正常的工作狀態,在冷啟動初期發動機會處於一種開環控制狀態,也就是說此時ECU對進氣量和噴油量的控制,不以氧傳感器的傳輸數據作為參考,燃燒室內的空燃比會相對較低,因此油氣混合氣體處於一個較高的濃度。


在發動機達到正常工作溫度之後,ECU便會自動回到發動機的閉環控制狀態,對進氣量和噴油量的控制,重新恢復到以氧傳感器的參數為基準,讓燃燒室內的的油氣混合氣體儘量達到最佳空燃比狀態。

工程師們通過這個方法,能讓發動機迅速克服在運轉時所受到的阻力,減少發動機的磨損,汽車尾氣中的有害氣體也可以被三元催化器快速分解掉。

發動機在冷啟動的過程中,它的怠速轉速一般會保持在1000-1500轉之間,有的甚至會達到2000轉左右。不過發動機的快速暖機操作並不是所有的車型都會有,這主要得看汽車廠商對於該車型的冷車啟動是如何設定的。

那麼汽車的ECU是如何知道你的汽車是冷啟動?又如何決定什麼時候該結束快速暖機操作呢?



很簡單,監控發動機的水溫溫度。

發動機的水溫傳感器實際上就是個感溫電阻,它的內部有一個半導體敏感電阻,電阻會隨著發動機水溫的升高而逐漸變大。在這個過程中,ECU會隨時接收到水溫傳感器所傳來的電子信號,當發動機達到90℃左右的正常工作溫度時,ECU就會對進氣量、噴油量以及點火正時進行及時的修正,從而讓發動機的轉速逐漸回落到正常的怠速狀態。

此外有些車在冷啟動時還會伴隨著一定的抖動現象,這基本也屬於正常情況。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機油在冷啟動初始階段的流動性會比較低,黏性比較大,發動機運轉時受到的阻力和摩擦力會相對較高,因此發動機會在冷啟動開始階段容易產生一定的抖動。


但機油在發動機內部建立相應油壓和油膜保護的時間是非常迅速的,在高壓油泵的推動下,機油會快速到達發動機的各個部位,所以正常情況下的冷啟動抖動,一般都是在汽車剛啟動時的前幾秒鐘。如果你的汽車在啟動後一直在抖動,那就不是機油引起的問題了,而是你發動機其他部位可能出現了故障。

綜上所述,汽車冷啟動時怠速轉速較高現象屬於正常狀況,而且這個時間也並不長,短的十幾秒,長的也許需要1分鐘左右,但正是由於發動機在冷啟動時,會有一段時間無法達到正常工作溫度,因此人們對汽車冷啟動後是否需要熱車的這個做法,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

不過壹車熱評認為,一般情況下汽車在啟動後是可以直接進行正常駕駛的,車主不用刻意進行熱車或等到轉速回落,只不過開始階段需要溫柔行駛罷了。


壹車熱評


在我們平時的用車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剛剛開始啟動汽車的時候,轉速會比較高,但是過一小段時間之後,轉速就會出現回落的現象,從而恢復到穩定狀態。那麼,對於車主碰到這樣的情況,是在轉速較高時就正常開車出發呢?還是需要等到轉速回落之後再出發呢?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汽車剛剛啟動時候轉速較高這種現象是正常的,這主要是因為車輛的發動機剛剛啟動的時候需要較濃的混合氣,因此進氣量和噴油量都會加大,導致轉速偏高。一般經過30-60秒,甚至更短的時間,這個速度就會降下來,此時我們就可以開車出發,這也就是我們開車之前需要熱車的原因,不管是夏天還是冬天,都需要熱車,只要速度恢復正常,即可開走。

其次,如果汽車剛剛啟動在車速較高的時候就開走,或者猛踩油門粗暴駕駛,這些對車輛的危害都是比較大的。第一是因為這時候汽油的燃燒效果並不好,發動機的加速表現同樣很不好;另外,這種時候發動機的溫度和三元催化器的溫度都沒有到達正常的工作溫度,對車輛來說弊大於利。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剛啟動車輛的時候,如果一小段時間之內車輛的轉速已經回落了,但是車輛的水溫顯示依舊過高,我們可以選擇繼續再等一會,也可以選擇暫時低速緩慢行駛,切記不要盲目衝動的憑感覺加速出發。

總而言之,汽車剛剛啟動的時候轉速較高,是需要等到回落之後再出發的,因為車輛的發動機有它自己的屬性,我們應該遵從其工作原理正確使用,避免盲目的操作給車輛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危害。


第九車道


這上面很多專家告訴都從發動機構造,原理上來給你分析了一大堆,對於新手小白,或者大部分女性用戶來說,我就想曉得汽車剛發動時,轉速較高,過一兩分鐘然後就降下來了,這種情況正常不?用不用拿到4s店去修?

我就告訴你,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在可能的情況下,如果你剛發動汽車,轉速較高,最好等他轉速降下來了再走,冬天汽車剛發動的時候,起步不要油門太大,簡單的說,剛開的時候,別開那麼快,悠著點,過了幾分鐘十來分鐘,你就隨便操了。

汽車儀表盤上面有個轉速錶,第一個大刻度是×1,後面還有×2,×3,×4,×5等等,有時候特別是天氣冷的時候,剛發動汽車,你看這個表,指針在刻度×1上面,過了一兩分鐘就回到×1下面或者附近了,這個時候你就可以開車了。

不用去研究發動機構造原理,反正你知道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就ok了。


低調的大吃大喝


原地熱車早就是老黃曆了。沒必要刻意等轉速回落再走,這一點已經寫進很多車型的說明書裡了。現在的家用車不僅不需要原地怠速熱車,相反還建議用戶啟動後立即就走。行駛中熱車不僅效率更高、對動力系統的壽命也是有利的,還附帶省油效果(要知道冷啟動怠速油耗是比較高的,這部分能量不用於行駛真是白白浪費),車並沒有很多人想象的那麼嬌氣。而且題主要明白一個道理——凡是說明書裡允許你幹或者建議你乾的,你儘可以放心大膽地幹。因為說明書不光是教車主怎麼正確用車,很多內容更是變相的免責聲明,所以它絕不會自扇嘴巴指導你幹傷車的操作,否則不是自找麻煩麼。

其實,冷啟動之後你真正應該注意的是前幾分鐘(水溫上來之前)避免激烈駕駛,轉速不要超過2500轉,油門行程不超過1/2,總之就是先不要急著讓發動機在中高負荷運行。等水溫上來了,你再隨便艹也不遲。

從經濟角度講,冷啟動之處的高怠速階段油耗是非常高的,瞬時油耗隨隨便便都能達到3-5升/小時。這是因為冷啟動之初,發動機動力性能差,排放高,ECU會加大噴油量以便儘快達到正常工作溫度,你啟動後馬上開走,有個三五分鐘發動機就能達到正常溫度了,之後的怠速油耗就會降到1.5升/小時以內(具體油耗因車而異)。


學究又不正經的雜貨鋪


我個人是這麼幹的,有急事一秒都不等,著車就走,事情不著急的話就等一兩分鐘在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著車就走的時候怠速偏高,一定要注意車速比平時熱車的時候快!再有就是我感覺車是開的,哪那麼容易壞,即使壞了再修唄,買車就是為了方便自己的,千萬別因為怕車壞了耽誤自己的正事兒


瀟瀟茫茫


不需要,只要別一上來就急踩油門就行,基本上剛起步慢點跑著,不影響什麼。

尤其到春、秋、冬三季,清早起來,涼車打火,共震大,聲音大,怠速高。

根本不需要等怠速降下來再走,浪費那個油不值,直接走,只要不猛踩油,一切O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