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預期坍塌!海外訂單大降企業陷困境 棉花期貨創上市以來新低

消費預期坍塌!海外訂單大降企業陷困境 棉花期貨創上市以來新低

  境外疫情擴散,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國內棉花行業正在經歷“洗禮”,鄭棉期貨行情連續大幅度下跌。3月23日棉花主力合約跌停,3月24日棉花期貨主力合約再次出現下行,當日跌幅達2.08%,收盤報10360元/噸。

  棉花下跌部分由於國際棉價降幅大於國內,內外棉價差波動幅度較大,儲備棉輪入成交率大幅增長,商業庫存降幅縮小。另一方面,今年國內紡織行業推遲復工,給棉花市場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據中國棉花協會預測稱,今年國內棉花消費量下降至782萬噸,同比下降3.1%,較上期減少20萬噸,進口量下調至188萬噸,同比下降8.3%,較上期減少10萬噸。

  棉花行情讓紡織企業感到非常無奈——上月剛訂的貨,沒過幾天就跌價了。

  海外訂單、消費預期大降

  3月24日,鄭棉近月合約最低下探至9935元/噸,為2005合約上市以來最低價格。導致棉價持續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海外疫情蔓延所引發的終端出口需求大降擔憂。據世衛組織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24日1時,全球確診新冠肺炎病例334981例,死亡14510例。

  其中,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5萬例,意大利確診病例突破6萬,美國突破4萬,西班牙突破3萬,德國逼近2萬。歐美地區成為疫情重災區,停工停產、封城封國的消息不斷,直接衝擊中國紡織外貿行業。

  新紀元期貨分析師張偉偉表示,據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向意大利、韓國、日本、法國、德國、美國、西班牙、英國、澳大利亞和荷蘭出口服裝金額合計為766億美元,佔中國服裝出口總金額的55%。來自海外的訂單同比大降,而部分原有的訂單也被取消。棉紡織行業季節性影響較大,過去的消費不再來,1、2月份的國內疫情、3、4月份甚至持續時間更久的海外疫情,將給需求帶來實質影響。

  其實,鄭棉期貨行情自2月中旬已經陸續大幅度下跌,採購企業也多按照自己制定的合適價位進行點價成交,尤其是在經歷了3月中旬連續下跌甚至幾個跌停板的情況下,客戶採購成交數量略有增加,實際成交價格多在12000元/噸左右。

  長江期貨棉紡產業事業部總經理洪潤霞表示,如果後期棉花消費仍未見起色,預計行業內存在一系列連鎖反應。在下游消費銳減的情況下,部分紡織企業或許很難再堅持下去。

  中州期貨副總經理楊志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棉花跌破每噸10000元,主要是受疫情在國外蔓延後恐慌情緒的影響。疫情衝擊中國服裝出口地歐洲、美國市場,對上游棉花的消費預期有較大影響。國外疫情對棉花消費的影響至少要到4月下旬。因此,在海外疫情蔓延下,全球棉花消費的減量至少在100萬噸以上。

  據美國農業部最新數據,全球棉花供求從平衡再度變得寬鬆。其預計2019至2020年度,全球棉花產量出現增長,同比增加65萬噸至2647萬噸;但年度消費下降46.6萬噸至2572萬噸。

  截止2月底,全國棉花商業庫存490萬噸,較上個月減少10.4萬噸,庫存數據處於歷史高位水平。

  外貿紡織企業生死劫

  據海關統計,2020年1至2月,我國出口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137.725億美元,同比下降19.9%;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160.623億美元,同比下降20.0%。國外疫情爆發前,我國紡服出口數據已經出現了較大幅度下降。

  據此估計,3月份以後相關出口數據降幅會更大。

  下游紡企認為,只有國外疫情出現拐點,棉價才能企穩反彈,否則還會繼續探底。棉價的大幅波動,也讓部分紡織企業難以應對。此前已經採購的客戶發出感慨,前期高價位成交的棉花還未到廠,在路上運輸期間就跌了近2000元/噸。

  據瞭解,目前國內棉紡企業生產及經營正遭受著嚴峻挑戰。河南某紡企採購人員表示,現在企業面臨的問題一是不敢接單,二是訂單減少。照這樣持續下去,企業維持不了多長時間。這樣的跌幅是企業無法承受的,甚至不敢接下游布廠訂單。

  此外,也有一些紡織企業對記者表示,棉價下跌對於以外貿出口為主的企業造成極大損失。這類企業剛剛從歷時一年半的貿易摩擦噩夢中走出來,又遭遇疫情的第二波衝擊,預計整個上半年紡織服裝出口市場不容樂觀。

  不過據記者瞭解,也有一些從未涉足期貨市場的棉企或紡企,對於期貨棉價的上漲下跌並不關注,他們更關心的是現貨買賣和手頭業務的成交結算情況。據這類棉企相關人士表示,這麼多年的棉市起伏,已使更多的中小紡企變得現實、精明起來。

  中小紡織企業採取不多留庫存、隨用隨購的策略來降低風險。即使原料價格下滑及訂單續進困難,大多數中小紡企仍處於尋求周邊資源和挑選適宜買家來維持近期生產。

  對於棉花價格的後期走勢,楊志江對記者表示,棉花是否繼續下跌與疫情發展情況相關,目前遠期價格跌破10000元/噸已經遠遠低於種植成本,長期維持在10000元/噸以下不具備可行性。

  張偉偉表示,2019至2020年度新疆機採棉平均加工成本在12000-13000元/噸,這也是前期棉價在12000元/噸附近獲得短暫支撐的主要原因,但短期價格波動更多的由市場情緒及供需決定,疫情所引發的系統性恐慌情緒及外需大降的預期仍將繼續壓制內外盤棉價。棉價低迷運行,或影響新棉種植意向,美國農業部預測新年度全球植棉面積同比將減少4%。此外仍需提防種植期的不利天氣、蝗蟲災害等炒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