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名嘴”坍塌 一地雞毛待清掃

巴菲特2018年度股東大會剛過,上海股民心目中的“民間巴菲特”、財經“名嘴”廖英強的“人設”轟然崩塌。證監會日前公佈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廖英強利用其知名證券節目主持人的影響力,在其微博、博客上公開評價、推薦股票之前,使用其控制的賬戶組買入相關股票,並在薦股後的下午或次日集中賣出,僅在2015年3月至11月,操縱39只股票獲利4310萬元,買賣交易總額超15億。證監會決定對廖英強沒收違法所得超4000萬元,並處8600多萬元的罰款。

股民對廖英強這個名字應該不陌生,第一財經的“談股論金”牛市裡也是萬人空巷的節目檔,每個交易日的晚上黃金時段,節目匯聚一批“大拿”,對當天盤面發表各自的觀點,堪稱“馬路沙龍”的電視版。同時主持人藉助互聯網和短信等新媒體方式,讓“互動”成為該欄目最重要的表現方式。廖英強也是在那個時候聲名鵲起,坐實散戶代言人的位置,不管去哪其自帶的流量都不可小覷。並最終在2016年奔私,創業“愛股軒”這一證券培訓機構。

工商社會,時間寶貴。想來還是創業艱難,未曾料到廖英強在奔私之前就已經著急收割我們。縱觀其收割刀法,均為提前買入,張嘴“吹票”後,不論是漲是跌,掉頭就賣出,並不戀戰。但上海乃至全國的擁躉並沒有讓他失望,單票單次收益率穩定在5%左右,這差不多能算是廖英強這麼多年股評生涯裡最神奇的“價值投資”,節目裡其言之鑿鑿的基本面、消息面、技術面的分析,徒增笑料。“股神”、“名嘴”尚且如此,更凸顯普通散戶在A股掙錢之難。更為令人憤慨的是,廖英強在聽證意見中提出相關賬戶的盈利歸屬於自己的親屬、公司員工及朋友,其本人未獲盈利,無力承擔罰款。這一蔑視旁聽席智商的說辭也讓人不禁懷疑:僅行政處罰是否適格?有無過輕?

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技術,監管部門近年來稽查執法效率的提升,有目共睹。2017年的行政處罰決定數量、罰沒款金額、市場禁入人數再創歷史新高。也不難預見今後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現與受罰幾率,會與市場法治水平一道提升。與此同時,從近期IPO過會情況來看,隨著新一屆發審委的上任,新股發行審核明顯趨嚴,過會率剛剛超五成,較上一屆發審委過會率低近三成。新股發行審核雖然從嚴,但新股發行節奏卻並不慢,審核週期縮短,融資規模甚至小幅上升。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不斷注入源頭活水說明IPO的常態化已是大勢所趨。這將從根本上肅清過往動輒“烏鴉變鳳凰”的垃圾股、消息股興風作浪的可能性。而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除了可擴大外資投資範圍至所有金融資產,使外資可控股或者參股基金、證券這些金融機構,更重要的是,可以帶來成熟證券市場的成熟投資理念。

二級市場浮沉,對於不少國內個人投資者來說,相信小道消息已是脊柱神經反應,聽信消息最快,被收割的也快。在一個財富呼嘯而過的世界裡,回過頭看過往的熙熙攘攘,再看現在的一地雞毛,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畢竟大部分被“大魚”吞噬的“小魚”,自己並不是跳不到海里,只是想搭上更快的順風車而已,只是根本沒想到廖英強這樣“濃眉大眼的也會叛變”。多是上了年紀的中老年散戶被曾以為值得託付的代言人所騙,如何向自己和家人親朋交代,如何給自己這麼多年的炒股邏輯體系一個交代,箇中酸楚,非過來人不足言。手執證監會的處罰決定,找個好律師,聯合起訴索賠也許才是接下來的正確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