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洛陽北邙山】

邙山又名北芒,橫臥於洛陽北側,為崤山支脈。東西綿亙190餘公里,海拔250米左右。邙山是洛陽北面的天然屏障,也是軍事上的戰略要地。白居易詩:“北邙冢墓高嵯峨”。俗諺說:“生在蘇杭,死葬北邙”。邙山又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處所。其最高峰為翠雲峰,在今市區正北,上有唐玄元皇帝廟。古時樹木森列,蒼翠如雲。唐代詩人張籍詩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邙遊”。登阜遠望,伊洛二川之勝,盡收眼底;傍晚時分,萬家燈火,如同天上繁星。“邙山晚眺”,被稱為“洛陽八大景”

你不知道的【洛陽北邙山】


如果有幸前往北邙,你就會發現中國千百年來的傑出人物有相當一部分安葬於此:在北邙山,有東漢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晉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以及劉禪、李煜等亡國之君的陵墓。此外有蘇秦、班超、張儀、樊噲、狄仁傑、顏真卿數千位將相名人之墓,扶余王、高句麗人泉男生等古代來華外國人之墓和大量陪葬墓。從朝代上來看,北邙山古墓群彙集了東周、西漢、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的數十萬墓葬。區區一座北邙山,就埋藏著中國千百年來十分之一二的傑出人物,儘管他們活動的年代大有不同,但是死後卻無一例外的選擇了北邙。比如說,光復漢室的光武帝劉秀就選中了這裡,這位平定漢朝內亂,將漢室江山又綿延了兩百年的一代豪傑最終決定枕黃河而長眠北邙,真可謂一代英主。

你不知道的【洛陽北邙山】


數量如此龐大的古墓群,自然得到了盜墓賊的重點關照。從古至今,山上的盜墓行為雖說並未徹底停止,但對墓葬群破壞最嚴重的卻是近代,還是由一條鐵路所引起的。公元1905年,清政府向比利時借款修汴洛鐵路,在北邙山南麓段時就地取土,結果不斷挖出古墓,出土的文物基本被在場外國技師買光,隨後被陸續寄回歐美。

一聽說地裡挖出來的東西值大錢,許多膽大的村民們開始四處搜挖古墓。在他們的“引領”下,北邙山的幾十座村莊爭相效仿,馬坡村的李鴨子甚至為找墓發明了洛陽鏟。自上個世紀初以來的100多年間,神奇的“洛陽鏟”,使得中國古墓葬最集中的洛陽邙山地區十墓九空,古物大量外流。“洛陽鏟”由此惡名遠播。但是,如今洛陽鏟也成了考古的標配

考古學家在1928年目睹盜墓者使用洛陽鏟的情景後,便運用於考古鑽探,在中國著名的安陽殷墟、洛陽偃師商城遺址等古城址的發掘過程中,洛陽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學會使用洛陽鏟來辨別土質,是每一個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洛陽鏟已經成為了中國考古鑽探工具的象徵。1970年代初,中國考古代表團訪問阿爾巴尼亞時,曾贈送一把打造精緻的洛陽鏟。而現在,都有電動的洛陽鏟了!不愧是“國營盜墓”的嘛!

你不知道的【洛陽北邙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