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周星驰电影中出现那么多丑女,说明了一个道理:


丑女方便塑造女性角色的表现层次!


虽然杠精表示,周星驰没必要丑化女主来凸显美好品格,黄圣依在周星驰的《功夫》里的角色,不就没有丑化也照样获得好的评价!

“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但黄圣依饰演的女生虽然没有丑化,却是个聋哑人,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丑化。


他的“丑化”有一种残缺美的意向,在西方艺术理论中,残缺美也叫缺陷美。


残缺美是指因事物的残缺面所显现出的一种特别的有别于 “完美”的美丽。


也可以理解为与整体美相比较,它是存在于自然客观中的一种视觉现象。


残缺美这一意向一直从古代神话时期延续到现代,被现代导演们应用在电影作品中。


如西方电影《杀死比尔》《剪刀手爱德华》


东方电影《花宵道中》《狼狈》等。


“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可以这么说,我们把周星驰电影中的丑女,看作是残缺美理论的延续。


他“丑化”女性角色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意图是利用“残缺美”,


来加强观者的感受,给观者展示最大的和谐与冲突空间。


以丑化换深度则深度存,以美化换深度则深度无!


正是周星驰在电影中塑造的各类“丑女”角色,使得角色的质量层次、思想深度都获得了较大提升。


他的这种创作风格,与上世纪80-90年代电影创作环境对比,显然十分前卫。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20世纪整个世纪,东西方女性的影视角色塑造的困境——花瓶化、配角化、低俗化。


在电影艺术史上,人们通常把美国1920年经济大萧条时代,至50,60年代看做是美国电影工业“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在这期间,美国电影中的女性角色的塑造,大多呈现出妆容精致,衣饰华丽,头脑简单,层次短浅的现象。


比如海蒂·拉玛(Hedy Lamarr),她在美国有“全球第一美人”之称,甚至现代的WiFi技术都是她发明的。

“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这样一个有颜值有智商的优秀女性,在同时代的电影作品《陌生女人》《危险实验》中,她给人的感受却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花瓶”。


当然了,有些熟悉她的人会把她“花瓶”的角色归结于演技不佳,接不了更有深度的角色。


但我还是要小声bb,在那个时代,女性角色的选择空间是很少。


哪怕是演技亮眼,热衷于慈善和解放女性的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所饰演的角色深度也是有限。


“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蒂芙尼早餐》中,她饰演的角色农家少女霍莉·戈莱特,是一个爱慕虚荣,蹭吃蹭喝的交际花;


《窈窕淑女》中饰演的伊莉莎·杜利特尔,讲述了从灰姑娘变成贵族女,获得男主青睐的俗套故事。


她在《巴黎假日》里饰演的安妮公主,塑造了叛逆想获得自由的形象。


虽然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可是整个故事内核还是好莱坞式的“美人配英雄”。


同时期有此困局的的女星还有艾娃·加德纳(Ava Gardner),她是美国20年代最美丽的女人,被称为“最美的脊椎动物”。


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古典式好莱坞美女,代表作《埃及艳后》、《郎心似铁》、《灵欲春宵》。


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她的容貌之华丽,堪称“最接近神的美貌”,代表作《瑞典女王》、《残花复艳》等。


这种花瓶化、配角化、低俗化的角色倾向,在八十年代女性觉醒运动兴起后有所改善。


但在同时期的香港,女星角色觉醒较为迟钝,依旧延续好莱坞黄金时代价值观。


80年代-90年代的港片中,女星角色大多是一些外表光鲜亮丽 “花瓶”。


例如“靓绝香江”的李嘉欣,“恃靓行凶”的关之琳。


“兼具性感妩媚与英气逼人”的邱淑贞,“大气潇洒,艳而不俗”的王祖贤


外号“靓绝五台山”的蓝洁瑛等。


“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这些上世纪女星虽然演技可圈可点,但都有一个困境就是角色“陪衬”化。


哪怕是“千重面貌,万种风情”的张曼玉“女皇”。

“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60年难得一遇的美女”林青霞,都是吃了很多年的苦,才在香港电影有一席之地。

“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让可选的角色丰富起来,从而塑造了很多荧幕经典形象。


说了那么多,意思只有一个:周星驰在电影中的“丑化”女性,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对女性角色塑造的探索。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周星驰执导并参演的电影《厨神》中。


莫文蔚饰演的古惑女“火鸡”。龅牙突出,蓬头垢面,举止粗鲁,满口粗话。

“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哪怕是再读了再多圣贤书,我们第一眼看到“火鸡”都会有种胃液翻腾的的难受。


这样丑的女人如果出现在我们周围,不仅仅没有人会去理睬,更有可能遭受暴力挤兑。


饰演火鸡的莫文蔚,要饰演这样的角色是几乎是“自毁形象”。


但周星驰就是要用她外表最极致的恶心,来衬托内在最极致“善良义气”。


时运不济的史蒂芬·周被人挤兑流落街头,她不仅没有嫌弃被饮食界拒绝的史蒂芬·周,还收留了他并帮助她重新振作起来。


史蒂芬·周最终依靠“濑尿牛丸”推广的启发,重新振作学会绝世厨艺,成为“厨神”。


在影片最后周星驰给观众一个惊喜,原本替史蒂芬·周挡子弹疑似死去的火鸡在结尾出现,她做了手术,变得性感富有魅力。


“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他对火鸡角色的处理,让观众更清楚意识到一个人品格的美好,要比容貌姣好更值得爱护。


如果一开始莫文蔚饰演的“火鸡女”是一个漂亮温柔的女孩子。


那这个角色的深度就会肤浅很多,甚至沦为不出彩的花瓶角色。


毕竟在香港同时代电影中,多得是妆容精致美丽温柔的女孩子。


这样的角色没有人会记得,我们看到的都是她们的姣好皮囊,而非人格特质。


在周星驰电影中,这种角色诠释不是个例。《少林足球》中,赵薇饰演的阿梅也是如此。


阿梅给人的感受就是满脸脓疮,衣着不洁,在馒头店里日复一日被老板娘欺负。这样的角色长得丑,没自信,还穷酸。


“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也是因为这些极端的形象都集合在阿梅一人身上,她才会内心自卑到极致。


哪怕是已经极度喜欢周星驰饰演的星,依然没勇气跟他表白。


情况在阿梅整容换装后获得了180度扭转,一向自卑的阿梅敢于跟星表白。


对待老板娘的欺负,也不再像以前忍气吞声而是据理力争,这一切的转变都是因为阿梅变得“自信”。


周星驰最后告诉观众,一个人只有自信了才能获得喜欢人的青睐,保护自己的利益,拥有美好生活。


正是阿梅的形象从“穷酸,自卑,懦弱”转变为“自信,美丽,勇敢”的过程。


才让整个角色的人格特质十分迷人,让阿梅成为一个充满思想深度的女性角色。


这种对女性角色的探索,与女性觉醒运动不可分割,19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女性觉醒运动浪潮到来。


“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女性对自身权利的探索逐渐从两性权利完全平等的激进。


逐渐转变为拥有应得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按意愿选择职业和生活方式。


从经济、文化、社会及家庭等方面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


消除对妇女的传统偏见和思维习惯,其实就是在“文化”这一方面的具体要求。


这也是西方20世纪80-90年代晚期女性角色转变的内在逻辑:


人们不再愿意看到“妆容精致,衣饰华丽,头脑简单,层次短浅”的女性形象。


更愿意媒体以及影视展现出独立丰富的女性新形象。


在东方的香港,女性角色的影视觉醒,始终像2002年的第一场雪,总是来得稍晚一些。


周星驰以自己的力量,率先在港片电影中让女性电影角色层次丰富立体,是很有诚意的。


反观中国内陆,影视作品对女性的角色塑造不但看不出进步,反而呈现出退化的趋势。


早在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影视作品还出现过《红高粱》中干练善良,侠肝义胆的“九儿”;


《芙蓉镇》中的敢爱敢恨冲破枷锁的“胡玉音”等充满闪光点的女性角色。


“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演技精湛的女演员,比如巩俐,刘晓庆,陈冲,潘虹,何赛飞,斯琴高娃,邬君梅。


“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到进入21世纪以来,除了周迅,章子怡,赵薇,徐静蕾这四大花旦凭借精湛演技,诠释过不错的女性角色外。


还没有其他的女星对角色的塑造力超过中国80-90年代那一批女演员。


“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为了不引战不挨骂,我就不点名是哪些女演员了(狗头保命)!


如今香港影视行业早已抛弃了“花瓶”女性角色,在影视作品中塑造了众多优秀的女性形象。


诸如《谈情说案》里出虽身草根但飒爽英姿的女警探徐小丽;


《法证先锋》里强悍勇敢,孝顺顾家的梁小柔Nicole。


“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也涌现出一批演技精湛的女演员:杨怡,佘诗曼,邓萃雯,关咏荷,蔡少芬,宣萱,胡杏儿,宛琼丹等!


具体的就不一一列举了,想知道的,自己百度万千星辉颁奖典礼最佳女演员。


时至今日,内地影视创作行业也逐渐意识到女性角色的花瓶化、配角化、低俗化,有意扭转女性角色的这些倾向,这一点值得褒奖。


只不过中国内地对女性角色的探索明显闯进了死胡同——片面的以女性角色扮土比惨来彰显人物特质和深度。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有些女演员不再喜欢穿得光鲜亮丽的衣服了。


极力找一些“土气”的角色,拍戏的时候浑身是泥,伤口遍布。


有些追求深度的演员,给他一斤土能抹半斤到自己身上。


高晓松在《晓说》访谈中提起,当今的奥斯卡颁奖,是个用力过猛的时代。


“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不止西方演员这样,中国演员们也是如此,都以为扮丑比惨可以显示角色深度。


殊不知扮丑比惨,并不说明演员塑造角色有深度,充其量显示演员敬业而已!


最近的一部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的女主角麦琪。


人家也没有蓬头垢面,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不照样把独立女性角色塑造得很成功。

“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丑人多作怪”?周星驰电影的丑女角色,你真的看懂了吗!


如果浑身是泥就表示角色有深度,那埋在地中的土豆就是最有演技的。


也是,中国的某些演员对影视角色的塑造,的确还不如土豆!(这句话消音)


正儿八经得说,一个角色的塑造是否成功。


不在于主角浑身脏乱,而是在于角色的人物特质和思想。


这一点就需要演员(领悟)+编剧(深度特质)+导演(思想)三方共同努力。


但这种误区也不单单是演员们的错,《演员的诞生》中徐峥描述“好演员的春天到了”。


假如好演员连拍戏的资格都没有,只能说明影视创作的大环境出了问题,演员只是背锅而已。


大师已迟暮,小丑正狂欢!


也许就如现在很流行的论调那样,一个时代的落幕,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伟大的人不断逝去!


我们只能希望,影视行业的后继者早日找到自己的定位。


逐渐摆脱“花瓶化、配角化、低俗化”倾向,塑造出更加真实而独立的女性角色美。




① 《西方艺术中残缺美的审美表现与分析》 徐阳平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德阳 618000

② 知乎回答《好莱坞黄金时代有哪些令人惊艳的女星?》

③ 知乎回答《上世纪90年代有哪些好看的港星?》

⑨ 百度百科《万千星辉颁奖典礼》词条

⑩ 综艺《晓说》 第二季 用力过猛时代之奥斯卡颁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