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使用尿素,需警惕有害成分——縮二脲,出現毒害後如何補救

不誤農時不誤春,眼下各地正緊張有序地開展保春耕、復生產活動,也到了用肥的關鍵期。但是農民在選購肥料的時候,很少有人注意到隱藏在肥料中的一些有害成分,比如尿素、含氮複合肥(尿基複合肥)中的縮二脲、過磷酸鈣或含磷複合肥中的遊離酸。

近日,不少種植大棚蔬菜的菜農反映,一些瓜菜苗出現死苗現象,經診斷並非病蟲為害,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仔細詢問才知道,近期噴施了縮二脲含量過高的尿素。其實不僅僅是各種瓜菜,其他的作物如水稻、小麥、棉花等生長前期,在使用了縮二脲含量高的尿素後,都會出現毒害症狀。那麼在生產中,如何避免尿素或含氮複合肥中有害物質縮二脲的為害,發生毒害後,農民又該採取哪些措施進行補救呢?

科學使用尿素,需警惕有害成分——縮二脲,出現毒害後如何補救

一、縮二脲的產生

尿素在造粒過程中,溫度過高,兩個分子尿素會進行縮合反應,生成具有滲透性質的物質縮二脲,其生成反應方程式為:2NH2CONH2(尿素)⇌ NH2CONHCONH2(縮二脲)+NH3-Q,它是尿素生產過程中的必然副產物,不能避免,只能通過優化尿素生產系統,控制和降低含量。

縮二脲的存在,會直接影響尿素產品的肥效,能抑制和傷害毛細根影響其對水分養分的吸收;燒傷植物的葉和嫩枝;引起種子的細胞脫水,影響種子發芽,含量越高,對農作物生長越不利。

那麼,是不是隻有尿素中有縮二脲?

並不是,含氮複合肥中(尿基複合肥),由於尿素作為一種含氮高的原料,是首選的氮源。由於尿素自身的理化性質,在造粒和乾燥的過程中,由於某一時間段的溫度過高,致使兩個尿素分子縮合脫氨形成一分子縮二脲;而尿素本身在加熱造粒過程中已含有一定的縮二脲,這樣就造成了復混肥中含有更高含量縮二脲的現象。

二、縮二脲對作物的毒害

縮二脲是一種對作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質已被大家所公認。據國標準GB2440—2017規定,農用尿素合格品,縮二脲含量需≤1.5%;農用優等品,縮二脲含量需≤0.9%,且要求包裝上明確標明警示語:含縮二脲,使用不當會對作物造成傷害。而復混 (合 )肥中的縮二脲含量還沒有相應的國家標準,從而造成了許多作物肥害事件發生,使農民經濟上蒙受損失,但又無法可依,得不到賠償。

旱地糧食作物小麥、玉米等,以尿素作為基肥;如果縮二脲含量超過0.5%,則會引起毒害,使苗子幼芽、幼根的生長受到抑制,嚴重時會引起幼苗枯死。

在水田作物水稻、蓮藕、馬蹄、菱角等施用尿素;由於灌溉水的稀釋,能耐較高濃度的縮二脲,濃度達 4%時才會明顯受害。

旱地瓜菜類施用尿素;苗期需特別注意,超過0.15%,就會發生明顯的毒害作用,導致作物枯死。

1、水稻

由於水層的稀釋,常量施入縮二脲含量超標的尿素,一般不會對大田水稻產生危害。但是,如果採取葉面噴施的方法,大田水稻也可能發生中毒。

中毒後,水稻生長緩慢,上部葉片葉尖發白,隨著中毒程度 的加深,白葉增多,最後葉片失水,縱向捲縮枯死。

科學使用尿素,需警惕有害成分——縮二脲,出現毒害後如何補救

育秧期間,一些農戶會噴施含縮二脈超標的尿素,影響出苗,受害區域出苗稀疏,甚至不出苗;已經 長出的秧苗,生長弱,葉片淡黃,由兩側向內縱向捲起,並逐漸停止生長,直至枯死。因此,育秧期用尿素作葉面噴肥時,應選用縮二脲含量在0.2%以下的尿素,其他生長期則低於0.5%即可。

2、小麥、玉米

縮二脲含量在2.5%以下的尿素,對大田小麥沒有明顯影響。但是當超過2.5%時,則影響小麥出苗,且嚴重影響小麥株高和分櫱,植株矮小,幾乎停止生長。

中毒症狀類似於水稻,此外,苗期小麥上葉面噴施,尿素縮二脲含量也不得高於0.2%,否則,麥苗幼芽、幼根生長受抑制,次生根明顯減少,甚至引起枯死。

3、馬鈴薯、花生等

馬鈴薯、花生對縮二脲比較敏感,尤以幼苗期容易受害。馬鈴薯受害後葉片邊緣會出現棕褐色斑塊,整個葉片逐漸縱向皺縮,嚴重的最後枯落。受害較輕的薯苗收穫時其塊莖也僅如鴿蛋之大小。花生則葉片白化,光合作用弱,嚴重減產。

科學使用尿素,需警惕有害成分——縮二脲,出現毒害後如何補救

4、西瓜

中毒的西瓜藤蔓細而短,葉片小,僅是正常西瓜的一半左右,葉片淡黃,生長緩慢,葉片邊緣出現褐色斑塊,很難開花結瓜,嚴重時枯萎死亡。

5、桑樹

中毒的桑樹葉片畸形,表面嚴重凹凸不平,葉片邊緣約有1釐米寬的淡黃色圈,整個葉片向上向內捲縮成瓢或漏斗狀,蠶吃了這種桑葉也中毒發病,以致死亡。

6、棉花

中毒後,棉株生長停滯,心葉難以抽出,其他葉片逐漸發生縱向皺縮,葉片周圍出現棕褐色斑塊或小斑點,嚴重的最後脫落枯死。

7、柑桔

柑橘樹,特別是幼齡樹,在土壤有機質含量極低、高溫季節葉面噴布尿素過多的情況下,縮二脲毒害重。柑桔嫩葉葉尖開始黃化,並逐步向全葉擴展;秋後由黃色變成黑褐色,入冬後病葉脫落;樹體全年生長緩慢。

該症狀易誤為缺鋅症。據調查,在紅壤幼齡桔園全年單株施用縮二脲含量大於1%的尿素0.4公斤以上,根外追縮二脲含量大於0.5%的尿素,5次以上,容易產生縮二脲中毒。

科學使用尿素,需警惕有害成分——縮二脲,出現毒害後如何補救

所有受縮二脲毒害的作物,根系少且萎縮,呈黃棕色,無白根,嚴重時根系發黑,腐爛死亡。

三、出現毒害後,如何補救

目前縮二脈對作物造成的毒害作用還沒有比較好的解決方法,傳統的補救措施是採用灌水排毒或耕耙分散毒素,使縮二脲濃度降低,補種或改種其它作物,最後補施一些優質氮磷鉀肥料。

1、灌水淋洗

水稻等水生作物中毒後,要立即採取勤灌勤排的方法換水,排除縮二脲,降低濃度。最好在排水前進行 耘耥,待澱清後排水,效果更好。

中毒較重的棉花、小麥等旱作物也要立即澆灌足夠水分,使縮二脲向下淋失,向四周擴散,降低濃度。

2、改種補栽

對於一些中毒嚴重的作物,如水稻秧苗,則重新補種,而西瓜、棉花等季節性作物,則改種其他作物,並注意避開原來施肥的位置,以免再次中毒。

3、補施肥料

排毒後,需要補施一些高品質的複合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等,促進生長恢復。

四、如何避免縮二脲毒害,合理使用尿素或尿基複合肥

在果、菜上長期、單獨、連續施用尿素,容易造成縮二脲中毒。有關研究發現,柑橘類作物,縮二脲積聚量超過0.25%,就會產生葉尖發黃變脆和花葉現象,降低光合作用,造成葉片早衰脫落,影響開花結果。因此,果、菜作物施用尿素化肥要防“縮二脲”中毒。

1、避免長期單一使用尿素作為氮肥,可與碳酸氫銨、硫銨等氮肥交替使用;

2、選購尿素,一定要注意查看縮二脲含量

市場上的尿素,品質參差不齊,有的尿素縮二脲含量超過1%,甚至達到2%,含量越高,發生毒害的可能性越大。

科學使用尿素,需警惕有害成分——縮二脲,出現毒害後如何補救

3、注意使用方法和用量

一般尿素中,縮二脲含量小於1%,正常使用不會產生肥害。但是超過1%,不能作種肥、苗肥,更不能作葉面肥。葉面噴施所使用的尿素,縮二脲含量不能超過0.5%,且掌握好噴施濃度,宜淡不宜濃。一般禾本科作物的濃度為1.5%-2%,果樹為0.5%左右,露地蔬菜在0.2%-0.3%,對於生長盛期的作物或者是成年的果樹,施用尿素的濃度可適當提高。

尤其需要注意,在冬季氣溫降低時,尿素及縮二脲分解轉化成銨態都很慢,不能被土壤吸收,只能在播種溝或土壤水中形成很濃的溶液。這時如已播種或移栽幼苗,不僅因濃溶液會像醃菜一樣將種子或幼苗根中的水吸出,且高濃度的縮二脲的毒性影響種子發芽,或引起幼芽枯死。因此,要注意早施底肥,施後2 周才可播種。

如要搶農時,則必須在播種溝內施用尿素後,再在上面蓋一層薄土,於薄土上播種,待種子萌發後逐漸伸幼根於下層時,尿素及縮二脲均已轉化為銨態,被土壤吸收,逐漸供應幼芽需要。而移栽幼苗則必須待分解後才能移栽。還要注意,

做尿基復混肥肥料時,尿素中縮二脲的含量應小於1%

總結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尿素生產廠家採用的是塔式造粒技術,升級生產系統是控制和降低縮二脲含量最根本的辦法。此外,農民在使用尿素或含氮複合肥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包裝上標明的縮二脲含量,並注意使用方法,以免造成損失。

此外,除了縮二脲危害,尿素還會引起氨氣毒害。

尿素屬於酰胺態氮,需要轉為銨態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施入土壤後,迅速發生氨化作用,48小時後,在施肥部位就有大量銨態氮積累,1周後進入氨化高峰期,尿素分解生成的氨會直接對種子和幼苗產生危害,同時大量氨會引起土壤PH升高,也會造成根部灼傷和毒害。

番茄受到氨毒害時,葉脈間出現灰白色嚴重壞死,隨時間延長,整個葉片發黑並枯死;茄子受到氨毒害時,起初葉緣和葉脈間出現不鮮明的淡綠色或灰褐色的斑點,隨後變成灰白色壞死斑,嚴重時整個葉片變褐色並乾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