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地產:老樹新芽又逢春


中海地產:老樹新芽又逢春

回想一下,中海地產曾給大家的印象是不是一副一心建房賣房,心無旁騖的“直男”形象,利潤率雖高,但業績增長也緩慢。直到顏建國上任,才開始數字化改革,多元化陸續嶄露頭角。

從2019年財報中的數據,和最近這一兩年的一系列動作來看,直男似乎開始柔軟而靈活了。

有人曾評價“中海地產像一艘航母,掉頭難”,現在來看,顏建國是一位可以駕馭它的好艦長。

照例,財報季還是要先解讀一下中海地產年報。

一、

財務方面,年內合約銷售額為3771.1億港元,同比增長25.2%,銷售面積179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6%;收入上升13.6%至人民幣1636.5億元,經營溢利上升至人民幣623.4億元。

同時,股東應占溢利上升10.3%,為人民幣416.2億元,核心淨利潤達人民幣343億元,同比增長10.1%,淨利潤率25.4%。中海地產一直有“利潤王”的稱號,本次財報中,利潤控制依然可觀。

另外,負債方面,期內中海地產銀行及其他借貸為1222.6億元,應付票據為677.0億元,有息負債合共為1899.6億元(2018年:1959.5億港元),持有銀行結餘及現金954.5億元,資產負債率60.06%(負債率59.5%),淨借貸比率33.68%(2018年:33.7%)。基本都與上一年持平。


二、

土地方面,期內,中海地產在中國內地25個城市和香港新增53幅土地,新增總樓面面積1146萬平方米。期內,中海地產總土地儲備為8923萬平方米。其中,68%的位於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都市圈,80%以上佈局在一、二線城市。

新獲取的土地包括2019年7月,經過56輪競拍,耗資79.4億元競得的北京市豐臺造甲村地塊,創下2019年全國第一總價“地王”。

三、

多元化層面。目前,中海地產持有運營甲級寫字樓45棟、購物中心13家、星級酒店12家、長租公寓2家、自由辦公項目12個,是國內最大的單一業權寫字樓發展運營商。

全年實現租金收入37.5億元,同比增長26.3%。其中持有型商業物業總營收達人民幣41.6億元,同比增長22%。

財報中還透露,中海地產19.64億元收購蘇州國際財富廣場,這是中海第一單併購生意,還成功出售成都中海國際中心H座寫字樓。“投融管退”是中海地產的新技能,另外,中海環宇商業首個輕資產管理輸出的購物中心項目廣州中海花灣天地正式運營。

這“一買一賣一身輕”,也可以發現中海地產的靈活表現。

長租公寓也有了中海地產的身影。“中海海堂”和“中海友裡”兩大品牌,陸續落地上市。其中,中海友裡上海小崑山店作為在上海落地運營的首個長租公寓項目,8月1日正式開業50天即達成100%出租率,表現尚可。

財報中還提到,中海地產開發的全生命週期數字化管控平臺,自主研發並應用了涵蓋城市投資地圖、項目全景計劃、三級客儲、供銷存、彈性成本適配、設計標準化可視體系、智慧工地、物資採集等 65 個信息化系統。智慧化地產雛形漸漸養成。

年內,中海地產還聯合華為等科技企業加強智慧社區、智慧家居的研發與應用,在上海打造全球首個5G社區中海•臻如府;參與《智慧社區建設規範》、《智慧建築設計標準》兩項國家標準編制。結合在香港和內地大量工業化住宅開發建造經驗,還正在加快整體廚衛工業化製造研發。


特別是去年年底“智慧生活3.0”的發佈,讓人們驚訝,“國企老幹部”越來越時髦了。

前不久,中海地產還有兩項鉅變,一個是人事,另一個就是開放合作。也預示著中海地產的變化。

年僅40歲的張智超被委任為中海地產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這與國企老牌論資排輩的作風也大相徑庭。顏建國則專心負責做中海集團董事長,全面執掌集團旗下3大板塊的工作。如此年輕的國企管理者,相信一定會展現新活力。

另外,不久前,中海地產通過官方公眾號發佈“中原逐地,海納百城”尋地合作計劃。誠邀各界合作伙伴就股權收購、資產轉讓、國企混改、城市更新、聯合開發等業務範疇進行全面合作,城市範圍包括但不限於全國一二線城市及強三線城市。


事實上,中海地產極少和其他開發商合作項目,土地儲備大部分都來自於兼併其他央企的地產業務,在公開市場交投不甚活躍。此次公開宣佈合作計劃,也是中海地產的一大蛻變。


以上可見,中海地產或已經開始“老樹新芽又逢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