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之孙杨瀚谈家风忆往事“见到我,张学良一言不发”

虽然从未见过爷爷杨虎城,但全国政协委员、爱国将领杨虎城之孙杨瀚对爷爷的生活细节印象深刻,爸爸说过一遍的事,他都会记在心里。身为西安事变研究会会长,每天的工作都是和那段往事相关,爷爷也是他研究的主角。在杨瀚看来,爱国爱民,做一个真诚的人就是杨家的家风。

谈家风:爱国爱民做一个真诚的人

“爱国爱民是杨虎城倡导的家风,从他给我父亲取名杨拯民就能体现出来。”杨瀚说,爷爷的出身很苦,16岁时父亲就被满清政府杀害。出身雇农的爷爷,参加政治活动就是为了改变社会的不公平,后来信仰了三民主义,追求更大的政治目标。

杨瀚说,爷爷对家里人的要求就是要为人民赴汤蹈火。在爷爷的生活照片中,很多都是他到工厂、农村等地视察,为百姓解决问题。在任陕西省主席期间,他亲自勘探水利线路。回老家和老乡一起照的相片中,光着屁股的孩子都有。

杨瀚说,爷爷家里一直没有固定的住所,在当了省主席后,为母亲和弟弟等家里人租了一套房子,但是他仍然住在兵营里。每天要看部队出操,给军人讲政治。当时有卫兵和家里佣人称父亲杨拯民为少爷,称姑姑为小姐,爷爷听后专门强调不许这样叫,只许叫名字。“生活上很简单,吃饭就是两菜一汤。”

父亲杨拯民曾经告诉杨瀚,爷爷一直要求子女认真学习,爱国爱民,做一个真诚的人,这是基本的家风。这样的家风也影响到了父亲对他的教育。杨虎城视察农村工厂的时候,经常带着杨拯民,十几岁就开始接触社会。到了杨拯民任天津市副市长的时候,参观工厂、展览会,也经常带着杨瀚一起。9岁时家里就有了《参考消息》,杨瀚也从小就开始了解社会。

杨虎城之孙杨瀚谈家风忆往事“见到我,张学良一言不发”

杨虎城(穿西装者)亲自勘察水利工程

谈张学良:陪他散步同样一句话没说

谈到杨虎城,绕不开的话题是张学良。杨瀚回忆起和张学良的两次见面。杨瀚说,张杨二人曾经无话不谈,爷爷和张学良见面时,还经常带着父亲。张学良是个爱开玩笑的人,但爷爷是个很严肃的人,时常是张学良给父亲讲故事。父亲杨拯民一直有个心愿,要在有生之年见见爷爷杨虎城的世交。另外,父亲当时做统战工作,一直想搞清楚张学良究竟是否要回来。

在张学良1994年获得自由后,杨瀚和父亲计划在1996年去见张学良,但父亲在临行前发现患病,1998年再次计划此事,遗憾的是父亲在这一年去世了,从此成为遗愿。

杨瀚说,他和张学良、的见面,就是为了给父亲还愿。1999年6月1日,夏威夷,杨瀚在一座教堂里见到了已99岁高龄的张学良。让杨瀚颇感意外的是,张学良态度冷淡,几乎一句话没说。双方只是礼仪性地说,“我来看你了。”张学良说,“好好,谢谢。”

“当时我觉得可能是他老了,我也就是尽心来了,也没希望得到什么。”那次,杨瀚还有机会陪张学良在海边散了一次步,但张学良同样是一句话没说。

2000年,杨瀚在夏威夷参加了张学良的100岁大寿庆典,张学良讲话非常得体,说了不少感谢大家的话,并没有给人因年龄过大而不善表达的印象。当时二人没有私人交流,只有合影。

“回来后我就开始思考这件事,对我的态度冷淡应该是有原因的。”杨瀚开始从书里找答案。正好那时宋子文的日记对外公布,披露了张杨两人在释放蒋介石的问题上吵翻了,后来也有许多观点并不一致。杨瀚似乎明白了张学良对爷爷后代态度冷淡的原因。

从那以后,杨瀚开始研究西安事变,不断揭秘历史真相。

杨虎城之孙杨瀚谈家风忆往事“见到我,张学良一言不发”

西安事变前夕的张学良、杨虎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