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我們知道的辛棄疾,是在“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的悲;


又或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怨;


但卻沒想到會有在“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中的愜意。


今日小覓分享: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譯文】

皎潔的月光從樹枝間掠過,驚飛了枝頭喜鵲,清涼的晚風吹來,彷彿聽見了遠處的蟬叫聲。


在稻花的香氣裡,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討論,說今年是一個豐收的好年景。


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還在土地廟的樹林旁,道路轉過溪水的源頭,它便忽然出現在眼前。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註釋】

西江月:出自唐代教坊曲,後用作詞牌名。

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的西面。

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鳴蟬:蟬叫聲。

舊時:往日。

茅店:茅草蓋的鄉村客店。


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見:同“現”,顯現,出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自靖康之亂髮生,辛棄疾的人生被生生劈作了兩半。在南渡後他屢屢被小人陷害,奸人構陷,理想和抱負一直無法得到施展。


後來在公元1181年被罷官後,一直閒居帶湖近十五年的時間。據考究,這首詞應是就作於這段時期,大概在辛棄疾四十一歲到四十六歲之間。


按道理,此時的辛棄疾應該會有對抱負不得施展的憤懣,對往昔的感慨和追憶,亦或是痛心於朝廷的腐敗,可是在這首詞中都沒有這些情緒。


在這首詞中,我們能看到的就是一片鄉村野趣。首聯中詩人將“明月”“枝”“鵲”“清風”“夜”“蟬”這六個名詞相互疊加,組成了一幅生動的鄉村夜景圖。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而在這般美麗的意境中,詩人聞著稻花的香氣,在蛙叫蟬鳴的背景音樂中,輕鬆而又愜意地行進在鄉村田野中。


夏日的夜晚氣候變化無常,突然出現的烏雲遮蓋住了星空,留下了稀疏的幾顆星星。沒過多久,一陣急雨的出現打破了詩人的閒情逸致。


於是詩人加快了行走的腳步,轉過了一道彎,踏上了溪橋,發現了土地廟旁邊的茅屋。這時候的詩人才發現,原來自己竟來到了曾經落過腳的小店。


這樣的不期而遇,在這般美景中,是多麼難得的一個體驗啊!所以詩人的欣喜和愜意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然後寫出了這首《西江月》吧!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