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午門斬首”,午門在哪,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出入午門?

我們經常會聽到“推出午門斬首”,從字面的意思上來看,“午門”好像是為一個殺頭的地方。其實這種說法,只是一種字面意思而已,在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刑法叫做“廷杖”,一般會在午門執行,很少有被打死的。

清朝時期,我們都知道,有專門處決犯人的地方,比如菜市口、柴市等地。按照清朝的制度,午門絕對不是一個刑場。因而“推出午門斬首”,一般都是出自於皇帝之口,意思就是不要在皇家的門口殺人。


“推出午門斬首”,午門在哪,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出入午門?

那麼午門在哪裡,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自己進出午門呢?

午門就是皇宮的正門,自然就是京城重地。因此對於能進出午門的人員,自然嚴格的限制,而且是相當嚴格的定製。

第一,皇帝

皇帝自然可以進入,午門上有5個門洞,等級最高的就是中門,也就是皇帝特權之門,只有皇帝才可以從這裡經過。

皇帝進出午門的時候,還有很多的規矩。必須設置鹵簿儀仗,體現皇家的威儀。在《大清會典》中,有這樣的一個記載:

皇帝親征,所有的鑾駕、鹵簿必須在午門等候,禮部則在乾清門等候,到了吉時,皇帝穿著戰衣、腰挎配刀,從中門而出。

第二,皇后

皇后作為一國之母,一生之中,只允許大婚當日,從午門的中門,乘風輿由午門中門進入皇宮。《大清會殿》也也有記載:

欽天監上報吉時,鑾儀於皇后冊寶先行,在儀仗之中,女官四人從前領路,後面跟隨七人,後面跟隨大內侍衛。皇后的母親,一干女眷家屬,在住宅內跪送,而皇后的父親,以及男家屬,在大門外跪送。一直到午門之外,依仗才算結束。

其中也有例外,乾隆南巡之時,他的母親,就是從午門中門而出,另外一個就是慈禧,八國聯軍進入北京的時候,逃跑和迴歸,都是從中門進出。


“推出午門斬首”,午門在哪,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出入午門?

第三,王公大臣

大臣們上朝,必定要經過午門,這個也有樣的限制。一般的文臣,都是從東偏門進入,宗室王公從西偏門進入。在旁邊還有兩個掖門,平常的時候,是不開放的。只有遇到重大的節日,或者大朝之時,官員分為文武,從東西掖門進入。

在皇宮之中,有一些特殊職業人員,也是可以在舉行典禮的時候,“逾制”從午門的中門出入,比如隨身的太監,欽天監的官員。

文武百官也是如此,按照道理他們的隨從,地位低下,是沒有資格從午門出入的。可是為了能夠及時幫助主子做事,也可以跟隨進入。當時在這個上面,清朝最初了很嚴格的規定:

親王郡王,只准帶10人,貝勒貝子、一品大員只准帶8人,二品三品帶6人,四五六品帶4人,其他只准帶1人。

第四,文武進士

這個其實算特例了。在殿試之日,按照考試的名次,由鴻臚寺安排,單數從左掖門,雙數從右掖門進入。殿試結束之後,所謂的狀元、榜眼、探花、這三個名次的人,在典禮結束之後,可以從午門的正中而出,作為一種殊榮。


“推出午門斬首”,午門在哪,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出入午門?

第五,外國的使臣

在大清的歷史檔案中,清朝皇帝面見外國使節的地點,有很多處。比如暢春園、圓明園、頤和園、還有一些大內的宮殿,可是最主要的還是在乾清宮之內。

這些外國使臣,可以從午門出入,甚至一些極為重要的,還可以從中門出入。1903年,光緒皇帝接見德國親王,親王、使臣、翻譯等一干人員,下馬步行到午門,經過中門進入皇宮,一直到乾清宮,之後又原路返回。


“推出午門斬首”,午門在哪,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出入午門?

從這裡可以看出,午門這一個地方,必須是身份、地位、名分達到一定的程度,才有資格出入,或者說皇權特許,才有資格!



各位看官,喜歡歷史的麻煩記得點贊關注轉發哦~


“推出午門斬首”,午門在哪,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出入午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