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寶寶從一個個農戶的陋室,喬遷現代養蠶大棚,中江蠶桑業會發生什麼變化?

陽春三月,中江縣的蠶桑基地處處透露生機。剛修枝不久的桑園萌發出了新葉;一個個蠶房已完成消毒,養殖戶們提前預訂了蠶種;一些大戶們也剛搭建了現代化的蠶棚。

蠶寶寶從一個個農戶的陋室,喬遷現代養蠶大棚,中江蠶桑業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中江新一輪蠶桑生產開啟大幕之際,記者現場瞭解到,該縣蠶桑產業已悄然發生可喜變化,養蠶逐漸由農戶零星分散轉向企業大戶規模集中養殖,蠶業逐漸由傳統高強度勞動密集型養殖向集成省力化方向轉變,由此進一步助推農民增收。

規模養蠶 助農增收

3月23日,在中江縣會龍鎮青槓村,業主趙俊新建不久的蠶桑基地,一個新搭建的現代化的蠶棚即將安裝自動上蔟、升降蠶臺等設施,趙俊還計劃訂購300張蠶種,不久就將在其2000畝蠶桑基地拉開今年工廠化養蠶的序幕。

2018年,長年在外做外貿生意的趙俊三兄弟在中江縣會龍鎮、太安鎮的4個村流轉2000畝土地,去年開始栽桑養蠶。

“我們有自動上蔟、升降蠶臺等設施,養100張蠶只需15個勞動力,大大節約了人工。”趙俊說,“在正常水平下,我們2000畝桑園一年可養蠶六季,每季至少養1300張蠶,非常有規模,這提高了蠶繭競爭力,有了話語權,而不像農戶過去散養,每家每戶才養一兩張蠶,賣繭還要遭販子壓級壓價。”趙俊介紹說,流轉出土地的農戶不僅有了土地流轉費,還到桑園來栽桑、除草、施肥、剪枝,務工掙錢,“我們去年發出的務工工資就達130萬元”。

青槓村農婦高秀麗說:“去年,我和老公只是抽空到趙老闆的桑園務工,就掙了五六千元。”

會龍鎮青槓村駐村幹部黃海峰說:“過去,我村養蠶都是散養,既耗勞力、效益也不突出,全村有10年沒有養蠶了。近兩年,趙老闆三兄弟到村裡規模流轉土地建桑園,發展現代蠶業,還將建繅絲廠,實現產銷‘一條龍’,助農增收。”

蠶寶寶從一個個農戶的陋室,喬遷現代養蠶大棚,中江蠶桑業會發生什麼變化?

同日,中江縣太安鎮太安村村主任沈德軍向南充蠶繭站訂了2000張蠶種。沈德軍也是一個大業主,2018年9月他成立了四川太絲蠶業有限公司,規模流轉3200多畝土地,發展現代蠶業。在其基地,有佔地8500平方米全省最大規模的現代化蠶棚,自動上蔟、自動升降臺、自動摘繭機、自動烘乾機等現代化養蠶設施應有盡有。

“我們完全是現代工廠化的養殖模式。這樣,我們一年可養蠶8-10季,比散養戶多養5-6季。”沈德軍說,“我的基地還帶動了400多貧困戶務工。下一步我準備通過返租倒包形式,把集中共育的小蠶發給農戶餵養,他們只需餵養18天即可見效益,這比傳統散戶餵養提前二三十天見效益。”


政府搭臺  集聚發力

“從小蠶養到大蠶有很多技術環節,過去我們的散養戶大多掌握不了技術,也缺乏足夠的耐心細心,因而養不好蠶。即使養出來,蠶繭質量也參差不齊,會被販子壓級壓價。通過業主和公司現代規模化養蠶,農戶可按公司技術要求,能做哪一步就做哪一步,就掙做哪一步的工錢,特別是貧困戶還可參與公司一定比例分紅。”太安鎮副鎮長周漢先深有感觸地說,“同時,大業主和公司有專業的團隊,對市場進行研判,提高了蠶桑產品的競爭力。”

自2018年以來,中江縣已有86個業主、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建園,大力發展現代蠶桑業,2019年還有66家實現了高標準建園,逐漸打破中江歷來由散戶栽桑養蠶的格局。

“蠶桑是中江的傳統產業,但過去都是一家一戶散戶發展模式,每季每戶最多養兩三張蠶,效益低下。以致蠶桑業逐步走入低谷,在2016年最低谷時期,全縣全年發種量只有1萬張。”中江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曾繼紅說,“自2016年6月蠶桑管理職能劃入農業局以後,我們通過調研,認為蠶桑可抓,總結出它有‘短、平、快’致富優勢,鮮繭行情不低於30元/公斤就賺錢,而2016年至今,鮮繭都在40-60元/公斤波動。但過去的散養必須轉型升級。於是,我們就利用各種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機會,引導業主、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規模集中養殖,使蠶業逐漸由傳統高強度勞動密集型養殖向集成省力化方向轉變,實現助農增收。”

蠶寶寶從一個個農戶的陋室,喬遷現代養蠶大棚,中江蠶桑業會發生什麼變化?

於是,中江縣將蠶桑業被納入了縣裡的“2+2”農業產業規劃,引導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計劃到2022年在16個鄉鎮發展蠶現代蠶桑基地12萬畝,走規模化、標準化、省力化發展之路。基地主要分為兩部分:在通濟、回龍等蠶桑老區,進行蠶桑科技示範園建設;在中江的蒼山、馮店、太安、會龍等南片區,開展萬畝蠶桑基地建設。

曾繼紅說,“我們與其他地方做法不一樣的是,至今未對業主和公司予以補貼,只是對他們達到一定規模的納入園區建設,為其進行園區申報,一旦成功申報相應級別的園區將會有財政資金投入。最主要的是,我們通過搭平臺,讓市場之手在蠶桑產業中發揮作用,讓業主和公司自己算賬,讓他們覺得有錢賺,這才是自覺發展蠶桑產業的底氣。”

儘管沒出什麼特別利好的政策,但是中江自始至終為蠶產業提供優質服務,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企業在蒼山規劃建設蠶桑加工園,解決產品加工升級的問題,為業主和公司減少中間環節。與此同時,整合中央財政資金、地方涉農支農資金、業主自籌資金,共計12.36億元,打造12萬畝現代蠶桑產業園。

由千家萬戶栽桑養蠶到業主和公司規模建園發展現代蠶業,中江蠶桑業的發展再次迎來春天!到去年底,中江縣桑園面積已達3萬餘畝,其中30畝以上成片桑園1.5萬餘畝,專業化小蠶共育室78處,大蠶省力化鋼架大棚30萬餘平方米,發種量恢復到1.5萬張。預計今年發種量將達3萬張。


審核:聞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