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焦慮和恐懼助防疫,宅家最安全,留學生非緊急不需回國

3月26日晚間21時,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邀請“網紅張爸”張文宏教授在線解答留學生、華僑華人抗疫問題,央視新聞予以直播,在近2個小時的直播中,張教授的解答讓很多留學生吃了“定心丸”。

​張文宏:焦慮和恐懼助防疫,宅家最安全,留學生非緊急不需回國

建議非緊急不需回國

對很多留學生關心的是否需要回國的問題,張教授認為拋開其它因素不說,要看個體的具體情況。基本的前提是你目前有這個必要回國嗎?如果學業已經完成,在美國至少一段時間內無事可做,那可以考慮;如果有學業任務,回來也是學習,可能不久後就開學了,那就最好呆在房子裡,少外出就行。

此外,還要考慮到回來的風險。在密閉的機艙內10多個小時,途中風險很大;其次是入關的時間比較長,訂航班也不容易;三是回來必須隔離14天。如果經過這麼一折騰,但你可能1個月後又要趕回美國,那就要綜合評估一下,回來是否有這個必要。


​張文宏:焦慮和恐懼助防疫,宅家最安全,留學生非緊急不需回國


退一步說,如果你是健康的,呆在美國注意防護,沒任何問題;如果你有某些症狀,你也不願意把這種風險帶給家人和祖國母親,何況美國的防疫政策也發生了變化。


紐約具備核酸檢測能力

在回答紐約大學小吳同學的問題時,張文宏認為,紐約州現在有確診病例3萬多例,問題嚴峻,全美疫情沒有看到峰值。不過,紐約如果不具備檢測能力的話,哪裡來的3萬多確診病例呢?這說明紐約已經具備了足夠的檢測能力,同時醫生也可以準確區分新冠肺炎和流感。換句話說,病例數少的地方,有可能不具備檢測能力。病例數很多的地區,人們不需要為檢測擔心了。


​張文宏:焦慮和恐懼助防疫,宅家最安全,留學生非緊急不需回國


從總體上說,紐約有足夠的醫療救護能力,這種能力超過德國,遠超英國和意大利,因此,即使是留學生和華人華僑出現情況,也不用太擔心。

至於其它地方,如洛杉磯、華盛頓、鹽湖城等城市,目前病例本來就不多,風險相對較少。


美國最快兩週天或出現拐點

針對華人華僑和留學生關於美國何時才能出現疫情拐點?張文宏分析,現在美國所有醫學政策背後都站著專業的團隊。各地方疫情為何出現不同呢?美國的特點是美國各個州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政策不同,因此美國各地早期出現不同步,這非常正常。


​張文宏:焦慮和恐懼助防疫,宅家最安全,留學生非緊急不需回國


全世界很多地方的拐點都能計算出來,就是計算傳染病基本傳染數R0值,目前意大利新增數開始下降。美國的高峰取決於美國對最近非常嚴厲的緊急事件的響應。比如美國鹽湖城,在僅有300例確診病例時實施緊急措施,可以有效阻斷傳播。早期病例上升期是最佳時機,錯過後,美國有些社區已出現了社區傳播。

病毒阻斷主要看美國的政策策略是否執行到位。美國疫情有比較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執行到位,原則上10天到14天可以看到新增病例數的降低。慢一點的話,4個星期會出現拐點,但事情就更加麻煩了。


“宅”在房裡仍是上策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留學生怎麼辦?張文宏認為,“宅”在房裡仍是上策,不要像美國青年一樣到處瞎混。

​張文宏:焦慮和恐懼助防疫,宅家最安全,留學生非緊急不需回國

張教授認為,中國人最大的優勢就是勤勉,還有就是此前信息傳遞帶來的“焦慮”和“恐懼”,這恰恰為廣大留學生和華人華僑的抗疫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數據也顯示,目前美國感染的7萬個病例中,華人華僑的比例極低,這也正說明了自我的防疫意識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在最後,張教授還是提醒廣大留學生,你們是祖國的未來,人類的希望,在病毒面前,完全有能力做好防護,為抗疫出一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