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收藏一辆慈禧坐过的汽车,奔驰公司想高价收回,为何被拒绝了?

灵感猎人-年轻的心


这种东西放在中国就是文物,不是他们奔驰公司想回收就能回收的。那么这辆汽车到底有什么样的命运呢?



慈禧太后的车不是奔驰,而是这个牌子

从颐和园东门进入,不远的地方就是德和园。这里是清宫后妃看戏的地方,后来被当成了清宫后妃用品的展厅。走进展厅当中,不仅可以看到帝后、嫔妃的生活用品,还可以看到一辆汽车。

这辆汽车已经经过了100多年岁月的洗礼,车厢由黑色木材打造,车轮和车辐条也都是木制,不过车灯倒是铜质的,轮胎也是实心的。之前的都是三轮汽车,而这辆摆在展厅当中的则是四轮。

与其说他是一辆汽车,不如说他是一辆敞篷的四轮马车。整个汽车设置成两排座位,前排只能供司机一人坐下,后排倒是坐得下两个人。车厢的上方有简单搭建的车棚 ,然后周围垂有布装饰品。

然而一辆汽车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发动机,这辆汽车的发动机别出心裁的安装在了乘客的座位下面。后来经过专家考证,这台汽油发动机是一台横置式气缸,最大可以达到10马力。

100多年前能够制造出十马力的汽车,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而且最高时速也可以跑到每小时19公里。虽然这辆汽车的模样很老旧,但是它的很多原理和现在的汽车相差不大,可以说是最简易的汽车了。

在这辆汽车的前面有一个牌子——慈禧太后的座驾,系袁世凯献给慈禧太后的贡品,乃是奔驰汽车的二代产品。


从这个牌子里面可以有三个信息。第一,这辆汽车确实是慈禧坐过的。第二,这辆汽车是在慈禧太后过大寿的时候由袁世凯进贡。第三,这辆汽车是奔驰的二代产品。

虽然慈禧太后代表着晚清封建势力的最高掌权人,但是不代表她完全不能接受新事物。当年摄影技术传入中国的时候,慈禧就喜欢了摄影。她经常让别人给她拍照,因此清皇室当中,慈禧的照片最多。

据说这辆汽车之前一直存放在故宫里面,后来才被转到了颐和园,然后一直保存至今。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很多机械设备已经锈蚀无法运转,而且一些零件也找不到了,如今只不过是一堆废铁。

在1976年的时候,颐和园的工作人员整理仓库的时候,重新发现了这辆车。然后把这辆车进行大修改之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还原。因此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才看上去这么的“新”。

慈禧的座驾到底是不是奔驰?其实不是

仍然有一个比较争议的问题,就是这辆车真的如牌子上面所写——奔驰的二代产品吗?其实根据有关的研究,这辆车很有可能并不是奔驰的二代产品。

尽管由于年久失修,很多部位已经腐蚀看不见标志了。但是在车子车垫子上,仍然可以看到有一些模糊的英文字迹——DURYEA(图利亚)。这个名字到底是当时奔驰给汽车起的名字,还是说当时的一家汽车公司?

据说后来德国的奔驰专家来到中国游玩的时候,在颐和园看到这辆汽车,非常兴奋的断定他就是奔驰的二代汽车,然后想要花费重金把它买回去。但是被拒绝了,别的先不说,能给放进颐和园的肯定就是古董。(感觉是谣言)

但是我国专家研究指出,这辆汽车并不是奔驰的二代汽车,因为奔驰公司根本就没有同一车型。为何能够这么肯定呢?

因为我国的交通部在1983年的时候曾经出访德国奔驰汽车博物馆,从他们那里拿来了一本画册。画册当中记载了奔驰所有的汽车型号,但是根据比对发现,并没有同款的车型。

那么到底是美国的图利亚,还是说别的车型。后来根据专家考证,这辆车的生产日期应该在1896年,而且同一型号的汽车应该有13辆。

是由美国的E.查理森利和J.法兰克兄弟纯手工组装,还从这13辆汽车当中,挑选了两辆去参加英国的汽车大赛,甚至还赢得了第1名。如果真的如专家考证的话,那么这辆汽车要比福特汽车还要早。

那么这辆车到底是怎么进入中国的呢?有人说是在1901年的时候,这辆汽车通过香港进口到中国。也有人说是在1902年的时候,一名匈牙利的商人,通过上海引进的进口车。


袁世凯趁机献宝,最后却闹了笑话。

后来袁世凯打听到了这辆车的下落之后,花了高价从商人手里买了过来。当时正处于慈禧太后大寿,基本上中国的古董,慈禧太后都见过一遍。唯独外国来的西洋玩意,更加能够吸引太后的兴趣。

于是袁世凯投其所好,就送给了慈禧太后这辆车。但是大臣看到之后,惊呼万万不可。为何这样呢?因为司机开车就在前面,慈禧太后坐在后面。如此一来,岂不是大不敬?

但是经过后来考证发现,慈禧太后还是坐上了这辆汽车。而给她当驾驶员的人,名字叫做福岭。那么慈禧太后到底是怎么答应的呢?原来她让这名司机跪在前面开车。

只见司机非常为难的告诉她,这样根本开不了。而且旁边大臣一劝再劝,最后慈禧太后只是坐上去过了一个瘾,结果也没有开成。那么为何都说这辆车是奔驰车的二代呢?

其实是当时一位专家的口误,1979年的时候, 一位专家准备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汽车篇。他曾经前往颐和园考察这辆汽车,现场猜测这辆车是奔驰的二代汽车。

但是也只不过是自己的猜测,就被当时的记者断章取义,发到了报纸上面。等到他想证明的时候也来不及了,结果越传越广。


史之策


慈禧太后掌管着大清朝最后的皇权,当时从西方涌进了许多新鲜玩艺,老佛爷虽然有着陈旧的封建思想,但是对一些新鲜事物依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她并不完全排斥。比如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许多关于慈禧的照片,当时照相机也是新鲜事物之一,慈禧对相机情有独衷,常常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让摄影师给自己拍照留念,所以慈禧留下的照片是最多的。


因此许多人常想着法讨老佛爷欢心,一次慈禧过生日的时侯,袁世凯为了给老佛爷献上与他人不一样的礼物,煞费苦心,居然真的被他找到了当时绝无仅有的一件新鲜玩艺儿--小汽车。

据说这辆小汽车是美国的查理森利和法兰克兄弟俩纯手工打造出来的,在1901年被一位匈牙利商人通过香港运进了中国。袁世凯知道以后,辗转找人花大价钱从商人手里买了过来,只为博慈禧一乐,袁世凯为了讨好慈禧真是用人良苦啊。

慈禧看到这辆小汽车非常高兴,她自问也是见多识广之人,但是这种新鲜玩意还真是第一次见。听说它能一小时跑十多里地,惊讶地问“这得给它吃多少草料,才能跑这么快啊。”当然当时也无人能为慈禧给出一个正确的解释,只能找些别的话搪塞过去。

既然有了新汽车,总要带慈禧出去转转,这时又闹出了笑话,给慈禧开车的是一位叫孙富龄的司机,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司机要坐在慈禧前面,这让老佛爷很不开心,居然有人胆敢坐在她的前面,这太不合规矩了,大臣也觉得这样有失皇家体面,于是便要求司机跪着给老佛爷开车。可是这样根本没法开车,于是袁世凯向慈禧说明了情况,没办法慈禧只能让司机坐在她的前面,自己坐在了后面的驾驶室里。

可是有一天却出了一件大事,从此以后这辆小汽车就被关了禁闭,再也没有被使用过,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一天孙富龄因为开心喝了一点酒,偏偏这时慈禧想坐车出去逛逛,那时对酒后驾驶也没有什么法律规定,孙富龄也不知深浅地开着车带着慈禧出去了。

没想到车子刚开出没一会儿,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一个小太监,说实话司机的驾驶技术也就一般,驾龄也比较小,没有遇到过这种突发情况,惊慌之下,居然把油门当刹车踩了下去,车子一下窜出去,把小太监也撞死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死个小太监不算什么,就算他不被撞死,最后也要治他个冲撞凤驾的死罪。关键是当时的车没有安全带,慈禧她老人家也被甩了出去,所幸没受什么大伤,只是一点皮外伤。这还得了,这可是天大的罪过啊,司机罪不可恕,最后也被治了罪。

袁世凯一看,自己处心积虑献上的小汽车居然闯了这样的大祸,觉得很没面子。这辆小汽车慈禧肯定是死活也不会再坐了,最后被销毁永远关进了小黑屋,小汽车只辉煌了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被五马分尸了。


后来颐和园的工作人员在仓库里发现了这辆小汽车,把它整修一新做为古董进行展览。奔驰公司的专家在颐和园见到了这辆汽车,曾想花重金买回去,但是关于它是否真的是奔驰公司生产的也存在着争议,因为在它的车子上还有一串不是奔驰公司的英文标志。而且不管怎么说这辆汽车也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所以没有同意奔驰公司的要求。

这辆车被保存了下来,慈禧也算是中国历史上乘坐汽车的第一人,这也证明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汽车已经进入了中国,所以它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一直被保留下来,就算是有人想买也不会卖的。(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千水千山


1902年慈禧65岁大寿,袁世凯花了100百万两银子买了一辆洋车进献给慈禧,慈禧令人开车去兜风,兜完风兴奋的償了司机一碗酒后,又令司机继续开。司机珍着酒性开足了码力,很高兴的直往前飘,在前行的路上发现有人,不知道司机把刹车当油门了还是怎么的了,把人撞死了。大臣们认为这车很不安全,提议慈禧不要坐的好,而且开车的人屁股对着老佛爷,很是不能体统,慈禧也是这样认为,就这样车被放进了库房。



再后来把这辆车搬进了博物馆,奔驰公司听到消息后派人来看,通过一般查看说出这车是奔驰的二代汽车,希望能高价回收,给出的价是十辆最新型的奔驰车。结果我国果断的拒绝了,我国专家说这车的确是奔驰车,但不是奔驰公司生产的,车上刻着DURYEA,意为杜里埃。


杜里埃是美国汽车之父,也就是说这是美国制造,也是从美国进口的。车身由手工制造,由铜、木相结合,看起来很高贵,这种由手工制造而成的车总共只有13辆,慈禧坐过的这辆是13辆车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其历史意义非凡,所以不可能让奔驰公司收购。


史来快克


2005年8月8日,德国奔驰公司和北京汽车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成立北京奔驰汽车公司。合同签好以后,双方人员一同游览北京故宫。

当时慈禧的一辆“坐骑”正在故宫展出,德国奔驰公司的总裁发现这辆老爷车后惊喜不已,声称这是奔驰公司生产的第二代产品,提出用十辆精品奔驰汽车换回这辆老爷车。

这事惊动了上级领导,经过一番研究,中方断然拒绝了奔驰公司总裁提出的要求,这到底为什么呢?



首先中方人员指出,慈禧的老爷车并不是奔驰公司生产的。中方人员指着慈禧的“老爷车”标牌上的字母让奔驰公司总裁看,只见上面刻着“DURYEA”,翻译过来就是“杜里埃”。

“杜里埃”是个人名,号称美国汽车之父,而慈禧的这辆老爷车,是光绪二十六年(1901年),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为讨慈禧的欢心,用一万白银从美国进口的洋车,在慈禧66大寿时当做寿礼送给了慈禧。

当然这辆汽车命名为“杜里埃”,其实并不是他本人制造的。据说是美国马萨杜塞州的查理森利和法兰克兄弟俩设计的并纯手工制造的。

还说袁世凯是通过熟人从兄弟俩处购买的。讲真它是我国第一辆进口汽车。



慈禧的这辆老爷车虽然是木质车厢,但在当时来说是罕有的奢侈品,要知道慈禧对物质追求很高,比如她的洗澡盆是镀金的,她的收藏品是价值连城的。

亲们脑补一下她的翡翠西瓜和夜明珠,不是独一无二她还不稀罕呢!

现在看这个老爷车是有点寒酸,“枣木轴、柳木代”。发动机安置在乘客座席下面,前排是驾驶员,后排只能坐两名乘客,最高时速每小时19公里,这和现代豪华的奔驰汽车没法比。此一时彼一时,其实两者之间也没有什么可比性。

慈禧对袁世凯送的这份寿礼相当满意,我们都知道慈禧喜欢四处游览。有了这个代步工具,她迫不及待的要出去观光旅游。

但是当时国内谁也没见过这个洋玩意儿,更别提有人会驾驶了。玩不转等于一堆废铁,袁世凯急忙从德国招了一位驾驶员。



慈禧高兴的坐到了汽车后面,旁边坐着李连英。当德国司机坐到前面座位时,慈禧不高兴了。李连英善于察言观色,马上呵斥司机到后边去。

德国司机蒙圈了,后面没有方向盘。

此时袁世凯急忙向慈禧进行解释,慈禧终于明白了。

最后她对袁世凯说,“以后再买汽车要买方向盘安在后面的,记住啊!”袁世凯唯唯诺诺答应着。

德国司机发动汽车,汽车一溜烟儿跑了起来。慈禧喜不自胜,高兴的说,“跑这么快得吃多少草料啊?”德国司机心中暗笑“这老娘们,真是土老帽。”




德国司机说“它不吃草,只喝油”。慈禧似懂非懂点了点头。

从此慈禧每天要出去遛一遛,时间长了,她对洋人开车不放心,于是就培养了一个中国司机,他的名字叫孙富龄。

自从孙富龄学会开汽车以后就代替了德国司机,孙富龄有个不良嗜好,那就是喜欢喝酒。

有一次,孙富龄喝得晕晕乎乎,正好慈禧有兴致出游,喝了酒的人都胆大。老孙开的车飞快,最高时速竟达到了25迈。

当时吓的慈禧只喊“开慢一点,开慢一点”,老孙发酒疯越开越快。最终躲闪不及,撞死了一个小太监,事后老孙被关了5天的禁闭,扣了一个月的薪水。



从出事以后,大臣们上书慈禧不要再坐这辆车了,说是出于对太后的安全。再加上汽车只会有人开没人会修,毛病三天两头不断,慈禧本人腻歪司机也腻歪了。最终一年后,这辆老爷车被闲置到了后宫。

说完这辆车的来历,咱们再说说中方代表为何拒绝高价出售。

中方代表主要出于这辆车的文物价值,十辆精品奔驰汽车价值怎么也在上千万,但这辆老爷车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中国是泱泱大国,但是许多文物和古董都被外国人收藏,将来儿孙学历史要到外国去考察,这是对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古国的嘲弄。

文物不能再生和复制,它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它的价值在于体现晚清历史和美国汽车的制造史,在中国的文物逐渐回归祖国情况下,中国没有理由再把自己的文物高价出卖,这就是我的答案。


秉烛读春秋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故宫收藏一辆慈禧坐过的汽车,奔驰公司想高价收回,为何被拒绝了?”

这辆汽车现在就收藏在故宫的清宫后妃用品的展厅内,据说,当年德国的一名专家到我国来游玩时,在看到了这辆古董汽车后非常兴奋,认为这车是奔驰公司的早期产品,并且还愿意出高价回收,然而,他的这一请求却遭到了拒绝。这究竟是为何呢?

据说,这辆汽车是袁世凯送给慈禧太后的66岁贺礼,当时慈禧还让的德国的司机师傅开车拉着老佛爷兜了一圈,慈禧感觉不错。当时就问德国司机:“这车跑得这么快,肯定得吃不少草吧!”德国司机回答说:“这车只加油,不吃草”。慈禧便点了点头,好像明白了。

后来德国司机走后,专门为慈禧训练了一位御用司机,开着小轿车在宫里到处玩,但有人说,一个开车的怎么可以和慈禧太后平起平坐,并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太不像话了。慈禧听后觉得有道理啊,于是慈禧便下令让司机跪着开车。不难想象跪着怎么开车呢?司机为了保住脑袋,于是便故意将汽车鼓捣坏,慈禧从此也就不在做汽车了,就一直被搁置起来了。

德国奔驰汽车博物馆里有奔驰汽车的所有型号,唯独没有慈禧太后坐过的这一辆车,所以奔驰公司很想花大价钱回收。然而,这辆小汽车和德国奔驰公司其实根本就没有关系,是1896年,由美国的一对兄弟纯手工组装而成的,全球仅有13辆,绝对的是限量版美国货。

而且在车坐垫下还有“图利亚”的英文字母,所以,这车不是奔驰公司生产的,说是奔驰公司早期产品的说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因此,奔驰汽车博物馆也不可能有这款车了,自然也不会在奔驰公司早期产品的画册中。所以,我国自然也没有理由将其转让给奔驰公司了。

更何况,这辆车已经是文物了,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它承载了历史的记忆,意义非凡,并且也不是奔驰品牌的,所以,就算德国奔驰公司出的价再高,我国也没有同意的理由啊!被坚决拒绝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大史官


慈禧太后坐过的汽车,时至今日,早已是一堆废铜烂铁,但,奔驰公司高价回收,还是被婉言拒绝了,想必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

1.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果

在慈禧太后67岁生日的时候,为了赢得太后的欢心,袁世凯花费了一万银元购买了这辆汽车。其实,用现在的眼光看,这辆汽车极其简陋,除了汽车发动机和铜制车灯以外,其余部件都是木头做的,从下面的相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就连车轮也是木制品。

同时,这辆汽车的气缸不同于现在的燃油发动机,马力很小,时速不过20Km/h。

但是,在当时的大清朝,除了八抬大轿、十六抬大轿之外,略显身份的就属马车了,所以,这辆不用人工推动、也不用马车牵引就能自动行驶的四轮汽车,很是能够赢得国人的口味,就连见多识广、宝物众多的慈禧太后看到后,也连连叫好。可见,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辆汽车是科技创新的产物,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新生事物。

2.见证了大清国的迂腐和荒唐

大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仅严重阻碍了大清与世界的交流,也阻碍了大清科技创新的步伐,甚至面对新生事物,冷眼相待。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慈禧太后第一次见到这辆小汽车不用马拉动就可以“嗖嗖”的往前走,于是,慈禧太后惊讶道:“嘿,这车跑的真是快啊,这得吃多少草啊”?

说罢,太后就想坐上去感受一下,正当太后在车上悠哉乐哉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个现象:车上的马夫怎么敢在自己前面坐着开车,这没大没小的,成何体统?随即,太后命令马夫:“你给我跪下,谁让你坐着的,给我跪下开”。马夫这下可懵了,跪着怎么开?又是离合、又是油门的,万一把控不好,岂不酿成“特大”交通事故。但是,太后开了尊口,自己又不敢不从,于是,只能跪下来开车,但是,膝盖不像脚丫那样灵活呀,够不着油门和离合,所以,车子就熄火了。

好在众人劝到:“老佛爷,您看这车太危险了,您是大清国本,为了国祚社稷,您还是坐轿子把”。慈禧太后自己也感觉这车危险系数太高,于是顺势到:“好吧,让人把十六抬大轿抬过来”。于是,慈禧太后又改乘了自己的十六抬大轿。

那么这辆汽车那,也就被放在了颐和园一个小角落里,从此被封存起来,再也没有发动过。这不仅仅是封存的汽车,更是封存了大家接待新生事物的思维意识,凸显了大清国当权者的固步自封。

3.德国奔驰车,还是美国图里亚车?身世成谜!

从史料记载来看,大致可以确定两件事情,一是这辆汽车是袁世凯送给慈禧太后的;另外一件是这辆汽车产自1896年,距今120多年。至于这辆汽车是什么牌子的,产自哪里?我们无从而知。但是,目前有两种流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这辆汽车产自德国,是第二代奔驰小汽车,同时,1976年的时候,有3位奔驰公司的工程师来到北京参观,他们也一致认为这辆汽车就是第二代奔驰小汽车,于是,这3位工程师愿意用10辆新奔驰去换这部“太后车”,但被委婉拒绝了。

因为,这种说法也不足为据。奔驰公司有个习惯,他们会为早期制造的产品造字画册,但在产品画册中并没有找到这款车,同时,这辆汽车的座垫下方刻有一连串英文字母,翻译过来也并不是“Mercedes-Benz(奔驰的英文名)”。所以,这车应该另有出处,因此,我们也就更加没有理由让奔驰公司回收。

第二种说法是,这辆汽车产自美国,由美国人组装,是图里亚牌汽车。但是,这种说法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所以,众人也不敢完全确定是不是美国图里亚车。

可见,这辆身份成谜的汽车,给世人留下了不小的研究难度,所以,这也是一个拒绝回收的理由。

由此可见,这辆早已腐朽得不成样子的汽车,是多么的不平凡,从它当时的“隆隆”声中,我们可以倾听到历史的呼唤;从它车轮辗过的痕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变迁。它,就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历史符号,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


以上为个人拙见,欢迎各位在评论区补充,当然,也期待大家的吐槽!


读史三悟


慈禧虽不是皇帝,却行使了半个世纪的皇权。这老太婆可不敢小觑,国家大事儿整不了,挥霍起来却首屈一指。就是权大钱多,你有何招?

据说还很新潮,乐意示范一些新奇玩意儿。很多人为了攀附权贵,想方设法的给她整一些有价无市的东西。

当时西方的很多洋玩意也流入中国,比如电话、相机啥的。那会儿的相机使用起来还会放“烟雾弹”,但是慈禧就对此非常感兴趣。经常收拾的“甜甜美美”的去照相,所以她的照片存世很多。

慈禧生日的时候,袁世凯给整了个意外之喜---当时中国人都没见过的小汽车。这车纯手工打造,是美国汽车之父杜里埃兄弟设计制作的。1901年时由一个匈牙利商人经香港引进中国来的。袁世凯得知后重金收购。

现在看来并没有多高大上,就像个四轮电动车。连玻璃都没有,四面漏风。车有前后两排,空间也不大。六根立柱支撑起上面的一块板,这就是车顶了。周围还吊着花穗。

其实装饰都是次要的。主要人家这是动力驱动的,不是人力车。这在当时来说已经非常高端了。

慈禧听说这家伙一小时能跑十好几公里呢,惊奇地说道,这得喂多少草料呀?它跑这么快不累吗?别笑,说你呢。其实当时慈禧身边儿也没几个懂的,懂也不敢言语呀,只得岔开话题。

慈禧问袁世凯这车跑起来也要轨道吗?因为1888年的时候,有人给慈禧整了个小火车,还为此耗费巨资修了1500米的皇家专线。但是慈禧好像对小火车不感冒,跑起来嗷嗷直叫,动静大,还只能在固定线路上跑。

袁世凯赶紧说,这小车儿不用轨道,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慈禧一听,开心的说那就好,那就好。

慈禧培训了个专职司机,但水平也是个二把刀。慈禧没事儿就得坐着这车出去兜兜风,刚开始还闹了个笑话。慈禧一看司机坐在自己前面,一下就不高兴了。岂有此理?敢在我前头晃荡。

不行。你让司机到我后头去。众人傻眼了,那咋开车呀?袁世凯如此这般解释了一通,慈禧才勉强同意。

同意司机在前头,但是你坐着就是大逆不道。慈禧命令司机跪着开车,啥?跪着,难道用嘴操作吗?又解释了一番,车才开出去了。



有一回慈禧难得消停。司机忙里偷闲喝了两盅,可就在这时慈禧要用车呢。那会儿也没啥禁止酒驾的,这二把刀司机也胆儿大,拉着慈禧就走了。

开着开着,忽然前头蹿出一个小太监。把司机吓了一跳,忙乱中把油门当刹车踩了。撞死了小太监不说,由于惯性,慈禧也飞出去了。

好在只是皮外伤。但慈禧受了惊吓,再也不想坐这破玩意儿了。慈禧不坐,再也没人敢坐,于是这先进玩意儿也就搁置起来了。

直到后来,颐和园的工作人员在仓库里发现了这辆车。修整了一番,拿出来供人参观。

2005年,德国的奔驰公司在北京成立了合资公司。双方人员去故宫游览,奔驰的老板正巧看到了这辆展览的车。他仔细端详,越看越喜欢。他说这是奔驰公司早期出的产品,愿意用现在的10辆奔驰换回这辆车。

被中方当场拒绝。首先你这不是忽悠人吗?这明明是美国杜里埃兄弟手工打造的,咋成你奔驰公司的早期产品了?再说这是历史文物,它见证了慈禧那一段历史,留于后人参观也是很有必要的。不管多少辆奔驰都不能换,这压根不是钱的事儿。


说史听涛


看了下面这些答主的回答真是想吐,现在这世道,搞历史真是没有任何门槛,什么阿猫阿狗都敢上来乱吠一通,也正是服了。

试问你哪只狗眼看到慈禧太后坐过汽车了?又从哪条档案记载上说慈禧太后坐过汽车的?说故宫博物院放着一辆慈禧太后坐过的奔驰古董车,你给我造一个试试?

尽特么虾扯弹。

有人说,颐和园摆着一辆奔驰古董车,这个我没有见过,即使有,又怎么证明那是慈禧太后坐过的古董车?阿猫阿狗买辆古董车塞进颐和园,就算是慈禧太后坐过了?

可以明确的说,说慈禧太后坐过汽车的是德龄伪造的,其中说慈禧太后坐车时司机不得不跪着开车的段子,就是她发明的。

问题是,德龄算个什么东西,她说的话也能信?

德龄,父亲是旗人,后在法国做外交官,取了使馆内的法国女佣,生了一子勋龄、两女容龄和德龄,这就是中法混血儿罢了。

勋龄、容龄且不说,这个德龄,说是国籍中国,其实和外国人没有两样,她从小在法国长大,连中国话都说不利索,中文就大字不识几个

大约在1904年-1906年左右,德龄回国后一度入宫侍候慈禧太后,得以知道一些宫内信息,但问题是,德龄对中国事务毫无了解,写出来的东西漏洞百出,令人笑掉大牙。

简单说,德龄的母语是法语,之后的常用语是英语,她后来嫁的老公是美国人,中文对她来说就是外国语,中国对她来说基本也是外国,她的思维、习惯等等,全是外国。

德龄写的那几本小册子,基本是以外国的视角来写的,而其无知程度,甚至比同时期的那几个混账外国记者更加卑劣。

那几个外国记者,写什么荣禄是慈禧太后情人之类的,最起码他们对中国历史有所研究,即使瞎写也不敢胡乱编造,而容龄之流,就是和那些写慈禧太后是她情人的洋垃圾一样,正是肆无忌惮。

更可憎的,是德龄在小册子中随意编造历史,什么慈禧太后坐火车去东陵祭祖等等, 完全没有的事,居然在她笔下煞有介事,写了好几个章节。

如此肆无忌惮,正是无耻下流到了极点。由此,她编造这个所谓慈禧太后坐汽车、司机跪着开车的段子也就不奇怪了。

试想,就这种人的智商,她编的东西,你能信吗?跪着开车?你给我看一个试试!

最后总结,从来没有看到任何正式记载说,慈禧太后曾经坐过汽车,近代不过一百年的事情,用不着说什么“据说”、“据说”,没有那么多据说。这种东西,一查即知。

需要补充一下的是,慈禧太后坐过火车,但一辈子就坐过一次,这就是1901年从西安回銮时,在袁世凯的安排护送下,从保定上车坐到京城下车。

这次的坐火车,时间很短,不过三个小时而已(要做坐轿得要三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慈禧太后坐过的这辆花车(特别装饰的车厢),1927年张作霖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时,坐的就是这辆。

由此可知,慈禧太后根本就没有坐过什么奔驰车,也不曾拥有过什么奔驰古董车,什么奔驰公司想要买回之类,都是虾扯弹的事。

那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者,闭上你们的鸟嘴吧。


坑爹史册


且不说历史背景,先就事说事的论论奔驰公司高价回收这事,就目前收藏界的行市,慈禧太后用过的马桶都是无价之物。


更别说是一辆极具历史价值的小汽车,再看看奔驰公司出的筹码,笼统的说就是10辆最贵车型的小汽车。

笔者也不怎么懂豪车,最贵的那就先往奔驰出的迈巴赫上靠,算上关税啥的七八百万,十辆的话也就在七八千万的样子。

七八千万就想买一件货真价实的国宝级文物,一个鸡缸杯都破亿了,这么大一物件,才给几千万,想想都不可能答应。

再说了文物是不允许买来的,更何况是国宝级文物,这看着是一辆名不见经传的破车,全身木制,就连车轱辘、车辐都是,在当下根本上不了路。

万一发生交通事故,必然是粉身碎骨,但车不可貌相,有的车存在是因为它有使用价值,但有的存在它根本就不是为了用,附着在它身上的历史价值,那是民族瑰宝一样的东西。

历史文化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小小一辆车,可以让人真真切切的看到那个时代,看到那个时代的人及它背后的故事。


这是很见晚清政治生态的一辆车,他的出现说白了就是一种巴结讨好的结果,直隶总督袁世凯为获慈禧太后扶持,花10000大洋专门从国外进口过来的。

在那个年代配置最好的的车,不仅如此,慈禧太后还真做过这辆车,而且不止一次,还出过车祸,气的她让司机跪着开车。

关键是跪着开车,握方向盘倒没什么问题,但如何踩刹车却是个要亲命的事情,因此伺候慈禧太后的司机,在大领导身边惯了。

也是眼皮子活泛脑子灵光的人,这不是作死嘛,他死了不要紧,要是带着把慈喜太后捎走,诛九族是跑不了了,因此一不做二不休,油路一堵,车坏了。

我不开,你不坐,大家都歇菜完球,这辆车背后承载的是新旧碰撞时期最高领导人的思想和眼界问题,是人们认识那段历史的一面照妖镜。

看得见忠奸邪恶,是少有的稀世珍品文物,不是拒绝奔驰公司回收,而是根本没商量,国宝谁卖谁是卖国贼!


历史三日谈


慈禧十分喜欢新奇的产品,手下人自然也投其所好。在1901年慈禧过大寿,袁世凯花重金购买了一辆小汽车并作为礼品献给了慈禧。

中国第一辆汽车的经历

这辆汽车可以算是中国的第一辆汽车,车身全部是由手工打造,前排坐司机,后排加软垫坐乘客。为了遮风挡雨,还在车身上安装了一个顶篷,同时还布置上了很多装饰品。

这车每小时最高能跑19公里,在当时算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了。

这样新奇的玩意让慈禧很是高兴,当场就决定试驾,可是当时中国并没有会开车的人,只能由德国司机驾驶。

但慈禧对外国人很不放心,因此下令找了一批人学习驾驶汽车,在这些学习开车的人当中,一个叫孙富龄的人脱颖而出,成了慈禧的御用司机。

不过之后因为在宫中驾车撞死了一个小太监,再加上慈禧觉得一个地位不高的奴才,竟然还能和自己同坐,这让她觉得心中很不舒服,等到新鲜劲一过,慈禧还是坐回她的十六人抬大轿。

自此中国的第一辆汽车,就此在皇宫的仓库里度过了一段幽静的岁月。


德国企业想要收购这辆有百年历史的汽车

在建国之后,这辆有着悠久历史的汽车被转移到颐和园,而德国的奔驰汽车公司代表曾在1976年前来参观过这辆汽车。

他们对这辆有着百年历史的汽车很感兴趣,而且还宣称这辆汽车正是产自奔驰公司,是在1899年生产的第二代奔驰汽车。

之后奔驰公司对外公布打算用十辆最新的奔驰汽车换这辆古董车,但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了,我方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项交易。

不过也有传闻称这辆汽车不是出自奔驰公司,而是美国的设计师制造。至于奔驰公司为什么乐衷于收购这辆古董车,自然也是为了间接的打广告。

以十辆新车换这辆古董车,不管交易成不成功都很划算,不成功也可以大肆宣传一波奔驰的历史,成功了还可以获得一辆古董车。


我国之所以拒绝奔驰汽车的交易,也是因为这辆汽车对我国而言很是不同,它是我国的第一辆汽车,具有很高的历史收藏价值,其历史意义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