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中被蜀国大军围困,陆逊未马上发兵相救的吴国将领是哪位?

用户1151944234237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亲率大军讨伐孙权,由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等率领,沿长江、出巫峡,收复东吴所占领的巫县(今重庆巫山北)、秭归,直扑重镇江陵。由于《三国演义》的普及,读者朋友都认为刘备此次是倾巢出动,动员兵力达七十万。实际上,此次刘备出征的兵力仅四万余人。

刘备自秭归出发的时侯,治中从事黄权曾向刘备建议道:“吴人悍战,而水军沿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应该说,黄权的这个建议是比较周到的。蜀军顺东而下,进军容易,撤退难。黄权自愿领兵试探吴军虚实,让刘备率领大军镇守后方,一旦有失,不至于全军覆没。但刘备听不进黄权的建议,反而把他调到江北,任命为镇北将军,以防备曹魏。后来刘备兵败,黄权后退无路,只好投降了曹魏。

从巫峡到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东),有六七百里地,江岸两侧,高山入云,地形情况非常复杂,如果战争失利,前后敌兵,后无退路,乃兵家大忌。但刘备偏偏选择了这个地形与东吴作战。公元222年二月,刘备的军队推进到夷陵,舍舟登陆,在江岸南侧,结营扎寨,“连营七百余里”,把军队配置得非常分散,导致战斗力被严重削弱。为了逼迫东吴主帅陆逊出战,刘备派兵合围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之侄,因此吴军诸将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带兵有方,素得士卒之心,而且夷道城坚粮足,所以陆逊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这样可以集中兵力对付刘备。

刘备亲率主力驻扎于夷陵猇亭(今湖北宜都北,长江北岸之古老背),派将军吴班向吴军挑战,东吴陆逊却集中五万优势兵力,坚守不出。刘备自兴师以来,已达七八月之久,将士锐气消磨,疲惫不堪。当年六月,陆逊乘盛夏之际采用火攻的战术,向蜀军发起进攻。东吴将军各执一火把,全力出击,大破蜀军前锋,暂蜀汉大将冯习、张南。刘备退保马鞍山(今湖北宜昌市西北六十里),陆逊穷追不舍,蜀军又折损了近万人。刘备连夜从马鞍山突出重围,退到秭归,再从秭归退到白帝城(今重庆奉节东)。陆逊纵兵追击,连破蜀军四十余营,直到巫县才止。夷陵之战,蜀军大败,史称蜀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飘流,塞江而下”。刘备退到白帝城不久就一病不起。

夷陵之战结束后不到三四个月,魏主曹丕兵分两路,进攻东吴的濡须(今安徽巢湖南)和江陵。孙权遣使与刘备接洽,刘备派宗玮报聘,脆弱的吴蜀联盟又恢复了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