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假如被嫂嫂潘金蓮勾搭成功,武大郎會是一種什麼結局?

百花爭春我為先


假如啊,假如,武松真的抵不過美色誘惑,真的和金蓮行了魚水之歡。

事後,按照兩人性情進行分析。劇情如下:

床笫之歡過後,武松後悔不已,自認是頂天立地鐵骨錚錚的漢子,卻行了如此不知羞恥有違人倫的醜事,必當擂胸自責,欲拔刀自盡。金蓮見狀,淚目婆娑,死命抱住武松,哀嚎“都是奴家糊塗,惹了叔叔做下這等不知羞的事,可皆因奴家愛極了叔叔,若叔叔自覺無容於世,金蓮也一併去了”,痛苦不已。

武松到底是性情中人,又見金蓮哭的淚如梨花,又是冰肌雪骨美豔動人。一時也不知如何是好。

思索良久,武松終究不是聖人,亦自認為要有擔當,錯了就要認,並不能只怪金蓮,或者她也是可憐人。武松說:“事到如今,我倆便向哥哥認錯,要殺要剮,我武二都認了。”

可以說,武松絕對不會像西門慶那樣,要謀害武大郎,只會認錯,若武大郎要殺他,也認,成全他和金蓮,武松也必將肝膽凃地,感激不盡。

而武大郎也是個逆來順受的性格,最有可能的結局是成全倆人,獨自悲痛離開。

結局可能會這樣,看圖吧,畫面可能會很熟悉。


青年剛木


武松如果從了潘金蓮,武大郎會是什麼結局?

西凌觀點:皆大歡喜的結局。

1、武松的血氣方剛、洪荒之力、綿綿不絕,潘金蓮的吹拉彈唱、嫵媚動人、多彩多姿。兩個人配合的天衣無縫,武家必定人丁興旺。武松也不用落草為寇,逼上梁山。潘金蓮也不用流浪東瀛島,做了小日本的祖先。

2、武松利用其警察局長身份,協助武大郎把炊餅生意做大做強,做到全國連鎖。日進斗金的武大郎,盆滿缽滿,混得風生水起,想要什麼樣的老婆,都是手到擒來。

西凌詩社,專注原創。更多內容,歡迎搜索關注西凌詩社。





西凌詩社


我們知道在小說《水滸傳》中潘金蓮是個非常不守婦道的女人,她身為武大郎的妻子卻和西門慶發生不正當關係並害死自己的丈夫,最後被武松殺死。

但在西門慶之前其實潘金蓮對武松也是有好感的,甚至有意勾引武松。這時候有人就難免會想 如果武松招架不住潘金蓮的美貌 被其迷惑與之發生不正當關係。那武大郎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呢?

【小湮的觀點】如果潘金蓮勾引武松成功,那麼武大郎不會被害死,但武松也絕對不會娶潘金蓮,潘金蓮最終還逃不過悲劇的命運。

這種假設其實並不是完全無可能的,在《水滸傳》中潘金蓮是一位非常漂亮的美女,雖然對潘金蓮的美貌沒有正面描寫,但在《水滸傳》中借武松的眼睛進行了描寫:

“《水滸傳》借武松眼睛描寫道:“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著風情月意。纖腰嫋娜,拘束的燕懶鶯慵;擅口輕盈,勾引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

意思就是潘金蓮不僅臉蛋美豔動人,而且身材也是妖嬈多姿,眼神動作之間更是萬種風情。這樣一個女子是個男子恐怕都會動情三分。而武松剛好是個單身漢,青壯年,渾身上下都是荷爾蒙的氣息。如果在潘金蓮的一再魅惑下,兩個人真的發生什麼不是完全無可能的。

但即便如此潘金蓮仍然逃不過悲劇的人生,原因有三:

第一,武松即便真的被潘金蓮迷惑了,也是基於雄性的衝動,一旦他清醒後必然會立刻與潘金蓮斷絕關係。

因為武松自幼便父母雙亡,他之所以能夠長得高高大大 全是靠自己的兄長武大郎賣炊餅將他供養大。在古代“長兄如父”,武松犯下這種大不敬的行為之後肯定會自責,覺得自己對不起兄長,這種情況之下最可能的就是逃避,一旦武松逃走了,潘金蓮做為一個女子肯定更不敢承認這種事情,也只能繼續跟武大郎一起生活。

第二,封建禮教束縛,在古代封建社會一直都是“男尊女卑”的再加上儒學思想中的“三從四德”根深蒂固。一個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但一個女子如果揹著自己的丈夫“私通”是非常可恥的行為,必然會受萬人唾罵。一個女人一旦身上有了這種標籤,那就是生不如死了。

第三,法度,在古代這種行為也是要受到制裁的。秦漢魏晉時期,“男女不以禮交,皆死”,就是說“私通”是死罪。但到了唐朝之後有所減輕一般是判 兩年監禁。

所以不論是出於法度、道德還是武松的私心,兩個人都沒法在一起!

潘金蓮的悲劇人生似乎從開始就已經註定,她自幼便為奴,即便是嫁給武大郎也是被別人當禮物賞賜的,她與武大郎之間毫無愛情可言。潘金蓮不管是與武松的“暗送秋波”還是與西門慶的“弄玉偷香”都是她對命運不公的一種抗爭,從這一方面也體現了封建體制下女人的悲劇和無奈,有時候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歷史湮滅的足跡


這個電視劇我看過了,潘金蓮就是勾搭武松成功,後來宋江和梁山各位阻攔,後來武松和潘金蓮在江邊雲雨後,武松去買東西,潘金蓮投河了[呲牙][呲牙][呲牙]小時候看的真帶勁!



栩you兮you芳


這個假設很有意思。

也是,英雄難過美人關,英雄也是人,有七情六慾的人。潘金蓮那麼漂亮,武松也必定會多看幾眼。潘金蓮見到英姿勃勃、五大三粗的武松,必定暗暗心動,也很正常。於是潘金蓮就對弟弟武松關懷備至,日久生情,武松就算是塊石頭,也慢慢捂熱乎了。

人啊,只要有了情,有了互相喜歡的感情,什麼條條框框,都完了。

武松和嫂子好上了以後,由於愧疚,對哥哥就更好了。潘金蓮呢,也對武大好起來了。

西門慶等人,儘管對潘金蓮垂涎三尺,因為有武松的存在,都不敢輕舉妄動。

有些民族不是一妻多夫制嗎,就這麼稀裡糊塗的過日子吧。

哈哈哈,很有意思的假設喲!


漫譚文史


《水滸傳》中潘金蓮迫於無奈嫁給了武大郎,夫妻倆日子勉強過得下去,但面對和自己一點都不般配的武大,潘金蓮始終是意難平,心不甘。對於年輕貌美的潘金蓮來說,和武大郎做夫妻是一個心碎不堪的事實。

武松的出現燃起了潘金蓮心中刻意壓制的愛慾之火,武松和武大雖然是親兄弟,但兩人卻是天壤之別。武大郎身材矮小,相貌醜陋,武松身長八尺,儀表堂堂。還有性格上,武大郎老實懦弱,武松英勇果敢,是遠近聞名的打虎英雄,這些都讓潘金蓮為之傾心不已。

武松拒絕了潘金蓮的誘惑,並對潘金蓮出言警告責罵,潘金蓮愛而不得,因愛生恨,最終屈服於慾望,和西門慶苟合私通,事情敗露後又毒殺了武大郎,武大郎的結局是悲慘的。

有人會猜想假如武松接受了嫂子潘金蓮,武大的結局又會是怎樣呢?假如武松接受了潘金蓮,無論如何,武大郎都不會輕易死去。

武松和哥哥感情深厚,即使他接受了潘金蓮的情意,也很大可能會在沒和她發生關係之前向哥哥坦白,讓哥哥做決定。如若哥哥不同意,我想武松會搬出去,儘量不再去影響兄嫂的關係。

而潘金蓮對武松是真正的喜歡,被武松拒絕後和西門慶廝混多半是因為內心的愛慾和不甘。所以假如武松接受潘金蓮後不被武大成全,她也不會輕易去接受別人的誘惑,更別提之後私情敗露而毒殺武大的可能性了。

潘金蓮瞭解武大,她只會在日常相處中和武大更加疏遠,讓武大自己去醒悟成全兩人。最終武大可能會因為妻子貌美而招至別人糾纏或者因為妻子總是對自己明顯疏遠的態度,而徹底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能保護潘金蓮,不能給潘金蓮真正的辛福而放手成全妻子和武松。

就算武松因為血氣方剛,提前就和潘金蓮發生了關係,依武松的脾氣,也會求哥哥責罰,甚至武大準備殺了他,他都不會害怕眨眼。但這種情況下武大郎最多是生氣羞惱後成全弟弟和潘金蓮,畢竟武松是他帶大的,他很疼愛自己的弟弟,事已至此,他會一封休書成全了武松和潘金蓮。

但兩種情況到最後,武大郎都不會輕易死去,依然會走街串巷的賣燒餅,但依他的條件想再娶上老婆很難。

其實武大是個善良懦弱又很有自知之明的男人,雖然他也會惱怒,但很多事情到最後他都會選擇妥協。就像撞破西門慶和潘金蓮的醜事後他怒罵兩人後遭毒打,後來又想到自己的確配不上潘金蓮,自己委屈了她,她才會和別人私通。以至於他表示等武松歸來時也會閉口不提此事,不再追究,可最終他還是被想一了百了、徹底解決麻煩的王婆、西門慶、潘金蓮三人合謀毒死。

潘金蓮起先無時無刻都想著成為武松的女人,那是她理想中的相公,但因為沒有得到想要的而逐漸心靈扭曲,最終她內心的渴望演變成了一把畸形的慾望之火,害了武大郎也害了自己。

假如潘金蓮得償所願,和武松結為夫妻,她那顆躁動不安的心會隨之安穩下來,也沒有後來繼續留在武大郎身邊卻跟別人私通的事情了,武大郎不會慘死,他最壞的結果就是成全武松和潘金蓮兩人後自己卻孤獨終老。


舊時樓臺月


武大郎是個沒主意的人,倘若潘金蓮果真與武松勾搭上了,武大郎恐怕也只好聽之任之,無可奈何。

《金瓶梅》寫張大戶將潘金蓮白白地嫁與武大為妻,還倒陪房子和嫁妝。若武大沒本錢做炊餅,大戶私與他銀五兩,與他做本錢。武大若挑擔兒出去,大戶便偷摸進房中與金蓮廝會。武大雖一時撞見,亦不敢聲言。

此處可見,武大郎寄人籬下,人窮志短,不免有些貪財,有些怕事,收了張大戶的五兩銀子,便不敢過問金蓮出軌的事了。


武大郎軟弱樸實,在街上常被人欺負的。而“武大並無生氣。常時迴避便了。”

潘金蓮自從嫁武大,見他一味老實,人物猥衰,“每日牽著不走,打著倒退的”,沒一點丈夫氣概,每生嫌棄之心。金蓮稱呼武大郎,往往是“賊混沌”、“濁材料”、“不曉事的”。就連那個十五六歲賣水果的鄆哥,也說武大郎是個“顛倒提你起來也不妨,煮你在鍋裡也沒氣”的人。

甚至,得知潘金蓮與西門慶勾搭成奸後,武大郎都不敢真正“捉姦”的。

武大要去“捉姦”,一聽鄆哥說王婆如何厲害,西門慶如何了得,你二十個武大郎都不是對手,人家還有錢有勢,到時反告你一狀,你又沒人做主,白送了性命,武大就軟了,承認“兄弟,你都說得是,卻怎的出得這口氣?”

鄆哥畫的計策,叫武大郎明天跟他去王婆家,由他纏住王婆,武大撞入房去,見著西門慶與潘金蓮的姦情,就“叫起屈來”。

這哪是捉他人之奸,主要是叫自己之屈。

如果是武松與潘金蓮廝會在一起,武大郎大約也最多是去“叫起屈來”,不敢捉姦的。因為,武松比西門慶更加了得,連景陽崗的大蟲都能打死,恐怕三十個武大也手到擒來,況且,武松還是新任清河縣巡捕都頭,武大必自忖不敢太過得罪的。

武大郎的炊餅生意,似乎並不興隆。血本無歸時,張大戶私與他五兩銀子。要典房子,也要潘金蓮變賣釵梳首飾,才湊了十幾兩銀子。潘金蓮自從見了武松這個英武人物,便覺姻緣在此,起意挑逗,若潘金蓮勾搭武松成功,那武大為了生計,勢必依靠此二人,這樣,即使有旁人告發了潘金蓮的姦情,武大郎這個親夫,說不定還會去官府求情呢。


按當時的法律,叔嫂通姦,是重罪,要判“絞死”的。那些浮浪子弟,因潘金蓮沒有多麼理會他們,極有可能就此告發其姦情。

叔嫂通姦,本夫求情,在《金瓶梅》中就有這樣的描寫:

本夫韓道國,是西門慶開的一間絨線鋪的夥計。其妻王六兒,常搽脂抹粉,站在門口賣弄風騷,有幾個奸邪之人,想勾她卻沒搭上,打聽得她與小叔韓二有姦情,便暗中窺探,伺機捉姦。

韓道國在絨線鋪子,聞知韓二與王六兒被捉姦“一條繩子拴出來”了,急忙便找人計議,希望能遮掩此事,一來,家醜不好外揚,二來,韓道國也與武大一樣,拙於謀生,得依靠兄弟。後來,韓道國得人指點,寫了個說帖兒,說是那幫捉姦的閒人時常打磚掠瓦,欺負王六兒,自己兄弟韓二氣忿不過,和他們爭吵,反被這些人拿住拴起來了。然後,韓道國這個本夫,就去官府跪呈說帖,為叔嫂通姦的二人求情。

而此時的提刑所理刑千戶大人,就是西門慶。

西門慶送了一大堆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給蔡太師,換來一個山東提刑所副理刑千戶。雖是副的,但正理刑也要順從西門慶,人家背景深啊。西門慶給正理刑使了些銀子後,那位正理刑便稱西門慶這副理刑為“長官”了。

西門慶好一頓胡亂判案,把捉姦的那些人打了一頓板子了事。最後,那個王六兒,成了西門慶“包起”的姘頭。

如果是武松與潘金蓮叔嫂通姦事發,武大郎呈說帖求情,那潘金蓮會被西門慶“包起”嗎?

不管這樣,武大郎的懦弱,或正可使他保全性命,繼續賣炊餅。


莫安排


這種假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因為武松不僅是武大郎的弟弟,還是梁山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如果武松能被潘金蓮勾引的話,那麼改變的不僅僅是武大郎一家,還有整個水滸傳這部小說。所以這是不可能的





塵塵說劇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腦洞大開的問題。

武松是小說《水滸傳》中一個戲份很大的人物,作者不惜筆墨對他進行了刻畫,武松本領高強,他對待兄弟俠肝義膽,對待親人掏心掏肺,他集忠義和孝道於一身,是整部小說中堪稱完美的人物形象。

但是這樣一個完人卻有一個外號叫做“三寸丁谷樹皮”的哥哥武大郎,即便如此武松對哥哥沒有任何嫌棄,哥倆從小相依為命,感情一直很好。

在小說中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蓮對武松進行了勾引,武松果斷拒絕了,按照題目中給出的條件,我們需要對原著進行一些修改,武松主動迎合潘金蓮,叔嫂有悖倫理搞到一起,這樣一來武松不會殺死潘金蓮和西門慶,他也不會被髮配,他更不會去梁山當土匪頭子,他終其一生會安安穩穩的在陽穀縣做一名捕頭,過著粗茶淡飯、衣食無憂的生活。

那麼武大郎的結局會如何呢?他的結局無外乎有如下三種。

1、武大郎忍辱負重,默默接受這個事實。

武大郎性格懦弱,膽小怕事,同時他打小就對武松非常關愛,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厚。

如果武松真的和潘金蓮搞到一起,武大郎最有可能做的事情就是忍辱負重,他心裡有氣但是不會表現出來,有眼淚不會當著別人的面流出來,他會默默接受這個事實,並且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絕對不會戳破那層窗戶紙。

同時武大郎不會主動將武松趕走,他們一家人依然會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他對武松的感情表現上不會生分,他的心裡會有怨言,這種事情沒有哪個男人能夠真正接受得了。

2、武大郎奮起反抗,兄弟感情決裂,他一個人孤苦伶仃的過著悲慘的日子。

還有一種可能是武大郎奮起反抗。

這件事一旦被武大郎知道,潘金蓮必定會為自己開脫罪責,將責任全都推到武松身上,武大郎是個糊塗蛋,以他的性格他不會報官,也不會將這件醜事透露出去,他會斥責武松這種不知廉恥的行為,他們兄弟的感情會因此決裂,他們即將面臨著一個選擇,那就是潘金蓮以後和誰一起生活。

潘金蓮非常鄙視武大郎,她會義無反顧的選擇武松,這樣一來武大郎就成了孤家寡人,從此以後他會繼續賣炊餅,過著孤苦伶仃的悲慘生活。

3、武大郎接受不了這個事實,他以死明志,尋求解脫。

除了上述兩種可能外武大郎還有一個非常悲壯的選擇,那就是以死明志。

武大郎不是聖賢,他只是一介草民,同時又是一個一直活在別人歧視中的可憐人,對於看不慣的事情他只能逆來順受,他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一旦他發現武松和潘金蓮搞到一起,他會相當崩潰,因為這兩個人都是他的至親,是與他相依為命的人,這件事對他造成的傷害無疑是滅頂性的,他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他也不可能和他們倆對抗,他唯有一死才能尋求解脫,這種結局非常悲壯,卻也是武大郎的無奈之舉。

結語

在小說《水滸傳》之外我們假設武松和潘金蓮搞到一起,面對這樣的結果武大郎有三個選擇,他或者忍辱負重接受事實;或者與武松決裂,自己孤苦伶仃的生活;或者以死明志,尋求解脫。武大郎生活在弱肉強食的年代,他註定擺脫不了悲慘的命運。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歡迎關注@劉笑東,更多精彩內容會持續奉上哦!


劉笑東


好吧我來大膽預測一下啊!我們從武松,潘金蓮,武大郎這幾個人物個性來綜合分析一下的話,武大郎最終的結局無外乎只有一個,武大郎不至於最終被害死,但是他會成全武松和嫂嫂潘金蓮,自己默默承受,成人之美!


先說說我們這位好漢武松吧!武松,清河縣人士,身長八尺儀表堂堂,血氣方剛,陽穀縣步兵都頭。按照現代的話我們可以這麼理解。武松有外貌且事業有成,試問這麼一個優質男又有幾個女人不喜歡呢?

再來看看潘金蓮吧,也算是出生名門閨秀,在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在那個社會,女性地位普遍低賤,美貌的潘金蓮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嫁於身材短小,面目醜陋的武大郎,難免也會心生怨憤,即便沒有小叔武松的出現,出軌也是遲早之事。


最後再來看看我們的主人公武大郎吧!按照“水滸傳”的說法:身材短小,面目醜陋,又不懂得風情,只知道每天走街串巷賣炊餅,家裡放著美貌嬌妻獨守空房。

結果不難預測吧,武大郎整天走街串巷賣炊餅維持生計,家裡放著個美貌如花的美嬌妻,況且,潘金蓮本身就對外貌形象醜陋,不懂風情不懂得情趣的武大郎頗有微詞,身材高大,儀表堂堂且有正經職業的武松出現,難免,不會新生遐想。女追男隔層紗,獨守空房的美嬌妻勾引血氣方剛的小叔武松,自然水到渠成。


沒有不透風的牆,小叔與潘金蓮勾搭成奸,在外的武大郎不會不知道,但是家醜不可外揚,況且是自己的親弟弟,加上自己也確實感覺身形猥瑣配不上潘金蓮,按照武大郎唯唯諾諾的性格,一定會成全武松和潘金蓮,自己也可以保住性命,裝傻充愣。

小說畢竟是小說,還原一下歷史真相,史載武大郎雖然出身貧寒,但是確聰慧過人,中年考取進士,而且還出任過陽穀縣令,也就是說,武大郎可不是我們小說裡看到的那樣猥瑣不堪,同樣的,潘金蓮也不是一個水性楊花的女人,雖然出生高貴人家,但是和武大郎確也是恩恩愛愛,廝守終身,也算是一段幸福美好佳緣。


有資料為證:1946年,武植墓被人發掘出來,墓碑銘文曰:“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yue)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譭,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