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的胜利,也算胜利吗?

蝶熙儿


所谓胜利,不是看你损失了多少,而是看你是否得到你想得到的。

举个例子,八年抗战中国损失了多少优秀战士?击杀了多少敌人?和日本相比,中国付出的代价无疑是极其惨烈沉重的。

日军在中国死亡44万,国共军方死伤就近400万,平民则近900万。杀敌三千,我们损失了多少?

但我们胜利了。

为什么说我们胜利了?因为我们守住了自己的国土,守住了我们的文明。

得到文明继续传承的资格,这就是这场战争的目的。

目的达到了,做出的牺牲就是值得的,无论自损一万还是两万。

区别不过是,轻松取胜还是惨胜。


缘起相识


胜利,有战略胜利和战术胜利;战争,有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和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仅仅从战术上来讲,杀敌三千、自损一万,那肯定是失败的。但从战略上来讲,特别是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中,如果这种巨大的牺牲能换来击退敌人入侵、阻止敌人肆虐、打击了敌人嚣张气焰,或者攻占战略要地、夺取战略资源,甚至击垮敌方主力、捍卫民族独立……等等,从而改变战略态势、重建战略格局,那么这种胜利也是值得的。

比如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二战盟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基本上就是这样的胜利,因为你不做出这样大的牺牲,可能就会产生更大的牺牲,甚至就是灭顶之灾。

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走向歼灭一切敌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础;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占领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企图彻底破产;抗美援朝的胜利让美国及联合国军队从鸭绿江边退回“三八”线以南,避免了直接在东北境外陈兵威慑的局面,更使世界各列强不再敢肆意欺凌和侵略中国,保障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建设。

然而,汉奸投降主义者则不切实际地认为:凡是不能取得战术胜利的战争都是不值得的,并由此而否定民族反侵略战争中自我牺牲的价值,否定像岳飞、黄继光等等这样的民族英雄。他们打着维护“人性”、“人权”的幌子,反对正义的反侵略,然而却闭口不谈宋朝、明朝无力抵抗而覆亡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闭口不谈欧洲列强侵略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几近灭种的历史事实……他们意欲何为?就是要让你做一个个顺从的洋奴,并顺从他们这些自封“社会精英”、却代表洋人利益的买办!这种思潮是值得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警惕、并拿起武器反击的!“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城我们新的长城……


WILLSON39


战争胜败,得看是否符合总体战略,否则就是胜着胜着就败了,并且一败涂地。

典型的来讲,抗战时期关家垴战役,从战损上八路军吃大亏了,并且关家垴最后也没有拿下来。八路军战死589人,受伤约1570人。日军战死280人,受伤不详。这是符合题主口中,典型的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的比例。

这场战役虽然输了,但是战略上却赢了。

原因正是打关家垴的目的,是服从于反扫荡总体战略,并达成了战略目标:日军单个大队不再敢深入根据地,在此后被迫以联队为单位展开扫荡。

根据反扫荡总体战略目标,日本若是一个大队就敢来根据地扫荡,那根据地从此再无宁日。以日军后勤水平,出动大队级兵力那是一个月里可以来好几次。如果是这样,根据地就没法活了。关家垴战役的底线就是要展示出,当大队级日军进入根据地时,八路军必将其歼灭的决心。因此无论战损比多么难看都得打下去。最终,八路军勉强歼灭了日军主力,剩余百余人被日军援军救回。

从战损上看八路军难看级了,但从战略效果来看,日军从此大队级扫荡几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联队级扫荡。当时日军的后勤水平,联队级行动起码三个月才能进行一次,再往后半年才能执行一次。那么根据地就有时间开展生产,八路军也就有时间进行修整补充。

关家垴战役之前,日军在华北扫荡次数,每年上百次。关家垴战役当年(10月打的),日军扫荡立竿见影减少到60次。再一年以后,日军扫荡降到了33次。到1943年时,日军已经陷入大队级兵力不敢出据点的窘境(出去就挨揍)。并且从1943年开始,八路军开始拔据点,攻县城,开始实质上收复国土。而常凯申元帅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还在丢县城。

因此,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的战争,得看它是否符合总体的战略目标。关家垴战役就是典型的正面例子。

其他正面例子,比如更大层面的苏联卫国战争,在德国崩溃之前,哪怕是1943年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库尔斯克会战,苏联战损都远大于德国。特别是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德士兵交换比达到2.5:1,坦克交换比更是达到了14:1。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看苏联都很不光彩,但是苏联成功的消耗掉了德国最后一支战略进攻力量。从此东线攻守异形。

其他反面例子,就不单独列举了。常凯申元帅打的大部分胜仗都是属于“歼敌三千,自损一万,没有卵用”的胜仗。


战忽都护府长史


一个强盗很强壮,闯进了你家,你家有五口人,需要死两个人把强盗打死。你选择忍受强盗在你家为所欲为?还是选择拼两条命打死强盗?如果你选择后者,那你说算输算蠃?

我想是个真正的人,就一定选择后者,勇敢保卫自己的亲人和家园,就是献出生命,也是虽死犹荣,死得其所。只有懦夫和软骨头,才会选择屈辱,苟活于世,苟且偷生,过着屈辱,羞耻,丧尽尊严的生不如死的非人生活!

所以,有时候损失多少并不是衡量胜负的标准,通过浴血奋战取得的胜利,往往意义更加伟大。

新中国一穷二白,美帝国主义打到了家门口。毛主席领导指挥的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不怕流血牺牲,以弱胜强。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强大的十六国联军,就是惊世骇俗的光辉典范。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新中国正是由此,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建设时期。中华民族也正是在坚强不屈战胜一切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激励下,生生不息,愈来愈兴旺繁荣。


小径竹溪


平型关大捷就是这个比例,这一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远方4052723321445


其实胜利与否并不看伤亡如何,是要看是否达成了战略目标,或者叫任务目标。就如题主说的,歼敌3000,我方损失了10000,而本次作战我方达成了战略目标,如摧毁敌方指挥系统,或摧毁敌方关键性战略物资基地(核弹基地这样的),为后续作战奠定了决定性成果,那即使己方损失高于对方,也可以说是一场伟大的胜利!并不是所有战略目标都能已最小的损失达成的,就如抗美援朝,我解放军的伤亡远超美国,但是我们成功的破坏了敌方的战略意图,为后续带来了长久的和平,这必然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吾悟雾


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的胜利是惨烈的胜利。

中国的抗日战争就是典范,我们可回顾过去。二战结束后日寇在中国战场上伤亡数子二百多万而中国伤亡三千五百万。战争中的伪军伤亡那是日寇的战术利用一一

警钟常鸣,勿忘国耻!`





白云3498


战争中,达到目的就是胜利。

就像下象棋一样,哪怕对方車马炮都在,你就剩一个兵,赢了他,也是赢了!

战场上,往往为了夺取胜利,上级会下达“不惜一切代价”的命令,无论多大的牺牲,达到目的就是胜利✌!


创新数


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算胜利吗?这是要因时因势,以大趋势的终极目标决定,并不能以硬性的数字来说输赢。

八国联军1900年6月10日第一次入候中国,仅派2000人,而且分两批两地侵入中国。中国如国自损两万,甚至20万能将侵略军杀死于襁褓中,也值得,可能震摄恫吓住侵略野心。

红军长征初期,只要能跳出包围圈,假设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算胜利,因为保存了胜利的火种,才有今天强大的中国。

刘项争天下,最后垓下战争,刘邦几千人围追项几十人,损失成百上千人,而杀项羽永绝后患,刘邦夺得天下。因此牺牲人多事小,而夺取天下做皇帝事大。

战役是以牺牲人数的比值,定输赢。

战略是以胜利定成败。

兵棋是以夺取旗帜,入主大本营为胜利。

兵之道,胜者为王。


王高华9999999998


战争的胜负不能单纯以伤亡数字的对比来衡量,而应该看哪一方达成了战前的战略目标。

我们通过实例来分析一下。

抗战时期的常德会战

比如,1943年中国军民抗击日寇的常德会战。

  • 战损比

1.中国军队伤亡

据中国参战部队上报阵亡数字:

第六战区损失45000人,第九战区损失15000人,第五战区损失3000人,

共计损失6万余人,并有第150师师长许国璋,暂编第5师师长彭士量,预备第10师师长孙明谨等将军于此役中殉国。

2.日军伤亡

日方公布的数字为:战死1274人,负伤2977人。可这个数字并不一定真实。据横山勇所说的18%失去战斗力来说,恐怕不止这么少,日军出动了8、9万,大概损失了1万多人。

  • 双方战略目标的达成情况

1.中国方面

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阻击,迟滞了日军的进攻,并以反攻恢复了原态势,给日军以相当的损伤消耗,较重地打击了进犯的日军,部分地破坏了日军南下的作战企图,在战略上配合了敌后战场反“荡”反“清乡”斗争。

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罕见的以我军胜利告终的一场重大战役,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它对巩固中、美、英的联合作战和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日军

日军战史称,“这次作战总的来说是顺利的,但在常德却意外地遇到了敌人顽强抵抗,经过艰苦的战斗才予以攻占。”

如果只看战损,敌我交换比达到了1比4,比之题主所说的杀敌三千自损一万更严重,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常德会战中国输了呢?

显然不是,常德会战是一场世界公认的中国军民的伟大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