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越是为家里付出很多的人,反而不被家里人尊重”,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非常认同,这一情况存在于大多家庭,更是存在于那些多数不孝子女的家里。父母老了,自理能力差或没了自理能力了,这时候需要子女帮助和陪伴。道理上说子女应该应从,诚心实意的应从,这就是孝顺。可往往是兄弟姐妹们明里暗里相互推诿,此时如有哪位助老做得稍主动一点、周到一点、细致一点,其余人的心里不是去"争先恐后",而是觉得你给了大家一个让人难堪的《助老标准》,"故意把大家置于难堪"的位置。嘴里不好说,心里肚里出坏水,自然"抱团取暖"来孤立你,挑你毛病,给你脸色和自找"台阶"。其实,这会最受伤的人是生我养我的父母。嗨…………,人都有老不能时,每当想到老人没多少日子时,心里就非常难过。何必呢,兄弟姐妹们?





心平气和更快乐


干的越多“错”得越多!费力不讨好呗,反而什么也没干的成“好人”了,上哪讲理哟!倒霉的都是有孝心的!因为他她们是善良的人!心是热的!就难免要受“委屈”了,没办法啊!自作自受啊[流泪]


威尔金森019


深有感触,付出的越多,受的伤害越大,到头来身心疲惫,为自己不值,满满的委屈,无处述说,有时真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自己的母亲,自己的亲同胞,怎能这样子的无情?无怨无悔的付出,到头来换来什么呢?三年多啊,他们对不能自理的父母不闻不问啊,直到我生病了,需要手术时他们才来伺候,同时把父母的房产拿到手,这些我都不屑去要,也是不想生气,我生气的是把在做手术的我也给安排上轮流伺候,他们不想想这些年他们自己都没有伺候过父母呢?真正是没天理的啊,现在写出这些,还是会止不住的流泪,上天一点也不眷顾好人,让我生病,在我流连忘返在医院期间不能照顾母亲,无奈雇人伺候妈妈时,就是母亲啊,我至亲至爱的妈妈,给我造谣生事,我的心真的是冷了,伤的透透的了,记得母亲生病神志不太清,大小便失禁时,我真的没有嫌弃过一点点,大便用手扣,那个时候的妈妈虽然糊涂,但潜认识是知道我是辛苦的,还知道心疼我的,那时觉得伺候妈妈是义不容辞的,没觉得辛苦,虽然是整晚睡不好,只想妈妈快点好起来,让我没想到得是,妈妈好了,我病倒了。现在想想,真的就是,妈妈给我的生命我已经还给她了,我生病期间,妈妈的所作所为,还不如外人呢,不心疼我,还要踩上一脚,想破天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我只是恨自己,为什么就狠不下心来,不去关系她,即便是这样,还是会让我的女儿买些她爱吃的东西送给她。因为放不下,也许因为不甘心,放不下这个心结,我常常自己劝自己,余生已经不长了,多为自己想想吧,养好身体,我的孩子也还需要我,我也想陪我的儿女再走远一点,我的任务还没完成呢,能够看得到他们生儿育女。我的前半生净生活在父母亲的琐事中,想想我的前半生就是为他们活的,他们的喜怒哀乐影响着我,传递给我的大都是满满的负能量,我几乎是在观察者他们的脸色而生活着,生活在他们的阴影里,从没有快乐感,总是在乎着父母的情绪,时刻担心着他俩又生出个什么事来,唉!现在想想,我这样子的生活着怎么会不生病呢?

发生在我身上的我家的事啊,我真的是不想去想,却又不由自主的去想,有无奈,有不甘,更多的是委屈,但愿来生不再相见,如果有来生,做个妈妈的宝,你陪我小,给我爱的港湾,我陪你老,给你温暖,给你天伦之乐。


期待59371991


我太赞同了,因为我有切身的体会。唉!往事不堪回首,不想提它了!


user6163290003850


不认同!除非你无原则的付出让受帮人无休止的当成索取你的筹码,即所谓的"升米恩,斗米仇",最终的结果不被尊重很正常。我自从大学毕业工作后就开始为家庭力所能及的付出,这种付出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回报,更是对兄弟姊妹的拉扯,根据兄姊们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帮助,把三妹培养成大学生并助其参加工作;弟弟不好好学习,弄出打工,帮买户(农转非),买养老保险(手续寄放单位),娶媳妇,直至和三妹一起又拉弟落脚我居住的城市……哥哥盖房,侄子娶妻,即便是家里兄弟、嫂子和媳妇儿闹矛盾也的我调和,样样操心,事事帮助,正如我家属说:"你在你家应名是姐姐,实则是妈的角色……",这过程中虽然因为我们家没少和家属"斗争",但我帮我家人的行动一直没停过,因为感恩父亲对我的培养。但帮他她们有个原则,是大家小家兼顾,宁原自己省吃俭用,吃苦受罪,也要尽力兼顾好各方,尽管这样,为此也没少受气——丈夫认为担子太重,不聊则已,一聊就吵;父亲认为给的太少,大事小事找你,还不时在女婿面前明目张胆的要钱,至使我在中年正当时左右受气,长期焦虑,终于得了一场大病,差点要命。本人不仅对自己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婚后对丈夫家人同样热心,孝敬公婆不说,大姑小叔子能帮的尽力去帮,至使我生病时,二大姑姐三年每晚过我家给洗衣做饭,她白天做买卖(她们全家是我们拉扯出来的),回小叔家,弟媳热气腾腾的牛奶,热呼呼的鸡蛋给你端在面前,足以说明一切。一是丈夫对你好,一是我认为你真的为他她们付出得到的回报……总之,现在我们两边的兄弟姊妹们因为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并经过各自的勤奋努力,终于走出"沼泽"都过上自己算不错的小日子(不能与别人比,与自己的过去比),逢年过节,受助过的小辈甚至同辈都要过来看我们,特别是家中有事时,跑前跑后,更显示出他她们那种对我们特别的感情。让我深深感受到"留下青山在,过后有柴烧","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怀!家庭小社会,在父母兄姊相处的过程中不能说没有矛盾,但是要有原则!你的付出不能被受帮人"绑架“,哪怕是父母!不能一味的满足他她提出的所有要求,其中有些要求肯定有悖常理的,例如:我父亲在我弟结婚时嫌我拿钱少,其实我当时刚买房,自己手头也紧,但明的暗的我认为就我当时的情况也给的不算少,加上三妹本来给了不少,又拿来不少钱“露白"(让父看见),但我认为是个无底洞,不让其给,但人家给付了主持摄影费,妹子有事提前走了,我想在父亲面前为她美言几句,没想到父亲不仅不领情,还说话很难听,冲我来了,言:“你的今天是哪来的?……芸芸,几言不合父女大吵一顿;某亲戚借钱,狮子大开口,我们认为非常震惊,后经两口子相商婉拒;等等类似亲戚想把你当“肥肉"吃的试探性的事真还不少。经验告诉我,你一定要让受帮人明白,付出是爱!爱是奉献,不是索取!我帮你们是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愿意帮你,是有底线的,不是你想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超出底线,任何人都不行。这话也得绕着弯让他她知道,慢慢的谁都不敢轻易放肆,并且是原则性灵活性把握好,不和其太过计较,太居功自大,该帮时还是帮,最后才能赢的尊重。三十多年来,我为家中真的一直在付出,付出了很多,即是生病后也没停下,虽然有过很多苦涩,受过很多委屈,但真的是最后受到极大的尊重,心里也有一种成就感!而不是付出越多,越得不到尊重。人之所以付出越多越得不到尊重,是因为你无原则的付出到至的,要知道:`人不适贯’,今天说给我借一万,你借了但不还:明天和你借10万,你又借了又不还;后天敢和你借100万,但这回你说没有没借给,于是他不仅不懂感恩,还到处骂你……你哪来的被尊重?事实证明,无原则的付出最终得不到尊重!有原则的付出是会受到尊重的!


好事成双猜俩字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农村有句俗语:宁做大驴子大马,不当大儿大女。我家是农村,没爷没奶奶,兄弟姐妹六个,生活很困难,一天吃一顿面条,那就是最好的伙食。

我离家出门早,结婚生活在县城,月工资三十来元,勉强能顾住生活,可爹妈把小弟小妹都往我家塞,一住就是好几年。

那时候,心疼爹妈负担重,小弟小妹们可怜,既管吃又管住,还要功他们上学。那时候,生活虽苦,总觉得是亲人。

可现在,小弟跟我住了六七年,我亲自送他去上大学,小妹也结婚成家在城里住,父母去世了,我是老大。

可几个小弟小妹现在混的比我强,不要说帮我忙,就是去吃顿饭,还要自己去掏钱买。有时还笑话我混的不胜人。过去的恩情忘得一干二净,啥叫亲情?啥叫兄弟姐妹?不要说尊重你,见了都心寒。


风云剑90031177


认同

我们家很多就是这样的,爷爷奶奶对爸爸和叔叔就是如此。叔叔婶婶在运城买房安家了,爸爸在爷爷奶奶年纪大以后就不外出打工了,爷爷奶奶可以说除了能自己做饭什么事都是我爸妈来做的,如若他们交代的事忙的忘了或者没做好,就会挨骂。举个例子,夏天爷爷要喝啤酒,爸爸去看正坐月子的我 ,本来是回来买的,结果只买了凉皮和烧饼,忘了啤酒,爷爷就一顿痛骂“让你买啤酒🍺,你买凉皮,我胃都凉了还让我吃凉皮。”我就想说“胃凉了还要喝冰啤酒(心里这样想的)”。还有就是奶奶冬天生病住院了,我家和我叔家轮流伺候,出院以后(还是一直卧床),叔叔就回市里了,一直是我爸妈伺候,但奶奶和别人一说起来就是她小儿子(我叔)一听她生病,班也不上了就去医院伺候了,吃饭的时候买这个吃的那个吃的,伺候多好多好,一概不提我爸妈。再比如,我和我哥早参加工作,一工作就开始每年过年给奶奶红包,家里的烤箱,电磁炉,微波炉,电饼铛都是我买的,哥哥就给奶奶换了一个四十三寸的电视,而,我弟(叔的儿子)参加工作几年了,也没给过钱,相反,奶奶那总会悄悄给他们兄妹钱,而干活总是我和我哥的,最简单的就是灌水壶,我妹23岁了,我爷爷奶奶怕她会烫着自己,喊我(当时怀孕三个月)去灌水壶,炒菜等等,说什么你妹妹太小做不了,还是你做吧!和外人说起都是那俩兄妹多懂事,多孝顺。呵呵了都

孝顺,对家人付出,都是本着良心做的,虽然不讨好,但自己还得一直做,无愧于心罢了!


火寒毒


为什么?因为你持续不断的付出,让家里所有人都形成了“你应该”的惯性思维。这种惯性思维让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你的付出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服务。一旦有点什么不周到,或办不了的事,他们就会反过来埋怨你,指责你。这和“斗米恩,担米仇”是一个道理。一个人快饿死了,你给他一个馒头,救了他的命,他会一辈子不忘你,感激你。可还是他,你每天都给他馒头吃,还有酒有肉。吃了半年后,别说哪天不小心让他饿了一顿,就是让他吃个窝头,他也会骂死你的。因为每天好吃好喝的生活,让他习惯地认为这是应该的,哪还有什么斗米救了他命的感恩之情。所以,面对惯性思维,社会上的好人只能是事事努力,谨小慎微。因为你一惯做好事,很优秀,不知道什么时候出了一点错,他人不论是出于关心、帮助,还是攀比、妒忌、打击、陷害的心理,都会出来指责你的。所以,你善于付出的行为,让他们形成了惯性思维,对你有了依赖。你只能尽力把这个好人继续做下去。何况,你面对的都是家人呢!


人心厚道


我是一个七口之家,自已打理一个超市。儿子已成家另过,但吃住仍和我在一起。一日三餐,几乎都是我做。儿子孝须儿媳嘴甜,小孙女视我为摇钱树。一天虽辛苦,但乐此不彼。我的付出,换来的是家庭的温馨。我想,这就值了!


福乐25


怎么可能?我爸爸是家里的老大,家住小城爷爷是厨师奶奶不上班,下面两个妹妹三个弟弟。爸爸16岁参加工作(建国前一年),20岁结婚,结婚的时候老叔一岁多刚刚会走。爸爸在家从小干活就不用说了,工作后的工资全部交给家里,午饭都不吃食堂。结婚后工资一半留做生活(跟我妈工资一样多),一半给家里帮父母养弟妹。直到婚后十年我出生,才停止月月给家钱。那时两个姑姑已经结婚,二叔已经工作,他们挣钱都不给家里,但我爸还会在家里盖房子、父母买储蓄、买公债时给予支助。后来爸爸工作不断调动远离家乡,但在家里的地位举足轻重、倍受尊重,爷爷奶奶信任重视、姑姑叔叔也都毕恭毕敬,连顶嘴都不会,就连我都被高看一眼。我出嫁,奶奶不仅给了重礼(比孙子、外孙子都多)还给姑姑叔叔规定礼金最低金额。我父母有病住院,我忙不过来都是堂弟堂妹帮忙照顾陪护的。一个正常的家庭、一个正常的人,都有是非观,都知道好赖和感恩,你贡献大怎么可能不被重视?不知道感恩、欺软怕硬,在家庭中应该是奇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