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商南三角池大學堂系列七——保合寨的歷史印記(商南·章驥)


陝西商南三角池大學堂系列七——保合寨的歷史印記(商南·章驥)


陝西商南三角池大學堂系列七

保合寨踏雪話古寨

——三角池保合寨探源

商南/章驥

(二)保合寨的歷史印記

據史料載:清仁宗顒琰即嘉慶帝,清高宗弘曆第十五子。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為皇儲。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為嘉親王。六十年(1795年),被正式宣佈立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受乾隆帝禪位繼帝位。其後,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顒琰暫時居住在毓慶宮。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帝駕崩,開始親政。面對乾隆末年危機四伏的政局,嘉慶帝打出“鹹與維新”的旗號,整飭內政,整肅綱紀。誅殺權臣和珅,罷黜、囚禁和珅親信死黨。詔求直言,廣開言路,祛邪扶正,褒獎起復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詔罷貢獻,黜奢崇儉。要求地方官員對民隱民情“纖悉無隱”,據實陳報,力戒欺隱、粉飾、怠惰之風。但其對內政的有限整頓,未能從根本上扭轉清朝政局的頹敗。國內階級矛盾尖銳,農民起義如火如荼。嘉慶帝即位後,傾盡全力,大舉圍剿鎮壓川、楚、陝農民大起義。更易統兵大員,嚴懲鎮壓不力的將吏。嚴密軍事部署,實行剿撫兼施的兩手政策,分化瓦解起義軍。實行寨堡團練的堅壁清野政策,割斷了起義軍與人民的聯繫。

陝西商南三角池大學堂系列七——保合寨的歷史印記(商南·章驥)


嘉慶十年(1805年),川、楚、陝農民起義被鎮壓,清統治力量也受到嚴重削弱。嘉慶十五年(1810年),鎮壓了爆發於東南海疆的蔡牽起義軍。嘉慶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發天理教起義,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監接應下衝進皇宮,“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顒琰下詔罪已,同時嚴令對沖進皇宮的起義軍血腥屠戮,無一倖免,並捕殺在城外的頭目林清等。天理教起義被鎮壓。在對外交涉中,嘉慶帝力主嚴禁鴉片,對英國侵略者在沿海的騷擾活動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對英國提出的幫助清朝鎮壓起義軍,幫助澳門葡人抵禦法國的居心叵測的要求,明智地嚴辭拒絕。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拒絕了英國提出的建立外交關係、開闢通商口岸、割讓浙江沿海島嶼的要求。而閉關鎖國的傳統觀念,也使其對外來事物採取盲目排斥態度。嘉慶帝在內亂頻仍、外患漸逼中,傾力企圖維護清王朝的穩定鞏固,然而不可逆轉的歷史發展趨勢,使清王朝的敗落於嘉慶末年已完全表面化,並從此日漸走向衰亡。嘉慶年間實行寨堡團練的堅壁清野政策,讓古堡山寨在廣闊的疆域上紛紛拔地而起。加之清末接踵而來的白蓮教起義、太平天國起義,清末、明國初年的匪患,讓一座座古堡山寨成了護佑一方百姓最後的稻草。於是地方賢達,慷慨解囊,帶領一方百姓修建山寨以求自保。

商南地處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以南,大巴山北坡,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丹江中游地區,行政區劃屬於中國西北,地理區劃屬於中國南方。北依蟒嶺與河南省盧氏縣接壤;南屏鄖西大梁與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為鄰;東界界牌與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相接;西銜新開嶺抵山陽縣至冀家灣與丹鳳縣雷家洞毗連。商南是秦嶺山中的不名之地,但歷史的風雲卻在這裡留下些許痕跡,讓她和大的歷史走向相契合,影響著一個地方的文明。

陝西商南三角池大學堂系列七——保合寨的歷史印記(商南·章驥)


據《商南歷代大事記》載: 嘉慶二年(1797),白蓮教數千起義軍由河南盧氏進入商南,與官軍王文勇接戰捻耳溝後,遍走青山、普峪河、轉路溝、趙家川等地,打富濟貧,殺死各處團紳義勇500餘人。

咸豐七年(1857) 10月15日,洛南灰池子土匪200餘人圍攻縣城,被城上炮火擊退。眾匪由雞公峪竄入湖北鄖西。

同治元年(1862)正月,太平軍遠征西北,扶王陳得才率部由荊紫關入陝後,宿大嶺觀、三官廟。爾後夜襲清軍青山守備營,活捉營守備魯大德,後繞城而過,揮師商州。

同治二年(1863),遠征西北的太平軍東援天津,扶王陳得才率部過商南,攻打縣城後,在富水關消滅清承參將所部後入豫。同年10月,捻軍蘭大順率餘部從周至到商南,爾後轉奔入河南。

同治三年(1864)3月,捻軍由漢中進商南。庠生程孟潔、田現龍率鄉勇堵截捻軍,接戰於石埡子。程、田陣亡,捻軍向東而去。

同治六年(1868)2月,陝甘總督左宗棠率軍到商南追剿捻軍,路經青山,見此地險要,遂在青山芝麻溝口復設立青山營守備府,轄富水關、普峪河、梳洗樓、趙川4汛。每汛設把總1人,領兵維持地方治安。3月,左宗棠率軍在大嶺觀駐紮。捻軍失敗,左派員給大嶺觀送來金匾一面,楹聯一副。

宣統三年(1911)10月17日,陳欽芝(綽號瘋子,自稱陝甘總督)、吳鴻國(自稱秦軍大統領)、楊錕(自稱洪、漢軍兵馬大元帥),率眾數千,由龍駒寨入境,偽稱安民,逐去巡防隊,勒索姦淫,無所不至。11月6日,統領劉剛才、王和順(自稱三政參贊),率部1000餘人來縣駐防,人心稍安。惟劉部盤踞城內,供應煩苛,民難負重荷。

陝西商南三角池大學堂系列七——保合寨的歷史印記(商南·章驥)


民國三年(1914)2月,白朗起義軍數萬人由河南西坪到富水,在富水土地嶺殲滅陝西陸軍100餘人後又連克縣城,爾後出武關,入商縣。6月,白朗率義軍由山陽退到商南,在富水關被巡防統領田作霖所圍,白朗率部突圍,後又遭豫軍追擊,義軍戰敗東撒。

民國六年(1917)3月7日,樊鍾秀馬兵步兵數千人由龍駒寨繞過縣城到富水,鞠從富水退往河南西坪。午後樊軍進軍縣城,羅傳銘與紳民團警退往保合寨,後又退到青山寨。

民國十二年(1923)各地鄉紳、民眾為防匪打劫,紛紛加入併成立各種教會學習武藝。青山一帶有“白帶會”,清油河一帶有“硬肚會”及各地的“大刀會”、“扇子會”等等。

民國十六年(1927)6月12日上午,豫西武裝江志瀾600多人,由荊紫關竄到青山響潭溝口。青山街“白帶會”首領文紹元率30餘人前去攔截,被江擊退於青山河西山上。江火燒下河坪、小青溝,並竄至花園大屋場,拉走李承華等3人。花園“白帶會”韓家興等人帶領30餘人,又在花園合力阻擊。戰鬥中,韓家興中彈身亡,花園“白帶會”又被擊潰。江從花園到青山街的近10裡途中,搶掠燒殺。6月13日,三角池“白帶會”首領朱壽山帶領白帶會,並聯請地方軍楊胡學1連人配合,在鷂嶺上將江部圍殲。只有江志瀾等少數殘兵逃走,所拉“肉票”全部獲釋。

民國十八年(1929) 7月,無番號武裝“梅司令”率眾攻破三角池朱家寨,打死朱家寨保衛團長朱太壽,將朱家寨搶劫一空,併到處拉“肉票”,坐地索款。後被永青鄉兵趕走,竄入盧氏。

陝西商南三角池大學堂系列七——保合寨的歷史印記(商南·章驥)


三角池相對於商南更是微乎其微,但愈是遠離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區,每一次堅守才顯得愈加難能可貴。三角池北連沐河寺,南接青山,西接石埡子,東接龍窩、富水。三角池一方百姓遭遇流寇、土匪的侵擾不可避免。晚清民國時名重三省八縣的陝西商南三角池大學堂能成為陝西教育重鎮,保合寨功不可沒。

王肇基、王肇陽、王開泰幾代人的教育理想在晚清風雨飄搖的國運裡依託一座古寨艱難維繫。王氏先賢更未想到的是,民國匪患中三角池的一方百姓因保合寨得以安居樂業!

王肇基、王肇陽,王開泰歷時數年,傾己所有,在三角池古街湯家屋場背後青龍嶺上修建起一座石頭城池,在一定程度上見證了晚清、民國的飄搖國運,更是三角池一方百姓的幸運!

陝西商南三角池大學堂系列七——保合寨的歷史印記(商南·章驥)


章驥,男,大學本科學歷,文學學士,一級教師。現供職於陝西省商南縣高級中學。而立之年,筆耕不輟。教學之餘喜歡玩味文字,抒寫性情。有《東林寺的鐘聲》、《萬山朝拜文碧峰》、《一座城,一生情》、《兩件棉襖,暖一生》、《清風頌》、《舌尖上的金絲峽系列》、《陝西商南三角池大學堂系列》、《在課堂審醜中強化古詩文默寫》等詩歌、散文、教研文章發表於《寶雞文理學院報》、《商洛日報》、《金絲峽週報》、《教育學》等雜誌。嘗試新媒體系列寫作,原創作品見於:文學陝軍、三秦都市報·三秦網、百度、搜狐、騰訊、鳳凰新聞、華商網、東方新聞、陝西金絲峽景區官網、商洛之窗、商洛文旅,商南政府信息網、商南文旅、商南廣播電視臺等新媒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