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俠漢密爾頓:當我戰勝科比

1994年,福瑞斯特·甘在美國跑出了一個“傳奇”,大街小巷裡,文藝青年們都在呼喊著“Run Forrest Run”,高尚的理想在每一個美國青少年心裡達到了高潮,似乎人人都在呼喊著“去幹一番大事業”。

面具俠漢密爾頓:當我戰勝科比

15歲的理查德·漢密爾頓就是在這樣的“浪潮”裡決定幹一番大事業——成為職業籃球運動員。對於一個出身在運動世家的孩子而言,成為運動員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父親是長跑運動員,母親是短跑運動員,所以“能跑”這個事在漢密爾頓身上就像是天生的屬性。

漢密爾頓曾說:我高中的時候,可以5分鐘跑完一英里。

即使擁有這樣的天賦,漢密爾頓還是決定要成為籃球運動員。他在投籃練習的間隙練習跑步,在跑步間隙練習運球。這個本該“子承父業”的跑步能手,卻忽然對籃球著了迷,他對父親說,我要成為一名籃球運動員。老漢密爾頓告訴兒子,每一個偉大的籃球運動員都有自己的綽號。就這樣,漢密爾頓繼承了父親“RIP”這個綽號,這不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綽號,只不過是他父親小時候經常撕尿布,所以他祖母給他父親取名“RIP”。但在漢密爾頓看來,這就是一種傳承。

面具俠漢密爾頓:當我戰勝科比

老漢密爾頓堅信自己的兒子能成為一名出色的籃球運動員。於是他舉著攝像機,帶兒子四處奔波去參加訓練營。在父親家附近的公園球場,漢密爾頓模仿著安芬尼·哈達威的運球動作。他堅信,在當地同齡人中,自己是最棒的籃球運動員。

不過1992年的科茨維爾高中籃球隊並沒有認同漢密爾頓的籃球能力,他們覺得漢密爾頓更適合做一個跑步運動員。如果不是新任主教練裡奇·希克斯,或許漢密爾頓就會一直跑下去,最後成為像他父親一樣的跑步運動員。

面具俠漢密爾頓:當我戰勝科比

一個偉大的球員一定有一個偉大的對手,就像魔術師約翰遜和拉里伯德,就像猶他雙煞遇到了邁克爾·喬丹。

1995年3月,漢密爾頓遇到了他一生中最偉大的對手——科比·布萊恩特。那是一場高中分區半決賽,科茨維爾高中對陣梅里爾高中,最終這場比賽梅里爾高中以72-65取勝。這是一場普普通通的高中比賽,後來再也沒有人提起,直到2004年NBA總決賽的第二場,科比在漢密爾頓面前投進一記幹拔三分,將比分扳平。

在賽後的記者會上,記者問科比:這是你籃球生涯最偉大的一記三分球吧?

科比回答道:不是,1995年的那個三分比這次更酷。

除了他們自己,沒有人記得1995年的那場比賽發生了什麼,也沒有人會想到,這兩人會在9年後的NBA總決賽上相遇。

在漢密爾頓眼裡,科比是個天生要強的人。他們在AAU裡成為過隊友,一天晚上,科比對漢密爾頓說:RIP,我才是全美最好的高中生。第二天,科比就在比賽裡砍下40分,戰勝了當時公認的全美第一高中生蒂姆-湯普森。

面具俠漢密爾頓:當我戰勝科比

1996年,科比帶著他的“高傲”去參加NBA選秀,漢密爾頓則按照既定的人生軌跡進入大學——康涅狄格,一所剛剛在東大區決賽與喬治城大學上演了世紀對決的籃球名校。漢密爾頓進入康涅狄格時,隊裡的球星雷阿倫離校,以首輪第五順位進入NBA。對於漢密爾頓而言,雷阿倫的離開既是挑戰也是機會。

他用了一年的時間成為了康大的明星,又用了一年的時間幫助康達奪得NCAA冠軍。奪冠後的漢密爾頓給科比打了電話,炫耀他的冠軍榮譽,並帶著這份榮譽去參加NBA選秀。

面具俠漢密爾頓:當我戰勝科比

1999年,華盛頓奇才在首輪第七順位選中了漢密爾頓,這是一支混亂的球隊,以里奇蒙德、斯特里克蘭、朱萬霍華德為核心的奇才如同一盤散沙,在1999-2000賽季球隊只取得29勝53負的戰績。漢密爾頓在這支球隊裡擔任里奇蒙德的替補,場均只有19.3分鐘的上場時間。

2000年1月,喬丹來了。這位三天上班兩天打高爾夫的傳奇巨星並沒有管理球隊的天分。他只是坐在辦公室裡,看看風景或者和其他人聊聊往事。

面具俠漢密爾頓:當我戰勝科比

2000年6月,湖人奪冠,科比奪得職業生涯的第一座總冠軍。這或許讓漢密爾頓想起一年前向科比炫耀NCAA冠軍的事。但他不遺憾什麼,也不會去想假如1996年我也進入NBA這樣的話題,他和科比就是一條人生軌跡上的兩種模式。科比是那種狂熱得想去證明自己的人,而漢密爾頓更像是接受命運安排的人。

所以,當喬丹決定復出加入球隊時,漢密爾頓也是同樣的接受,甚至有些興奮,他終於可以跟一位偉大的傳奇巨星一起打球了。當喬丹在球隊會議裡提出“進軍季後賽”的口號時,漢密爾頓甚至看到了在總決賽上與科比一決高下的畫面。但沒過多久,漢密爾頓發現喬丹的偏執和控制慾就像枷鎖一樣束縛著自己。喬丹想要球權,所以要求漢密爾頓加強防守,而主教練科林斯則希望漢密爾頓分擔喬丹的進攻壓力,夾在中間的漢密爾頓最終成為球隊失敗的擋箭牌。

面具俠漢密爾頓:當我戰勝科比

2002年9月,漢密爾頓被交易至底特律活塞。這一去,徹底改變了漢密爾頓的命運,在底特律,漢密爾頓只要做一件事——catch and shoot。之後卡萊爾在球隊裡推崇“防守至上”的理念,他成為這支球隊進攻端最大的武器。卡萊爾把漢密爾頓的特點發揮到極致,他只需要不斷地跑,跑出位置,然後catch and shoot。在底特律,漢密爾頓第一次感覺到原來進攻可以這麼簡單。

2004年6月,底特律帶著“最強防守球隊”的稱號挑戰洛杉磯湖人。對於漢密爾頓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個系列賽,更像是人生中的一個拐點。他終於可以再次和科比一決高下。或許那一刻,漢密爾頓想起了多年前他和科比的那次1V1,那一次對決,兩人因為一次犯規的爭論不歡而散。

面具俠漢密爾頓:當我戰勝科比

這一次,無論如何,會有一個結果。

這次總決賽的意義顯然超越了個人,最終活塞以4-1奪得總冠軍,比盧普斯榮膺FMVP。作為球隊頭號得分手的漢密爾頓,就像一個幕後英雄。每當有人說起2004年的總決賽,人們總是說防守,是大本和拉希德鎖住了奧尼爾,是漢密爾頓的不斷跑動拖累了科比。防守,防守,防守,沒有人在意進攻在這支球隊裡的作用,在意的只有湖人在五場比賽裡只有一場超過90分。

面具俠漢密爾頓:當我戰勝科比

但是,這又何妨,重要的是漢密爾頓贏了,這個在1994年不停地跑啊跑的青澀男孩,終於跑出了自己的“傳奇”。

2017年,活塞老闆Tom Gores給漢密爾頓打電話,告訴他球隊將退役他的球衣。漢密爾頓說:當我接到電話時,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當我離開底特律時,我沒有和球隊保持好的關係,在為公牛效力期間,我每天都在自責,並告訴自己,我是活塞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