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本定為國寶的中國第一奇書

中國第一奇書,卻被日本定為國寶

  • 黃帝內經太素。

幾千年來,直到近代以前,弱小的日本一直依附於中國,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深受中國影響。

嚐嚐日本的宇治抹茶,嗯,那就是宋朝人喝的茶的味道;

日本人現在吃得最多的麵食拉麵,豬骨湯、雞湯,魚湯鮮美濃厚的滋味,讓你想起了什麼?沒錯,拉麵就是中國最擅長煲湯的廣東人傳過去的,現在知道為什麼日本拉麵館裡都有叉燒拉麵了吧;日本叉燒拉麵

民國時期,由於東北曾一度是日本人出入中國的必經之地,因此一些東北美食也傳到了日本,餃子,尤其是鍋貼,在日本非常受歡迎……日式鍋貼

除了飲食方面的影響,日本文化中,也隨處可見中華文化的影子。

被日本定為國寶的中國第一奇書


被日本定為國寶的中國第一奇書


被日本定為國寶的中國第一奇書


被日本定為國寶的中國第一奇書


公元1820年,日本京都名醫福井榕亭在整理家傳古籍時,找到了一部手抄本《黃帝內經太素》,這一發現立刻在日本引起轟動。

《山海經》、《易經》與《黃帝內經》並稱為上古三大奇書,這幾本書幾乎都找不到準確的作者,內容同樣的都很神秘,特別是後兩本書中的理論運用起來應驗如神。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系統性的理論醫著,成書大概在戰國時代,以黃帝和岐伯等人一問一答的形式寫成。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床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

為什麼說這本書是奇書呢?因為它的內容包羅萬象,自然、防病、攝生、生理、臟腑、經絡、病證、診斷治療、中藥、方劑、導引、針灸等等無所不包,以及五運六氣等等學說應有盡有,堪稱中醫理論的淵源,被歷代醫家奉為圭臬。


原書一共有十八卷,即《素問》和《針經》(唐以後的傳本就改稱《靈樞》)各九卷。自先秦成書後,到宋以前已出現多種古傳本。但歷史上最著名的要數南朝全元的《內經訓解》和唐朝楊上善編纂的《黃帝內經太素》。特別是楊上善的《黃帝內經太素》,被譽為中國傳統醫學理論第一奇書。

但是,這本書在流傳的過程中遭遇了一次巨大意外。

事情是這樣的:公元1279年,崖山海戰宋軍戰敗,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蹈海而死,南宋滅亡。南宋滅亡後,楊上善編纂的《黃帝內經太素》下落不明,自此成為絕響。

現在各位應該明白,日本發現《黃帝內經太素》手抄本後,為何會引起轟動了吧。失傳的經典,竟被鄰國意外保存了下來,算是一種不幸中的萬幸。

這還沒完,十年之後,日本仁和寺宮中又發現了一部《黃帝內經太素》殘卷,經過整理共得到了23卷。

唐朝時期,中日交往頻繁,這兩部極其珍貴的古籍,應該是當時的遣唐使帶回日本之物,如此算來,距今已經一千多年,全世界僅有此2部。為此,日本天皇先後三次將《黃帝內經太素》定為國寶,一次是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一次是昭和二十七年(195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