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何谓教育,成功的教育应该以什么为目标?

丹凤朝阳3566


成功的教育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在本科学历普及,硕士学历不断增长的前提下,能够达到博士毕业的理论层次;另一方面,在刚毕业(初出茅庐阶段)能够尝试体验职场五味杂陈,丰富人生阅历。至少拿到一个被权威机构承认的资格证开展专业实践,并且不断发展积累行业对标工作经验5-10年以上。当下90后青年的发展框架是灵活就业(自由职业者),孵化创业,科研就业。


一个月过法考的骁骁


教育

“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 “引出”。社会根据受教育程度选拔人才。教育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教育泛指传播和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即各种知识、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等,以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产生于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教师直接向学生教授一系列课程,包括阅读、写作、数学、科学、职业技能等。教育过程开始于一个人的出生并持续终身,对人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变化。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也提出:“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目的。


藤筹劲草


“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后剩下的东西”,爱因斯坦如是说。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也秉承同样信条,他在《新科学家》杂志专门撰文论述:“当所学的东西都忘掉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


仔细揣摩这两句话,发现不无道理,我们在学校受到了十几年的教育,好多知识性的东西后来全忘记了,比如高等数学、英语单词、物理等等(学术性、专业性的人例外)。剩下的是什么呢?逻辑和理性,记忆力、一些常识性的认识、师生情怀、攻克难题而生的专注度和意志力以及学习态度与方法等。接下来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就是运用这些“去思考,去迎接并战胜困难,去开创我们的事业,去追求我们的美好生活”。


看来,教育就是要发展我们的品质、培养一些能力。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教育就在顺应人类求知、想好、爱美的天性。换言之,就是知、情、意三方面的协同发展,落实在教育中就是智育、德育、美育。

教育以培养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理想的教育是让儿童天性中所有的潜蓄力量都得尽量发挥。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在教师引导下,怡情养性,发展思维,强健体魄,增强主动性和创造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


教育社会学认为,教育就是发展孩子的社会性,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教育经济学认为,教育培养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满足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需求。大教育观则突破学校教育的窠臼,认为教育无所不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环境和自我等对个体造成影响的都是教育,而且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社会在发展,对教育的认识和定义也在不断变化,各位条友,您的观点是什么呢?欢迎留言探讨~~


致思远达


问:为什么要进学校?答:为了求学问。

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

此时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

我替你们回答一句:“为的是学做人。”

在学校里我们学的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历史、地理、英语、哲学、政治、法律、经济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

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把这些件件学的精通,你能不能成为个人还是个问题。

哪要怎做才能成人?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智育、德育、体育。

智育要教到人不惑,德育要教到人不忧,体育要教到人不惧。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就能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知者不惑--智育

最要紧的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

在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知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门职业是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他们积累了无数经验,发现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

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的知识,就是这一类。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有根本的判断力。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仁者不忧--德育

孔子说:“仁者人也。”意思是说人格完成就叫做“仁”。人格不是单独一个人可以表现的,要从人和人的关系上来看。

要彼此交感互发,成为一体,然后我们的人格才能实现。所以我们若不讲人格主义,那便无话可说;讲到这个主义,当然归宿到普遍人格。

换句话说,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我们的人格,和宇宙无二区别,体验得这个道理,就叫做“仁者”。

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是失败了。

总而言之,有了这种人生观,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然会“无人而不自得”。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目的教人做到“仁者不忧”。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勇者不惧--体育

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会有丰富的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

然则,意志怎么会才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俗话说得好:“生平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着。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

总之,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为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到刚强极难。一个人有了意志薄弱的毛病,这个人可就完了。

自己作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什么事可做?受别人压制,做别人奴隶,自己只要肯奋斗,终必能恢复自由。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情欲的奴隶,那么,真是万劫沉沦,永无恢复自由的余地,终身畏首畏尾,成了个可怜人了。

做到如此真是不容易,非时时刻刻做磨炼意志的功夫不可,意志磨炼得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得事,一点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这便是意育的目的,要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程哥数学


教育的本质是树德树人,首先是品德教育,通过了解和直观,大部分孩子的德育教育有缺失,比如在家帮家长干家务,没有几个做得到;再者树人这方面就是让学生长知识,大家看看社会上有多少有偿辅导机构,这里就不赘述了。这样的教育搞得普通家庭身心疲惫,对学生的前途一片渺茫!


羽佳100


啥叫教育?从学校来讲,就是"教书育人"四个字!达什么目标?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就是教育要达的目标!就这么简单,千万別去信那些教育砖家们墨水喝多了的胡咧咧!


愚鸾不飞


成功的教育一定是培养孩子具有健全的人格为核心!

教育:教是前提,育是根本!

教识字,教认数,教知识,这些很重要!

但也得教懂礼貌,懂规矩,这些同样重要!

有了这些还远远不够,教育还得培养孩子爱家,爱党,爱国情怀。要敢于担当,肯于奉献,成为一个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

如果孩子没有好的理想,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自私,懒散,不肯吃苦,沉迷享乐,追逐名利,国家谁保卫!海岛谁去守!科技谁发展,疫情谁逆行,战争谁献身!如果教育出问题,没有人才,有人才没有人默默无闻奉献,中华民族还能屹立吗!


高健高考


古往今来人们对教育的认知在不断发展。古文观止对教育的解释是“教,上行下效,育,养子使做善”。我认为这个定义阐述的非常前面。他把教和育很好的结合起来,尤其在社会经济转型时代给人们指明了新时代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很契合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社会定位。

我认为成功的教育是以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培养出懂分享,知感恩,有担当的人为目标。而不是培养只会挣钱的机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教会他们如何吃饭,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吃饭的目的。时代变了教育导向也应该与时俱进,古代人尚且以投桃报李,孔融让梨,精忠报国为颂。而我们现在似乎摒弃了教育本质的精髓。

每当从小学生身旁走过,耳边总是充斥着某个明星的名字极其事迹,从没听到说起某个科研院士的贡献成果,甚至于说他们是古代人。令人啼笑皆非。

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 ,将来才会有担当。知识武装到牙齿了,但是思想还停留在襁褓之中。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对社会有用吗?

我们总是时不时听到一些小学生因为跟家长吵架而出走、跳楼。有的是因为看到同学拿手机家长没给买,有些是因为沉迷游戏被家长没收手机,有些是因为未完成作业被老师通报。另外还有骇人听闻北大学霸弑母案。总子,各种匪夷所思的教育乱象不一而举。不禁有人问现在孩子到底怎么了?

很明显教育出了问题,我们只注重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心理防线的的构筑,以至于当在学习之外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缺乏正确的判断,容易走向极端。

所以最好的教育就是“教”和“育”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和思想意识的疏导。不仅教会做人更应该会做事,才能担当对社会的责任。


枫叶似水


教善育人


荒山映山红


示教与人,是谓教育。掌握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及本着自然规律的方法论。教育以人心向善,本规正道,崇尚才华,勇于奉献,是谓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