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何谓“江郎才尽”,“江郎”是谁?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舞夜心动--灵魂的主宰者


答:“江郎才尽”中的“江郎”名叫江淹,字文通,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的。

他是南北朝对峙时的南朝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出生于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家贫,早慧,六岁能诗,才气飞扬。

江淹的才气有多高呢?

简单说个例子。

江淹家贫,其实也没读过多少书,特别是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不得不天天到深山以打柴、卖柴为生。

这样的家庭环境和生活压力注定了他不能像其他才子那样,有大把的时光端坐在书斋里读书写字、吟诗赋对。

但他灵感一来,诗兴一发,佳作层出不穷。

刘宋朝的国子博士檀超眼高过顶,一向自负,认为天下的才气都被自己独得了,从没把别人放眼里。东晋枭雄桓温手下有个名士,名叫郗超,是个连桓温和谢安都佩服的高人。而郗超和檀超同是高平人,时人因此把檀超和郗超并列,称“高平二超”。

对这个称呼,檀超是不认同的,他常常反驳说:“老子比郗超牛叉多了!”

瞧,就是这样一个牛气哄哄的主,某日拜读了江淹的作品,竟立刻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想想看,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而檀超又是如此自负人,却对江淹如此推崇备至,则江淹的才气,可见一斑。

就因为有了檀超这个超级大粉丝,并在这个大粉丝的引荐下,江淹出人头地了,他先是游学建康,教授始安王刘子真、建平王刘景素等人,不久又担任新安王刘子鸾 、刘子真的幕僚,成功混迹于高层贵族圈。

在这个贵族圈中,江淹跟随建平王刘景素混的时间最长,在建平王府待了十年。

刘景素是个有政治野心的人。公元472年,宋明帝刘彧死,太子刘昱即位。刘昱的个人素质很坏,搞得天怒人怨。刘景素就蠢蠢欲动,想举兵造反。

江淹大惊,力劝。

力劝的结果是:因为和刘景素政见不同,闹掰了,被刘景素贬斥为建安吴兴令。

十年的感情,说没就没了。

江淹很伤心,作了大量诗赋来排忧遣愁。

刘景素这边,不听江淹的劝阻,冒冒失失起兵,兵败身死。

江淹却因为有“劝阻”之举,被视为忠心,得封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召还京师。

在京师,江淹和权臣萧道成走得很近。

萧道成也很喜欢读江淹的文章,赐酒食、出题,让江淹现场作文。

江淹不慌不忙,边吃肉喝酒,边提笔作文,嘴里还与萧道成谈笑风生。

等酒足饭饱,文章也写好了。

在座众人视之若天人。

不久,荆州刺史沈攸之反。萧道成向江淹征询局势。

江淹的眼光毒辣,思路清晰,对萧道成说:“公有五胜,彼有四败。”

然后一五一十地告诉萧道成该怎么弄。

不用说,萧道成胜利了。

萧道成后来篡夺刘宋顺帝的帝位,那份《齐王让禅表》就是江淹执笔写的。

江淹不但在萧道齐手下吃香,在齐明帝萧鸾的手下也同样吃得开,得萧鸾深相信赖。

萧鸾称赞其为“近世独步”。

萧齐东昏侯昏庸,江淹转投萧衍——萧梁代齐后,江淹即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临沮县伯,时年五十九岁。

不难看出,从穷小子发迹,并历经乱世,却风光一生,江淹实是人生赢家。

成语“江郎才尽”嘲笑江淹早年文才惊艳,晚年再无佳作。

钟嵘《诗品》和《南史·江淹传》用神话故事来解释这个现象,说江淹早年文才出众,是因为得仙人传授有神笔;晚年才思枯竭,是神笔已被仙人收回。

实际上,细看江淹的经历,就不难理解,他哪里“才尽”了?他本来的志趣就不在文学而在官场,如清人姚鼐所说:“江诗之佳,实在宋、齐之间,仕官未盛之时。及名位益登,尘务经心,清思旋乏,岂才尽之过哉?”

所以,“江郎才尽”的神话故事,听听就好,不必当真。


覃仕勇说史


“江郎才尽”中的江郎确实存在,指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江淹。

江淹出身贫寒,从小父亲就去世了,和母亲相依为命,但为人勤奋吃苦耐劳,砍柴供养母亲,很小就开始学会当家做主,家庭虽清贫,却是个神童,喜爱学习,三岁能认不少字,六岁就能自己作诗,小小年纪就有过人才华。

二十几岁,江淹就在南宋地方官幕僚中找工作,从地方的小吏做起。期间被人牵连诬陷入狱,也是靠自己的一身才华在狱中上书申诉自己的冤屈获得释放。



南朝那个时代很乱,皇帝就像轮值主席似的,每隔几年换一个。

南齐开国君主萧道成辅佐政权,听说江淹有才,召其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荆州刺史沈攸之叛乱时候,江淹多次进言,甚得萧道成的信任。

后来齐高帝执政后,被任豫章王秘书兼任东武县令,不久后升任中书侍郎。永明初年,又升任骠骑将军,掌国史。少帝萧昭业即位,任御史中丞。可谓是一路官运亨通。

他任官“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寛猛能折衷,”任御史中丞,弹劾不避权贵,振肃百僚,一振朝纲。

先后在宋、齐、梁三朝为官,在文学上的成就也让他名满天下。



可能是因为官位太高,俗务缠身,疏于学习,也可能是后半辈子太顺了,没有了贫苦时那种冲劲和豪情,到了晚年,江淹的文学大不如从前,随着年龄的高涨,江淹的文采逐渐变淡,才思枯竭,文句枯涩,索然无味,有时想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来。 人们因此惋惜的称江淹:“江郎才尽矣。”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和我留言分享!

@牧子闲话


牧子闲话


何谓江郎才尽,江郎是谁?历史上真有这个人吗?

“江郎才尽”是一个成语典故。原意是指少年时文采出众,到后来逐渐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锦绣文章了。有点“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也就是说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由于各种原因,小时候的聪明劲儿消失殆尽。

历史上却有“江郎”这个人,他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辞赋家、政治家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家镇江集村人(古称宋州济阳考城),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最后被梁武帝萧衍封醴陵侯。

相传江淹小时候很聪明,三岁识字,六岁能诗,被人们称为神童,和三国时孔融有得一拼。

江郎十三岁时“文”名远扬,文思泉涌,佳作层出不穷:【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这些都是江淹辞赋中的名句,有兴趣的亲们可用“头条搜索”搜读一下。

由于江淹文采出众,堪称少年学霸,有道是“成名要早”,江郎就像一颗金子熠熠生辉,很快被朝廷征辟,出任地方官员。

这本是朝廷重视人才的表现,假如江郎踏入仕途继续从事有关文学方面的工作,史坛上将有江郎一席之地,也许会和后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相提并论。

但是现在谈起江郎有多少人知道他?他的诗作更是鲜有耳闻。倒是“江郎才尽”这句成语被世人所熟知。

讲真江郎成名最早,但他的诗作并没有“江郎才尽”这句成语传播度高,到现在,我认识江郎不是通过他的诗,而是经过这句成语才对他有所了解,这是我的悲哀也是江郎的悲哀。

原来江郎进入仕途后,慢慢被公务和行政琐事缠身,没有精力和心思创作辞赋,人们再也读不到江郎精彩的诗句了,慢慢人们认为江郎才尽了,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华美的文章了,无不扼腕叹息——江郎才尽矣!

人们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人会变化这么快,百思不解。

其实是朝廷的政务占据了江郎的大部分时间,加上有些文案由秘书代笔,没必要亲力亲为,江郎的诗作减少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人们不知江郎的苦衷,于是各种传说纷纷出炉。

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原来江郎在8岁的时候,巧遇两晋时期的相术大师郭璞,郭璞从面相看出江郎乃文曲星转世,于是授其一支五彩笔。

从那以后,江郎文章妙笔天下。

长大后(即做官后),有一天,江郎做了一个梦,梦到郭璞向他讨要五彩笔:“文通兄,把五彩笔还给我吧”。江郎于是从怀中掏出五彩笔交给了郭璞。从此后江郎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好文章了。

当然这都是传说,其实江郎才思并没有枯竭,也不是真的才尽了,而是没时间写文章了。

江郎历仕宋、齐、梁三朝,成了三朝元老,位高权重,仕途上取得的成绩远远大于文坛上的成就,历史造就了一个权臣,却永远失去了一个可以比肩李、杜、白的诗人,我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秉烛读春秋


什么是江郎才尽?就是之前很牛,现在不牛的人。

文章写的不好啦?江郎才尽!

写不出来好歌啦?江郎才尽!

演技越来越烂啦?江郎才尽!

江郎真名叫江淹,是南朝人,不仅政坛上混的风生水起,搞文学创作也搞的妙笔生花。

江郎最高干到了吏部尚书,左卫将军,醴陵侯。死了之后,梁武帝萧衍亲自为他穿素服,并一次性发放丧葬费三万,布五十匹。这个待遇可以说是相当可以的了!

前几年,《琅琊榜》风靡全国,里面有麒麟才子梅长苏,江湖人称“江左梅郎”,或许人物原型来自于“江郎才尽”的“江郎”吧!

江郎不仅长的相貌堂堂,玉树临风,而且吟的一手好赋,流传于世的有28篇,诗歌流传于世的有142首,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恨赋》、《别赋》。

这个大家或许都没听说,但大家肯定听过“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得名于此!


满腹才华,出口成章的大才子江郎,如何突然才华消失了呢?到底发生了什么?

据江郎自己回忆,这全因他做了一个梦,一个奇怪的梦。

这天,江郎晚上睡觉,梦见了晋朝大帅哥大才子郭璞。

郭璞悄悄地对他说:“小江啊,我有一只水彩笔,放你那怪长时间了,是不是该还我了啊?”

江郎吃了一惊,什么水彩笔啊,他往怀里一摸,咦,真的有一只,于是就把水彩笔还给了郭璞。从此之后,江郎就写不出好文章了,“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这真是可惜了了!江郎说,他之所以能写出来好文章,多亏了郭璞的照顾,现在水彩笔要了回去,文章自然写的不好了!



这听起来太玄乎了,太不真实了!江郎真的做了梦了吗?真的“才尽”了吗?

非也!

江郎此举是为了“避祸”,江郎从一个小小的幕僚干起,一步步地爬上了吏部尚书的高位,短短六十载,历经了三个短暂王朝,即宋、齐、梁,见惯了数不尽的血雨腥风,见惯了数不尽的暴虐杀戮。

晚年的江郎累了,也怕了,此时的他只想急流勇退,告老还乡,可是梁武帝不许,并且对他越发猜忌,此时的江郎只有借“江郎才尽”,来向梁武帝表态:臣老了,不中用了,不会有别的想法,请让我安安稳稳地退休吧!


一半秋色


江郎,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文学家、散文家江淹,江文通,先后在三个王朝做官,“江郎才尽”出自记载他的一个小故事。

《南史·江淹传》里这样讲的:

江淹年轻的时候,是鼎鼎有名的大文豪,诗文都是上品佳作,在当时的文化圈很有名气。江淹做了官以后,年纪渐渐大了,他发现自己写的文字没有以前好了,甚至还有退步的迹象,有灵感了马上提笔写下了,干巴巴的没有一点文采。

于是,就有人开始编了两个传说来解释江淹文采失去的原因:

第一个是说,江淹有一天坐着船在禅灵寺的河边靠岸,忽然很困,就睡着了,梦见一个叫张景阳的人,那人向江淹讨要一匹丝绸,江淹莫名其妙,下意识往自己怀里一掏,真的有丝绸缎子,于是拿出来,给了张景阳,醒过来以后,再也做不出锦绣文章了。

另一个传说也类似,就是江淹还是在外面睡着了,也不知道江淹哪那么缺觉,这次是在冶亭睡着的,忽然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文通兄,我的一支笔在您哪里,现在该还给我了吧?”江淹从怀里(江淹这怀里是百宝囊么,啥都有)掏出一支笔给了郭璞,醒过来,写不出好文章了。

反正无论做的什么梦,江淹是做不出好文章了,所以后世引出一例成语:江郎才尽。

其实我觉得并不是什么托梦让江淹没了文采,而是混迹官场多年后,所有心思都放在了争名夺利上,那个文思如泉涌的年轻人江郎早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一个投机钻营的老官僚罢了。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江郎才尽,形容一些曾经有才华,后来却逐渐归于平凡的人。

“江郎”确有其人,指的是南朝名士“江淹”。

不过,当我们同情他“才尽”的时候,人家却一路高升,直至官拜醴陵侯。

在他死后,梁武帝萧衍亲自穿着素服,前去祭拜他,也算是位极人臣了。

一、五彩神笔

江淹的“才尽”,源自一支五彩神笔。

传言江淹被贬到浦城当县令的时候,他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做郭璞的人给了他一只五彩神笔。

郭璞告诉江淹,只要他拿着这支笔,就可以文思如泉涌,成为文坛领袖。

后来,江淹果然如郭璞所言,创作出许多杰出的作品。

别人知道江淹这个梦后,就戏称江淹是“梦笔生花”。

成也神笔,败也神笔。

江淹到了中年后,才思大不如前,《诗品》猜测,原因是江淹做了一个梦:

梦中郭璞找到江淹,对他说“五色彩笔借给你这么久,现在该还给我了”。

失去了这支笔,江淹的才华便宛如才尽一般。

二、文通残锦 

《南史·江淹传》还记载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传闻江淹曾梦见晋代的张协。

张协对江淹说:以前我有一匹锦放在你这里,今天你要还给我了。

江淹拿出还剩下的几尺给张协,张协很愤怒:喂,你怎么这样,要还也是全部还啊!

江淹没法,便从自己的才华上,割下了一大块给张协,这才让张协满意。

可至此后,江淹却失去了才华一样。

这就是,关于“江郎才尽”的两则故事。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脑洞趣味历史


江郎才尽,是日常用到的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江郎的文才比以前有所退步。这句成语中所说的江郎,是指南朝文学家江淹,在历史上是有这个人物存在的。


一般我们在形容一个人之前才华横溢,可后来文采退步,甚至是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异常的时候,就会用到这个成语江郎才尽。比如说,一个人之前写文章飞快,而文章质量很好,可是到了后期写不出文章来了,即便写出来,文章质量也是很差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形容这个人江郎才尽。


而成语中所说到的江郎是南朝文学家江淹,他在年轻的时候非常有文采,是南朝时期有名气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就仿佛天才一样,在6岁的时候就能够作诗,泰始四年时,他被举荐成为了秀才。同一年,他被任命为巴陵王国左常侍,凭借自己的才华横溢接连得到了晋封。可到了后期,他的文采仿佛凭空消失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和年轻时的质量无法相比,甚至让人感觉食之无味,特别平淡。此外,他写文章也不和年轻时一般迅速,每每提笔良久都写不出来几句话,有这样明显的退步,自然是说他江郎才尽了。


而且关于这个成语和江郎,还有一个故事,虽然听起来不太真实,但到现在都依旧流传着。故事中说,在江淹晚年的时候,他梦见了一个自称叫做郭璞的人,这个人对他说了一句话,那么就是讲,我有一支笔一直放在你那里,到现在已经有许多年了,今天我在梦中找你是为了将这支笔带走。江淹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有一支如此神奇的笔,可他在怀里摸索了一番,确实发现了一支与众不同的笔,这支笔是五彩笔。他只认为来人是为了寻笔,就将笔还了回去,可是在笔还回去之后,他就再也写不出好的文章来了。


为此不仅有了江郎才尽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成语也是由此而来,那就是妙笔生花。在这个故事流传之后,很多后人都在猜测,应该是郭璞将自己的文采借给了江淹,才会让他在年轻的时候拥有才华,写出来的文章也是与众不同的。而到了江淹晚年时,郭璞在梦中将才华带走,江淹就会成为一个普通人。不过,这只是一个比较玄幻的说法罢了。江淹之所以文学退步,与那支神奇的笔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因为在他为官之后,多年没有写过文章,所以才会让他的文采退步。毕竟当一个人拥有高官权位时,又怎还需要自己来写诗作文呢?不管多么熟练的技艺,长时间不用的话也一定会退步,这是必然的。



此外,当时江淹年龄已经很大了,作为一个老人,记忆力都会有所衰退,再加上经历与年轻时不同,感情也没有之前那样的丰富,所以写不出一样的文章也是在情理之中。

综上所述,便是关于江郎才尽的由来,以及关于江郎这个人的历史原型了,你们之前是否有了解过呢?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文史墨客


时人在评价某些人以前的时候厉害,但后来的时候,才能反倒不如以前时,总是喜欢用江郎才尽这个成语。

这个成语既然存在,那么肯定就不会没有出处的,很多成语可能仅仅是时人在写文章的时候,碰巧写出来的,但是还有那么一些成语,背后都是有些小故事的,江郎才尽这么一个成语,一看背后就肯定有一段小故事。

何谓江郎才尽?江郎才尽,意思就是江郎的文才没了,江郎的才思减退,年轻的时候江郎写诗作文,当时之人都称之为奇才,而后来,江郎写诗作文再也没了之前的那种恢宏大气,时人称之为,江郎才尽。

江郎是谁,江郎自然就是江淹,江淹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江郎才尽的故事也不是随意杜撰出来的。

江淹是南北朝时期南朝之人,历仕宋,齐,梁三朝,江淹,自小家境贫寒,他也非常好学,实际上也因为家里贫穷没读过多少书。

江淹的天才,从六岁的时候就开始了,六岁,换成现在的人,还在幼儿园里迈着蹒跚的步伐,到处跑着玩,人家这个岁数已经开始写诗了。

江淹后来及其擅长写诗撰文,江淹的文章写的那是绘声绘色,脍炙人口,江淹文章中的许多词句,在后世流传都十分广泛,江淹本身就有才,所以自然受到了掌权之人的重视,在他二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入仕。

江淹之前的文字,名气都非常大,当时的人都对他的文章十分赞美,但是到了他年纪大了一些,却再也没有写出来过那么优美的文章,他的文章不仅是没有以前写的那么好了,相对的,比以前还差的多了。

这时候江淹的文章,让人食之无味,显得平淡之极,更多的时候,往往都是提笔,却迟迟写不出几个字来。这么大的退步,自然便是江郎才尽了。

其实关于江郎才尽,还有一个很玄乎的小故事,当时的江淹正在园中午觉,梦中迷迷糊糊的,就梦到一个名叫郭璞的人,郭璞说他有一支笔放在江淹那里很久了,江淹哪里知道这支笔是什么,但是一摸袖袍之中,还真就发现了一支无色笔,他倒也没有迟疑,直接把笔还给了郭璞,自此梦之后,江淹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了。

这就是江郎才尽的故事。

然而江淹真的是才尽了吗?其实江淹是因为当上了官,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渐渐的位高权重起来,自从他位居高官,再也不需要自己写诗作文,时间已久,自然也就写不出来多好的文章了,其实这很正常,若是长时间不做某件事,渐渐的自然也就手生了,更别说写诗作文这种需要灵感的事情了。

江淹的才能并非是真的消失了,他不过是因为为官之后变得比以前忙碌了很多,没什么时间写文章了,再说了,年纪大了以后自然也不可能跟年轻的时候一样才思敏捷。

现在江郎才尽这个成语很多人都是常用的,江淹在某种程度上,结结实实的背了这个锅。


魏青衣


“江郎才尽”意思是江郎的文才没了,比喻才思减退。那么,成语中的“江郎”到底是谁,他为什么会才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穿越历史,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和秘密。

“江郎才尽”中的“江郎”确有其人,指的是江淹,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人,南朝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这个江淹是一个神童,6岁就能够作诗,13岁丧父,家境贫穷。为了改变命运,他20岁从政,成为权贵们的御用文人。他这份文秘工作一干就是十余年,这十年他是政治上失意,但是在文学创作上大放异彩,成为文坛巨星。



永元三年(501年),江淹改投萧衍,得到赏识,一路升迁,高官封侯,达到了人生颠覆。但是他在文学创作上变得令人不忍直视。于是,人们说他是江郎才尽。而关于江淹才尽的原因,有两个传说。第一个传说是江郎梦中还笔。据说,有一天,江淹午睡梦到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在你这里放了很久了,今天要拿回去。”江淹从怀中果然掏出了一支五彩笔,并将其还给了郭璞。然而,从此江淹才思减退,再也写不出绚丽的文章了。


第二个传说是有一次,江淹在禅灵寺附近的河洲边睡觉,梦中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掏出几匹绸缎还他。从此之后,江淹的文章就不精彩了。

以上关于江淹才尽的托梦之事当然不可考,但如果以他文学家的身份来看,江淹35岁以后,的确就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文章了。实际上,这是江淹的一种选择。其他人笑他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了,江淹根本不care。他内心可能在想:“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老子写不写闲散文章,关你屁事。”



人家江淹从35岁之后,迎来了人生巅峰,在仕途上一路升迁。乱世之中,略有文名,有个毛用,哪有时间去搞什么文学创作。没有用心的雕琢,又怎么会写出好的文章呢?各位,你们认为呢?


密探零零发


江郎才尽的意思是没有了创新和思考,止步不前。江郎才尽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史·江淹传》。词中的江郎则是江淹是也。

江淹生平

江淹是南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所以他能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据说江淹出生贫寒,但是天资聪颖,6岁的时候便可以作诗。不过天才少年年少时候确实十分不幸,1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而江淹却只能依然靠着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南朝宋泰始二年到梁天建元年,江淹从一个被人赏识的穷小子,到被冤枉入狱后被释放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升迁之路。他一路从南徐州秀才升到了巴陵王国左常侍最后到醴陵侯。

可以这么说,江淹整整历经了三个朝代。

江淹的政治成就并不如他的文学成就。虽然他的存在,极大的保证了南朝时期济阳江氏的地位,但是他的辞赋和诗歌对当时的文坛甚至后世文坛的影响都非常深远,他的文学作品十分清丽悲壮,与当时的靡靡之音并不相似,足以见得,江淹以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抱负。

江郎才尽

其实这是对于江淹的一种误解,人少年壮年之时,才思敏捷,自然能做出大量有意境的诗歌,而人到暮年,创造力衰退是可以理解的。

在《梁书》中对于江淹有十分客观的评价,“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

总的来说,江淹才尽的真实原因是因为人到暮年。不过在奇闻轶事上,关于江淹才尽的说法则显得有趣很多。据说江淹辞去了宣城太守的官职之后,突然梦到一位叫做郭璞的男子,让江淹将自己遗落多年的五彩笔还给他。从此江淹失去了创作的才能。

江郎才尽中江淹算是背了一口大锅,毕竟为官之后十分繁忙,少了作诗的闲情逸致是可以理解的,人到暮年江淹无多余心力作诗也是可以理解的。只不过可惜的是,后世的人们,只会道江郎才尽,却不知江郎为何才尽。若不是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怎会无法抒发自己文学上抱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